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盛情邀请,我又怎么能拒绝呢?
既然这样,那我就答应大帅的邀请,出任军医处处长,兼军医学堂校长,卫生厅副厅长。”
黄竹斋勉强答应,最重要的是他也得吃饭。
得到医学人才,对杨寿孙来说也是一个保障。
“大帅,紧急电报。”
副官耿志介赶紧的汇报着。
因为是军用无线电台,所以可以随身携带。
比如杨寿孙出行,这军用无线电台就带到车里。
杨寿孙问道。“什么事?”
“是大长老袁蛤蟆驾崩了。”
毕竟是正儿八经通电全世界当皇帝的人,死了就得叫驾崩。
杨光绪一愣,袁蛤蟆的时代过去了。
接下来就是段小头的武力统一,以及直系和淮系内战,以及直系和匪系内战。
而自己,也已经拿下一个省作为根基。
接下来,就是自己不断的邀请人才,建设大秦了。
“吉人先生,接下来你直接去军官处报道就可以,我这边有紧急军务需要处理。
军官处是咱们秦军所有军官提拔,任命,报道的部门,处长你应该认识,是原陆军中学堂校长马晋三。”
“原来是加二兄,还请大帅放心,卑职过后就去。”
黄竹斋也得处理一下,毕竟他这次是去军队和学校。
回去的路上,杨光绪闭着眼睛考虑接下来的事情。
眼下副官处耿志介,参谋处丁澄复,军情处吴鲲化,军官处马晋三,军医处黄竹斋。
还有军需处,军械处,军法处。
其中军械处准备邀请专业人才,从汉阳兵工厂拉人。
也就是说,目前八大处只有军需处,军法处没人负责。
好在军需处,军法处都不是核心部门,不用急。
现在,军队这边安排的差不多了,也该把目光看向政务了。
首先秦南道需要一个道尹,同时关中道也需要一个道尹。
其次,陆郎斋时期的省财政就是一个烂摊子。
他拍拍屁股把钱装进自己兜里,可省财政却一毛钱没有。
好在省内各地的厘金关卡,每天都有现金。
其次,农业税马上也下来了。
再者,他自己还有一些私房钱。
当初他可是带着一千万大洋回国。
其中购买军用无线电台,一个日造野战炮团,加上八千杆步枪,以及配套的手枪,机关枪等,一共话费了150万。
再加上开办银行等,一共花了二百万大洋。
一千万减二百万,还剩下了八百万大洋。
其中去年组建的步兵师到今年,正好是一年。
由于这个步兵师并非中央番号,也不是秦军序列,而属于黑户。
所以他一年200万大洋的军饷,是杨光绪自己拿的。
等于现在的他,还有六百万大洋。
大秦省的财政收入大概有一千万,其中秦北道也就是二百万,关中道五百万,秦南道三百万。
今年的话,预计财政收入还有八百万。
其中省内两个步兵师军费400万,行政支出,教育支出,水利投资等等,大概不到二百万。
这会公务员数量很少,一个县城来说,只有两万大洋左右。
这会也没有什么公益投资,比如公园,医院,道路等,这都是没有的。
所以开支大头是公务员,比如一百多个警察。还有县城各部门。
其中剩下的钱,大多数都是移交给财政部的。
不过杨光绪知道马上要打仗,因此不会上交财政。
回到督军府,由于没有省长,他就是省长。
他叫来了财政厅长胡配陈。
“胡厅长,今年的财政有没有问题?”
“有。”
“秦北道的二百万税收要不上来,而我们预计可以收入八百万大洋。
其中政府日常开支二百万一年,军队的话,我军两万五千人,大概也有四百万。
最重要的是,现在很多收入都是鸦片税。”
胡配陈是留学生,自然反对鸦片。
可是鸦片占据了省内财政的一半,相当于五百万大洋。
现在秦军控制的财政收入八百万,要是减去五百万,那就剩下三百万了。
杨光绪也为难。“那你说,我们能够快速增加财政收入的办法有什么?”
“挖煤。”
“我们挖煤成本三块钱,可是运出去就是十二三。
减去运输成本,以及沿途各地的收费站,大概可以一吨七块大洋。”
“由于世界各国的军舰,轮船,火车,以及取暖,甚至是经营,做饭都是煤炭,煤炭的产量也是不断增加。”
胡配陈不愧是经济学专家。
大秦省有煤炭,这个很多人都知道。
不过没啥用,没有铁路,只能是走渭水南下。
民国初年,大秦省煤炭产量不过几万吨。
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运输。
光靠渭水那种原始的运输方式,成本太高了。
就是运送到外地,成本比人家卖的还贵。
杨光绪眼前一亮,他可是知道秦北道的神府煤矿,那可是储量惊人啊。
“好,那就安排挖煤。”
“大帅,预先取之,必先予之。
要想挖煤,首先是解决运输问题。”
“卑职建议,我省先行修一条内部铁路,先用省内需求来卖煤。
至于说其他的,可以等到比利时打完仗,拿钱来投资。”
原来,从江东到陇西的陇海铁路已经承包给了比利时铁路公司。
现在从潼关到陈仓,途径长安,华山,是老外的。
但是这条线路卖给老外了,并不代表你不能修建其他路线。
杨寿孙也知道修铁路,挖煤矿。
隔壁的阎百川凭啥修建同蒲铁路?不就是因为他自己掌握着煤炭的定价权,而不是国家让我卖多少我就卖多少。
卖了煤,阎百川有钱了,投资教育,铁路,军工。
他是少有能够生产火炮,机关枪,冲锋枪,手榴弹,迫击炮的军阀。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煤炭。
杨寿孙记着,他之前准备驻城办事处的时候,有人给他推荐了一个铁路人才。
“配陈兄,你可知道省内的铁路人才?”
“略知一二,您说的可能是刘宝锷吧?”
刘宝锷就是卞绥昌想要推荐的人才,他爷爷曾经当过苏州知府,和卞家有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