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走出香江 > 第459章 港片现状

第459章 港片现状

    金河投资,丰隆投资组成的财团以每股23.8元的价格,收购怡和持有的置地公司股份,而为了避免发起全面收购,会将8%的股份出售。

    以每股23.8元的价格,意味着双方认可的置地公司市值为608亿港元。

    随后,按照同怡和集团的约定,开始逐步剥离置地公司的海外业务,并出售部分香港物业,而后将以分红的方式,将置地公司的市值降低到300亿上下,预计在年底之前完成。

    将近二十年的置地争夺战,暂时落下帷幕。自从包船王大战九龙仓,豪取会德丰,李嘉诚收购和黄集团之后,华资的又一个胜利,乃至于曾经强大的英资,正在逐步退出香港的舞台。

    经过拆骨之后的置地,已然不是之前的置地公司,但是只要金河投资的持股不超过35%的全面收购触发点,置地公司再次被狙击的可能,就依然存在。

    这也是收购置地之后,蔡致良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郭令灿出任董事会主席,郑一鸣出任置地公司总裁之后,蔡致良就准备离港返美了。

    “爷爷,美慧之后,就轮到阿尧了吧?”就着美慧的婚事,蔡致良提起了蔡致尧。

    “阿尧……是啊,也该轮到阿尧了。”蔡勋感叹道:“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这么多年,不说阿尧,美芝都是大姑娘了。”

    “美芝学习好,将来同美慧一样出去留学。”蔡致良笑道:“说不定啊,也跟美慧一样,还有的等。”

    “也不能太晚,要早做打算。”蔡勋说的郑重其事,仿佛在提醒自己,而后又说道:“嗯,阿杰也不小了,听阿和说,要去你那里留学?”

    “是纽约大学,以后阿杰跟我爸就是校友了。”蔡致良见蔡勋操心的事情还挺多,也就暂时放心了。

    这些时日,蔡勋对于蔡美慧婚事过分的热情,让所有人都吃不消,仿佛变了一个人,蔡致对此也颇为担忧,所以今天才主动提及蔡致尧的事情,以便于是蔡勋清晰地认识到,在蔡美慧之后,还有更值得他操心的事情。

    就如同赵洪德一般,人老了之后,最操心和关注的莫过于子孙的婚事和前程。

    “阿尧回来后,您和三叔怎么安排的?”蔡致良又绕回最初的起点。

    “去你三叔的物业公司。”蔡勋道:“还是放在你三叔跟前,也放心一些。”

    “也行。”蔡致良首先表示了肯定,而后提议道:“如果他不想去三叔的物业公司,可以到东来贸易行,跟着美慧做事。”

    “美慧自然是让我放心的。”蔡勋沉默许久之后,难以下决断,道:“我跟你三叔,三婶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

    蔡致良道:“爷爷,我觉得阿尧并不一定愿意同三叔,三婶沟通,但是美慧就不一样了,还有阿宁,想来会更容易交流。我就是现在比较忙,否则的话,倒是可以把他带在身边。”

    鉴于蔡致尧与蔡明浪,秦凤之间的对抗,如果再将蔡致尧放在蔡明浪眼皮子底下,实在是无助于化解蔡致尧的执念,反而会引发更激烈的反弹。

    在蔡致良看来,所谓蔡致尧执着于音乐早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的执念,已经转变成与蔡明浪与秦凤夫妇之间的反抗。

    “阿尧平时跟你交流多吗?”蔡勋问道。

    “阿尧本来就不怎么爱说话。”蔡致良陈述着一个事实,他跟蔡致尧也没有什么交流。

    “那你还要把他带在身边?”蔡勋疑问道。

    “至少他不会有抗拒,逆反的心理。”蔡致良说道:“阿尧在欧洲留学,可以在东来贸易行发挥他的特长。”

    “特长?”蔡勋没觉得蔡致尧适合贸易公司。

    “语言特长,可以多与不同行业的人交流。”蔡致良说道:“东来贸易行在德国是有不少业务的。”

    蔡致良其实更想把蔡致尧仍在德国,加入瓦格纳汽车公司,但是大概率蔡勋与蔡明浪是不会同意的。在他们看来,以蔡致尧当前的这种状态,并不适合远离他们的视线。

    但是他们把蔡致尧看的越近,就越发激起蔡致尧的逆反心理,凡是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都是蔡致良所反对的。

    或许从更为专业的角度,蔡致尧是有些抑郁的,只不过大家都不愿往这方面想,因为这一般会被认作是神经病。

    “你跟他多联系,看看他是否愿意听你的。”蔡勋说道。

    “等美慧婚事之后,我再跟他谈。”蔡致良问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下个月就回来了……”蔡勋叹道:“你这又要走了。”

    “我妈现在快成哲学家了,等下个月她回来,先开导开导阿尧。”蔡致良笑道:“也可以让阿尧去纽约住几天。”

    “你不一起吗?”蔡勋皱眉问道。

    “我这也走不开啊。”蔡致良道:“不过,等美慧婚礼的时候,我肯定会回来的。”

    蔡勋这才意识到还有蔡谔的存在,道:“你安排好行程,至于阿尧这边,还是先回港再说其他吧。”

    “也行。”这也不是一时着急就能解决的问题,蔡致良道:“您还是多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蔡勋点点头,如今孙辈一个接一个成人,确实该轮到蔡致尧了,还是最不省心的那一个。

    祖孙二人谈论了许久,蔡致良一方面希望能够分散蔡勋的注意力,也希望在美慧婚礼之后,蔡勋仍有事可做。

    只是临行之前,蔡致良还是见了陈强一面。

    1993年,历来被认为是港片由盛转衰的一年,而其缘由,就不得不提台湾片商对于港片的抵制。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台湾本土电影缺乏商业价值,台湾片商由此将目光投向了港片,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大量明星公司的成立,背后基本上都有台湾片商的身影。

    这一时期,台湾片商出手十分慷慨,只要香港制片人提出个故事题材和列出明星阵容,他们就可以先拿出数百万现金来买这个计划(俗称“买片花”)。也因为其信赖明星效应,以至于明星片酬水涨船高。而后世最为知名的大扑街,王佳卫的《东邪西毒》,就是这个时期的特殊产物,目前尚在制作当中。

    这种“买片花”,等于将所有风险都推给了台湾片商,以致于这个时期,港片制作周期不断地刷新历史记录,9天拍完一部电影并不是传说,而至于台湾片商能否赚到钱,就不是香港电影人所考虑的事情了,因为在电影拍摄之前,就已经收回了成本。

    所以在这种情势之下,扑街的电影和无法按期交货的港片越来越多,以致于台湾片商也坐不住了,尤其是今年市场不景气的情形之下,于是台湾片商要求减少成本、降低明星片酬,并且采用抽佣发行方式,以及必须按时交货。

    这件事的导火索是周星驰的《济公》,以3000多万的高价卖给台湾片商,导致台湾片商血本无归。

    《济公》不是第一部扑街的电影,也不是质量很差的电影,但是他出现在特殊的时间点,以周星驰的号召力,仍然未能摆脱扑街的命运,这是港片号召力断崖式下降的一个缩影。

    能够代表港片号召力的,无外乎双周一成,而现在市场已经开始说“不”。

    香港电影公司自然是不能同意的,降低明星片酬还无所谓,他们也希望减少人力成本,但是一旦采取抽佣发行的话,就只有等到影片上映结束才能回笼资金,并且如果票房太惨的话,还要支付高额的发行费用。这对东方影业,嘉禾这样的大公司有利,能够凸显大公司的资金和质量优势,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小公司来说,就不那么友好了,资金回笼和发行都是大麻烦。

    还有那些想要靠粗制滥造、盲目跟风捞钱的公司,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台湾片商与香港电影公司的谈判结果,最终自然是不欢而散,于是台湾片商开始掐断资金和市场。香港影坛顿时哀鸿遍野,缺乏资金的香港制片公司纷纷倒闭或减产,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虽然蔡致良前年就在强调降低制片量,但是因为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以致于制片量居高不下。东方影业今年立项了不少古装武侠电影,因为去年台湾最卖座的十大国语片,有七部是古装武侠片。

    在暑期档之前,香港电影公司还可以安慰自己,但是暑期档之后,再也无法自欺欺人了,香港的观影人数确实大幅度下降了。

    于是,也不仅仅是制片公司,还有电影院也支持不住了,毕竟随着去年港片的巅峰,香港大肆扩建影院,一度达到了200家,却因为片源的减少而入不敷出。

    《侏罗纪公园》在暑期档一骑绝尘,保证东方影业得以顺利融资以收购无线股份,却也留给香港电影市场一片狼藉。

    “当初将明星片酬哄抬起来,就应该想到今天的后果。”蔡致良说道:“这个问题是能交由时间去解决了。”

    “如果能够降低成本的话,对东方影业也是有好处的。”陈强道:“现在的明星片酬确实偏高,占据电影成本的一大半。”

    “这不该是我们操心的问题。”

    明星片酬短时间内是压不下来的,只要有市场,自然有人出高价。况且,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台湾片商只认明星,不看剧本质量的极端结果,只要这种状况没有明显改变,市场就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

    而认为明星片酬偏高,也因为片商既想要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却又不想多花钱,也就只能出烂片了。毕竟明星片酬是固定的,只要增加投资,所谓的片酬占比也就不起眼了。

    蔡致良说道:“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同台湾片商谈抽佣分成,拿到一个对东方影业有利的结果。另一方面,建议香港从业者协会和台湾片商,规范购片流程,至少在投资的时候应该了解导演最终拍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作品。其他的,就不要管了,也没人管得了。”

    “单独谈吗?”陈强有些迟疑。

    “各人自扫门前雪吧,他们恰烂片的时候,也没有考虑过港片的未来吧。”蔡致良说道:“东方影业如何生存下去,是你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该谈的谈,该砍的砍,不要把观众都当成只认明星脸就掏钱的傻瓜。”

    “东方影业会进一步规范制片流程。”陈强点头应承下来,提高影片质量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港片的衰落是必然的事情,无论是粗制滥造、盲目跟风,还是类型单一、成本虚高,都在于没有一个规范的电影市场,而因为来钱太过容易,以至于香港电影人自信心膨胀,想着短期狂捞一笔,以至于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蔡致良最后说道:“大浪淘沙,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打响东风影业的口碑。”

    优质的电影,任何时候都是有市场的,就像另一个时空,在港片衰落的时代,银河映象依然可以活得很滋润。

    现在的东方影业也是如此,在淘汰大多数想要捞快钱的公司之后,就可以坐享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