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申城的春天,空气中弥漫着温润的气息,街头巷尾透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晨,阳光透过弄堂的高墙,洒下斑驳的光影,映照着青砖瓦砾间的苔藓。桃花与柳树争相装点着城市的角角落落,粉白与嫩绿交织,宛如一幅淡淡的江南水墨画。
林易之不愿意离开申城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他喜欢申城的景、申城的发展,以及申城的人。
穿越以来,他接触了很多人,大部分都是对他抱有善意。有为了信念牺牲的刘瑞华,也有看似老练实则理想的陈方硕,还有单纯聪明的王麟,以及人傻钱多的王集安等等。每个人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林易之希望有能力的话,为他们做点什么……
包括眼前这死板但风骨的蔡兴民。
“你打算如何办报?”蔡兴民认真地问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期待。
林易之从他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份精心准备的策划书,小心翼翼地放在蔡兴民的桌前,然后说道:“蔡主编,你先看看这个。”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信,显然对这份策划书充满了信心。
蔡兴民接过策划书,手指轻轻翻开第一页,扉页上便写着一段简短而有力的话。这些话语仿佛具有魔力,让原本看似波澜不惊的蔡兴民身子控制不住地颤抖起来。
“办报为民,不媚上。”
这句话意味着报纸将始终站在民众的立场,不迎合上级的喜好和利益。
“办报为公,不畏权。”
这句话表明报纸将坚持公正无私的原则,即使面对权力的压迫和威胁,也绝不屈服。
“办报为媒,不谋私。”
这句话强调报纸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将致力于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而不是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
这三句话简洁而深刻,它们不仅概括了办报的理念,也体现了报纸的使命和责任。蔡兴民读完之后,情不自禁地连说了三个“好”字,每一个“好”字都饱含着他对这份策划书的赞赏和认可。
接下来的策划书内容详尽地介绍了如何办报的具体计划。书中详细阐述了报纸的板块规划,包括新闻、评论、专题、副刊等各个部分的设置,确保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策划书中还包含了报纸的内容策划,从选题的确定到报道的角度,从文字的撰写到图片的选取,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确保每一篇报道都能吸引读者,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整个策划书基本上囊括了一份报纸从筹备到发行的所有重要环节,内容详尽,有理有据,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策划者对办报事业的深刻理解和专业素养。
蔡兴民一页一页地翻阅着策划书,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越来越明亮的光芒。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份策划书,这是一份对报纸的承诺。
“这你写的?”蔡兴民激动地问道。
林易之笑着点头,说道:“是的。”
“那我明天叫刘文山过来谈谈,正好他近日还在申城,现在报纸被封他肯定愿意出手的。”蔡兴民说道。
林易之这才知道这家报社的大老板是帮他出版《寻秦记》和《全球通史》的金陵书商刘文山。
不愧是大老板啊,得着他一个人薅两遍。
与蔡兴民沟通了解到,把新申报社买下来并不难,毕竟报纸被封,这个报社剩下的也只有一些房屋、桌椅和设备等不动产,以及新申报纸这个名头。如果顺利的话三千大洋足矣。
最难的还是投入,因为涉及到重新的招录编辑、写手,还有印刷、分销、政府的税费等等,这些才是大头,估摸着前期要投入五千大洋左右。
林易之也打听过办报的开销,本来计划要花一万块大洋,没想到和蔡兴民合计只要8000大洋,倒是一个意外之喜。
这倒不是打听到的内容作假,还是因为蔡兴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一些不必要花的钱,可以靠蔡兴民的能力去协商解决。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林易之内心感慨道,看来聘用蔡兴民做主编,他可以直接做个甩手掌柜。
至于报纸最重要的内容这一块,根本难不倒林易之这个穿越者。
他打算继续保留这一个栏目,把《寻秦记》完结的同时,再一个更符合当今时代价值观的。
但还有一个难题没有解决。
“如何让报纸解封?”蔡兴民忧心地问道。
林易之笑了笑,“这就得靠我另一份工作成果了。”
“嗯?”
……
“阿气!”
王忠诚正走下市政府那宽敞而庄严的楼梯,突然间,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他停下脚步,用手帕轻轻擦拭了一下鼻子,不禁自语道:“难道又有人在背后议论我?”
旁边的小厮见状,立刻殷勤地走上前,小心翼翼地给王忠诚披上了一件厚实的外套,谄媚地说道:“怎么会有人敢说我们王局长的坏话呢?我哪天带个队,把那家伙给扬了去。”
王忠诚转过头,目光锐利地盯着那个小厮,然后给了那人一巴掌,动作不大,下手也很轻。这一巴掌不像是教训,反而更多是提醒。他严肃地说道:“我给你讲了多少次,以后申城警察都要跟我低调一点,现在是民国政府管辖,和那群军阀不一样。我们要讲法律。要以法服人,懂不懂?”
“是是!王局您说的对。”小厮摸了摸被打的脸颊,笑着说道:“为了庆祝王局您重登大任,申城商会的老板们给您在竹园安排了一桌,为您贺喜,您看……”
王忠诚思索一番,然后缓缓地点点头说道:“那就……去吧。不过提醒一下他们,我现在晚上可不喝酒。”
“好嘞!我去安排。”小厮连忙躬身为王忠诚拉开了车门。“您当心头。”
是的。
王忠诚,这个曾经在申城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