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异世民国纯属虚构 > 9 留美同学会

9 留美同学会

    不知不觉中,时间来到了十月份。

    距离杨寿孙来到京卫军二团也已经一个多月。

    这段期间,他依靠三营长范滋泽,逐渐的掌握了一定的力量。

    “雨润兄,我准备组建一个教导队,连级规模,有个一百多人就行。

    等到陆军大第三期毕业,咱俩分别去拉人,拉到几个算几个。

    到时候,由你当这个教导队的队长。

    几个军校生,则是担任排长。”

    他弄出来个教导队,其实就是九姓家奴后来弄出来的。

    当时是夏历三年春天,九姓家奴的部队被调到大秦省去围剿白狼。

    可惜部队毕竟是新兵,哪怕多加训练也是不如人家刀口上舔血的土匪。

    因此九姓家奴感觉自己部队不行,于是加强了训练。

    1914年冬天,九姓家奴正式成立了模范连。

    第一任连长是他后来的五虎上将之一的李晓东。

    连以下分3个排,三个排长分别是韩向方,过羡五。

    全连共有官兵130多人,教官由旅部和各团军官中学有专长者兼任。

    这个模范连就像军官学校一样,只要缺乏干部了,就从模范连抽人。

    模范连前后一共办了4期,一共训练了六七百名干部。

    日后西北军的高中级军官,绝大多数是从这六七百人中提拔起来,成为了构成西北军的中坚力量。

    “团长说的在理,其实很多人都有天赋,只是没有机会施展出来。

    我们三营有个士兵赵铁柱,打枪啥的不算多厉害,可是头脑聪明,精明能干。”

    “要是加以培养,我看以后当个营长也是没有问题的。”

    赵铁柱和韩向方是同乡,左路备补军的士兵,大多数是从直隶招募的。

    上辈子他由于没啥前途,留在了老家,生儿育女。

    他有个重孙女,后来还成了大明星。

    杨寿孙点了点头。

    “是啊,这也是咱们老祖宗常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除了这个赵铁柱,还有没有可以培养的?一块说出来。

    董士禄他们几个,将来我都要换了。”

    他们毕竟是蒙城人,还有过羡五,都是蒙城的。

    只不过过羡五人家机灵,知道县官不如现管。

    后来九姓家奴把陆郎斋的人赶走,人家过羡五就没事。

    “团长,举贤不避亲,我弟弟范思泽也很不错。”

    范滋泽是军校毕业,而他弟弟不是。

    知道杨寿孙的家世背景,再加上他出国留学的关系网,以后绝对不是池中之物。

    范家是名门大户,传承千年。

    比如范滋泽的祖先就是范仲淹。

    可惜没啥用,姓范的子孙多了,也有穷的去要饭。

    你牛逼了,出名了,大家说你是范仲淹的后人。

    你穷的叮当响的时候,你去说你姓范,人家一个大耳瓜子扇你。

    “你也配姓范?你敢姓范?”

    范滋泽是普通家庭出身,只是祖上家谱确实是范仲淹而已。

    但是到了他们这一代,早就和那些名人的范家没啥关系了。

    他是考上了军校,可是弟弟学习成绩一般。

    杨寿孙并不杜绝门户关系。

    后世的大侄子还是军区司令呢,真是靠个人能力?

    “无妨,只要有能力,敢打敢拼,我是不吝赏赐的。”

    “多谢团长。”

    有了杨寿孙这句话,范滋泽也就放心了。

    由于缺乏信得过的军事干部,杨寿孙只好求助于本家。

    “二弟三弟,我看你们也不要学习什么金融了,还是弃文从武,投笔从戎吧。”

    他有两个亲弟弟,分别是福孙,喜孙。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叔父,以及堂兄弟。

    “大哥,父亲没了,长兄如父,你说咋办就咋办。”

    岁数稍微大一些的福孙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老三喜孙也没有拒绝。“我听大哥的。”

    “好好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咱们卞家三雄,以后要扬名军界。”

    电报发出,杨寿孙等待着两个亲弟弟的到来。

    而欧美同学会,转眼间正式成立。

    “同学们,让我们欢呼雀跃,热烈庆祝留美同学会的正式成立。”

    留美同学会会长,大长老府秘书顾少川,站在人群中央。

    杨寿孙其实也是比较出名的,他家世背景绝对顶级,就是一般的王爷,都不一定有他牛逼。

    可是他信奉低调。

    没看身为大长老的袁蛤蟆,都亲自到场?

    “这位兄弟看着眼生啊?”

    躲在人群中的杨寿孙,还是被人发现。

    说话的人一口晋语方言,毕竟是大夏,大家说的是夏语。

    哪怕说英语,比说夏语还要方便。

    这会普通夏话推广的非常不好,很多偏僻省份,特别是南方省份的人说话,呜哩哇啦的,你是真听不懂。

    哪怕是到了现代,南方人要是和北方人说方言,北方人绝对是听不懂的。

    更别说大夏时期了。

    杨寿孙一看,有点眼熟,原来是大夏四大家族之一的孔家创始人啊。

    “在下杨寿孙,江东仪征人。”

    仪征就是扬州。

    “孔庸之,还请多多照顾。”

    孔庸之肥头大耳的,一看就是个精明的商人。

    他是01年去的合众国,通过教会关系, 07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回到了老家办教育。

    他是大夏奥林匹克之父王儒堂都是耶鲁大学毕业的,只不过他比王儒堂要早。

    他毕业的时候,王儒堂刚去。

    杨寿孙一听名字,再加上籍贯,就知道他是谁了。

    “原来是庸之兄,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

    这时候,他用的是英语考量。

    “本科是欧伯林大学社会科学,硕士是耶鲁大学研究院矿物学。”

    “白眉兄,你呢?”

    孔庸之对他不熟悉,毕竟杨寿孙去的是布朗大学。

    两个去的时间不一样,而且孔庸之属于去的早的。

    杨寿孙去了以后,人家都回来了。

    不过他也没有隐瞒,毕竟这里是留美同学会。

    这么多人,都留美的大学生,随便找个人问问就知道了。

    “我是布朗大学哲学系的。”

    “哲学?看来白眉兄出身高贵啊。”

    只有官二代,才会选择哲学。

    孔庸之差异了,他并非江东人,而是三晋人,自然对江东卞家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