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太子扶苏,恭请父皇退位 > 第23章 大军出征,扶苏正式登基,永不加赋引热议

第23章 大军出征,扶苏正式登基,永不加赋引热议

    经过连夜的折腾,扶苏登基的事,算是初步稳定了。

    他在刚建没多久的大明宫内,休息了一晚,便去处理国事,查看目前的军事部署。

    不出自己意料,带着鱼符去调兵遣将的赵云等人,很快就集合了上万人马,浩浩荡荡地准备出发了。

    当上万玄甲军,气势如虹地列队在城外行军。

    一早过来检阅的扶苏,也是自觉豪气顿生。

    这一幕,也是让同行的房玄龄,还有长孙无忌等大臣,无不骇然。

    昨晚扶苏下达了命令,调动长安附近的府兵,准备去远征高昌国。

    居然还让新来的赵云跟黄忠,负责当先锋。

    侯君集与李靖做策应,诸葛亮则负责暗中调动粮草,以作支援。

    大家也是不太相信,事情会这么顺利。

    所以,都有暗中观望的意思。

    却没想到。

    扶苏的鱼符一到,所属的玄甲军竟是毫不含糊。

    连夜就整顿好了人马,披挂一新,集结完毕。

    望着气势如虹的队伍,向着新君表达忠心,那份忠诚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自然也就明白了。

    扶苏早就掌控了长安附近的守军,所以根本不会惧怕这一次的远征。

    再加上,他又给赵云等人配备上百支的火铳,以及相应的弹药。

    有了这样的大杀器,相信对付高昌国,就是手到擒来。

    扶苏点完兵,却当众说了几句鼓励的话,等着将士们凯旋而归,再与他们一起庆祝。

    “陛下安心,我等定不辱命!”

    近万将士齐齐高呼,声如洪钟,也是让人无不骇然!

    这就是登高一呼的力量!

    今日的李承乾,他就是真龙!

    多年行走沙场的程咬金跟李靖等人,也是对这一幕,相当的感慨。

    同时也对出征高昌国,多了不少的信心。

    随即跟随大军出发,以最快的速度,奔赴前线。

    就等着再次建功立业了。

    而这一次。

    本该是主帅的侯君集,却有些小小的非议。

    毕竟他曾经跟着李靖,在沙场上历练过了好几次。

    自以为可以通过打高昌国,让自己镀一层金,成功获得军功。

    现在一看,可是失去了机会,让他不免失落。

    路上,却跟李靖抱怨起来。

    说还是药师兄更受青睐,就连新皇也这么看重你,一有战事就让李靖出马!

    其他人可是羡慕不来了。

    李靖一生谨小慎微,自然不会跟他说出心里话。

    只说你也是太上皇,最信任的人,无须在意这些小事。

    大家同朝为官,还得互助互利才行。

    几句话,就想把侯君集给糊弄过去。

    然而老侯也是久在官场上混的人,岂能猜不透他的心思。

    心中的失落,却是难以排解。

    毕竟自己也是跟昔日太子李承乾,走得很近的人。

    怎么就不能好好被提拔?

    看来,这一次高昌国之战,还得多用心才是。

    回到长安这边。

    安排了玄甲军出征,扶苏也算是完成了一桩心事。

    此番他顺利登基,正式成为了大唐皇帝。

    消息,不胫而走。

    扶苏也换上了崭新的龙袍,还有专用的冕旒。

    毕竟与大秦那个时代,风俗习惯还是颇有不同。

    扶苏此番登基为帝,也是颇多感慨。

    当然,按照之前的计划,依旧是昭告天下,先来一波大赦。

    随后,就是让人将永不加赋,这项国策立刻公布出去。

    以求安抚民心,让大唐的子民,不要因为皇位更替,而产生不安的情绪。

    那么。

    翌日再次上朝,他安稳地坐在龙椅之上,面对着群臣拜见,内心也是感慨万千。

    这也算是完成当年未完的梦想。

    毕竟曾经的他,只差一步就可以登上皇位。

    却阴差阳错,走向了末路。

    今天,自己绝对不要重蹈覆辙。

    “众爱卿平身,有事请一一奏来!”

    随着扶苏开口说话,台阶上的群臣却是各自动了起来。

    也该是让朝政,步入正轨了。

    而新的角逐,也随之而来。

    同一时间。

    长安城内。

    黎民百姓,也在看着刚刚张贴的告示。

    一夜之间。

    皇帝就换了一个,那也是让人相当意外。

    毕竟李世民还在盛年,他执政这么多年,也算是颇多建树。

    尤其是对抗外虏这方面,可是从不手软。

    如今新皇帝上位,又搞出什么永不加赋的国策,也不知道行不行?

    聚在街头,忍不住观看告示的百姓,那是议论纷纷。

    “永不加赋!那是以后,都不收赋税了?”

    “也不全是,主要是种地的,偏远和受灾的地方,先享受这个国策!”

    “要是农民都不用交税,可就负担大大减轻了!”

    “那这事,真是太好了!”

    “都说以前的太子不怎么滴,这也不错啊!”

    百姓们各抒己见,但显然对于这条措施,还是很好奇的。

    毕竟在这个年代,能提出永不加赋这四个字的人,也是很少见的。

    寻常人哪里会有那么长远的想法,可以吃饱不济,就算不错了。

    只是像长安这样的大城镇,受到的影响可能还不算太大。

    真正是传到了偏远地区,尤其是乡间农户那边,可就不一样了。

    普通的农户,一辈子都在跟耕地打交道,自从南北朝以来,天下经由隋唐两朝的经营,也才刚刚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最底层的百姓,自然是希望可以风调雨顺,过上好日子了。

    因此,那也是奔走相告,对于这样的国策很是欢迎。

    甚至于,远比历代皇帝登基时,大赦天下还要热闹。

    各地府衙接到这样的通告,也是颇为惊讶。

    好多还在仔细研究新的国策,对此难以理解。

    但既然新皇要这么搞,自然是要不遗余力地推广开去。

    只是,有人应付差事,不当回事。

    觉得这么搞,肯定是无疾而终。

    哪有朝廷不收税的道理,等着让官员都喝西北风吗?

    也有的深感皇帝的想法,惊世骇俗。

    对于如此新政,能有何等效果,不敢想象。

    一时间,各地的议论,此起彼伏,引发了巨大的热潮。

    其热门的程度,已经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

    相信不久后,将会在大唐境内掀起一波热潮。

    也就在这个时候。

    身在齐州境内的楚王李佑,却爆发了巨大的不满。

    作为李世民的第五个儿子,这家伙却是自命不凡,总觉得他是不输于太子的奇才。

    平日里就喜欢结交奸邪,行事乖张。

    因为少不懂事,没少被李世民批评,连带着负责教导他的老师权万纪,也受到了牵连。

    更被叫回长安,好好训斥了一番。

    从此李佑怀恨在心,先是假装称病,麻痹李世民。

    直到最近长安出了不少大事,李世民退位让贤,太子登基为帝。

    他则偷偷离开长安,跑回了自己的封地齐州,准备另谋发展。

    这家伙以为李承乾肯定是得位不正,他那个太子搞不好就是逼宫得来的。

    所以,竟然想着起兵造反,到时候一呼百应,天下人都会来响应自己,顺势还能推翻李承乾,自己当皇帝。

    因此,却对扶苏提出的国策,大为不屑。

    甚至称其胡闹,必将引发大乱。

    “父皇真是昏庸了,怎么就让他来当皇帝?我看这天下早晚得乱,本王也只有出面力挽狂澜!”

    当下,将其左右亲信,拜为上柱国,这就要公开起事!

    一时间,大唐又是风云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