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信心,来自淮南战场。
在荆州休整停战期间,淮南的局势愈发紧张起来,从春天到秋天几个月时间,陆逊通过频繁佯攻合肥,助甘宁成功拿下庐江。
蓝辕凭借侦察营优秀的情报能力,实时掌控夏侯尚兵马调动情况,并精准、及时传达到前线战场。
夏侯尚心有旁骛,本想派重兵救援庐江,又担心陆逊所部断其后,少量、多次的无效救援,结局便是‘葫芦娃救爷爷’。
甘宁转战各地半年,肃清了庐江全郡的魏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庐江太守。
陷阵军作为后备力量,在夏侯尚主力未出之前,一直在濡须坞每日行作战训练,除了派褚青的侦察营打探情报,多数时间是由丁奉、骆统外出执行任务。
蓝辕统领的陷阵军不能水战,战前从陆逊那里借来丁奉、骆统二将,两人通常在水路传递对接情报,偶尔也会乘战船绕道登陆,出其不意突袭庐江援军的后方,通过袭扰魏军补给粮道等方式,给救援庐江的魏军造成实质压力。
夏侯尚到达淮南后,被甘宁、陆逊、蓝辕各部轮番折磨,每天精神都处在高度紧张中,巨大的压力让他彻夜睡不着觉。
夏季江河之水泛涨,巢湖周边低洼处皆被淹没,陆逊的战船活动范围更大,魏军在南部的处境更加艰难,在被动救援半年时间里,魏军伤亡总计近两万人。
眼看庐江大势已去,蒋济提出断尾求生的建议,彻底放弃庐江而坚守合肥。
夏侯尚听后深以为然,遂调夏侯儒入驻合肥防陆逊,自己率淮南主力进驻合肥西面的新城,并写信给豫州刺史贾逵,让其率豫州驻军南下寿春,同样以魏军三部兵马对抗汉军三部。
除此之外,夏侯尚派遣蒋济返回洛阳,将淮南恶化的局势面呈曹丕,希望朝廷能对淮南加大支持力度。
蒋济回洛阳之时,恰逢张辽死讯传回,曹丕正处于黯然神伤时,对比南阳和淮南的局势,似乎南阳情况也不遑多让,蒋济数次面圣都没机会开口,反而被司马昭缠着不放,追问司马懿身前之事,询问内容主要是曹操临终前后。
蒋济和司马懿私交甚笃,见这孩子还在追查父亲死因,觉得对方已是官宦还不忘家仇,出于感动便把知道的说了出来。
司马昭本无从查起,但他记起余修讲过一句话,随后便有了坚定的方向。
世间之人无利不起早,灭司马家全族的黑手,绝对是最终利益获得者,而司马家轰然倒塌,空出的权利和财富都被侵占,这些人正在被司马昭暗中清算。
魏国军事上连连失败,国内利益群里人心惶惶,通敌叛国的谣言和实证不休,曹丕给司马昭的授权同样没收回。
除了权利和财富侵占者,司马昭也把曹家人列为怀疑对象,曹操早年曾言司马懿‘鹰视狼顾’,若不是因为曹丕当时力保,司马懿很可能活不过曹操。
司马昭从蒋济口中得到有用信息,曹操病故前曾单独召见贾诩、曹洪、夏侯惇、曹休等人托孤,如果真是曹操下的遗令,最终动手灭司马家的就在其中,司马昭打算通过排除法慢慢查。
蒋济在洛阳等了几天,曹丕升曹休为大司马,令其赶赴宛城抵挡关羽。
蒋济在曹休出城的时候,等在洛阳城门外截住对方,把夏侯尚的困难说了出来,希望曹休能够再提供些帮助,毕竟蓝辕的陷阵军都没出场,他担心淮南的战局还要恶化。
曹休沉思了片刻,便叫来小将夏侯霸嘱咐曰:“仲权,汝速持我将令,领五千虎豹骑赴合肥,协助伯仁(夏侯尚)破敌。”
“唯。”夏侯霸抱拳打马而去。
“多谢大司马,有骁锐的虎豹骑相助,伯仁将军的底气就足了。”蒋济拱手致谢。
曹休捋须点头,“子通也要早点回合肥,陆逊、甘宁、蓝辕用的去年关羽的战术,他们在没有蓝田坐镇的情况下,竟然还能配合得如此默契,可见这几人并非等闲之辈,伯仁需要先生在旁提点。”
“下官正欲回宫,辞别陛下就赴淮南,关云长威震华夏,您的压力也不轻,请大司马千万珍重。”蒋济对着曹休躬身行礼。
“子扬安心去,有我在南阳便在,必保我大魏江山。”曹休说得壮怀激烈。
蒋济点点头打马回城,曹休则怀着复杂的心情继续向前。
张郃回首望了一眼洛阳城门,小声问道:“大司马,听闻去年与关羽大战,虎豹骑损伤十分严重,现在您麾下只剩万余,为何还要拨给夏侯将军一半?淮南的驻军并不少啊。”
曹休轻轻摇头:“儁乂常年在雍凉,不知道陷阵军的厉害也很正常,他们与虎豹骑相比也不遑多让...”
“真这么强?”张郃满脸疑惑。
“几年前我跟随先帝南下,就在邓县北面大战时遭遇过,实力之强令人咋舌,除了机动力稍微差点,军阵对冲所向披靡,只有虎豹骑能与之一战,如若淮南真有什么差池,南方战船就能驶入中原腹地,洛阳就要面对东南之敌,后果不堪设想...”曹休正色回答。
“大司马的担忧很有理,只不过南阳的力量就被削弱了,关羽的威慑力恐怕更强...”
张郃虽然认同曹休的观点,但魏国现在多处受到威胁,南阳门前的雪都扫不完,哪里还顾得上夏侯尚瓦上的霜?
“关羽去年元气大伤,应该不会这么快复来,只需稳固防御不主动进攻,凭借大魏的兵力优势,守住南阳不成问题。”曹休眼神非常坚定,他深知主将要保持信心,否则麾下将士更容易泄气。
“末将知道了。”张郃表面上点头附和,心中却有自己的想法。
张郃自官渡之战投降曹操以来,见证了魏国从弱小到强大,再到现在军事上完全被汉军压制,他知道人海战术已经不起作用,在汉中之战、雍凉战场、荆州大战中多次验证。
再不改变,大魏危哉。
/81/81291/29765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