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派出八百里加急,前往北平城去通知坐镇那里的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在接到旨意后,立刻找来了最信任的军师,有“黑衣宰相”之称的姚广孝。
“姚先生啊,父皇突然召本王回南京,你说是怎么回事?”
姚广孝身材瘦削,穿着僧袍,双目炯炯有神,手中握着一串佛珠,轻轻捻动。
片刻后,姚广孝道:
“贫僧觉得,陛下这一次召大王回去,或许是想要让大王和皇太孙联络感情,以便托孤。”
朱棣大吃一惊:
“托孤,你的意思是……”
姚广孝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贫僧近日夜观天象,发现帝星暗淡,已然是不能持久之象了。”
“若无其他变故,应当……就在这两三年。”
朱棣虎目圆睁,眼眶顿时红了。
“父皇他……来人,牵本王马来,本王要立刻回京!”
朱棣带着姚广孝以及几十名亲卫,一路骑马,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南京城,并入宫求见朱元璋。
姚广孝是没有资格见皇帝的,能见朱元璋的只有朱棣本人。
“燕王,陛下召你入殿。”
朱棣走入大殿之中,果然看到了坐在上首皇位的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身边还坐着一位同样身着金色华服的年轻人,这便是大明皇太孙朱允炆。
朱棣不敢怠慢,赶忙行礼。
“儿臣见过父皇。”
朱元璋点了点头,指了指朱允炆,笑道:
“今日,朕有些话和你们两个说。”
朱棣见状,心中不由暗赞姚广孝洞察天机,于是又朝着朱允炆行礼。
“臣朱棣见过皇太孙。”
朱允炆皱了皱眉,颇为不情愿的点头道:
“四叔好。”
朱棣也不以为意,坐在了最下首的位置。
朱元璋咳嗽一声,对朱棣道:
“近来北方情况如何?”
朱棣忙道:
“去年冬天,鞑靼部两万骑兵南下想要侵扰北平,儿臣率军出击,歼灭三千人,俘虏两千余,剩下的鞑靼人全部败退。”
朱元璋闻言,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对着朱允炆道:
“看到了吗?这就是朕为何要在册封你四叔这些藩王的意义所在。”
“有了他们作为大明的屏障,大明的江山就会永远稳固!”
朱允炆闻言,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明显有些不屑。
但朱允炆伪装得很好,这种不屑的表情一闪而逝,十分乖巧的点头道:
“孙臣明白。”
朱元璋呵呵笑着,将藩王的重要性大加夸奖了一通。
朱元璋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让朱允炆明白藩王对大明的重要,将来朱允炆应该就不会削藩了。
但这位大明皇帝忘记了,其实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
朱允炆表面上唯唯诺诺,对朱元璋的话各种赞同。
实际上,朱允炆心中反而对藩王越来越不满。
朱元璋越是说藩王的好,朱允炆就越想要在登基后削藩,彻底废掉这些碍眼的藩王!
这一聊,就是半个时辰。
朱元璋自认为气氛相当融洽,就笑呵呵的道:
“允炆啊,你四叔久镇边疆,将来若是你继位后有什么军事上的难题无法解决,尽可以听从你四叔的意见,绝对没错。”
朱棣赶忙谦虚道:
“父皇言重了,儿臣只是臣子,自然是以朝廷的意见为重。”
朱元璋哼了一声,有些不高兴的说道:
“允炆身边那几个儒生,教书治国或许可以,但打仗怎么可能比得过你?棣儿,你也不需要谦虚,到时候放心大胆的进言献策便是,允炆自然会采用你的意见。”
“允炆,朕说的对不对啊?”
朱允炆听到这里,表情终于变了。
朱允炆其实非常敬重教授他的几位儒生导师,也信奉老师们的儒家道理,对藩王嗤之以鼻。
如今朱元璋不但大加褒扬朱棣这些藩王,更狠狠的奚落了一番朱允炆心中敬重无比的几名老师。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可这整整说了一天算怎么回事?
朱允炆终于忍无可忍,沉声道:
“孙臣觉得,皇大父说得不对。”
“藩王们毕竟久在边疆,对大明国内的情况完全不知,怎么能随意决定大明的军国大事?”
“倒是孙臣的几位老师,每一位都有经天纬地之才,是堪比诸葛孔明的存在。”
“让他们来帮助孙臣治国出征,才是最好的选择。”
朱允炆的话一说出来,朱元璋和朱棣直接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