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1983年 > 355章 公司内部讨论

355章 公司内部讨论

    大家都是几十年的亲戚,都知道彼此的性格和脾气。

    即然老董夫妇都已经认亲了,再说多余的话,只会徒增对方的反感。

    虽然心里许多不自在,但表面也只有打着哈哈。

    各自心怀鬼胎,满腹心思。

    吃完饭,各自回家。

    晚上在二楼安排他和温小芹各住一个房间。

    “以后这房间就是你们的专属房间。”

    黄怜香还玩笑对他们说:“当然,你们住一个房间,我们也没意见。”

    温小芹:“奶奶,我们还读书呢。”

    潘大章笑着说:“小芹芹制订了一个目标,以后考大学要考到同一所大学,上了大学她才同意跟我谈对象。”

    黄怜香:“即使不是读同一所大学,你们两人也要在一起。大章,你可不能做负心人哦。”

    潘大章:“奶奶放心,这辈子我赖上她了。”

    温小芹自信地说:“他甩不掉我的,我有信心高三时可以跟他读同一个班学习,成绩保持跟他同步。”

    董卫东听了都竖大拇指。

    “小芹有志气,爷爷支持你!”

    潘大章把小芹芹一个学期学习成绩从八百多名跃升到年级150名,说了出来。

    老董两夫妇都倍加夸赞。

    祖孙四人一直在客厅闲聊。

    气氛融洽,欢声笑语。

    温小芹还去厨房煎药,煎好后服侍老董两人喝下。

    还交待林姐记得每天二次煎药给他们喝。

    黄怜香问:“俞督几个店,你们不在,会受影响么?”

    潘大章告诉她,几个店都是小芹在打理,自己很少去管。

    温小芹:“三个店一个录像厅都走入正轨了,况且负责店面销售的都是自己人,就是不在家,他们也会兢兢业业的,不会出差错。”

    黄怜香高兴说:“那就好,在这里多玩几天。”

    现在离春节还有半个月时间,即使在冈州玩几天,也不要紧。

    第二天温小芹打算陪奶奶去逛街。

    两人都打算去给对方买点衣服和过年物资。

    董卫东让大章跟自己去公司。

    齐磊开车,坐进红旗桥车,感觉比较舒适。

    外观上气派了许多。

    十几分钟后到了公司办公大楼。

    直接到了六楼总经理办公室。

    秘书阿娇给爷孙泡了一杯茶。

    副总冯凯伦和章泽进来跟老董商量事情,看见潘大章。

    “难怪老董近日心情好了许多,原来是找了一个替身。”

    两人都是暗自嘀咕。

    “不过这年轻人跟他早逝的孙子,不管是面貌,还是神情确实很像。不知道的人绝对会以为他是老董的亲孙子。”

    “这年轻人也算是走狗屎运了,能够成为老董的继承人。”

    这老董也就是年龄大了,若是四五十岁的话,调到京城去都有希望。

    看样子这年轻人至多也就十六七岁吧,老董再干几年就要退休了。

    年轻人的未来还是要靠自己去拚博的,不可能指望老董的提拔。

    潘大章在铁珊笼矿时也见过他们,现在见了也是礼貌地招呼。

    他们讨论事情,他就翻阅老董书柜上的书籍。

    一本厚厚的《资治通鉴》,内容丰厚,够他看上许久。

    他看见书架上有一本《水浒》金圣叹批评本的书。

    于是拿起来翻阅。

    这时几个上次去铁珊笼矿评估坪山矿区的公司评估人员,来到总经理办公室。

    跟老董几人在会议室讨论。

    他们的谈话一字不漏全部传到了潘大章的耳朵里。

    “其实坪山矿区的储量还有不少,粗略估计还有一万五千吨钨精矿。”

    “不够说实话,回收的话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原来挖掘的几条巷道,比较大的几条矿脉,遗留的矿储量三千吨,肯定有。”

    “其他的散矿分布区域比较广,可以利用民窿开采,只是这些散矿分布并没有规律。”

    “开采回收这些矿,肯定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三五年,一定规模的采矿人群,还不一定采得完。”

    几个评估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把了解的坪山矿区情况摊开在桌面上。

    另外一人说:“董总,你知道林昌芸准备把坪山矿区承包价定在多少钱么?”

    “多少?”

    “2万块。整个坪山矿区为2万块。”

    “2万块一个月?”

    “不是,是整个全年十二斤月,总租金为二万块,签约五年。”

    冯凯伦气愤地拍了一下桌子。

    “总共十万块,他就想把整个坪山矿区买下来了?真是过分了。”

    “我们就讨论一下,应该定一个多大的租金额度?”

    “或者采取什么样的承包方案。”

    “设一个承包期限,我觉得五年时间应该可以。”

    “按照现在的市值计算,坪山矿区至少财富值二千多万。当然这个是估价,巨大的储存量摆在那里,我觉得一月二万租金都不会少。”

    “还有坪山矿区的矿产品,我觉得公司要设立回收点,把产品收购。回收价要根据品位定出不一样的价格。”

    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正在坐在旁边的潘大章肯定不会去接的。

    他站起身想去叫老董。

    这时老董听见电话响走了出来。

    接了电话,说了两句,他把电话交给潘大章。

    “虹虹打来的电话,说是有一个叫曾其崧的有事找你,在家里。”

    潘大章:“那我就先回去?”

    董卫东嘱咐他打辆出租车回去。

    他在楼下公路边叫了一辆三轮车,回到了别墅。

    看见曾其崧正襟危坐在客厅喝茶。

    郑虹陪着他聊天。

    黄怜香和温小芹还没回家。

    “曾哥好,不对,按辈份我以后应该叫你姨姑丈。”

    他也不知道这种叫法对不对。

    他叫老董两老为爷爷奶奶,而郑虹叫他们姨妈姨父。

    以后曾其崧若跟郑虹成了,自然辈份比他大了一辈。

    曾其崧挠了挠头,不好意思说:“小潘老师,还是叫曾哥,显得更亲切。”

    他从包里拿出一叠文稿,递给他:“关于你的那篇报告文学我写好了,听郑虹说你在这里,所以我特意拿来,给你看看有那些地方要修改的。”

    “曾哥,写作报告文学不是我的长项,我只写诗歌和,恐怕提不出什么中恳的建议。”他谦虚地说。

    “小潘老师,你就别谦虚了,你看了随意说几点,我就受益匪浅了。”

    郑虹也劝说。

    “你太高看我了,其实我没你们说的那么厉害。我欣赏欣赏吧。”

    他拿起稿子开始。

    报告文学是一种散文体裁,它是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介于新闻报导和之间。

    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不能简单枯燥无味地叙述。

    潘大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觉得有些枯燥,说教意味有些浓郁。

    读起来象新闻稿件。

    “怎么样,帮我指点指点。”

    曾其崧期盼的说。

    “我也说不出子丑寅卯,不过,我认为报告文学还是应该写得如一样,有一定的可读性。”

    “主角的形象没有凸显,经历的事情没有戏剧性。”

    “说服力还不够,塑造力度不够。”

    他觉得这篇几万字的文章,恐怕很难叩开杂志社编辑的法眼,估计很难会被采用。

    当然刊登在《冈州日报》文艺副刊上没有问题。

    曾其崧也认为文章还存在许多问题,只是一时弄不清楚症结在什么地方。

    现在听他一说,仿若茅塞顿开一样。

    可是要修改又谈何容易。

    “小潘老师,你认为应该怎样修改?”

    “报告文学还是要当来写,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这几方面下功夫。”

    “当然这也是我个人意见,说实话我还真没有钻研过报告文学的写法。”

    曾其崧认真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要是经常能听听你的指拔,我的写作水平肯定能有明显地提高。”

    几万字的文章,从头到尾,潘大章也花费了近一个小时时间。

    这时黄怜香、温小芹和林姐三人逛街回来了。

    几个大包的东西。

    很多都是衣服鞋帽,冬季穿的用的物品。

    一部分是奶奶给他们两人买的。

    另一部分是温小芹替两位老人买的。

    看见郑虹和另一个男青年。

    黄怜香疑惑问:“虹虹,他就是你对象?”

    郑虹:“姨妈,他叫曾其崧,是南康县宣传部的,他是特意拿自己写的文章来向大章请教的。”

    他笑着对曾其崧说:“我姨妈也是冈州师院的文学教授,要不要把你写的这篇报告文学给她看看?”

    曾其崧赶紧礼貌客气地点头:“阿姨好,阿姨是师院教授,以后要向你多多请教。”

    黄怜香摆手笑道:“别听虹虹乱说,我一个退休的老师,又能提出什么意见。”

    郑虹:“姨妈,他写的是专门介绍大章的报告文学哦,是市作协周雷主席安排他写的。要向外面推荐我们市有名的诗人和作家潘大章同学的。”

    黄怜香听他说是写大章的,高兴地说:“那我认真一下。”

    温小芹主动去了厨房帮助厨师煮饭炒菜。

    不一会司机开着红旗车载着老董也回到了家。

    郑虹向姨夫介绍起曾其崧。

    看见老伴在看稿。

    “这是小曾写的一篇关于大章文学成就的报告文学。”

    黄怜香看完也提出了几条意见,跟大章刚才说的意思接近。

    曾其崧都虚心接受了。

    吃中午饭时,董卫东了解到外甥女上次还有资格去参加市文联会议,她在糖厂负责宣传工作,每年还可以评先进。

    他试探着问:“小虹,有没有打算换一个新的单位工作。听说你们糖厂这几年都处于亏损状态,上级有意想将糖厂下马?”

    听他们议论冈州糖厂的事,经过前世的潘大章也知道。

    85年冈州糖厂宣布倒闭,数千工人重新安排,有关系的先安排,没关系的成了冈州市第一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微薄的一点下岗工资。

    前世八三年底他还跟潘云田一起押运一船十几吨削好的甘蔗去冈州糖厂。

    八四年前每个村还有强制性的种甘蔗亩数的任务。

    八五年以后村民把田地种的甘蔗根都全部挖完。

    以后整个县,甚至冈州地区,田地里都看不见甘蔗的影子。

    郑虹当初中专毕业分配到了糖厂,她母亲当时还说找找姨夫,或者另外几个亲戚,走走关系,换个好点的工作单位。

    郑虹年轻气盛,不愿意求人。

    执意在糖厂宣传部干一名普通的宣传干事。

    混了几年凭自己努力,也有一定的成绩。

    假如糖厂真的倒闭的话,以后重新找工作也是一件麻烦的事。

    现在见姨夫主动提起,当然高兴地连连说:“姨夫,即然糖厂会下马了,有合适的单位,肯定愿意跳糟了。”

    董卫东想了想说:“明天我跟公司人事部打句招呼,来公司资料室上班,行不行?这工作轻松,专门负责资料整理什么的,写写字,你即然会写文章,肯定干得了。”

    “小曾会写报告文学,有机会也可以帮我们钨业公司写一篇报告文学,宣传我们公司也行呀。”

    郑虹欣喜异常。

    有一个当干部的亲戚就是好,调动工作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潘大章跟老董聊起冈州糖厂的辉煌历史以及亏本倒闭的原因。

    “曾经是国家重点项目,是省级大型机械化制糖厂。”

    “日处理甘蔗量2000吨,年产机制糖1万吨,糖果3000吨,酒精1200吨,年发电360万kw。”

    “辉煌时有两三万职工,糖厂还曾经颁发给厂币。”

    “曾经是冈州最大的国营企业。”

    “亏损的原因是分田到户,村民种甘蔗的意愿缺少了,加上冈州地区的荒地沙坝地本来就不多,适应种甘蔗的田地不多。”

    “甘蔗种应量逐年下降。”

    “全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基地在广西,那里是天然种甘蔗的好地方。”

    “冈州糖厂以前之所以可以兴盛,就因为生产队都会安排一定量的田地去种甘蔗,有一定的产能。”

    董卫东分析得头头是道。

    前世的潘大章后来在挂地某县城生活了几十年。

    开了一间建材店,供三个小孩读书。

    也买了房买了车。

    生活过得平平淡淡。

    在最小的儿子以不错的高考成绩被某重点大学录取时,当晚他兴奋得喝了几杯白酒。

    第二天就重生到了初中毕业时中考日。

    这一世还有漫漫的重生路可走,不过肯定会比前世活得更精彩。

    潘大章两人在冈州待了三天。

    因为家里还有一摊子事,就开上吉普车回去了。

    老董叫齐磊帮助办好了过户手续。

    以后有辆车开,来往冈州也方便了许多。

    开车到俞督也就一个多小时。

    这个年代的公路全都是泥土路,全都是灰尘弥漫,只能时速跑60公里。

    若是换作前世三十年后的高速路,半小时就到了。

    “还是先回去看看家里那个别墅建得怎么样吧?”

    坐在副驾的温小芹提议说。

    “要不要先去你家转转,让你们古樟村人也看看你温小芹找了一个能干的对象,开上小车了。”

    潘大章嘻笑着说。

    “就你会得瑟。”

    不过她也没反对。

    在冈州她也替父母买了棉鞋,棉帽,还有两套棉外套。

    也给大章父母买了。

    潘大章把车开进古樟村。

    可以将车开到她家旁边的杨梅树下。

    路过一片油菜地,看见许多村民在给油菜地施肥除草。

    村里那条机耕路只能过一辆车,碰见挑粪的村民,他只好把车速降下来。

    有时甚至把车停下,让村民先过。

    温小芹偶尔跟劳作的左邻右舍打招呼。

    “啊,这不是小芹吗?我还以为是县里那个大干部来村里视察的。”

    “啧啧,那个不就是小芹的对象吗。现在开上车了?”

    “小芹对象听说在县城开了几间店,挣大钱了。”

    “看样子年纪也不算大,唉,人家小孩怎就这么厉害呢?”

    温小芹一脸幸福。

    潘大章小心谨慎把车开在她村的小巷间,好在他前世有十几年的驾驶经验,即使路窄难行,他也能安稳前行。

    温小芹父母大概路上有人跟他们说了,也匆匆赶回家。

    看见潘大章把车停在杨梅树下。

    两人笑呵呵迎上前。

    “大章,还学会开车了?”温玉庆两夫妇两眼放光。

    现在全村人都知道女儿找了一个有出息的对象,对他两人的看法完全改观了。

    回到家,温小芹把衣服鞋帽都交给父母。

    “以后不用替我们买衣服了,家里还有这么多。”

    “爸,买来了就穿,把那些旧的丢掉,别不舍得。以后不会缺你们吃穿的。”

    邹雪花见女儿和大章都穿着得体,跟大城市的年青人没什么两样。

    “大章,这车是什么时候买的?”

    回到家温玉庆还在好奇地问。

    “温叔,这车不是我自己买的,是老董送给我的。”

    “老董是谁?他为什么送你车?”

    温小芹把原因告诉了他。

    “我们刚去冈州爷爷家玩了几天才回来的。”

    温玉庆也为大章感到高兴。

    几人正聊着天,门外有人叫小芹。

    是温小芹一个叫温小英的堂妹,和另外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

    几人在杨梅树下的吉普车旁边聊天。

    潘大章坐在家里也听得见她们的说话声。

    “小芹,你对象还开上车了,真厉害。这车再怎样也要大几千吧,你对象是我们村第一个开小车的,其他人都以为是县城的大干部来村的。”

    “小芹的对象比大干部都厉害,大干部开的吉普车是公家,而小芹对象开的车是自己。”

    “小芹,这车买了多少钱?”

    温小芹:“这车是大章爷爷送给他开的,爷爷是钨业公司老总。”

    “真羡慕小芹,找了个对象这么能干。”

    “都说了,现在还不是对象,还没有确认关系。”

    “咦,小芹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要是有一个这么能干的对象,晚上睡觉做梦都会笑醒的。”

    “小芹,帮我们两个也做做介绍行不行?”

    “臭小英,你羞不羞?比我都小一岁,就想嫁人了?”

    “臭芹芹,你读初一时就开始谈对象,现在还说我?对了,你对象家还有弟弟没有,把我介绍给他弟弟也行。”

    “少做美梦了,大章家有一个弟,但是在才十三岁,比你还小二岁,你不计较?”

    “老人们还说女大三抱金砖呢,我认为没问题。嘻嘻……”

    “死不要脸的,人家弟弟可懂事了,不一定看得上你。我劝你还是用心去读书,考个大学,以后还愁嫁不到好人家。”

    几个小姑娘嘀咕半天。

    潘大章听了都暗自偷笑。

    不一会温小芹回来。

    她妈张罗着说去煮饭,温小芹:“妈,我和大章去月舟村,看那栋房子建得怎样了,去大章家吃午饭算了。”

    潘大章无所谓。

    开着车在路上,他故意问:“刚才你那两个堂妹跟你说什么?”

    “她们眼红我找了你这个能干的对象呗。”

    “可是我们现在都还不是对象?”

    “少贫嘴了,反正你今世是不要想甩脱我了。你要是这样说,等下回去,我就告诉阿姨,说你不承认我跟你的关系。”

    在老妈面前,他肯定不敢这样说。

    这一点,被这个小妮子拿捏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