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恨,所有人的努力被这个人轻易拱手相让,就为了他自己苟延残喘。
这样的人,不配为君。
金玉妍终于抓到机会,她一定要在这里永绝后患,不能再让这个罪人暴露更多的情报!
“怎么回事!”
“快把这个女人拦住!”
“可这是皇上的嘉妃……”
“皇上有旨,玉氏王爷一定要保住,他还有大用处!凡是危害玉氏王爷的,杀无赦!动手吧!”
金玉妍对其他的声音充耳不闻。手中的玉簪受不了那么大的力道,断在了王爷的胸膛里。看着王爷逐渐失去光彩的眼睛,她也终于露出一个微笑。
只是这个微笑还未成形,就被突如其来的剧痛打断了。金玉妍看向自己的胸口,那里突出来一截染血的刀尖,然后更多深深浅浅的伤口在她身上绽开。
失血过多,她的眼前逐渐暗淡,双腿也失去力气。她从未觉得头顶的太阳如此耀眼,耳边隐约传来玉氏的童谣,呼唤着她入睡。
但她负隅顽抗,奋力将断裂的玉簪再次刺中了王爷,这一次,她刺进了喉咙,然后用自己身体的重量将半截簪子狠狠压了进去。
金玉妍的尸体被人拖开时,玉氏王爷已经死得不能再死。
失去了原本唾手可得的巨量情报,皇帝震怒,卫炩身为滥用圣旨遣走启祥宫附近侍卫、擅自放出金玉妍的罪人,还被偷走簪子作为刺杀玉氏王爷的凶器。再加上这本是她信誓旦旦可以撬开金玉妍嘴巴而向皇帝求来的圣旨,却如此行动,有通敌之嫌,也遭到了清算。
乌拉那拉氏一夜之间被抄家,满十五岁的男丁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十五岁以下男丁和所有女眷一律没入奴籍,分派往辛者库等处服苦役。
相比之下,只是降成官女子的卫炩,真的称得上皇恩浩荡、情有独钟了。
而玉氏反而因为早早上折子撇清关系,皇帝又专注玉氏王爷而下旨不再额外降罪,如今玉氏又另立新王,正是需要大清展现友好的时候,也不宜翻脸。
这件事情就只能全算在了死去的旧王爷身上,大清给他谥号曰“戾”,表示“不悔前过、不思顺受、知过不改”。
他的尸骨名义上被送回了玉氏,以庶人礼节下葬,但实际上棺木里装了一个小太监的尸体,真正的玉氏王爷被随便丢去了乱葬岗。
玉氏方面开棺之后自然会发现,但他们一声不吭,显然对大清皇帝的所作所为并无异议。想来也对,旧王爷出卖整个玉氏,玉氏恐怕恨不得鞭尸泄愤,如此处置,他们也觉得是旧王爷罪有应得。
朝政风起云涌,而嬿婉的永寿宫里,却是一片宁静祥和。
她又生下了孩子,这一胎是个粉雕玉琢的小格格。田姥姥还暗自担心过接生格格的赏钱会不如阿哥多,没想到魏贵妃丝毫没有吝啬。
她美滋滋回到家里才听说,原来这段时间里,自己家还受到了袭击,只是顾虑到她照顾魏贵妃的胎,怕她担心才没说。
原来卫炩执迷不悟地相信田姥姥一定搞了鬼,派人监视田姥姥家中不说,在小阿哥早产还是死胎之后,更是失控地花光银子,要人杀掉田姥姥全家。
幸好四阿哥永琪也一直拜托自己建府住在宫外的大哥永璜派人关注着田姥姥家,那段日子更是托辞去大阿哥府上住了一段时间。田姥姥家这边刚受到威胁,四阿哥就带着自己的人亲自去救援,田姥姥的家人还没来得及害怕呢,事情就解决了。
田姥姥的女儿芸角对这个威风凛凛冲出来保护了自己全家的英俊大哥哥十分感兴趣,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直盯着四阿哥,但永琪的眼睛一看过来,她就装作没在看,转身去摆弄花花草草,戳戳房檐上的燕子窝。但不一会儿,芸角的眼睛就又不受控制地溜到了四阿哥身上,直搞得永琪耳朵都红了。
而田姥姥后怕之余也十分感激,对四阿哥千恩万谢不提。而嬿婉想起卫炩曾经试图让田姥姥谋害自己的事情,和永琪稍微通了通气,这件事就从“那常在试图谋害田姥姥家人被四阿哥阻止”,变成了“那常在试图谋害微服出行的四阿哥”。上报给皇帝之后,为乌拉那拉氏全族的覆灭又添了一把火。
在永寿宫里,颖嫔一手托腮,一手逗弄着小格格,看她的眼睛盯着自己手上的布偶转来转去,“咯咯”直笑。
这玩偶是她自己缝制,一开始是为了永琮做的,因为怕无锡大阿福硌到小婴儿娇嫩的身体,她干脆发挥了一把刚学来的针线活,试着把那模样做成了布娃娃。
谁想到不光永琮一看娃娃就喜欢,接着永珌、永琰也想要,颖嫔只好给每个人都做了一个,手艺也越来越好,不像第一个那么歪歪扭扭,她自己看了都脸红。
颖嫔还试图用自己新做出来的好看娃娃去换回永琮手里那个歪瓜裂枣,谁知小小的永琮态度坚决,死死抱着自己的丑娃娃不肯撒手,倒是把琅嬅逗得合不拢嘴、直不起腰。
看着这么可爱的小格格,颖嫔忍不住叹气:“怎么本宫就没个孩子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她初来之时,本就因为被迫远嫁而心里有气,皇帝又不长眼睛地说过一句“那常在和你性子一样”,更让逐渐见识到卫炩是何许人的颖嫔觉得,这是皇帝故意侮辱自己。
颖嫔心里对远嫁一事越发不痛快,就故意在皇帝面前“巴林四十九部”长,“巴林四十九部”短,想故意引皇帝以为巴林部嚣张,而责备一下她那逼她远嫁的父兄。
谁知皇帝竟然真的被吓到了,面对这么个窝囊东西,颖嫔倒尽了胃口。
此外,皇帝的头疾不止在一处,大头经常头晕头疼,小头则是越来越频繁地闹旱灾,如今宫里的大多数嫔妃们经常是几个月都见不到甘露,颖嫔平时见皇帝也少,没怀上孩子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