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提篮桥进修后,穿到红楼当丫鬟 > 第13章 赏花宴

第13章 赏花宴

    母女两人洗漱好,徐乐见兕姐儿脸上再无疑惑之色,就知道她已经想明白了,心中不禁感慨,兕姐儿着实聪慧。

    不过是个半大的孩子,却有一颗玲珑心。

    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些女孩儿真真的聪慧,让徐乐不敢小瞧。

    想当初,自己在王熙凤身边做丫鬟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聪明,觉得自己内里年岁大,见识得多,就有些轻视旁人,现在想来,倒是有些好笑。

    自己又凭什么瞧不起她们呢?真从同一个开始,自己又真的能胜过她们吗?

    母女两人就寝,徐乐闭目养神,突然听见兕姐儿道:“母亲,你说陛下喜欢什么样的小姑娘?是聪慧伶俐的?还是稳重得体的?”

    徐乐勾起唇角道:“又何必要选择,聪慧伶俐的,也可以得体稳重,重要的是分寸二字。你可以将陛下放在长辈的位置,这样,你能够更快得到他的信任,但这也有一个弊端,若陛下真的将你视之为晚辈,你此后的路,就很难按你先前所说的去走。”毕竟,一个有点道德观的,都不会碰自己的晚辈。

    兕姐儿如果做过了,皇帝再是禽兽,也不会对“小姑娘”下手,因此这里面的度,只能兕姐儿自己去把握,要根据实际相处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事儿,徐乐帮不上任何的忙。

    一夜无梦,徐乐起身的时候,轻手轻脚,让丫头婆子别吵醒兕姐儿。

    徐乐穿上窄袖衣裳,去演武场拿着长剑,舞了一回太极剑,又打了一套太极拳。

    一旁的道人,带着几分欣赏之情,等徐乐这一套拳打完,道人赞叹道:“夫人这一套拳法,已得太极之妙意。”

    “真人谬赞了,太极之奥妙,我等俗人难以体会,只拟其形罢了。”徐乐收招,额间沁出一层薄汗。

    道人笑道:“夫人过谦了。”这道人,是徐乐从武当山请来的供奉,自从修炼以来,徐乐深知自己知识量不足,因此请来了道家真人,为自己讲解道家典籍。

    本来,一个诰命夫人,是很难请到武当高功的,但是徐乐不仅是诰命,还是鸿昌海盟的主事人,道家虽然清静无为,但在凡世就离不开衣食住行,徐乐给得太多了,多到武当能靠此将几座年久失修的大殿重新修缮,甚至是重建。

    早课做完后,徐乐才回正院。

    此时,兕姐儿已经起身了。

    母女两人正要吃饭,就听见丫头道:“奶奶,姨娘与二姑娘来了。”

    兕姐儿笑着道:“定然是猊姐儿缠着娘来寻我。”

    徐乐道:“快请姨娘跟二姑娘进来。”

    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了猊姐儿的声音:“姐姐!”

    丫鬟给两人打帘子,请两人进去。

    猊姐儿人还没有进来,就喊起来。

    兕姐儿道:“怎么这般淘气,还没给母亲请安,就叫起我来。”说着就起身给青娘行礼,“娘亲安好。”

    青娘让她快起来,就带着猊姐儿给徐乐行礼。

    徐乐道:“你们可用早膳了?若没用,便与我们一起用。”

    青娘道:“妾跟倪姐儿已经用过了,本想着再等两刻钟,等奶奶用过早膳再来,但猊姐儿想着兕姐儿,闹着要来,便带她来了。”

    徐乐看向猊姐儿,说了一句:“淘气的丫头。”

    猊姐儿不乐意了,跑到徐乐身边,往她怀里钻:“母亲,我不淘气,我就是想姐姐了。”

    徐乐好脾性的抱着这小扭扭糖,一旁的青娘,屈膝,轻轻的拍了一下猊姐儿的小屁股:“且别淘气了,奶奶还没有用早膳呢。”

    猊姐儿便起身,不再歪缠。

    徐乐跟兕姐儿用了早膳,猊姐儿跟青娘在一旁摆弄针线筐里的东西,这针线筐是徐乐平日里用来打发时间的,做的东西也不复杂,就做些手帕荷包一类的小东西,分与几个孩子。

    猊姐儿拿着绣了一半的百合花绣片,瞧见针线还在上面,就拿着绣上两针。

    青娘道:“且别捣乱了。”

    徐乐瞧见了,就道:“让她玩吧。”不过是个绣了一半的小帕子,即使玩坏了,也无妨。

    徐乐先用完早膳,作为长辈,徐乐停筷了,兕姐儿便也停筷了。

    徐乐问道:“可吃饱了?”徐乐早就吃饱了,只是见兕姐儿还在吃,便没落筷。

    兕姐儿点点头:“吃八分饱,尽够了。”

    吃完了饭,四人坐着说话。

    徐乐就道:“兕姐儿要入宫,入宫前不如办个赏花宴,请静姐儿、蓁姐儿她们一起小聚一下,平日里你们玩得好,你这一进宫,只怕她们也舍不得你。”

    兕姐儿点头:“女儿回去便给她们下帖子。”

    青娘听徐乐说起静姐儿,就知道她又想起喜儿了,便道:“说起来,静姐儿现如今也有十三了,王家那边是个什么打算?”

    徐乐道:“没我点头,王家那边不敢。”提及王家,徐乐便没了好脸色。

    喜儿死后,王家大爷守了一年妻孝,拒绝了王太太给他说亲,做出了一副情深似海的模样。对此,徐乐只觉得可笑,若真的情深,当初也不会让喜儿不顾身子,接二连三的生育了。

    不过是骗骗自己,骗骗旁人罢了。

    再有就是,当年张景珩给王家大爷下了批语,今生无“子”,那疼爱姑娘的人家,也不会将女儿嫁给他。

    不然,一个不能有儿子的女人,在婆家很难站稳脚跟。即使问题是出在男人身上,但为了推卸责任,最终承担责任的,都是女子。

    王太太不是没想过给大儿子再找个四角俱全的,在她看来,她儿子样样都好,还是个做官的,即使找继室,也不缺好人家的闺女。

    但张景珩在钦天监地位超然,他掐算给出来的话,没一句是虚的,因此他的这句批语传出去后,自然是没有好人家的女儿肯嫁他。

    至于这话是谁传出去的?那还用说嘛。

    王太太寻不着好的,只好退而求其次,找个性格品性好的,家世就是其次。

    最后,选中了一个姑娘,年岁二十二,这个年岁还没有出嫁的姑娘,不是父母眼光高,就是自己有什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