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 第57章 夏竦被流放 革新派感慨

第57章 夏竦被流放 革新派感慨

    “西夏在河西走廊边境只留下了地方军,主力军去往了陕西边境。”范仲淹回答道。

    “陕西那边儿现在谁管事儿?”皇帝赵贞又问。

    “陕西路安抚使范雍。”

    “把范雍换下来,让我岳家伯父曹琮带他的禁军过去吧。任命我岳家伯父曹琮为陕西经略安抚使。”皇帝赵贞命令道。

    陕西经略安抚使就是前线最高司令官。

    范雍也是一文官,还是不会打仗的文官。宋朝就喜欢任用文官做元帅,真是够了,赵贞不想理会这一套。

    “好,好,好!”范仲淹应允道。

    听了皇帝赵贞的话,范仲淹心中轻松了不少,他就是这么思量的。换一武将,守边才是正道。文臣武将,相得益彰,国家才能发展的更顺遂。

    “官家,留守在边境的那些个监军……”范仲淹又问道。

    关于军队打仗,宋朝朝廷做法很奇葩,皇帝们为了掌控军权,喜欢参与到前线的战争中求存在感。

    宋朝皇帝们还喜欢画军阵图,军队打仗时按皇帝画的军阵图排列作战,用军阵图和敌军步兵作战也就算了。

    宋朝却是让步兵排列各种队形,以肉盾对抗敌方骑兵。(可怜的步兵。)

    除了画军阵图,皇帝们还派出内侍作为监军,代表皇帝参与作战计划,听从皇帝从京城发来的指令,领兵打仗。

    边关将领都会按朝廷指令打仗,因为若按朝廷指令执行,即使输了也不受罚,如果不按朝廷命令执行,即使赢了也没有奖励。

    关键这是古代,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等皇帝的指令过来。什么黄花菜,白花菜,全凉了。

    听到范仲淹问监军的事情,赵贞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撤回来,把监军全部撤回来。所有军事行动由曹琮见机行事,朝廷不干预。”

    “好,好,好。”范仲淹又连说了三个好,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

    赵贞又下了一道任职令,任命夏竦为中书省副宰相。召夏竦回京。

    等夏竦一家人喜融融到了京城。大理寺卿立即派人进行抓捕。

    把夏竦,夏竦老婆,女婢分别关押审讯。很快真相大白:那封信是夏竦让女婢模仿石介笔迹,伪造的。

    最后夏竦流放崖州,女婢戴罪服役,在慈幼院教孤儿们认字,写字。

    白云收起夏日的余热,新雨带来早秋的清新气息。虽然现在已经是雨过天晴,然而一场秋雨一场凉,总会有人触景生情,伤怀悲秋。

    若是抬眼看皇宫的上空,秋高气爽,白云飘浮,有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让人不禁也豪情万丈……

    皇帝赵贞把石介,富弼叫到了集英殿,两人看完那封信,惊恐不安,跪倒在地。

    石介慌忙解释道:“陛下,这封信字迹几乎和我的字迹一模一样,但和我原信有一字之差,我原先写的是行‘伊周之事’。而非‘伊霍之事’。”

    伊周,周是指周公,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那个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亲弟弟。

    周武王伐纣后,不久就死了。(可能是伐纣时受了伤,猜的。)

    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彼时才十三岁,周武王委托周公辅佐自己的儿子。

    周公是个有能力的,是孔子的偶像。周公摄政一年就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还政于成王。

    “都起来吧。”赵贞说道。

    二人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皇帝赵贞看了一眼垂手站立的富弼,心中感慨:

    历史上,刚入仕的富弼,意气风发,豪情万丈。拥有安邦定国,经世致用,为民做主的远大志向。

    经历了伪造信件诬陷和后期宋仁宗欲擒故纵的试探。以及老岳父,为人圆滑的晏殊的言传身教。

    富弼最终再无大刀阔斧改革的锐气。只剩下“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害心于其间。”

    在官场这个染心染身染衣裳的大染缸中。富弼渐渐蜕变为世故圆滑的常青树,老金刚。

    历史上,经历了夏竦的伪造信加谣言,贬出开封的富弼。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让当年那个为国为民热血沸腾,谈改革不顾身家性命的真汉子。变成了宋朝最经典的执政官,成为了“真宰相”,屹立永不倒的“真宰相”。高洁无瑕,片尘不染的“真宰相”。

    终其一生,再没有任何人弹劾他。也就是说那个锐意改革的富弼,已经不复存在……

    绝大多数的读书人,初入官场,总有一股锐不可挡的勇气,以及辅佐君王的事业心。

    但在渐渐熟悉官场规则之后,就会慢慢磨平了棱角,变得圆滑,变得世故,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忘了初心……

    “二位回去认真做事,革新是要进行下去的,不会改变。只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范公所做之事得罪很多的人。二位是范公的左膀右臂。难免会成为别人的靶子,言行举止,要慎之又慎……”皇帝赵贞和颜悦色又勉励了几句,让二人回去了。

    赵贞只想说夏竦太谨小慎微了,根本不需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去模仿什么笔迹。

    行伊周之事一样可以击碎疑神疑鬼的皇帝脆弱的心房,任哪个小心眼的皇帝都不喜欢声望,权力过大的臣子。

    ………………………………………………………………

    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烟雾,兰花似乎也沾露着露珠,罗幕轻寒,燕子已飞去,万籁俱寂的夜晚,明月洒下清辉,透过树梢洒向大地。

    有一只屋檐下的蜘蛛在晕黄的月光下忙碌着织网。

    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夜深人静之时,那细细的落叶声更是增添了秋天的凉意,高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一般。

    范仲淹,杜衍,韩琦,富弼,欧阳修,石介等人在庭院里坐着。

    无茶,无酒,几人静静的坐在皎洁的月光下,谁也没有说话。

    那封行伊霍之事的伪造信件传开之后,朝堂也有一些谣言随之而来,造谣范仲淹等人,欲立新君。

    甚至还有谣言说范仲淹大大权独揽,欲篡位。几人闻此流言,惶惶不可终日,为了自证清白,几人都已写好了自请下放到地方的请辞书。

    想当年,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当周公自立为王的谣言四起时,周公也不得不自请辞去官位,流放地方以避祸。

    虽然皇帝很少过问政事,但是却给了他们最大的信任。

    忠而见谤,信而见疑。

    忠贞却遭遇诽谤,诚信却被君王怀疑。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是层出不穷的。

    周公姬旦,屈原,贾谊……

    而如今,他们几人又何其有幸,遇到了一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君王。

    遇此明君,此生无憾,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在朝廷风云变幻之际,河西走廊又有好消息传来,李元昊骚扰大宋边境,没有讨到便宜,反而又丢失了一些地盘。

    于是李元昊转战攻击回鹘,在河西府的物资支持下,李元昊攻击回鹘又败北。只好缩回自己的大本营,而回鹘与大宋关系更加紧密,愿意向大宋称臣,抱紧这棵大树保平安。

    大宋封其为河西节度使兼洮州,凉州刺史,历时四年,大宋终于又打通了被西夏李元昊截断的丝绸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