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枭雄的天空 > 正文 第234章 龙血玄黄(三)

正文 第234章 龙血玄黄(三)

    燕山脚下的小镇南口,就此走进了冯玉祥的视野。

    南口,位于北京西北部,为半丘陵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对国民军来说,南口位于居庸关附近,山岭起伏,层峦叠嶂,非常利于藏兵。张之江提前布置好阵地,以鹿钟麟为东路军总司令,以宋哲元为西路军总司令,进行防御作战,策略就是以静待动,保持态势,要痛击来犯之敌。

    吴佩孚乘坐专列,沿途一路检阅郑州、开封、洛阳附近的军队,抵达石家庄,李景林、张宗昌、阎锡山等人在此迎候。张作霖将关内奉军的指挥权,完全交与吴佩孚,以示敬重与信任。

    主角们都到齐了,南口大战就此上演。吴佩孚自恃兵多将广,认为最多用一个月就能拿下南口,彻底消灭冯玉祥的势力。但是,吴佩孚的部队在南口先后被击败了两次,损失惨重。最后,是由奉军**、张宗昌部取下了南口。原本计划一个月的战争,持续了四个月。虽然,冯玉祥所部最终被击溃,但是这期间天下大变!

    南口大战的时候,孙传芳的部队一直作壁上观。本来,孙传芳举吴佩孚为首领,是联合他和冯玉祥攻打张作霖。没想到,吴佩孚出山之后反而与张作霖达成谅解,对冯玉祥下了死手。孙传芳对吴佩孚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非常无语,但毕竟吴佩孚是他推举出来的,孙传芳即便不满,也不好公然反对,所以他一直作壁上观,按兵不动。

    张之江与吴佩孚在南口缠斗四个月之后,因为粮饷军械无以为继,不得不下令撤退,率领残部撤往绥远、宁夏一带。阎锡山在阵地上给留了一道口子,将其礼送出去。

    在南口大战中,冯玉祥的主力部队伤亡过半,剩余一部分则投降了晋军。然而,有两支冯系部队却突然壮大了起来。

    石友三奉命进攻山西,然而他在战场上遇见了自己的老师商震。商震是晋军高级将领。在商震策动下,石友三、韩复榘都投降了阎锡山,加入了晋军。

    张之江败退绥远,石友三、韩复榘负责接收国民军残部。石友三的兵力甚至由原来一个师猛增到三个师之多。

    从冯玉祥门下投入到阎锡山门下的名将,不止韩复榘、石友三,还有后来名闻天下的张自忠,他当时是一名旅长。

    在北方,当南口大战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另外一场大战在西安上演。

    当时,已归附吴佩孚的刘镇华率领十一万镇嵩军,将西安团团围住,而西安城内西北军只有两万人。两万比十一万,西安能抵挡住多久?

    西安城内的守军虽然人数少,但有两名及其能打的将领:杨虎城和李虎林。

    刘镇华的镇嵩军来自河南,多由当地刀客组成。所谓刀客,可以理解为悍匪。这样一支部队,欺负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肯定绰绰有余,但是碰上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明显就不太是一个档次。

    偷袭、坑道爆破、强攻等等各种攻城方式都用尽的情况下,刘镇华最终也没有攻破西安城。于是,镇嵩军对西安进行围城。城中粮食紧缺,饿死百姓两、三万人之多。

    刘镇华率领十一万镇嵩军,围攻西安达八个月之久,最终也没有破城。杨虎城和李虎林最终等来了援军,西安之围由此而解。这段故事在近代史上很出名,被称作“二虎守西安”。

    正当北方的冯玉祥、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等人打成一团的时候,有一位政治强人在广州迅速崛起。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

    孙文在北京逝世的时候,蒋介石的职务是一名校长,他还有另外一个军事秘书的身份,相当于参谋的一个小角色。比起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谭延闿等人,他的职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候,蒋介石连一张三等座的门票都没有,谁会想到当国民党二大的时候,蒋介石以高票当选国民党执行委员?有效选票有249票,而蒋介石得了248票。蒋介石所丢的那一票,很可能是他自己发扬风格,为了给人以谦虚谨慎不好权力的印象。不仅如此,蒋介石还成为九名常务之一,与汪精卫、谭延闿、胡汉民等人并列。

    这种剧烈的变化仅仅发生在孙文病逝不到一年之后,校长蒋介石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要从孙文逝世的那一刻讲起。

    孙文逝世时,并没有指定接班人。这形势不用说,肯定是各方出动,拼一个你死我活才行啊!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云南的唐继尧。孙文逝世之后,广州大元*帅府无主。唐继尧通电就任大元*帅府副元*帅,声称要到广东就任。唐继尧的滇军兵强马壮,大元*帅府却风雨飘摇,粤军主管许崇智顿时如临大敌。

    唐继尧想去广州可以理解,但是他要去广州并不简单。他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去吧?如果孤身前往,必然是肉包子打狗一般。也就是说,他得带着军队去才行。军队带少了还不行,镇不住场子啊!

    这就引发了另外个问题,从云南到广东得借道广西,而广西是李宗仁、白崇禧的地盘。唐继尧给这二人发电,请求借道而行。李宗仁、白崇禧的回复很简单:不同意借道,要想去广东,你自己想办法!

    那就打吧!

    唐继尧自恃兵精粮足,根本没把李、白这哥俩放眼里。唐继尧联系了广西旧主沈鸿英,两人同时起兵,要把广西搞一个天翻地覆。

    广西境内,顿起硝烟。唐继尧派龙云、唐继虞率大军进攻南宁、柳州。很短的时间,两城就被攻破。

    李宗仁、白崇禧一点也不含糊,先是集中兵力向南扫平沈鸿英。然后,回过头来重兵迎战唐继尧。

    双方在沙埔一带决战。龙云、唐继虞虽然兵力是李、白两倍之多,但是明显不是对手,被白崇禧带兵各个击破。滇军大败,退出广西。

    唐继尧的大元*帅梦在广西碎成一地!

    这一战,李宗仁、白崇禧两人名声雀起!

    国民党内部一直在进行势力整合。孙文去世四个月后,广州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革命政府,简称国民政府。国民政府采用委员会制,汪精卫、许崇智、谭延闿、胡汉民、林森被推举为常务,汪精卫被推举为**。鲍罗廷为国民政府政治顾问。

    汪精卫虽然名义上任**,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掌握住国民党政权。与北洋集团相似,国民党迅速分化为两派。两派的区别在于是否继续孙文联俄的主张。此时,汪精卫作为国民党领*袖是容俄的,要不然他怎么能称为孙文的继承人呢?

    此时,除了**汪精卫,国民政府内还有主管财政的廖仲恺、主管外交的胡汉民、主管军事的许崇智。国民党的权力主要掌握在这四人手中。蒋介石只是一个军校校长,他跟这四人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国民党分化为两派,廖仲恺、胡汉民分为代表。分化之后,两派围绕联俄容共问题开始互相攻击,缠斗不休。

    作为主要政治团体,北洋集团与国民党集团的争斗贯穿于民国前半时期。这两个主要政治势力的消长都伴随着内部的分分合合,北洋分化为皖系、直系、奉系,直系又分化为洛派、保派,国民党内部的分化一点也不比北洋集团逊色。

    分化必然带来内斗。

    内斗方面北洋大*佬的底线似乎比国民党领*袖们要高一些,互相之间的争斗要么是朝堂内外,要么是在战场上定胜负,极少会想到暗杀另一派的大*佬。当一方在争斗中失败,黯然下野之后,上台的那一派也不会去清算过往历史,然而会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维护。

    反观国民党则不然。一旦分化之后互相就会下死手,进行有你没我的较量。其中,最常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暗杀。民国时期,国民党高官都不同程度遭到过暗杀,很多都成了历史悬案,基本都是内部人们干的。

    就是在国民党分化为左右两派的背景下,广州的形式愈发诡异难测。

    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口。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府委员、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携夫人何香凝前来参加会议。

    只听见“砰”的一声枪响,廖仲恺被刺身亡。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门外公然行刺,刺客何其嚣张!

    刺廖案发生在1925年8月20日,孙文逝世五个月之后。这是刺宋后,针对国民党高官的最重大的暗杀事件。刺廖案与刺宋案一样,对于近代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廖仲恺被刺,引发轩然**。作为国民党**,汪精卫为了平息事态,主持召开了国民党高*层会议,决定彻查此案,并组成了专门调查委员会。

    调查委员会级别极高,被赋予了政治、军事特权。这一点大家要注意。也就是说无论是谁,无论官职多大,只要被认为与此案有关,调查委员会都可以对其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