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谁人穿越不登基? > 第68章 朝堂逐鹿

第68章 朝堂逐鹿

    茅义向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愿为父皇分忧,自荐吏部尚书一职。”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大殿中回荡。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大皇子脸色微变,四王爷则阴沉着脸,一言不发。李丞相捋了捋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精明。赵将军不动声色地观察着皇帝的反应,王太监则依旧低眉顺眼地站在皇帝身旁。

    皇帝的目光落在茅义身上,带着几分审视。“哦?六皇子有何才能,敢自荐如此要职?”

    茅义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儿臣虽才疏学浅,但自幼熟读圣贤之书,深谙为官之道。儿臣愿为父皇鞠躬尽瘁,为朝廷尽忠职守,为百姓谋福祉。”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儿臣相信,若能担此重任,定能为朝廷选拔贤才,整顿吏治,使我朝更加繁荣昌盛。”

    这番话语说得情真意切,句句在理,既表达了对皇帝的忠心,又展现了自己的抱负和才能。皇帝微微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之色。“六皇子一片赤诚,朕心甚慰。”

    大皇子见状,连忙站出来说道:“父皇,六皇弟虽然年轻有为,但毕竟缺乏经验,吏部尚书一职关系重大,不如……”

    他话未说完,就被茅义打断:“大皇兄此言差矣,经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儿臣虽经验不足,但学习能力强,且有诸位大臣辅佐,定能胜任此职。”

    四王爷也站出来说道:“六皇弟,你还是太年轻了,不懂得朝堂之上的复杂和险恶。”

    茅义毫不退缩,迎上四王爷的目光,眼神坚定:“四皇兄教训的是,但正因为年轻,儿臣才更有冲劲,更有热情去改变,去创新。”

    皇帝看着几个儿子争论不休,心中思量着。他深知吏部尚书的重要性,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人选。茅义的才华和魄力让他印象深刻,但他的年轻和缺乏经验也是一个隐患。

    “此事容后再议。”皇帝最终说道,“今日就到这里吧。”

    退朝后,茅义径直回到王府。他心中明白,这场争夺才刚刚开始。他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势力的关注,他必须更加谨慎,才能最终达成目标。他推开书房的门,吩咐下人准备笔墨纸砚。“夜枭……”他提笔在纸上写下这两个字,目光深邃,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与此同时,在王府的后院,林婉儿正焦急地等待着茅义的归来。她想象着茅义在朝堂上的英姿,心中满是爱意与崇拜。她轻轻抚摸着自己微微发烫的脸颊……“他,应该快回来了吧……”夜幕降临,王府书房的烛火摇曳,映照在茅义专注的脸上。他提笔在纸上写下“吏部”二字,眉头紧锁。今日朝堂上的争论让他意识到,夺嫡之路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险。大皇子和四王爷的联手阻挠,以及皇帝的犹豫不决,都预示着这场权力争夺将是一场硬仗。

    与此同时,在王府后院,林婉儿的心也如同这跳动的烛火般不安。她来回踱步,时不时望向书房的方向。她无法想象茅义在朝堂上是如何应对那些老谋深算的大臣,但她知道,她的心上人绝非池中之物。“他一定能成功的……”林婉儿低声自语,试图驱散心中的焦虑。她想起茅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自信,想起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她轻轻抚摸着胸口,感受着那里因思念和爱慕而加速跳动的心脏,脸颊也泛起一丝红晕。“他,应该快回来了吧……”

    第二日早朝,大皇子率先发难,语气尖锐:“父皇,六皇弟虽有才干,但资历尚浅,吏部掌管官员任免,责任重大,臣弟以为,六皇弟恐难胜任。”

    四王爷在一旁附和,阴恻恻地笑道:“大皇兄所言极是,六皇弟年轻气盛,容易冲动,若是掌管吏部,恐怕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举动,反而不利于朝廷的稳定。”

    群臣开始议论纷纷,一些原本支持茅义的大臣也开始犹豫起来。他们敬佩茅义的才华,但也担心他的年轻会成为他的致命弱点。朝堂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在茅义身上。

    茅义面对众人的质疑,却显得异常平静。他深吸一口气,不慌不忙地站了出来,朗声道:“诸位大人所言,茅义铭记于心。的确,茅义年轻,经验不足,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眼神中透出一股坚毅,“难道经验就一定是衡量才能的唯一标准吗?”

    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之前江南贪腐案,牵连甚广,案情错综复杂,无人敢接手。当时,儿臣也并无查案经验,但儿臣不畏艰难,抽丝剥茧,最终将贪官污吏绳之以法,还江南百姓一个公道!难道这不算经验吗?”

    茅义的声音铿锵有力,在大殿中回荡。一些观望的大臣开始动摇,他们想起江南贪腐案的复杂程度,以及茅义在查案过程中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

    他继续说道:“吏部选拔官员,并非只看资历,更要看能力和品德。儿臣……”

    王太监突然尖声喊道:“皇上驾到——”

    皇帝缓缓步入大殿,威严的目光扫视全场,喧闹的朝堂瞬间鸦雀无声。他缓缓落座于龙椅之上,开口道:“众卿家继续。”

    茅义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略微紧张的情绪,继续说道:“吏部选拔官员,并非只看资历,更要看能力和品德。儿臣以为,选拔官员应当注重他们的实际才能,而不是一味拘泥于出身和资历。江南贪腐案,牵涉官员众多,盘根错节,儿臣不畏强权,深入调查,最终查明真相,将贪官污吏绳之以法。这并非儿臣一人之功,而是陛下圣明,儿臣才有机会为朝廷效力。如今吏部空缺,儿臣毛遂自荐,愿为陛下分忧,为朝廷尽忠!”

    茅义这番话掷地有声,句句恳切,既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又巧妙地恭维了皇帝,让皇帝的脸上露出了些许赞赏之色。

    大皇子和四王爷脸色阴沉,他们没想到茅义如此难缠,竟然能将江南贪腐案的功劳巧妙地转移到皇帝身上,让他们一时之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此刻也开始倾向于支持茅义。他们被茅义的勇气和才华所折服,也看到了他身上那股不畏强权、一心为民的正直品格。

    皇帝的目光在茅义身上停留了片刻,缓缓开口道:“六皇儿,你的才能朕是知道的,江南贪腐案你也确实立了大功。只是,吏部责任重大,非同小可……”

    听到皇帝这番话,茅义心中一紧,他知道皇帝虽然对他的表现有所认可,但仍然心存疑虑,并没有立刻答应他的请求。一股不安的预感涌上心头,让他感到一阵窒息。他努力保持着镇定,等待着皇帝的最终裁决,手心却不自觉地渗出了汗水。

    朝堂上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帝身上,等待着他的最终决定。

    大皇子和四王爷交换了一个眼神,嘴角都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们知道,皇帝的多疑性格让他们还有机会。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丞相突然站了出来,他拱手向皇帝说道:“陛下,老臣以为,六王爷才能出众,可堪此任。”

    李丞相的突然表态,让局面有了新的变化。他德高望重,在朝中威望极高,他的话无疑给茅义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皇帝的目光转向李丞相,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茅义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但他也知道,这场争夺远未结束……

    “李丞相,你认为……”皇帝缓缓开口,语气意味深长。

    “李丞相,你认为六王爷足以胜任吏部尚书一职?”皇帝重复了一遍李丞相的话,语气中带着探究的意味,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这位老臣。李丞相神色不变,不卑不亢地答道:“回陛下,老臣观六王爷处事果决,明察秋毫,江南贪腐一案便是最好的证明。吏部如今正需要这样一位有能力、有魄力之人整顿吏治,臣以为,六王爷是最佳人选。”

    李丞相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气氛更加微妙。大皇子和四王爷脸色铁青,他们没想到李丞相竟然会公开支持茅义,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四王爷忍不住站出来反驳道:“李丞相此言差矣,六王爷虽然在江南贪腐案中立了功,但毕竟年轻,缺乏经验,恐难胜任吏部尚书如此重要的职位。”大皇子也紧跟着附和道:“四弟所言极是,吏部掌管官员任免,事关重大,还是应该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臣更为稳妥。”

    茅义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反驳,心中波澜不惊。他知道,这是预料之中的阻力,他早已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两位皇兄所言,臣弟并非没有考虑过。臣弟的确年轻,经验不足,但臣弟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更有打破陈规、整顿吏治的决心。臣弟相信,只要有机会,臣弟定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造福。”

    皇帝一直沉默不语,似乎在权衡着各方意见。他的目光在茅义、大皇子、四王爷以及李丞相身上来回扫视,似乎想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些什么。半晌,他才缓缓开口道:“六皇儿,你的决心朕看到了。只是吏部事务繁杂,责任重大,你真的有把握吗?”

    茅义毫不犹豫地答道:“儿臣愿立军令状!”

    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但他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他转头看向王太监,低声问道:“皇后那边怎么说?”王太监躬身答道:“回陛下,皇后娘娘说,六王爷年轻有为,可堪大用。”

    皇帝点了点头,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就在他即将开口宣布最终决定的时候,一直站在皇帝身旁的林婉儿突然上前一步,轻声道:“陛下,臣妾也有一言。”

    皇帝微微一愣,看向林婉儿,眼中闪过一丝柔情。林婉儿温婉一笑,继续说道:“臣妾认为,六王爷的确是吏部尚书的合适人选。他不仅有能力,更有担当,臣妾相信他一定能够胜任。”

    林婉儿的话无疑给茅义增添了重要的砝码,也让皇帝的内心更加倾向于他。大皇子和四王爷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他们知道,他们已经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皇帝深吸一口气,正要开口宣布最终决定…王太监却突然脸色煞白,踉跄着走到皇帝身边,附耳低语了几句。皇帝的脸色瞬间大变,“你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