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临高启明 > 第二百零三节 江湖客

第二百零三节 江湖客

    鹿文渊脸上露出高深莫测的微笑来,这岛相当不错。除了忧虑的冬季之外。回去之后当即拍板买地。

    孙元化听说赵老爷的“外侄”选了这么块地大为吃惊为了让赵引弓走后孙元化能够继续照顾其利益,鹿文渊很委屈的只好算作是“外侄”了,古人比较信任血亲关系,对合作关系不怎么卖帐不过赵引弓解释说他就是想尝试在盐碱地沙地上搞农业的可行性才特意选的。

    孙元化尽管对赵引弓的“引种”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还是表示大力支持他想起多年前徐光启在江南和天津引种红薯的过程,当时也是怀疑的人居多,但是最终获得了成功。说不定这两个广里人真能种出合适海滩盐碱地生产的作物,要是这样可就功德无量了。

    在孙元化的直接关照之下,鹿文渊在屺姆岛买地的事情很快就办了下来。整个屺姆岛不包括沙堤的面积是4平方公里,合计土地不过亩。最后鹿文渊以三百二十两的价格买下了岛上的大部分土地,包括岛屿北部的所有山地。

    赵引弓通过在山东教会成功的插入了金立阁,加上鹿文渊的教徒身份,对山东教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在山东教会,特别是山东教会中的缙绅的支持下,屺姆岛开发计划展开的相当顺利。黄县县令听说“鹿老爷”是孙巡抚的来头,对来办事立契的鹿文渊十分客气,不但一切手续办理顺畅,还专门派遣衙役到屺姆岛上去“弹压”。

    鹿文渊觉得有点多此一举,表示婉拒的时候,县令老爷表示这样可以“威吓刁民,以防其借机生事。”鹿文渊在旧时空实习的时候上过工地,见识过堵大门,躺推土机、打群架、偷材料种种故事的便表示了同意当然少不得还得破费一番给县令老爷、典史和班头衙役们。

    “买块地三百二十两,红包就花了八十两。腐败啊!太腐败了!”鹿文渊从黄县衙门出来之后暗自嘀咕。

    意见归意见,暂时黄县县衙的保护伞还是需要的,等孔有德一闹起来他想干什么干什么,但是眼下他还需要“当地政府”来保护他这个“开发商”的权利。

    赵引弓给他的主要任务是在当地迅速构建有设防农庄,建立可以停靠至少二三百吨级别船只使用的码头设施。

    “什么农田水利,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关键是要能确保屺姆岛的安全,绝对不能让孔有德到时候能攻上来他推测,孔有德进军的时候,不会特意沿着海边行军跑到龙口这一带历史上他也是挥军直接冲向黄县县城的。但是很可能会有大量的小股部队出来抄掠粮食裹挟民众。历史上的义军乱兵在行军的时候都搞这一手。所以小股人马跑到龙口来还是有可能的,毕竟海岸线上有些村落,而龙口这边还有贸易市集。另外,考虑孔有德最后是乘船逃亡的,他一旦需要搜集船只的话,外来商船云集的龙口也是个合适的目标,所以整体设防水准不需要太高,但是亦得相当的自保能力。

    “我把王七索留给你”赵引弓说道,“此人是本地的盐枭,又是军户对当地的情况很熟悉,你可以暂时用他,但是记得他没受过政治鉴定,所以不能透露太多的东西给他。”

    “这我知道,反正我在这里就是结寨自保的地主。他们知道这点就够了。再说本来我手下的归化民就不多。”

    黄安德自从和孙远搭上线之后,在他的着力经营之下关系很快升温。他借着探亲访友的机会不断出入水城。还馈赠了些浙江的土产礼物,所费不多,但是很结人缘。没多久便用不着混在匠役中出入,而是公然的大大方方的出入了。把门的军官知道他过去是本镇的营兵,熟人很多也不阻拦。黄安德在不但和孙远拜了把子,还把过去一起混又靠得住的袍泽拉拢了七八个人,时常请他们喝酒,俨然成了一个小团体。水城里发生任何鸡毛蒜皮的事情他都能很快知道。

    尽管他的搜集来得大部分确保对赵引弓来说没什么价值,但是成功的渗透到登州水城内,还搞了个小团体也算是不错的收益了。但是他很快就要返回杭州主人一走,他的这个长随还继续在登州来来往往未免显得过于引人注目。便通过黄安德的上级指示他随鹿文渊到黄县去,每个月去二次登州摸摸风向即可。

    在离开山赐前,赵引弓还就盗泉子的收容沂州难民的事情做了安排。收容难民入境的事情已经得到了孙元化的谅解,官面上的问题不大,关键是要备足粮食和宿营地。

    “只是不知道台湾的进展如何了?”赵引弓知道,按照进度表,第一批到台湾的船队应该就在最近几天抵达高雄。如果沂州的难民能够及时抵达,正好可以运去填补开拓队的缺口。

    可是就不知道盗泉子的工作是否顺利?在他接到的信件里提到了他现在的处境时刻都有危险。

    正在赵引弓和鹿文渊为接纳沂州难民奔走的时候,张道长正陷于极大的风险之中。

    尽管他在沂州保持着刻意的低调,也很少宣传新道教的教义。但是他的存在还是引起了某些势力的注意。就在他眼巴巴的一面扩大蠢己的影响力一面等待着从临高派遣来得宣教人员的时候,一批人已经来到了沂州。

    水灾过后的鲁南大地,赤地千里,除了大路两旁的枯骨和偶然成群结队的经过的难民,到处是一片死寂。

    道路上忽然蹄声得得,七八多骑骑士策马而过。天气炎热,骑士们也显得无精打采,头上的宽边遮阳帽压得低低的,放松缰绳,任由马任意所之,像在鞍上打瞌睡。腰间有剑有囊,一看便知是长途旅行的江湖旅客。

    靠近沂州的官道上,渐渐有了人烟旅客。这里水退过后市面稍有恢复。大水袭来时候在沂州城墙上留下的水迹痕迹犹然存在。在水中被泡透了的城墙,因为太阳的灼烤,又在渐渐开裂,城砖脱落了不少。有一处甚至崩塌出了数丈的缺口。城上城下堆满了砖块和黄土—虽说民生艰难,但是地方官对城池的守御一丝一毫也不敢放松这些年来几乎每次大灾之后就有灾民暴乱。

    城外的护城河因为大水的关系,一反常规的涨得很满以往每到夏季,护城壕沟里的水只存当中一线而已,没个脚板。

    城北门外的路东有座大凉棚,贩卖些茶水煎饼,供人打尖休息之用。因为凉棚后面是一片绿油油的枣林,满树浓荫给人些许凉意。凉亭左右的夯土场上停着三套车和四五顶凉轿,树下的栓马桩有十余匹驴马骡子之类的坐骑,就着大石槽饮着用轱辘从井里汲出来的水。

    凉棚里已有不少旅客歇脚,因为要在午后日斜方能就道,有些结伴而行的旅客干脆轮班打起了瞌睡——此地距离州城近在咫尺,强盗是不会有的,但是小贼官府是不管的,只有自己多加小心。在旅途中失窃了银钱干粮在这里就是死路一条连要饭都要不到。

    中午不能冒中暑的危险赶路,须等日影偏西暑气稍散才能就道。在炽热的太阳下赶路,中暑晒死并非稀罕的事。更何况是大水过去之后。地表的水汽蒸腾,空气灼热潮湿,让人几乎透不过气来,犹如在一个大蒸笼里。

    骑士们到了凉棚里,纷纷下马歇息。动作极其齐整,几个人去给马匹饮水,几个人占住桌,吩咐店小二准备茶水干粮。

    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是斗笠眼纱,身穿粗布的行装,但是其中的三个人身材窈窕,一看便知是女人。

    “想不到这里倒有这么个清凉的下处。”其中一个女人开口说道。

    声音清脆,宛若银铃。显然是个年轻娇媚的女子。她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取下斗笠,摘下青色的眼纱和遮面的布巾,长相虽不显得抢眼,却也足以令人想入非非。但是他们一行人的装束和随身的武器都表示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江湖儿女,随时随地可以拔剑当场,血流五步。

    茶棚的伙计早就满脸堆笑的迎了上来,这伙人一看便不是善茬,所以招呼起来愈发的小心。

    只见这伙骑士,虽然高矮胖瘦各不相同,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但是个个英气勃勃,满脸的煞气,就是三个女人,眼波流转中也时而露出寒光。几个胆小怕事的旅客,干脆转过头去不看他们,免得给自己招惹是非ˉ如今在在大道上死个人和死个虫子也没什么两样。

    “这儿清凉,一城之隔就是人间地狱。”其中一个本地口音的中年汉子说道,“施粥场就在城南,饥民们都集中那里去了每天都要抬出去几十具饿殍送到化人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