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河北岸营地诱敌来袭,库纳卜与莫潘人将领科洛切指挥二千余人通过伏击手段以少胜多,斩杀并俘虏了大量的敌兵,致使木棉镇(萨亚什切)守军损失惨重。
当日位于西南边隐蔽营地的卡尤姆便收到科洛切派人来报,并要求加速建造小舟与浮桥,继续耐心等待。
到了夜晚,便终于抵达玛雅帝国军渡河的时机——
三千名绿军新河营精锐武士与一千名科沃赫仆从兵开始在月神燕姬的庇佑下纷纷踏上浮桥,低调而快速地小跑至热情河的对岸。
先抵达者则要在一片宽广的丛林南边开始搭设新的营地。
到了这里,即使伊察人发现了他们的新营地也并不要紧了,毕竟卡尤姆恨不得就在平地上与木棉镇的守军大战一场,充分发挥玛雅人兵力与作战素质的优势,使敌人利用地形防守的优势彻底消失。
半夜之前,这支约四千人的部队就已经带着攻城器具成功渡河,在新营地中休憩一夜后,翌日开始,卡尤姆便分出多支队伍展开侦察,若是遇到伊察人的巡逻兵,在可行的情况下可以与敌人直接交手!
这场侦察最重要的任务,乃是找到科洛切所指出的佩特什巴吞湖。两天下来,玛雅人不仅找到了佩特什巴吞湖,还找到了佩特什巴吞河——这是一条从南向北将湖水导向热情河的支流。
而从湖泊向东北方向行进的话,便一路都是开阔的草滩,没有阻挡行进的地形。
这样下来,玛雅人便确定了前往木棉镇的路线:只消从营地出发向西走上一段,等右手边不再有大片密林阻挡之时折向北边,直抵热情河的南岸,之后再向东折向,便看见了木棉镇的城墙。
“这城墙似乎是加固过。”武士宗纳尔说道。
卡尤姆望去,便知宗纳尔所言不虚。“这样一来,我们直接发动强攻的话,恐怕效果不够好。”
宗纳尔回应道:“但是将军,如果我们只靠围城,可能无法对敌人造成足够的压力。毕竟伊察人经过坚壁清野,城内粮食应当是足够充足的。
“而木棉镇周边有密林与滩涂,其中有用于储水的水潭,自然也没有缺水之虞。
“反倒是我们经过渡河之后与后方的联系断开,如果要维持长期围攻的话,就需要有人把守我们搭设浮桥之地。”
卡尤姆继续观察着前方的城墙,可以看见这堵墙又高又厚,墙上可以立人,而底下的拱门门洞并不大,都有厚木板作为门板。
随着帝国军大张旗鼓地向东靠近,城墙上也逐渐有越来越多的弓箭手出现,最后则是一位头戴羽冠之人,想必就是此城的守将。
根据先前派遣使者得到的回复,此人名为“咆哮狮”阿瓦特博,很可能是“佩滕六虎”之一。
相比于垫石镇(波普吞)和漱镇(查尔),眼前的木棉镇的确是难啃的硬骨头。
能否在旱季结束之前将其拿下,是玛雅-佩滕战争多久能结束的决定性因素。
但他们仍然不能操之过急。
“先在他们面前扎下营垒,”卡尤姆下令道,“至于粮草的问题,我们暂时不必担心。”
搭建新营寨之时,卡尤姆特地要求建起一座高塔,而后在塔上每日更换不同颜色的旗帜,这似乎令敌人相当疑惑。
河对岸的友军也每日通过旗语向这边传达信息。
而在对峙期间,卡尤姆收到汇报称伊察人的确拥有一支强大的舟队,在他们成功偷渡之后,伊察人更是扩大了水军的巡查范围、延长了巡查时间,想要再渡河可就不容易了。
这个时候,之前数年的练兵成功的一项重要技能派上了用场——
随着有偶尔的阴雨来到,卡尤姆也命士兵们找到攻城营地背后土壤还可以的地方,犁地、播种,就地屯田!
他们所带来的粮草之中就有着品质优良的种子,而绿军当中有专门的人接受农业种植的训练,因而得以在这种情况下带着同袍们开辟田地。
再加上出身猎人的宗纳尔带领士兵进入密林狩猎,又派人到佩特什巴吞湖捕鱼,帝国军的食物将不必担心短缺。
这样一来,这场攻城维持数年都是可能的。
城墙上的伊察人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
卡尤姆要赌的,便是双方的耐心——通过旗语他已经知道敌人似乎将河北岸的帝国军营地视为突破口并组织了三次袭营,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如果再不能解围,可能接下来整个雨季,木棉镇都要面临着围攻。
当然根据萧尔陛下的情报,木棉镇可能会认为转机仍然存在,那便是伊察人的“盟友”基切人。
只要基切人带兵来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卡尤姆却准备了另一项惊喜,这是萧尔从基切人的使者马胡库塔处得到的,那便是基切旗帜的模样。
卡尤姆带到前线来的,便是数面基切旗。他安排一部分士兵在夜晚带着基切旗到南边去,待到白天之时再招摇北上,进入玛雅帝国军攻城营地。
最初看到此景的时候,伊察人一定以为是基切人前来攻打玛雅人的营地了;但当他们看见帝国旗帜与基切旗帜一同在营地内飘扬之时,才会明白大事不妙!
据说萧尔陛下在用人力抛石机砸破佩滕伊察湖东防线之时说过,未来海间之地一定会有新型的城墙被发明出来以抵御抛石机,因而战争当中的攻城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值得的。
要拿下一座防御良好的重镇,心理战永远比爬梯登墙要有效得多。
现在木棉镇里的军民应当明白,玛雅帝国军已经做好了长期围困他们的准备;而他们盼望的基切友军背叛了他们,反而加入了帝国军;现在他们尚有足够的舟船,但玛雅军的河北营地已经在张扬地制造大量的独木舟,水军优势很可能在不久之后就会消失。
这些软性的攻城手段终于奏效了:根据汇报,似乎有一部分伊察水兵趁外出巡河之时直接离去,没再回来!
显然伊察士兵已经开始丧失信心。
又过了数日,一封信随着一枝箭,被伊察人从城墙上射下——
木棉镇决定开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