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后,周诺不紧不慢地站起身来,走到厨房的洗碗机前。她轻轻按下按钮,洗碗机的门缓缓打开,里面摆放着昨天洗完却没有拿出来的那套马卡龙【粉】餐具套装。周诺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取出,放在一旁的料理台上。
紧接着,她把之前就摆放在料理台上的那套充满北欧风情的餐具套装也拿起来,与刚取出来的马卡龙【粉】餐具套装,一同收进了空间里。
放好餐具后,周诺毫不犹豫地合上了洗碗机。毕竟今天只洗了两个碗,使用洗碗机不仅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还要消耗不少电。经历过末世的她,才深深地理解了‘节约资源’这四个字,不是因为钱而节约资源,而是因为资源本身的可贵!
回想起上一世的那场酷暑,即便当时社会秩序尚未完全崩溃,国家竭尽全力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每天都会有专门的水车前往各个社区派送饮用水。然而,即便是这样,仍然有些人会因为区区一瓶水而私底下进行各种非法交易。有的人为了获取一瓶水,不惜贩卖自己的灵魂与肉体;有的人则通过买卖人口这种丧尽天良的行为来换取生存所需的物资。这些场景历历在目,让周诺深刻认识到资源的宝贵性,这是关乎生命存亡的关键所在。
刷完碗后,周诺用毛巾擦干手上的水珠,她转身走向门口,拿起车钥匙,打开房门,摁下电梯,朝着停在地下停车场里的那辆SUV走去。
坐进驾驶座,周诺熟练地系好安全带,启动车子,缓缓驶出家门。今天她要去的地方是位于市郊的一家水箱加工厂。这家工厂还有一个更为正式的名称——给水设备加工厂。它的主营业务是生产和制造各式各样的不锈钢水箱、不锈钢罐体设备以及种类繁多的不锈钢制品。这种给水设备厂只要订单量达到一立方米就可以生产,还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周诺在昨天得空的时候,通过之前的水费单,对自己的用水情况做了一番了解。结果发现,目前她每个月的用水量大约在 4 吨多一点点。这个数据是基于她几乎很少下厨做饭,并且所有用水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前提得出的。
如果今后她开始自己动手做饭,那么在洗菜、刷碗的时候势必会产生更多水量消耗,但是如果对产生的比较干净的水进行二次利用,比如洗菜用过的水以及洗衣服时最后漂洗那遍的水,用于拖地或者冲洗厕所等用途。
这样的话,即便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但她每个月的用水量应该仍然能够控制在大致 4 吨左右,这样算下来,一年的总用水量也就是 50 吨左右。
在末世来临后的最初十个月,人们依然艰难地生活在陆地上。由于诸多苛刻条件的制约,她几乎别无选择,只能依靠水箱中的存水维持生存,这十个月所需的水约为 40 吨。
回想起上一世,周诺的生命仅仅延续到了第三个年头。就在她遭遇不幸之前,那个承载着众人希望的浮潜平台也不过是有规律地上下浮沉而已,并且始终未曾传出过任何有关人类即将重返陆地开启新生活的消息。
因此,至少要在这个浮潜平台上度过两年以上的时光。在此期间,她只需利用浮潜平台所配备的供水系统即可满足日常用水需求,完全无需动用自己储存起来的那部分水资源。
假设她还能活 50 年,再将她在陆地上度过的这十个月时间,以及在浮潜平台上生活的那两年都予以扣除的话,那么剩余的时光便有 47 年。以每年用水 50 吨来计算,这期间所需要消耗的总水量将会是2350 吨!
然而,要知道一个能够容纳如此巨量 2350 吨水的庞大水箱群,若全部放置在一起,其所占用的空间面积无疑是极为惊人的。对比起来,她那边长40米,高5米的静止空间就有点不够看了,这样巨大的占地面积,势必会挤占掉她本就有限的储物空间中的一大部分,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她最终决定仅仅储备所需水量的一半即可,也就是说,只需准备好 1175 吨的水量存储设施。当然啦,她还是打算略微增加一些余量,于是计划总共定制具备 1200 吨储水量的水箱。
而对于另外一半的水量缺口问题呢,她其实并没有过多的忧虑和担心。且不说在末世之后的地球上,水资源相对而言变得异常丰富;光就是平台依旧上浮下潜、她还活着的时期,人类的净水技术就已经极其先进了。
需求刺激生产。末世刚开始的酷暑期时,气温节节攀升,酷热难耐,水资源变得极度稀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相关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早已行动起来,他们将目光聚焦于海水淡化饮用技术的研发之上。
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海水淡化饮用的技术。然而,这些早期的技术往往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便是高昂的成本问题,使得大规模生产难以实现;其次,其稳定性也不尽如人意,无法保障持续可靠地提供淡水资源。
而到了雨季的中期时,通过天文学家、地质学家等多方人员的建模,国家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确定人类即将步入水下避灾生存的时代。这个决定一出,犹如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层浪。海水淡化饮用技术瞬间备受瞩目,并迅速升级成为国家级的科研项目。
随着地位的提升,该项目开始获得来自国家财政的专项拨款支持。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其中,使得研究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同时,各种人力、物力等资源也纷纷向这个项目倾斜。一时间,海水淡化饮用技术成为了国家重点关注和扶持的对象,众多科研力量汇聚于此,共同致力于攻克技术难关,以期为未来的水下避灾生存提供坚实的淡水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