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道天下 > 第41章 汉臣风骨

第41章 汉臣风骨

    刘协做出了决定。“侍中,这粮食不仅要送,而且要多送。宁辑将军处,还请侍中加以解释。”

    贾诩笑了。“陛下决断如流,有名将之风。请陛下放心,宁辑将军唯陛下之命是从。别说给杨定送一些粮食,就算陛下让他与杨定合兵,他也会弃私仇,行大义,以大局为先。”

    杨彪暗自撇嘴。

    贾诩这些话听听就好,千万不能当真。

    段煨能因陛下一句话就和杨定一笑泯恩仇?

    贾诩分明是有所指。

    “陛下,臣去看看被俘的游骑,或许能问出一些消息。”

    “有劳侍中。”

    贾诩起身,向刘协行了礼,又向杨彪致意,转身走了。

    刘协打量着杨彪。“杨公,还有事吗?”

    杨彪叹道:“陛下,纵使李傕进攻杨奉,截断陛下归路的可能性不大,此地也不宜久留,还是尽快回御营为好。卫尉能掌控北军,不能掌控三将。强敌压境,各自为战非取胜之道。”

    “朕不是依杨公之意,手诏使卫尉行太尉事了么?”

    “陛下……”杨彪急了。“太尉掌兵事虽是古制,奈何废置已久。仓促之间,如何能得诸将信任?兵凶战危,存亡之际,陛下切不可任性使气。”

    刘协打量着杨彪,一言不发。

    杨彪心急如焚,却被刘协这一眼看得气沮。无奈之下,一声长叹。

    “陛下,自孝武皇帝设立内朝以来,内外朝之争便越演越烈。光武皇帝使三公坐而论道,权移尚书。至孝灵皇帝,更是以宦者为令,酿就大祸。凡此种种,有识之士无不痛心。陛下革除积弊,有意中兴,岂能坐视不顾?若朝廷以为三公不宜履职,又何必虚置三公,空耗财帑,浪费百姓膏血?”

    杨彪离席,拜倒在地,垂泪道:“臣非恋栈之人,更不敢尸位素餐,恳请陛下免臣太尉之职。若以为臣可用,则置臣可用之官,斗食不敢辞。若以为臣不可用,则请放臣归故里,耕种读书。”

    刘协也叹了一口气。

    杨彪虽略显跋扈,但忠心可鉴,倒是不宜为难。

    他起身走到杨彪面前,双手扶起杨彪。

    “杨公,朕非不愿付权,实在是如杨公所言,三公虚置已久,不可仓促恢复古制。且古制亦言,宰相必出自州牧,猛将必发于卒伍。如今之公卿有几人如此?卫尉晓兵事,朕岂能不知,但他曾掌兵几千,大战几何?突然付之以太尉重任,与拔苗助长何异?”

    他轻轻地拍了拍杨彪的手。“太尉的忠心,朕不怀疑。但太尉的耐心,朕却着实有些担心。”

    “陛下,臣……臣……”杨彪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为官半生,自问沉着干练,如今却被年仅十五的天子指责耐心不足。

    不过仔细想想,天子的确说得有理。

    士孙瑞的确知兵,但那是和其他不知兵的大臣相比。和李傕、郭汜这些在尸山血海里闯过来的武夫相比,士孙瑞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生,统兵作战的经验少得可怜。

    此时此刻,让士孙瑞担任太尉,全面掌握兵权,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天子说他拔苗助长,一点没冤枉他。

    “陛下,你何时读了《韩非子》?”

    “嗯?”刘协一头雾水。什么《韩非子》?没读过啊。

    “若臣记得不差,陛下刚才那句‘宰相必出自州牧,猛将必发于卒伍’出自《韩非子》。”

    刘协幡然醒悟,随即哭笑不得。“那又如何?”

    “陛下,法家乃亡国之道。”杨彪神色凝重的拜了拜。“孝武重用酷吏,遗祸无穷,乃至巫蛊祸起,父子相残。陛下有志中兴,切不可重蹈覆辙。纵使救亡图存,不得不用,亦当时时以儒术济之。”

    刘协本想解释,转念一想,既然杨彪没有一棍子打死,似乎也没必要非争个明白。

    再说了,这种事关键不在争论,而是效果。

    “有劳杨公提醒,朕记住了。”

    杨彪点点头。“陛下聪慧过人,兼取百家,自能取其精华,熔为一炉,毋须臣赘言。只是臣身为太尉,虽无用兵之能,却有辅弼之责,不敢须臾有忘。”

    刘协嘴角撇了撇,险些笑出声来。

    这老杨彪,不愧是弘农杨氏的子孙,说话习惯性的带刺,皇帝的面子也不给。

    这就是后世推崇备至的汉人风骨。

    ——

    贾诩走进了关押俘虏的帐篷。

    “侍中。”当值的士卒恭恭敬敬的行礼。

    两个受伤的俘虏原本躺在地上装死,一言不发,听到脚步声,其中一人睁开眼睛看了看,见是贾诩,不由得一惊,身体瞬间绷紧,紧接着一跃而起。

    “贾君。”

    另一个俘虏听了,也睁开眼睛看了一下,同样惊得面色大变,挣扎着翻身坐起。他本想起身行礼,奈何受伤太重,只能半跪。

    “贾君,你……你怎么在这儿?”

    贾诩淡淡地看了他们一眼,挥挥手,命人解绑,又叫医匠来,为他们疗伤。

    之前这两个俘虏拒绝疗伤,各种不配合,此刻在贾诩面前,他们却老实得像只兔子,一声不吭,任由摆布。为他们疗伤的医匠也见怪不怪,手脚麻利的为他们处理伤口。

    西凉军中,人人敬畏贾诩,很多人敢和上官拔刀相对,却不敢对贾诩撒野。

    “大司马到哪儿了?”贾诩不紧不慢地问道。

    两个俘虏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人低声说道:“按行程计,昨晚当在郑县。”

    “你们怎么知道会有人从那里经过,特意设伏?”

    “人定不久,我们截到了一个用信的。那人是个怂蛋,稍微吓唬了几句就全招了。听说天子在段将军营中,我们估计会有更多的消息,便想立个功劳,没想到……碰上了硬手。贾君,那个公明是谁,好生厉害。”

    贾诩没理他们。“这么说,大司马此刻应该知道我在此了?”

    两个俘虏不约而同的点点头。“贾君,你怎么……在这儿?”

    “我是天子之臣,天子在哪儿,我就在哪儿。”贾诩淡淡地说道:“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

    “哦。”两个俘虏讪讪地应了一声,眼中露出强烈的不安。

    贾诩明言依附天子,对他们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还能走吗?”

    “能。”俘虏们满不在乎地说道:“这点小伤,不碍事。”

    “很好,你们多吃点,然后赶回去,告诉李傕和其他人。”贾诩停了片刻,等俘虏们集中注意力,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才一字一句地说道:“李傕滥杀无辜,劫持乘舆,罪在不赦。其他人若能改过自新,将功赎罪,我当在陛下面前为他们进言,饶他们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