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让你开荒,你全面现代化? > 021 朱桢“遇害”的真相!朱元璋暴怒!(第五更)

021 朱桢“遇害”的真相!朱元璋暴怒!(第五更)

    021朱桢“遇害”的真相!朱元璋暴怒!(第五更)

    而朱桢没有放弃弗朗机炮,

    佛郎机炮肯定是有巨大缺陷的,毕竟比红衣大炮早上百年了,它的子炮和炮腹之间气密性不佳,导致火药气体在炮腹外泄,造成火炮射程较短。

    而红衣大炮的射程是佛郎机炮的两倍,达到一千米,最远射1500米,同时,具有威力大、炮管长、精度高、管壁厚等特点,由于更先进,红夷大炮的性能当然强大。

    但朱桢知道,其实佛郎机炮和红夷大炮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共生互补的关系。

    表面上看,红夷大炮性能胜过佛朗机炮一筹,其实它也有短板。红夷大炮质量重,不利于机动,只能作为定点火力支撑点使用,而且红夷大炮是前装炮,射速慢,无法持续射击。

    而弗朗机炮就可以短距离高速射击。

    因此,两款火炮快慢搭配,注重射程的同时,兼顾机动,扩大火力覆盖范围,形成完整火力体系。

    玩过坦克世界或者战舰世界的人应该都清楚。

    自行火炮和航空母舰虽然重要,是战略性的大杀器,但都得建立在其他坦克或者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掩护的基础上,

    多兵种的配合才是现代化战争的王道,单一的兵种部队注定只能被淘汰。

    在战争的进化史中1+1早已经不等于2,而是远远大于2。

    这种偏近现代火炮运用的知识。

    朱桢以现代人的眼光,自然可以很清楚的看见。

    因为,清朝并未认识到这一点,一味迷信射程,重红夷大炮轻佛郎机炮,

    导致在十八世纪后佛朗机炮在清军装备中消失,最终成为弃儿,

    而清军的炮兵,懂得都懂,哑口无言,一点火气都没有,后面简直成了笑话。

    朱桢从清军的经验里,吸取了教训。

    他花费了足足三万八千多点能源值,升级了火器科技。

    很快,他三个基地中都配备了十五台红衣大炮,十台弗朗机炮。

    没办法,即使解锁了科技。

    这些武器的造价也颇为不菲。

    弗朗机炮一千能源值一架,

    红姨大炮更贵,两千五百点能源值。

    此时,朱桢琢磨着接下来的发展。

    他的人数已经到达了一万人左右了。

    而这放在如今的大明已经算是接近一个县的人数了。

    在大明初年,一般的县,也就5万人左右

    这还是平均水平,人口稠密的地区肯定要多一点,但那些饱受战火刚刚重建的县,人口远远没有5万。

    而直到大明人口兴盛的万历时代,平均一个县的人口也就15万至20万。

    当然,朱桢的人口分布在三个小城镇,一个城镇都是2000~3000人。

    而此刻,朱桢又想起了自己的“豪言壮志”,一年赚十万两白银,

    这个豪言壮语有多夸张呢。

    在明朝初年的时候,各产银省的白银产量各自只有两三千两上下,

    到了永乐年间,各省产量最高才只有九万多两。

    因为,明朝是一个贫银国家,银矿主要分布在江浙、福建、云南、四川等地。

    但这些省份的银矿储量埋得深,开采难度大,使得其产量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所以说,一年得到十万两白银,确实是有些夸大了。

    在明朝,延续了一斤十六两的传统,

    明朝一斤相当与现在的596.8克,

    那么一两大概等于37.5克。

    十万两白银,也就是三百多万克,三吨多白银呢。

    这可不是小小银山吗!难怪朱棣打死不相信。

    对比,朱桢看了看自己旗下的金银矿,储存量真不多,也就十多吨白银,三五吨黄金,

    明朝前中期黄金白银比为1:4或1:5,

    至于传统意义上的黄金与白银比1:10,那应该是在黄金很稀缺的年代。

    毕竟,物以稀为贵,

    比方说,1644年前后,由于新航路开启,全球贸易开始畅通,境外白银大量流入,1两黄金约可兑换8两白银。

    这就是大量白银流入明朝后导致的黄金涨价。

    而如今,明朝的银产量不高,特别是在元朝撤离时,带走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

    也就让整个明朝的国库金银储量更为艰难。

    “等等,外来白银......”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朱桢不由把地图看向樱花国。

    是了!这么大一座银山就在自己身边不远处,自己怎么一直都没有发现呢?

    樱花国,可是出了名的银产地!

    比如,樱花国的石见银矿!

    位于山阴地区的岛根县。

    该矿床发现于16世纪,曾是十七八世纪世界上代表性银矿床之一。

    石见银山从1526年开始,有400多年的开采历史,

    从樱花国战国时代后期到江户时代前期都是樱花国最大的银矿山!富得流油!

    17世纪,这里的银产量占世界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朱桢看到世界地图强,石见银山的所在地,眼睛都在发光。

    我见,我征服!

    当然,距离东进樱花国,朱桢还得再发展一段时间。

    尤其是,想要东渡樱花国就必须得跨海,

    所以,就必须把分基地建立到沿海去,比如,拿下长白山,东出鸭绿江,进军高句丽!

    瞬间一条清晰的进军路线。

    在朱桢眼里浮现。

    可如今,时机还未成熟。

    至少,朱桢的粮食都没有成熟,

    可别小看他种植的粮食产量,

    单单一个松嫩平原能够产生的粮食就已经很恐怖了。

    这还不考虑渔业和捕猎。

    如今的农田已经扩充到了六百块了。

    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上的主基地周围,

    而两处分基地,朱桢也开垦了少数农田,但因为分基地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资源,所以并没有开垦太多。

    如今,距离第一批粮食收获时间还有一个月,

    当然这还只是起步,未来所需要的粮食只会更多。

    所以,松嫩平原真的肥沃的黑色土地,朱桢势在必得。

    哪怕为此要打败纳哈出的几十万蒙古大军!

    如此看来,一年十万两白银,朱桢目前还没有那个能力。

    可一年粮食十万石,倒是完全可以!

    毕竟,十万石粮食,也就几百万接近千万斤而已!

    朱桢的种植田可是一年三熟!

    虽然,这样的粮食产量,无论是放在明朝的任何地区都是神话,

    但目前这一切,目前还并没有什么人知道。

    那知道了也不会信呀,谁会相信在天寒地冻的北方会有如此高的粮产量?!

    明朝人难以在北方站稳跟脚,不就是因为种不出粮食难以养活军队和官员吗!

    但这一切,其实正在悄然发生,而松嫩平原上的奇迹,如今还只属于一个透明人物。

    朱桢依旧在稳步的发展着。

    除了资源开采和正常的物资收集,首要目标,自然是造船!毕竟开春以后水面都已经恢复了,水流可以考虑造一些小船。

    其次,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调动起来修路。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得把三大基地的道路修好,让三大基地彼此之间的交通变得便利才行。

    再其次,发展火器!弗朗机炮和红衣大炮!

    当然,北方水系比较差,本身就不适合发展过多的船运。

    除非能够出海造港口。

    而遗憾的是,松花江没有入海口。

    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北源即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的嫩江,南源即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西流松花江。

    特喵的,这就是根正苗红的内陆河!根本就进不了海呀。

    天一冷还要结冰,玩个屁呢!

    ......

    也就在朱桢继续种田搞基建时,

    朱桢消失在辽东,已经过去第四个多月了。

    朱元璋非常的愤怒。

    他把怒火,首当其冲的对准了各路大大小小的官员。

    还是经过马皇后和太子朱标劝谏,

    才终于没有大开杀戒,只是督促他们继续找。

    但都已经找了几个月,大家都知道多半这位辽王殿下已经遇害了。

    而各种证据表明,就在朱桢失踪在辽东时,

    北元太尉纳哈出的蒙古铁骑,曾经进入辽东地区,与之联动的还有几只女真部族。

    这一个消息,简直让朱元璋怒火中烧,仿佛已经看到了朱桢消失的真相!!

    ...............

    今天已经努力冲了一万三千多字,手残党表示真尽力了!

    还有两个小时到十二点,再求一点鲜花!争取再冲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