也许因为唐辰的这一系列作为实在太突然了,吴三桂确实懵逼了一阵。
然而一旦有了缓冲的时间,他也终究会反应过来,自己并未犯法,岂容他一帮西厂番子来随意搜家。
于是心中万分恼怒。
但自己确实是绑了陈圆圆。
无论如何,以唐辰如今的地位,在京城中,吴三桂是不好得跟他发生武斗的。
唐辰搀扶着绵软的陈圆圆,一路向府上走去。
“相公,我们百花楼没有骗人,是吴三桂派人将我抓走的。”陈圆圆的声音还有些哽咽。
唐辰温柔的看了一眼:“都是相公大意了,以后不会再发生这种事了。”
“以前就听你说这吴三桂不是好人。”
“他确实不是个东西。”
“那你之前还跟他称兄道弟?”
“接下来我不会让他好过的。”
李香君、董小宛听说了动静,都回来陪着陈圆圆。
几个姑娘家说说笑笑,陈圆圆将那些不愉快的事很快就抛之脑后。
甚至连薛国观都来探望。
唐辰又是客气感谢了一番,才将他打发走。
“你不是一代游侠吗?”唐辰偏头看着铁护卫肿成猪头的脑袋,问道:“怎么连几个小喽啰都打不过?”
“这次是我的疏忽,少爷想骂便骂吧。”
“这不怪你。”唐辰云淡风轻的一笑,递了一瓶药给他,“赶紧去擦擦吧。”
“那吴三桂……”
唐辰哼了一声:“那个跳梁小丑,我是不会让他好过的。”
今天,将注定了这场战火的开始。
唐辰抬头看向远处。
他明白,接下来就算自己想过安生日子,也是不可能的了。
既然已经卷入了旋涡,退是万万不行的。
何不把风浪再搅大一些。
…………
宫里很快召唐辰觐见了。
朱由检背手来回踱步,不似往日的沉稳。
安静了半晌,终于还是唐辰先开口了。
“陛下召我来何事?”
“坐吧。”朱由检指了指,“杭州送来的龙井,虽不比春茶,也算甘爽。”
唐辰知道他心中有话,坐了下来,端起茶杯悠悠品了一口。
“陛下莫非心中有何难事?”
朱由检这才坐了下来,“确实有两件事,让朕颇为头疼,你替朕分析分析。”
“陛下请讲。”
“有人上疏提议,西厂废立已久,先前重设西厂,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如今大明官宦臃肿,国库空虚,东西厂职能重叠,再养一个西厂,无端增加了朝廷财政压力。”
唐辰边听边点头。
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只怕是曹化淳吧。
朱由检征询他的意见:“你认为呢?”
唐辰不慌不忙答道:“此言有理,西厂能办的事,东厂也能办,多了一个西厂,确实耗费国库银饷。”
朱由检的目光闪动了几下,问道:“那你也同意撤销西厂了?”
看来他是早就想好了要撤销西厂。
依着朱由检的性子,不管自己同不同意,都改变不了他的想法。
“西厂是该撤销。”唐辰的视线飘飘浮浮的望着桌上的茶盏,“不过陛下可曾想过,如今东厂已是一家独大,若再没有牵制……”
话到此处,他突然停住,向朱由检看了一眼。
这话说到了朱由检心坎上。
曹化淳虽是陪伴他数十年之人,但朱由检还是不放心,毕竟先前就有魏忠贤的例子。
稍稍迟疑了一下,朱由检还是坦然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有些事情,不可不防。”
唐辰又接着说道:“并不是臣贪恋权位,舍不得西厂督主的位置,这西厂督主,臣当不当也无所谓,但西厂既已重设,还是暂时不能撤。”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起了第二个话题:“这些都是家事,也倒没什么,只是辽东皇太极步步紧逼,情况甚是不妙啊。”
此时的辽东,局势确实对大明极为不利。
先是皇太极亲率十二万大军攻打朝鲜,朝鲜投降,将其与明帝国彻底剥离开。
而后,满清封明降将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忠为顺王,三人为满清鞍前马后卖命。
作为唯一能牵制满洲的基地皮岛,也随着沈世魁和数万军民的死难,落入满清手中。
皇太极率军直逼山海关。
此时,大明能用之人不多。
最能打的几个人,卢象升、曹文诏、孙传庭,都和洪承畴在西边对付李自成。
辽东,还得依赖吴三桂。
唐辰神色肃然了下来:“陛下,吴三桂勇猛善战,或可阻挡皇太极。”
朱由检眼色黯淡,“吴三桂重病,上不了战场。”
“重病?”唐辰惊呼了出来。
朱由检点头道:“他已上疏请辞宁远总兵一职。”
宁远在山海关外数百里处,属于明朝的关外重要的军事据点,也是明朝与满清对峙的前线。
以辽人守辽土,是明朝的一项重要政策,辽东人在宁远与山海关之间生产和生活,种地、经商、打猎,而其青壮则入伍参军,编入关宁铁骑,作为守城士兵,由朝廷发军饷。
吴三桂是军官世家,在宁远与满清多年征战,此时的宁远明军,已经私兵化,基本都是吴三桂的人。
他这不是在给朝廷施压吗?
先前还跟自己叫叫嚣嚣要打要杀的,往床上一躺,就能称病?
唐辰蹙眉问道:“吴三桂既然上不了战场,那辽东那边,不知陛下有何安排?”
朱由检摇了摇头,“朕也没什么主意。”
唐辰眼帘一垂,吴三桂这家伙真是够狠的。
“不过,他在奏折中倒是推荐了一个人,可堪重用。”
朱由检这话锋一转,唐辰马上抬头,眼瞳闪亮,看着他问道:“不知吴总兵推荐的是何人?”
朱由检盯了唐辰半晌,缓缓开口道:“他推荐的,正是你。”
“我?”唐辰张大了嘴巴。
这下总算明白了。
吴三桂没有在皇帝面前弹劾自己。
而是使了这么一个阴招,将自己支开去辽东,他好对陈圆圆下手。
等自己在辽东战败,他再转头参自己一本,接手辽东。
呵!
吴三桂真是下的一手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