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的弹幕,一浪高过一浪。
“郭老师说两句吧!”
“郭老师,说说济公传吧!”
“我爸最喜欢听郭老师讲这些传统艺术,我这就去叫他。”
“我喜欢听这些传统艺术!”
“靠,你占我便宜!”
“郭老师啊,给讲讲于老师家那个有长颈鹿的琥珀吧!”
“还有放着自行车的白蜜蜡啊!”
“微波炉专用的150万的盘子!”
“刻着周杰伦的青花瓷!”
郭德刚和于迁一出现,整个弹幕都开始歪楼了。
老郭微笑着看着弹幕,自己这些段子,观众们居然都记得,这十几年,没白干。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他深吸一口气,进入了演出状态。
“各位观众大家早,我是郭德刚。
“我是于迁!”
“今天我来呢,一,是为了看看我的儿子……”
“也就是我的徒弟……”
“于老师,这不是演出,请你不要捧哏了。”
“这不怪我,一站您旁边我就控制不住。”
不止弹幕里,现场的这几位,朋朋,紫枫,热巴,老黄,老何,都笑出声来了。
“哎呦不行了,不行了,我刚补完水,皱纹都要笑出来了……”热巴笑的直喘气。
“昨天呢,郭其林,在挖竹笋的时候,意外看到一把扇子,惊为天人,连夜就给我打了电话,我演出一结束,坐着拖拉机就过来了。”
正题来了!
归根结底,所有的观众的好奇心,还在那把扇子上。
“郭老师,讲讲那把扇子吧!”
“真值那么多钱嘛?”
“问题不是是不是真值那么多钱,而是凭什么值那么多钱!”
“凭什么?就凭是我九州的艺术品,文玩,就值!你懂个der啊!”
“呵呵,穷国人!”
“嫌穷,你滚粗!”
现在,只要一提到这把扇子,就会自然而然的引起论战。
一方面认为,华夏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了解的还很少很少。
另一方面认为,华夏文化出现大断裂,不像国外那般传承有序,传武大师这样的骗子太多。
老郭清了清嗓子:“郭其林呢,昨天介绍了一下玉竹折扇,说的不错。”
郭其林脸都红了,父亲可是很少夸奖他:“别别,在您面前,我露怯了。”
“那下面,我们有请于老师,给大家详细的说一说,玉竹折扇!”
于老师笑眯眯的出现在直播间里:“大家好。这个扇子啊,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日常用品,扇扇风啊,纳纳凉啊。但在古代,扇子是文人墨客一项非常重要的装饰品,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玩把件。”
于老师娓娓道来:“折扇的材料,首先不能是金属的。金属导热,夏天摸着烫,冬天摸着冷,不适合把玩,您要是看到有人用黄金做了一把扇子,那甭问,肯定不是文人,是暴发户。”
“所以扇子的扇骨,只能用木质材料的。而其中最适合的,就是竹子。像什么湘妃竹啊,罗汉竹啊,不过这两种竹子呢,表面有斑纹,虽然好看,但不够素雅。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这玉竹折扇。”
“扇子,要拿在手上把玩,首先要求就是,手感要顺滑,没有阻塞感,摸在手上要有分量,但又不能太轻,也不能太沉。竹子本身抽丝,用机器抛光打磨,再精密的机器,也容易起毛,这就需要工匠靠着自己的经验,不停的打磨,不停的用自己的手感去摸索。一把好的玉竹折扇,动辄就要用一个月,甚至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来慢慢打磨。”
“比如我手上这把,师相元大师的折扇,耗时半年……”
“哇,那于老师的扇子多少钱?”
“是啊,于老师,给我们报个价吧,让我死心。”
“我已经牢牢的抓住了椅子把手,准备好了。”
老郭趁热打铁:“师哥,观众朋友们,问您多少钱?”
于老师有点不好意思:“这都是朋友送的,都是交情,谈不上钱……”
老郭笑道:“师哥,您这就不对了,请正面回答观众的问题!”
于老师想了一下:“我这把,我不好说。不过我师弟孙越,去年请了一把师先生的扇子,跟我这个品相差不多,花了5万块,这是朋友价。”
“这个胖子,一把扇子花5万,公司给他工资还是开高了……”
弹幕飙升。
“看到没有,于老师的扇子,一把就是5万!”
“可见我华夏还是有拿得出手,打得响的工艺品的!”
“奇林诚不欺我啊!”
“得了吧,于老师的扇子,也就5,6万,那帅哥的扇子怎么可能值60万?还不是溢价?”
“对,这可比我们炒鞋溢价多多了,直接10倍?”
“楼上炒鞋狗?给我死!”
……
老郭和老于看着弹幕里的骂战,他们俩哪见过这个,于老师连忙推卸责任:“接下来,就由郭老师继续讲。”
说着把老郭拉到镜头前。
郭德刚,那是什么人,什么大场面,起哄,没见过。
想都没想,抓起直播的手机:“咱们边走边聊,一边看看风景,一边说,我说完了,估计也就到了。”
说着,就往前走。
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这一走,所有人都跟着动了起来。
“通过刚才于老师的讲解,大家应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折扇的扇骨呢,如果说材料,并没有特别的贵重,只是重点要选老一些的竹子,只要是鲜活的,越老越好。竹子越老,品质越硬,越能保存时间长。材料选好了,那接下来,重要的就是工艺。工艺,从本质上决定了,一把扇子的实际价值。像师相元大师,陶章大师,这样圈内有名的大匠,一把折扇,起步价都是四位数以上。如果现在有一位工匠,手工比这几位大师更好,那价格翻着翻的往上涨,也不是不可能的,我华夏技艺,本来讲究的就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