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乡村之巨变 > 第353章 先赌对了一半

第353章 先赌对了一半

    陈扬自信满满。

    上海那边,出货速度越来越慢。鞋子每天不到三百双,皮箱每天不到八十只。

    但毕竟没有停止。

    就像水流,尽管流速变慢,但仍然顽强的流动。

    陈扬坚信,流动的水是不可阻挡的。

    如果刮一阵大风,水流变急,一切阻碍将迎刃而解,面对的就是滔滔不绝的局面。

    就这样,陈兵的鞋厂和皮箱厂,既没有减人,也没有减产,照样红红火火。

    只是每天晚上,生产出来的鞋子和皮箱,至少有一半以上,运到了一沟之隔的二叔公家。

    不久以后,运到二叔公家的鞋子和皮箱,增加到每天产量的三分之二。

    老实讲,蔡岳松和蔡福满二人,对陈扬的囤货计划还是存疑的。

    二人看到陈兵真的在囤货,这才百分之百的相信了。

    二人还发现,采购的原料降价了,包括从个体户收购的皮箱壳。

    因为陈扬不客气,唆使陈兵乘机压价。

    二人分别算过,现在做鞋和做皮箱,成本分别比以前降低百分之七以上。

    这是一笔意外之“财”。

    陈兵这边轰轰烈烈,与以前一样,每个晩上都在加班。

    蔡岳松和蔡福满倒没加班。

    进入七月,陈扬才让陈兵停止加班。

    路桥街那边,市场普遍疲软。

    村里其他的鞋厂和皮箱厂,基本上已经停工,顶多也是干一天歇几天。

    陈扬亲自跑到路桥市场调研过,确实是不景气。

    村里人都好奇,为什么全村的鞋厂和皮箱厂生意不好,就陈兵与蔡岳松和蔡福满三个的鞋厂和皮箱厂,却一天也没歇过。

    陈扬以浙东贸易公司的名义,还在不断的收购。

    往海门码头送货,以前高峰期时,每天一趟,每趟一船,满满当当的。

    现在也是一天一趟,也是每趟一船,也是满满当当的。

    这甚至让村里人怀疑,行情从来就没下行过。

    只有陈兵与蔡岳松和蔡福满三人知道,他们三人在囤货,陈扬的浙东贸易公司也在囤货。

    只不过陈扬的囤货,是把货囤在上海。

    货源源不断的运往上海。

    就连合伙人叶菁,都对陈扬的举动担心起来,怕被仓库里的囤货压死。

    叶菁给陈扬打来了长途电话。

    “扬,我这里越压越多了。上次租了两间房子,都快放满了。”

    “叶姐,那你再租几间房子呗。”

    “房子倒是能租到。只是,只是我心里越来越没底了。”

    “叶姐,相信我。”

    “我当然相信你。现在我这边的出货量,鞋子是十分之二,皮箱更只有十分之一。”

    “不急,不急。叶姐,我的计划是,你那边要囤到价值十万块的货。”

    “十万块么,我算了一下,已经快到一半了。”

    “那问题不大。如果我估计得不错的话,至少在鞋子方面,咱们很快就能解套了。”

    叶菁问道:“你凭什么这么肯定?”

    陈扬道:“进入八月,就是秋季鞋销售的开始,咱们的少林鞋就能大量出货了。”

    “扬,我没你这么大的信心。”

    “鞋子是生活必需品,最穷也得穿鞋。再说了,咱们的少林鞋是童鞋。小孩在家庭的地位是最高的,咱们的少林鞋又漂亮又实惠。只要有小孩的人家,肯定是都会买的。”

    “噢,我信你了。”

    “这样吧。叶姐,咱们提前十天。就定在七月二十一号,把少林鞋放出去。”

    “行,就这么办。但我还是要建议,皮箱的囤货速度,稍稍的往下调点。”

    “我知道了,我这边会安排的。”

    一个十分之二,一个十分之一,让陈扬心里更有底了。

    陈扬通知陈兵和蔡岳松,稍稍放慢皮箱的生产速度。

    同时又通知陈兵和蔡福满,加快鞋子的生产速度。

    陈扬成竹在胸,开始优哉游哉的恢复自己的生活。

    每天在村里转一圈,小卖店里坐一坐,热闹的地方吹吹牛。在家看看书读读报,偶尔去“七湾”捞点鱼虾……生活丰富多彩。

    这个时候,村里最忙的人,是那几十个种田大户。

    因为眼下正是夏收夏种的繁忙季节。

    种田大户是有标准的,种植水稻面积达到十亩以上的才算。

    村里组织人员,义务为种田大户帮工,标准是每亩每人一天。

    也就是说,你如果有十亩水稳,村里会派十个人,免费帮你干活一天。

    陈扬积极参加,除了参加由村里组织的帮工,还专门帮堂叔陈东南干了五天。

    这也是锻炼。在田里干活九天,并不觉得累,说明体质还在。

    七月下旬,终于接到叶菁的通报。

    少林鞋爆卖。

    叶菁告诉陈扬,仅仅五天试销,出货量就超过了进货量。

    这就是说,陈扬赌对了,赌对了一半。

    皮箱的销售还是不温不火,上涨缓慢,出货量只有进货量的十分之二多点。

    陈扬却精神为之一振,从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二,不整整提高了一倍么。

    现在还是夏天,皮箱销售也是有季节性的。

    夏去秋来,将会是行情的一个转折,陈扬估计具体的时间,应该在国庆节前。

    所以陈扬一点都不着急。

    倒是村里的一些变化,逐渐引起了陈扬的注意。

    陈夏祥正式回归,利用他家的两间旧房子,办了一个机械加工厂。

    这倒是专业对口,陈夏祥在区机械厂当了几年临时工,多少学到了一点东西。

    他这个机械加工厂,其中有一个业务,就是设计并生产模具。

    村里用得上模具的企业,只有陈胜利和蔡广发的鞋底厂。

    可鞋底厂初创时期,两套旧模具,一套新模具,就能用上一年两年。

    但陈夏祥还是找上门去,不求眼前业务,只求鞋底厂承诺,以后要开新的模具,交给他的机械加工厂开发。

    陈胜利和蔡广发为难,两个人以前,与陈夏祥父亲陈仁荣的关系不好。

    两个人与陈夏祥的大哥陈夏芬的关系也不好。

    两个人与陈夏祥的叔叔陈富春是朋友关系。

    而陈仁荣和陈富春这对亲兄弟,却是十多年的死对头。

    再说了,陈夏祥家与陈扬家,上一辈也有一定的矛盾。

    这关系也太错综复杂了。

    陈胜利和蔡广发来找陈扬商量对策。

    /107/107400/28531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