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吃四方,有刀便是草头王。
凤翔节度使府门外,后蜀国绵州刺史吴崇恽骑在马上,旁边跟着20名士兵,一匹骡马拉着一辆马车,深深地车辙印表明是金银财宝无疑。
吴崇恽下马,一名亲兵护卫走上前,向府门军士道“旧臣锦州刺史吴崇恽拜会节度使侯益将军。”
军士拿了拜帖进入府中。
一会儿功夫,凤翔节度使侯益之子侯仁矩快步出来,让管家安置好财物和士兵,单独迎接吴崇恽入内。
侯益让侯仁矩上茶,分宾主落座。
侯益道“崇恽,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吴崇恽递上礼单,道“大帅,蜀主孟昶很推崇您,这是我主让我带来的礼物。蜀主希望您能够归顺我蜀国,到那时你我仍然同殿为臣。”
侯益道“你来晚了,高祖刘知远已经封我为侍中,不日圣旨将到。”
吴崇恽道“”您别急着下结论。蜀主答应您,然后归顺,您仍然为凤翔节度使,凤翔军队也归您统领,如果有危险,大将军王处回随时带军接应您进蜀国。”
侯益道“这些汉高祖也许诺了我。”
吴崇恽道“侯帅,如果您归顺,蜀主还答应每年给您100万担粮食。”
吴崇恽见侯益仍然不为所动,拿出一封密信递给侯益。
侯益接过密信,看后点火烧了。
吴崇恽喝了一口茶,接着道“汉主刘知远生性多疑,听说又病入膏肓,卧床不起。托孤大臣枢密使史弘肇和郭威又最恨挈丹。您曾接受契丹的任命,迫不得已做过挈丹皇帝耶律德光之臣。我怕大帅这次回东京,可能回不来凤翔了。”
侯益沉思片刻道“崇恽,这次你能来,证明你仍然顾你我之间的香火情。不过,这关乎到几万士兵的生死,容我考虑考虑。”
沉思片刻,侯益道“崇恽,你告诉蜀主孟昶,我同意归顺了,整顿军队仍需要时间。到时候我让军人家属先去蜀国,一个月后,你让大将军王处回来边疆接应我们。”
吴崇恽道“大帅,太好了,那我先回去蜀国安排一切。”
侯益端茶送客。
东京,汉高祖刘知远卧室,刘知远对大将军王景崇面受机宜道:“凤翔节度使侯益,表面上归顺朝廷,实则早有贰心。私下和蜀主孟昶经常有联系。孤在,侯益翻不起浪,孤就怕我儿承佑压不住他。”
王景崇道“陛下,您一定长命百岁。”
刘知远道“你请旨去岐州,召他来东京,如侯益肯来,那就算了;如果他迟疑不决观望,那就杀了。”
王景崇道“陛下放心,臣誓死完成任务。不过,侯益英勇善战,手下将又多拥护他,我单人匹马带圣旨去请,他不一定会听。带几千侍卫司黑衣军过去 侍卫司也不是对手,怎么办呢?”
刘知远有点虚弱说“永兴节度使赵匡赞镇守永兴州,报告有回鹘人和蜀国人进犯永兴州。赵匡赞刚刚进京朝见孤,说留有牙将赵思绾等几十名勇将在永兴州。你带兵符先去永兴州找赵思绾,把回鹘人和蜀国兵赶出永兴州,然后让赵思绾带兵跟随去岐州,最后让赵思绾跟着侯益一起回东京。”
王景崇道“陛下放心,臣一定完成任务。”
刘知远道“圣旨上只是说让侯益进京,孤和你说得体己话别人不知道,你小心行事。”
王景崇道“臣万死不能报陛下的知遇之恩。誓死效忠。”
王景崇先去侍卫司拜访枢密使,都指挥使史弘肇,请出圣旨拿到兵符。史弘肇拨给王景崇禁军侍卫司黑衣军三千人。
王景崇,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到了永兴州。
王景崇直接与副节度使齐藏珍聚集永兴兵,特招牙将赵思绾一起率兵攻击回鹘人,回鹘人退回边疆。
王景崇停止追击回鹘人,回军永兴州。
蜀国部队已经占领永兴州子午谷,王景崇派赵思绾带永兴兵猛攻蜀兵,追杀蜀兵无数。
王景崇留副节度使齐藏珍守永兴州,同牙将赵思绾一同带永兴兵向西进发。
王景崇带了禁军侍卫司黑衣军三千人,加上牙将赵思绾带的永兴军,已经有上万人了。
王景崇偃旗息鼓秘密带军日夜兼程赶往岐州。
王景崇到达岐州后,以岐州为大本营,立刻用兵符联络岐、雍、泾三州节度使,悄悄组建讨伐侯益联军。
五军联军军营大帐内,王景崇正在看汉蜀军事地图。
探马来报“大帅,斥候发现蜀国大将军王处回,调集兵马向凤翔节度使侯益辖区边界移动。”
王景崇在地图上来回查看,发现侯益可能有归顺蜀国意图,杀心顿起。
王景崇调集三州联军兵,让赵思绾半路设下埋伏,以逸待劳,三州联军杀得蜀国大将军王处回大军丢盔卸甲,四处逃窜,退回蜀国。
王景崇马不停蹄,带兵包围了凤翔节度使府。
凤翔节度使侯益摆开香案,率众人跪在地下接旨。
王景崇手捧圣旨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念王景崇之功绩,特加侯益为侍中,着即日回东京就值。望其感恩戴德,忠心辅国,以报朕恩。
钦此。
侯益站起来接旨谢恩。
侯益请王景崇上坐,上好茶。
侯仁矩取来凤翔节度使兵符献给王景崇。
王景崇道“侯侍中准备什么时候启程?”
侯益道“已经安排,明天就奉诏入朝。”
王景崇道“侯侍中准备带多少人入京?”
侯益道“先带一家老小入京。”
侯仁矩又到库房挑贵重礼品奉上。
王景崇接过礼品,带亲兵出节度使府。
侯益送出府门,见围府士兵没有撤走,心里咯噔一下。
侯益回来立刻让侯仁矩带上重礼给王景崇爱将程渥。
程渥心领神会,对王景崇劝说:“大帅,您已经官至高位,应该知足了,何必怀害人之心,做过分之事?何况侯益亲戚爪牙十分众多,惹是闹出事情,你的灾祸也不远了。”
王景崇对陈渥道:“你别讲了,侯益和蜀国私下有联系,已经有反心,是高祖要杀他。”
程渥回来见到侯益实话实说“侍中大人,非大帅王景崇要杀您 实在是高祖起了杀心。您昨天接圣旨没有丝毫犹豫回京,救了您一家老小的命。”
侯益心中恐惧。
当晚,在程渥斡旋下,带着儿子和亲兵卫队,数十人启程回东京。
王景崇派牙将赵思绾率几千永兴兵一路和侯益顺路回永兴州。
这次打回鹘人和蜀兵,牙将赵思绾等永兴兵立了大功。
王景崇临行前交代牙将赵思绾“你们领兵到永兴州后,永兴兵留在永兴州驻边,你和其他将领跟随侯益一起进京,我已经为你们请赏,到了东京官升一级。另外皇帝有旨,‘让你们监视侯益’。”
牙将赵思绾对他的部下常彦卿说:“朝廷忌讳节度使赵匡赞在永兴州兵精粮足,现在赵公已经落入朝廷手中,我们这些人去了东京,只有一起死,不去东京,赵公还可能独活,怎么办?”
常彦卿道:“将军,只能见机行事,随机应变。”
侯益、赵思绾走到永兴州,永兴副使安友规出城迎接侯益。
安友规在城郊客亭中设宴为侍中侯益接风洗尘。
安友规道“侯侍中,高祖驾崩,新皇刘承佑即位。听说所有到京城的官员官升一级。”
侯益心中一喜,心道天助我也。高祖忌惮我手中兵权,欲除之以绝后患。新皇登基,必借重我对抗托孤大臣。
侯益随即面露戚色,道“龙驭宾天,大家务望忍痛,节哀顺便。”
安友规道“务望忍痛,节哀顺便。”
牙将赵思绾上前说:“士兵们住在城东的客舍里,但将士们的家属都住城里,这些时日征战多日,希望副使放士兵进城携带他们的家属出去游玩一下。”
侯益心喜不被监视,对安友规道“安副使,牙将和将领们多日杀敌辛苦,不日又要和我一起进京。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哪成?将领们和家属团聚一下,实属应当。”
安友规道“侍中既然如此说,那就所有士兵放假三日。侍中也不用急着赶路,让我做东,在永兴城中休息几天,缓解缓解疲劳。”
侯益吃醉,回房休憩。
侯仁矩带十八名亲兵进来房中。
侯益在侯仁矩耳边耳语,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侯仁矩带十八名亲兵飞驰出了永兴州。
牙将赵思绾和常彦卿一起进城,今天所有士兵放假,永兴州城内热闹非凡。
永兴州城门口,百夫长带着士兵在巡视,赵思绾和常彦卿上前搭讪,突然夺过他的佩刀,杀死百夫长和巡逻士兵十多人。
赵思绾和常彦卿朝城内士兵大喊“朝廷扣留节度使赵匡赞,现在又让我们将领一起进京,这是要一网打尽。兄弟们反了。”
赵思绾和常彦卿说完,关闭城门,抢出府库的兵器,分给士兵,发动叛乱。
永兴牙将赵思绾反。
永兴兵将领推赵思绾为永兴节度使
斥候快马加鞭报往京城。
侯益见机,带着剩下亲兵逃出永兴城,继续日夜兼程、风餐露宿赶往东京开封府。
汉隐帝刚刚登基,和五大托孤大臣史弘肇、杨邠、郭威,王章,苏逢吉相安无事。
那日,侯益耳语让侯仁矩提前回东京城。
金银财宝给国舅李业,枢密使,侍卫司都指挥使史弘肇,副枢密使杨邠、王章,郭威,宰相苏逢吉,李太后每人一份。
侯益一到开封府。马上找枢密使史弘肇报道。
第二天,后汉隐帝刘承佑上朝。
汉隐帝问“侯侍中,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密报,‘你暗中联结蜀军想归顺蜀国’,可有此事?”
侯益道:“臣本想在凤翔诱后蜀国大军出蜀,然后围剿蜀军。可是节度使王景崇想抢功,倒打一耙,污蔑臣,请皇帝做主。”
汉隐帝道“侯爱卿,可有证据?”
侯益对汉隐帝道“请容臣禀奏节度使王景崇奉命击退侵犯永兴州的回鹘人和蜀国兵。王景崇到永兴州后,击退了两国敌兵,就应该回朝。没想到王景崇借着追击蜀国军队之名,带着永兴兵,秘密到达岐州后,立刻联合岐、雍、泾三州节度使,悄悄组建凤翔联军。然后攻打在凤翔被我诱骗过来的蜀国军队,然后又接收了凤翔兵兵符。这即是抢微臣之功,又是祸水东引,他想趁皇帝登基之际,蜀汉相争,他好浑水摸鱼,然后渔翁得利。而且,赵思绾回永兴州就造反了。如果没有王景崇的策反和暗中允诺好处,赵思绾到京城就能够官升一级的大好青年为什么造反?”
史弘肇知道王景崇是奉命带兵符去逼侯益进京。
现在高祖驾崩,死无对证。
王景崇打了三场大胜仗,没有一份礼物送进京城。
侯益倒是会做人,这次进京,金银财宝没有少送。
史弘肇顺水推舟道“皇上,侯侍中言之有理,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杨邠、王章,郭威,宰相苏逢吉,国舅李业纷纷表示赞同。
汉隐帝道“朕不能让忠臣流血又流泪。侯益官升一级,授开封尹兼中书令。”
史弘肇道“臣附议。”
杨邠、王章,郭威,宰相苏逢吉,国舅李业又纷纷表示赞同。
消息传到岐州,王景崇知道高祖驾崩,卧房所谋之事,死无对证。王景崇心里害怕,联合岐、雍、泾三州节度使拔旗易帜。
王景崇造反,自封凤翔节度使。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一群侍卫司黑衣人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侍卫司副都指挥使上官随风。
“杜将军,有人告发你谋反!奉枢密使史弘肇命抄家”上官随风冷冷地说道。
大将军杜重威一惊,连忙站起身来:“这怎么可能?我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上官随风冷笑一声:“证据确凿,你还想狡辩吗?来人啊,将他拿下!”
杜重威想擒贼先擒王,拔刀冲向上官随风。
上官随风镔铁阳阳扇一扔,镔铁阳阳扇璇转着到了杜重位面前,杜重威的头颅滚落下来,鲜血染红了地面。
财物一扫而空,杜府一片狼藉。
总伦来到河中郡节度使府,对守门军士道“少林寺和尚总伦求见节度使李守贞将军。”
守门军士进去通报,一会儿恭敬地对总伦道“圣僧请移步,节度使有请。”
练兵场,李守贞正和亲信将领吃老虎肉,大铁锅煮着刚刚猎到的老虎,锅里热气腾腾。
李守贞指着挂在远处树上的老虎皮说:“刚刚传来情报,皇帝禁卫军--侍卫司副都指挥使上官随风冤杀大将杜重威。先皇拘禁节度使赵匡赞,逼迫赵思绾造了反。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私信我,皇帝听信谗言,侯益恶人先告状,王景崇也不得不反了。昏君无道,这是要剪除下面所有的将军。我要是有天助的话,今天一定能射中老虎的舌头位置。”
说完,李守贞一箭射出,正中老虎的口中。
总伦上前拜倒,道“贫僧望气,河中郡有王者之气。今天节度使又一箭射中虎口,得上天眷顾,此为一箭定天下。”
远处,符丽华正带着家丁抬着酒过来。
总伦立刻脸现异色,说“此女有‘国母’之相。将来一定贵为皇后。”
李守贞非常高兴,拔出大刀,朝天一举,向将领们大声高呼“兄弟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意难违,我有皇帝命格,我儿媳妇有皇后命格。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兄弟们,大富贵敢不敢和我一起去抢?”
众将领高呼万岁!万岁!……
第二天,河中郡反。
节度使李守贞自称秦王。
侍卫司斥候快马加鞭回京城报汉隐帝。
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共推秦王李守贞为盟主。
河中郡、凤翔郡、永兴州三地将领反叛,汉隐帝刘承佑亲自派出三路大军
将军常思、白文珂,到了河中郡就不敢再靠近河中郡。
将军赵晖也是到了歧州,就再也不敢靠近凤翔郡。
惟有将军郭从义、王峻带的军队到了长安,四面围住了永兴州的赵思绾。
郭从义、王峻两个军队首领又势同水火,谁也不服谁,导致围而不打。
从春天到了秋天,三路大军和叛军都隔护城河相望。
虽然只有一路赵思绾被围住,其他两路,叛军出入自由,但三路都相安无事。
左仆射苏逢吉拜访开封府府尹侯益。
苏逢吉开门见山道“中书令,我是圣人孔孟门徒,最尊师重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我的信仰。史弘肇,杨邠不顾纲常,迟迟不还政与陛下,我和他们斗了很久,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
侯益道“我才疏学浅,怎么敢和左仆射相提并论。 ”
苏逢吉道“高祖驾崩之前,王景崇是拿了虎符,才能够调兵遣将,这个你知道,皇帝也知道。但是皇帝相信你的忠诚,是因为你来了京城,王景崇没有来京城还虎符。因为王景崇想坐山观虎斗,看看首辅大臣史弘肇,杨邠和皇帝谁能够胜出?”
侯益道“陛下在王景崇和我之间,选择了我。相当于陛下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今后就跟着陛下,为陛下马首是瞻。”
苏逢吉道“中书令,现在皇帝被史弘肇,杨邠,王章,郭威架空了权力,你一向以智勇双全著称,可有什么良策?”
侯益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苏逢吉道“史弘肇做事武断,不计后果,往往不辨是非,一意孤行,那么我们就让他更加独断专行。以后什么事情都请示他,让他决断,多做多错。”
侯益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苏逢吉道“史弘肇,杨邠王章经常不和皇上商量就做决定,也不顾及文臣的面子。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慢慢史弘肇,杨邠,王章必然众叛亲离,分崩离析。”
侯益道“左仆射,皇帝如果要亲政,先要离间史弘肇,杨邠,王章,郭威四个人然后才能够成功。”
苏逢吉道“怎么离间?”
侯益道“郭威文武相得益彰,和两边的人都合的来,是文臣武将的粘合剂,此人最难离间。”
侯益道“杨邠管政务,官员升迁一切由他决定,目空一切,独断专行,偏偏和史弘肇关系最好,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很难离间。他秉公执法,法不容情,可以离间他和不得意的官吏,加深他和不得意官吏的茅盾。”
侯益道“史弘肇管军事和京城治安。感高祖皇帝知遇之恩,对皇帝忠心耿耿,就是脾气暴躁,对文人有偏见。可以引导他多判冤假错案,让老百姓和他离心离德。”
侯益道“王章,是文臣,管财务,这是真正的离间的人。多引导史弘肇说文臣不好的话,讨厌文人墨客的话,慢慢王章就好和他们离心离德。”
苏逢吉道“一个篱笆三个桩。郭威出征李守贞,王景崇,赵思绾。无心他顾。争取王章中立,让史弘肇在案件上错误百出。让杨邠在政务上一意孤行。史弘肇和杨邠就会孤家寡人,到时候他们众叛亲离,三两个刺客就可以解决了他们。”
苏逢吉道“陛下得君,如周得姜子牙,刘皇叔得孔明,秦王得房杜,如鱼得水呀。”
苏逢吉心满意足离开侯益府,邀国舅一起觐见汉隐帝。
苏逢吉道“陛下如果想要亲政,需要做几件事情?”
刘承佑道“苏丞相快快道来。”
苏逢吉道“第一,您亲自去请副枢密使郭威出山,平定李守贞,王景崇,赵思绾三地叛乱。并且把将军常思、将军白文珂 ,将军赵晖,将军郭从义、将军王峻的指挥权全部给郭威。”
刘承佑道“丞相因为什么原因?”
苏逢吉道“郭威是史弘肇、杨邠、王章联盟和文臣武将之间的润滑剂。把郭威支开,史弘肇、杨邠、王章联盟的缺点就会暴露出来,天下百姓和文臣武将就会和他们离心离德。”
刘承佑道“宰相真是智者。那么第二件事情呢?”
苏逢吉道“这就要国舅出马了,国舅和上官随风搞好关系,让上官随风多做些祸国殃民的事情,推到史弘肇身上去,许诺上官随风,史弘肇如果没有了,都指挥使就是他上官随风的了。这样离间都指挥使史弘肇和副都指挥使上官随风关系。”
刘承佑道“宰相肚里能撑船,果然计策精妙。”
李业道“吃喝玩乐是我强项,和上官随风搞好关系,看我的。”
苏逢吉道“在朝堂上给一些人要的官职,让史弘肇和杨邠反对。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样我们就得道多助,史弘肇、杨邠就失道寡助了。”
刘承佑道“苏丞相真是我的邴吉。”
汉隐帝刘承佑夜入副枢密使郭威府。
郭威请皇帝上座,让郭荣上好茶。
刘承佑道“枢密使,李守贞、王景崇、赵思绾三番叛乱,孤夜不能寐,左思右想,朝廷上下,只有史公和郭公有能力平定三番。孤离不开史公,孤能不能拜托郭公出山?”
郭威拜谢,道“臣定不辱命。”
上官随风密报史弘肇皇帝刘承佑夜会郭威。
第二天,早朝。
枢密使、侍卫司都指挥使史弘肇出班上奏“臣保举郭威总领西北兵马,平定三番。”
杨邠道“臣附议。”
王章道“臣附议。”
苏逢吉道“臣附议。”
史弘肇心道“苏逢吉老东西怎么不反对,附议这么快?”
刘承佑道“郭公乃我朝擎天巨柱,平三番非郭公不可,孤准了。”
史弘肇道“郭副枢密使出征,官威不够,臣请皇帝给郭威官升一级,以枢密使出征。”
苏逢吉道“皇上,不可。枢密使掌管天下军务,轻易不能授予外臣。”
史弘肇道“苏丞相,平定三番怎么可能一样?没有枢密使的职位,和李守贞、王景崇、赵思绾职位不对等,将士们怎么服从命令?”
刘承佑道“枢密使言之有理,孤准了。”
郭威道“谢主隆恩。”
苏逢吉跺脚,心道“皇上怎么不按套路出牌?昨天说好的,离间他们关系,怎么同意史弘肇的请求了?”
杨邠道“臣附议。”
王章道“臣附议。”
郭威有义子十三人,人称十三太保。
义长子郭荣明辨是非,赏罚分明,杀伐果断,能力过人,雄才大略,有雄主之姿。事无大小,代义父郭威掌管所属军中所有事务。
郭威私下问郭荣道“三路叛军,先打哪路?”
郭荣道“李守贞是真的想自己当皇帝才造反,王景崇和赵思绾是官逼民反。先打李守贞,他们两路会坐山观虎斗。如果打王景崇或赵思绾,好像常山之蛇,其他两方必至。”
郭威暗赞郭荣有大将之才。
郭威去前线前带郭荣去冯道府上拜访,状元郎枢密使杨邠秘书郎王朴也在,两个人正在对弈。
郭威请教冯道道“先生,三路大军望而却步,平叛,您有什么好办法吗?”
冯道说:“三路叛军只有李守贞成气候。李守贞靠小恩小惠赢得军心,又粮草充足。枢密使您只要对士兵赏罚分明,军心所向,打败李守贞就是时间问题了。”
郭威又道“先生,刚刚是战略,战术用何种方法?”
冯道道“以逸待劳,十倍则围之。”
王朴小声对郭威道“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三贼,疥癣之疾,将军徐徐图之。”
郭荣看了一眼王朴,心里惊奇王朴的才华。
郭威心领神会。和郭荣拜谢而去。
司徒窦贞固设宴为郭威饯行。
史弘肇、杨邠,王章,郭威,苏逢吉都来祝贺。
史弘肇举杯对郭威说:“朝廷议事,公事公办。兄弟我只能为你争取到这个程度了。我们兄弟来喝一杯酒。”
杨邠、王章也来敬酒。
郭威和他们一饮而尽。
苏逢吉也举起酒杯说:“郭公,这都是为了国家大事,对事不对人,不必往心里去!”
史弘肇觉得窝火,大声说:“安朝廷,定祸乱,平三番,有我们武将就足够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你个拿毛笔的,又有什么用?”
掌管财政的三司使王章听了很不高兴,反驳道:“光有拿长枪大剑的武将,没有拿毛笔的文人,那军队的物资给养从何而出呢?”
郭威打圆场,道“咱拿刀剑的和拿毛笔的,那就是鱼和水,谁也离不开谁。没有拿毛笔的精心谋划,拿刀剑的可能会像无头苍蝇般乱冲乱撞;没有拿刀剑的英勇拼杀,拿毛笔的良策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史弘肇有点怨恨王章不给面子。
大家不欢而散。
王章在府第设宴招待大臣。
酒席上,众人推杯换盏,为了活跃气氛,丞相苏逢吉提议开始行酒令。
大家嘻嘻哈哈,好不热闹。
史弘肇舞枪弄棒可以,行酒令不太熟练,一直罚酒。
内客省使阎晋卿坐在他的旁边,和史弘肇耳语。
苏逢吉便借机对着史弘肇打趣道:“旁边有姓阎的人,就不必怕罚几杯酒了。”
史弘肇脸瞬间涨得通红,因为他的妻子正好姓阎,而且曾经还是卖酒的歌女。
史弘肇觉得苏逢吉这是讽刺他糟糠之妻,怒火中烧,大骂苏逢吉。
酒席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其他人也都酒醒了大半,不知该如何是好。
有人试图劝解:“别冲动,别冲动,大家都是开玩笑的。”
史弘肇正在气头上,哪听得进去,冲上去要打苏逢吉。
杨邠立刻上前抱住史弘肇。
苏逢吉委屈不已“我堂堂丞相,在这么多人面前受辱。”
说完愤愤不平骑马回丞相府。
王章在一旁急得直冒汗。
史弘肇对王章道“以后有文人墨客的酒宴别叫我。”
随后,史弘肇骂骂咧咧回了枢密使府。
上官随风拿着前丞相李崧通敌案综上前给史弘肇签字,史弘肇未经查证 ,签下同意午时在菜市场斩首李崧兄弟及家属……
原来前丞相李崧赋闲在家。
他弟弟李屿府邸的管家在国舅李业的引诱下诬告李崧弟兄勾结李守贞,通敌卖国。
苏逢吉立刻让上官随风审理此案。
李屿被屈打成招,承认和哥哥等亲信二十人密谋叛乱属实。
李崧兄弟尸体在菜市场暴尸三日。
前丞相李崧被侍卫司冤杀的事情流传开来。
紧接着流言蜚语满天飞
赵思绾是因为朝廷拘禁了节度使赵匡赞而造反的。王景崇是被冤枉逼反的。李守贞是真龙天子……
史弘肇掌管禁军侍卫司,负责京师的治安。信奉乱世用重典。
史弘肇下令抓到散布流言的不法之徒,可以就地正法。
和福殷是一个富商,用十四万缗钱买了一个玉枕,让管家李进卖到淮南,换成茶叶运回开封府。管家贪财,将价值数十万的财物贱卖给了国舅李业,然后谎称被强盗劫走。
和福殷训斥管家,让他偿还。
管家不肯,就去向上官随风诬告和福殷。说和福殷是李守贞钱袋子。
史弘肇不问青红皂白,马上派上官随风审理,和福殷在酷刑之下被迫招认,斩首示众,财物被没收。
朝堂上。
史弘肇、杨邠与王章三人把给郭威的军备物资的奏章给刘承佑看。
刘承祐看了一下奏章道:“两位爱卿的建议很好,只是政策实施时要顾及百姓的感受……”
杨邠道:“请陛下不要乱讲话,由老臣等处理此事,难道还有什么差池吗?”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无不大惊失色,而刘承祐的脸上也是青筋暴跳……
刘承祐宠爱耿夫人,想册立耿夫人为皇后,结果遭到杨邠不同意。
耿夫人去世后,杨邠又阻止皇帝用皇后的礼节来安葬她,使得悲痛中的刘承祐愤懑至极。
杨邠还阻止刘承祐提拔国舅李业为宣徽使,并大力压制宠臣聂文进、后赞、郭允明等人,由此让这些人对他恨之入骨。
有天晚上,刘承祐隐约听到手工作坊有打铁的声音。他怀疑有人在赶制兵器,有人要谋害他。
苏逢吉,侯益,聂文进、后赞,李业,刘承佑几个人开始密谋刺杀史弘肇,杨邠,王章。
杨邠、史弘肇、王章被孤立了老百姓觉得史弘肇滥杀无辜。文臣觉得杨邠只升迁自己派系人,其他人都没有机会升职。王章把军备物质无条件提供郭威。其他文武大臣还认为杨邠,王章欺负皇帝,太后,国舅。史弘肇欺负丞相。他们三个人祸国殃民。
文臣武将很多知道了皇帝要杀他们秘密,却没有人去通知杨邠、史弘肇、王章警惕。
杨邠、史弘肇、王章和往常一样,一大早,照常去上朝。
刚走到广政殿东边,忽然聂文进、后赞、李业,等一群人带着士兵,一拥而上,将三人以及带的护卫团团围住。
站在身披软甲的史弘肇身边的上官随风,手上镔铁阴阳扇突然射出一只毒镖,钉在史弘肇脖子上。
史弘肇猝不及防,士兵一拥而上,围住史弘肇,乱刀砍死了史弘肇。
杨邠、王章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很快被结果了性命。
聂文进崇元殿,拿出事先拟好的诏书宣诏:
“杨邠、史弘肇、王章,同谋叛逆,想要危害宗社,所以一并处决。”
众人听诏后,退出朝房,但却不敢离去。
刘承祐亲临万岁殿,召见众大臣,安慰他们道:“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欺朕年幼,专擅朝政,是孤下令国舅处死了他们。”
杨邠、史弘肇、王章三家尽被屠戮,家产也都全部查抄充公。
王朴有先见之明,躲在冯道家里,躲过一劫。
杨邠、史弘肇、王章,生不逢时,若生在太平盛世,绝对是治世能臣。
王朴觉得,此时朝堂混乱,不是出来做事的时候。
从此,流落江湖。
郭威走后听从了冯道的建议,散尽家财,重重赏军中有军功的将士。
郭威的军队士气旺盛,将士们主张速战速决攻下河中郡。
郭威不同意,说:“河中郡城防坚固,里面粮食充足,易守难攻。我们如果贸然攻城的话,一定会招致士兵重大伤亡。”
郭威将河中郡团团围住。围城的军队驻扎的军营连绵数十里,步兵把守陆路,水兵把守水路,禁止一切人出入河中城,李守贞被困在天罗地网之中。
李守贞屡次带兵突围都大败而回,就派人出城向另外两个节度使求援,没有一个人能走出封锁线。
城中的粮食消耗殆尽,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郭威带着后汉大部分军队去河中郡,围而不歼,慢慢消灭李守贞有生力量
郭威捷报频传,赏无可赏,汉隐帝刘承佑害怕,忧心不已,心里想消减郭威兵权。
随军监军郭允明揣测皇帝忌惮郭威,看到郭威对李守贞围而不歼,所以密报郭威养寇自重,想要谋反。
上官随风、国舅李业,夜入皇宫,呈上郭郭允明密奏称河中郡城内已经没有粮食,士兵也没有了士气。李守贞必败无疑。郭威出工不出力,围而不打。提议皇帝调郭威回去,另外派国舅李业或侯益接管军队。
刘承佑觉得不妥,临阵换将,兵家大忌。应该等郭威打了胜仗,让郭威来京城受表彰,调虎离山,然后像杜重威、史弘肇、杨邠、王章一样拿下。
天意弄人,隔墙有耳,郭威第十三太保郭顺正好在光明殿值班。
郭顺原名王顺儿。
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小时候在京城居住,当街调戏王顺儿妹妹王花儿,王顺儿义愤填膺,上去拼命,寡不敌众 ,被李崇训踢废了男根。
郭威征战回京,正好路过,救下了王顺儿兄妹。
郭威见王顺儿人机灵,人品也不错,起了恻隐之心。
郭威收王顺儿为义子,改名郭顺,是为第十三太保。
后汉高祖刘知远对郭威有知遇之恩,郭威安排郭顺进了太子府,给太子刘承佑当随从。
郭顺跟着汉隐帝刘承佑一起长大。
郭顺聪明伶俐,又忠心耿耿,刘承佑经常带在身边。
郭顺心急如焚。
郭顺找出郭允明的奏折,贴身放到大腿内侧。
郭顺以妹妹病危请假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