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愧疚!怀念!有眼不识泰山!原来第五层的破解之法在这里!
话虽如此说。
但秦川也不由得犯难了!
可以肯定的是——
想要过这一层——
定然需要从鲁班身上找到答案!
但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发明?
鲁班的发明太多太多了!
很难找!
而且秦川也没有那个时间!
更何况——
机会只有一次!
要是找不准。
那他就得完蛋!
而且——
如果鲁班真把其中一项发明,作为破解这层机关的东西。
那想要找到?
无疑就是大海捞针!
..............................
“呼!”
深吸一口气。
秦川又扭头仔细看了看这层空间的布局。
并没有在这层机关中,找到像鲁班某种发明的东西。
而这就说明——
破解这层机关的办法,并非是鲁班所发明的东!。
当年的鲁班名气很大。
完全不需要显摆!
所以——
现在可以排除破除机关的办法是他发明的东西了!
“站在顶端的人很低调。”
“不会去刻意的卖弄......”
秦川嘀咕着,然后继续开口:“不过——”
“站在顶端的人有一个共同点。”
“对往事的怀念、对某人的愧疚!”
这是一种人性!
当一个人站在万众瞩目的位置时。
且在那个位置坐的时间非常久的时候......
那么——
功成名就对于他们而言就已经是浮云!
而鲁班就是这种人!
“愧疚!”
“怀念!”
秦川心中默念着这两个词。
有什么人能够让鲁班愧疚并且怀念呢?
秦川想着。
脑海中开始回忆起鲁班的生平事迹!
发明云梯、发明锯子、墨斗、刨子、木鸽......
一桩桩事迹在秦川脑中略过!
而在关于鲁班的记载中。
对于他的家人没有着重提及。
这说明——
鲁班没有愧对过他的家人!
“难道......”
“是他?!”
“鲁班是想通过这个机关。”
“让人记住他?!”
忽然——
秦川眼神一亮!
他想到了一个人——
泰山!
有句民谚叫做——
有眼不识泰山!
这句民谚就是出自鲁班的!
那是一个典故......
在鲁班功成名就时。
他就想着把自己所学传承下去。
一是著作鲁班秘术,作为书籍传承。
二就是收徒!
这是很多人都会走的一条路!
鲁班自然也走了这条路。
他广收门徒!
其中有一位叫做泰山的人。
不过——
泰山这个人并不聪明。
甚至还有些笨拙!
无论鲁班如何教他,他都很难做出令鲁班满意的东西。
最后——
鲁班直接将其除名。
结果不曾想。
某日鲁班去逛街。
看到有人卖工艺品,做工非常精湛!
手艺比起他也就差一点而已!
鲁班上前一问。
原来那人竟然是自己被逐出师门的泰山!
这让鲁班惭愧不已!
于是——
有眼不识泰山这句民谚便由此诞生!
而这件事也成为鲁班的一桩心病!
“肯定是泰山!”
“破解之法在于泰山!”
秦川双眼放亮!
随后他开始回忆泰山这个人。
在记载中——
泰山的事迹几乎没有!
除了是竹匠身份以及跟鲁班的故事外。
就再没有其它事迹!
不过秦川倒是知道泰山的一些其它事迹。
泰山是靠竹子编织家具,才让鲁班发现自己看走眼的。
而在古代——
家具都是用竹条编织。
即便是现在。
很多东西都是竹条编织成的!
当然——
这些东西也只有在农村才能看到。
繁荣的城市基本已经被塑料取代。
泰山这人也算得上是竹编祖师爷。
而据秦川了解——
泰山编织的东西中,有一个非常深受喜欢且延续至今的物品!
竹席!
这个所谓的竹席可不是凉席。
这竹席也是一种铺垫的东西。
不过——
这东西是用来嗮稻谷、玉米等粮食产物的。
在没有竹席之前。
稻谷、玉米这些东西都是直接放在地上嗮。
但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水泥地!
好的是石板地。
至于其他地方,基本都是黄泥地!
稻谷这种东西在黄泥地上嗮。
在收的时候容易掺杂许多泥沙!
数量还不少,又非常难以挑选。
捣碎稻谷取米的时候。
这些泥沙自然也随之进入米中。
于是——
泰山就编织出一种竹席。
专门用来嗮稻谷用!
效果可谓是非常好!
不仅避免掉泥沙的问题,晾晒后收起来也极为方便!
后来人睡的凉席,也是从这东西上改进出来的。
那竹席名叫嗮席!
在以往——
每个家家户户中都有好几张。
即便是现在也已然存在着!
“这些东西不就像是嗮的稻谷吗?”
秦川看向子原。
上面的沙粒大小均匀。
看上去——
不就像是晾晒在太阳下的稻谷?!
“看来——”
“正确的落脚点在嗮席上!”
“嗮席......”
秦川嘀咕着。
脑中浮现出嗮席的样子。
但是——
嗮席的编织错综复杂。
根本没有一条最主要的线!
“主要的线......”
“对!”
“就是这个!”
豁然——
秦川双眼迸发出两抹亮光!
在嗮席的两边有两根柱子。
那两个柱子相当于一个支撑柱。
在嗮席卷起来的时候,可以避免让嗮席受潮!
而嗮席的编织——
就是从其中的一根开始的!
“下脚点应该就在两个轴中的其中一根。”
“也就是两边!”
秦川嘀咕着。
目光落在两边。
其中一边就是落脚点!
秦川思索一会,脸上浮现出笑容,目光瞬间定格在了某个方位处!
“原来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