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道天下 > 第211章 信任难求

第211章 信任难求

    荀彧不敢直视天子的眼睛,惭愧地低下了头。

    夫子说:君君,臣臣。

    不管是夫子之仁,孟子之义,还是荀子之礼,君臣之道都是双向的。

    君有君道,臣有臣道,绝不是对某一方的片面要求。

    天子虽然说自己未必能实现王道,但他尽可能地遵守君道。

    公卿大臣们口口声声要致君尧舜,推行王道,又有几个遵守了臣道?

    饱读诗书的大臣,反倒成了推行王道的阻碍。

    天子岂能不愤怒?

    身为大臣中的一员,被寄予厚望的王佐之才,他又岂能不惭愧。

    刘协再也没有说话,默默地吃着兔肉。

    兔子本就不大,先去了两条最肥的腿,剩下的就更为有限。

    刘协用短刀将所有的肉细细的刮干净,连骨头都敲破了,吸尽其中的骨髓,一点也不肯浪费。

    专心致志吃肉的天子脸上看不到一点愤怒,只能从眉眼间看出一点冷冽。

    荀彧心中不安,低头吃肉,却味如嚼腊。

    ——

    吃完晚餐,从天子帐中出来,荀彧拱着手,缓缓而行,思绪飘忽。

    荀攸陪着他,也一声不吭。

    来到营门外,又向前走了百步,荀彧停住。

    “公达,别送了,你回去吧。”

    荀攸点点头。“那你小心。天子还在气头上,要不然,肯定会留你住一晚。”

    荀彧无奈地叹息。

    天子当然生气,换了谁都会生气。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天子同意了士孙瑞率部去进攻范先,自己既不与士孙瑞汇合,又不肯回城,便有赌气的成份在内。

    “公达,这件事……你如何看?”

    “天子年少,幼失怙恃,又被董卓、李傕挟持多年,本来就对权臣有疑惧之心。如今斩杀李傕,正欲与诸公共建太平,遇到这样的事,难免会有失望。”

    “你也觉得卫尉做得不妥?”

    荀攸看向远方,淡淡地说道:“一群老朽,食古不化,执念太深,难免行差踏错。”

    荀彧惊讶地看着荀攸。“公达,你这是何意?纵使卫尉一时心急,做得不妥,用心也是好的。”

    荀攸转身看着荀彧,露出一丝浅笑。

    “叔父,光武中兴的名臣中,有几个是年逾不惑的?”

    荀彧有点疑惑,但他很快就明白了荀攸的意思。

    杨彪、士孙瑞等人年纪太大了,旧习难改,适应不了眼前的形势。

    就算今天不出错,以后也难免出错。

    “能不能实现王道,不在于那些老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活不到那个时候。”荀攸轻声笑道:“司徒能不能治民,或许要看叔父能不能抓住机会。至于太尉掌兵,恕我直言,眼下还没有能够当得起这个重任的人选,且看将来。”

    说完,荀攸拱拱手。“叔父,时辰不早了。上车吧,早点回去休息。你出来一天,估计又积了一堆公文等着你呢。”

    荀彧一边品味着荀攸的话,一边上了车,与荀攸告别。

    蹄声特特,车铃丁丁,马车沿着官道,向安邑城急驰而去。

    ——

    荀彧回到安邑的时候,城门已经关闭,荀彧费了点口舌,才让城上的士卒确认他是新任的太守。

    城门打开一条缝,荀彧的马车进了城,直奔太守府。

    回到府中,荀彧刚刚坐定,正在询问有什么事要处理,司空张喜便赶了过来。

    诸事草创,为了方便处理公务,在城的公卿大臣都住在太守府中。

    荀彧连忙起身相迎。“张公,怎敢劳你大驾,有事让人吩咐一声便是了。”

    张喜连连摇手。“文若,噤声,噤声,别吵醒了司徒。他年纪大了,觉头浅,稍有动静就醒。”

    荀彧笑着看了张喜一眼,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将张喜让进了一侧的卧室。

    论年龄,张喜比赵温可小不了几岁。

    两人坐定,寒喧了几句,张喜便直奔主题,问起了荀彧去见士孙瑞的事。

    荀彧直言不讳。“天子很生气。”

    “是呢,是呢。”张喜搓着手。“士孙君荣一向谨慎,这次却做得不妥,怕是受了魏伯俊和沮元英的影响。关中人也好,河北人也罢,壮烈有余,敦厚不足。文若啊,你要多劝劝天子,他信任你。”

    荀彧没吭声。

    他听得懂张喜的意思,这是一个前辈对他的殷切希望。

    汝颍一体,张喜当然希望他能得到天子重任,最好能代替赵温,成为汝颍人在朝廷的领袖。

    但他同样清楚,天子对他的期望也许很高,信任却未必。

    尤其是经过这件事之后。

    荀彧出了一会儿神,突然说道:“张公,你说,天子现在最信任谁?”

    张喜有点茫然,自言自语道:“这可说不清楚。之前应该是杨文先,出了这样的事,可就不好说了。”他忽然一拍手掌。“对了,蔡昭姬啊,她不是一直跟在天子身边,撰写起居注么?”

    荀彧觉得有理,却意犹未尽。“还有么?”

    张喜叹了一口气。“文若,我跟你说,天子这些年吃了不少苦,本来就难相信人,再遇到这样的事,怕是谁也不肯信了。要我说,这士孙君荣就当不得大任,指望他以太尉掌兵……”

    荀彧下意识地瞅了张喜一眼,想起了荀攸的话。

    张喜却以为荀彧另有深意,讪讪地闭上了嘴巴。

    身为大臣,在背后非议同僚,的确不该。若不是将荀彧当作乡里后生,寄予厚望,他也不会半夜跑来说这些闲话。

    张喜自觉失言,荀彧却心神不宁,两人都没说话,气氛有些尴尬。

    正当张喜想起身告辞时,荀彧忽然说道:“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张喜一愣,随即又反应过来。“你说的是谁?”

    “弘农王夫人。”

    张喜想了想,点头表示附和,随即又道:“可是……他们是嫂嫂与小叔,不太适合经常见面吧?”

    荀彧摇摇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天子既失怙恃,又亡长兄,如今也只有弘农王夫人与他亲近些。丧乱之际,当以大局为重,岂能拘于俗礼。张公,你说呢?”

    张喜打量着荀彧,眼神有些异样。

    他觉得眼前的荀彧和他印象中的荀彧有些不同。

    不仅是由弘农王夫人出面劝说天子的建议,荀彧接任河东太守这件事就挺让人意外的。

    身负王佐之才,又是汝颍名士年轻一辈领袖的威望,荀彧不应该直接成为天子心腹,成为左右近臣么,怎么会成为一郡太守,还那么心满意足地跑前跑后。

    他究竟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