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谁人穿越不登基? > 第21章 寒芒初露

第21章 寒芒初露

    “王爷,请留步!”茅义闻声回头,只见杨公公面带微笑地朝他走来。

    “杨公公有何吩咐?”茅义拱手问道。

    “王爷,陛下口谕,科举考试放榜后,即刻进翰林院学习。”杨公公尖细的嗓音在耳边响起。

    “臣领旨。”茅义心中了然,看来这皇帝老儿是等不及要自己给他卖命了。

    几日后,金榜题名,不出所料,茅义高中状元。当他身着崭新官服,踏入翰林院大门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众学子,或羡慕,或嫉妒,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

    “这位就是新科状元,听说还是个王爷?”

    “可不是嘛,不仅出身尊贵,还如此有才华,真是让人好生羡慕啊!”

    “下官周平,拜见王爷。”一位身着青色官服,年约四十,面容清瘦的男子向茅义深深作揖。他便是翰林院学士周平,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深受皇帝器重。

    “周学士不必多礼。”茅义连忙上前扶起周平,“往后在翰林院,还需仰仗周学士多多指教才是。”

    “王爷谦虚了,您的才能,下官早有耳闻。”周平笑着说道,眼中满是赞赏。

    接下来的日子里,茅义全身心地投入到翰林院的学习和工作中。他博览群书,研究历朝历代的政策法规,并结合自己在现代社会的所见所闻,提出一系列创新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有的涉及农业发展,有的涉及商业贸易,有的涉及军事改革,每一个都切中时弊,令人耳目一新。

    周学士对茅义的才华赞叹不已,常常与他秉烛夜谈,探讨国家大事。而茅义也从周学士那里学到了许多古代政治和文化的知识,为他日后施展抱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日,茅义正在书房中伏案疾书,突然,他感觉到有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不动声色地抬起头,目光扫视四周,却什么也没有发现。

    “难道是我的错觉?”茅义心中暗自嘀咕,但那种被人窥视的感觉却挥之不去……杨公公自打上次传旨之后,便对这位新科状元、身份尊贵的王爷上了心。他隐隐约约觉得这位主儿并非池中之物,偶尔进宫面圣时,皇帝对茅义的赞赏也证明了他的猜测。好奇和谨慎交织在一起,驱使着杨公公隔三差五便往翰林院跑一趟,借着传达旨意的由头,实则暗中观察茅义的一举一动。

    这日,杨公公又来了,他尖锐的目光扫过院内,最后落在茅义身上。只见茅义正与周学士激烈地讨论着什么,手里还拿着一本账册,眉头紧锁,神色凝重。杨公公心中疑惑,这翰林院每日就是读书修书,能有什么大事让这位王爷如此费神?

    送走杨公公后,茅义将手中的账册往桌上一扔,揉了揉眉心,长叹了一口气。“看来这翰林院也不似表面这般风平浪静啊。”他对着周学士说道。

    “王爷发现了什么?”周学士捋了捋胡须,问道。

    “这几月的采买账目明显对不上,有些地方的花销大的离谱,例如这纸张,明明市价不过十文一刀,可账目上却是五十文,还有这些笔墨……”茅义指着账册上的几处,语气冰冷。这些日子,他除了研习政务,还留心观察翰林院的日常运作,结果却发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这账目,更是触目惊心。

    “王爷有所不知,这些年,翰林院的采买一直是由张大人负责,他仗着自己是院长的亲信,中饱私囊,我们这些做下属的,敢怒不敢言啊。”周学士痛心疾首地说道。

    “如此胆大妄为,难道就没人管吗?”茅义问道,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哎,谁说不是呢,可是……”周学士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摇了摇头。

    茅义知道,这其中必定牵扯到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想要撼动这棵腐败的大树,绝非易事。但他心中已经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周学士放心,此事我定会查明真相,还翰林院一个朗朗乾坤!”茅义语气坚定,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几日后,茅义以核查账目为由,将翰林院近几年的账册全部调了出来,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仔细核对每一笔支出,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夜深人静时,书房的灯火依旧亮着,茅义的影子被拉得老长,预示着这场暴风雨即将到来……

    “咚咚咚……”深夜的敲门声,在寂静的院落中显得格外突兀。

    “谁?”茅义放下手中的账册,警惕地问道。

    “王爷,是我,张福。”门外传来一个油腻的声音。

    茅义走到门边,一把拉开门,冷冷地看着门外的人:“张大人深夜到访,有何贵干?”

    来人正是翰林院院长的心腹——张福。他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茅义,从袖中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塞到茅义手中,压低声音说道:“王爷,明人不说暗话,这里有些银两,就当是孝敬您的,还请您高抬贵手……”

    茅义一把打开钱袋,金灿灿的金元宝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刺眼的光芒。他冷冷一笑,将金元宝尽数倒在地上,眼神凌厉地盯着张福,一字一句地说道:“你……这是在贿赂本王?”张福被茅义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冷汗直冒,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眼神躲闪,不敢直视茅义的眼睛。他原以为,像茅义这种身份尊贵的王爷,必定贪图享乐,平日里没少收受贿赂,所以才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前来试探。

    “王爷,您这是何意?小的只是……”

    “只是什么?”茅义步步紧逼,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只是觉得本王像你一样,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

    “不不不,王爷您误会了,小的绝无此意!”张福慌忙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冷汗已经浸透了他的衣衫。

    茅义冷冷地看着他,眼神如刀锋般锐利:“回去告诉你的主子,这翰林院,本王管定了!若是再敢从中作梗,别怪本王不客气!”

    张福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逃离了茅义的院子。

    经此一事,茅义更加坚定了要彻查此案的决心。他深知,翰林院作为国家文化中心,官员腐败,不仅会损害国家利益,更会动摇国之根本。

    然而,调查的过程远比茅义想象的要艰难。那些涉案官员,为了掩盖罪行,开始串通一气,销毁证据。他们甚至暗中散播谣言,诋毁茅义,试图败坏他的名声,让他知难而退。

    但茅义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利用自己对现代知识的了解,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计划,将那些企图掩盖真相的人一一揪出。他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将那些贪官污吏的罪行一一揭露。

    茅义的调查行动,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千层浪。那些原本置身事外的官员,也开始人心惶惶,生怕自己被卷入这场风暴之中。

    一些与张福关系密切的官员,更是坐立不安,他们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这茅义,简直就是个疯子!我们得想办法阻止他,否则,大家都得完蛋!”一个肥头大耳的官员低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恐惧。

    “可是,他能有什么办法?我们已经把所有的证据都销毁了。”另一个官员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侥幸。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得想个万全之策……”

    夜深人静,茅义还在书房里查阅卷宗,突然,一只纸鹤从窗外飞了进来,落在他的书桌上。茅义展开纸鹤,上面只有一行字:“若想活命,就停止调查,否则……”

    “否则什么?”茅义将纸条捏成一团,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看来,这些人是狗急跳墙了……”茅义将那封警告的纸鹤扔进烛火中,看着它化成灰烬。窗外夜色深沉,如同他此刻的心情。对手的反应比他预料的更快,也更卑劣,但这只会更加坚定他揭露真相的决心。

    第二日清晨,茅义照常来到翰林院,却发现气氛异常凝重。往日里那些对他恭敬有加的官员,如今都对他避之不及,眼神闪烁,窃窃私语。

    周学士是少数几个还愿意接近茅义的人,他担忧地问道:“王爷,您收到那封信了吗?”

    茅义微微点头,将手中的书卷放下,语气平静:“看来,有些人已经急不可耐了。”

    “王爷,此事非同小可,您可要三思而后行啊!”周学士忧心忡忡,他知道茅义是真心为国为民,但他也深知朝堂的险恶,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周学士放心,本王心中有数。”茅义眼神坚定,他来到这个世界,就不是为了苟且偷生的。

    午后,杨公公带着皇帝口谕来到翰林院,宣茅义进宫觐见。

    御书房内,皇帝正在批阅奏折,见茅义进来,放下手中的朱笔,问道:“听说你最近在翰林院查贪腐案,查得如何了?”

    “回父皇,儿臣还在调查中。”茅义恭敬地回答,他知道皇帝虽然表面上支持他查案,但实际上也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

    皇帝沉吟片刻,语重心长地说道:“茅义啊,这朝堂之上,错综复杂,你要多加小心,凡事不可操之过急。”

    茅义心头一凛,他知道这是皇帝在暗示他适可而止。

    “儿臣明白,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儿臣身为皇室子弟,更应该以身作则,为父皇分忧。”茅义不卑不亢地回答,他不能辜负那些信任他的人,更不能让那些贪官污吏逍遥法外。

    皇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

    离开御书房,茅义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自己已经触碰到了某些人的利益,接下来的路将会更加艰难。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知道,真相就在眼前,而他,绝不会放弃。

    回到王府,管家急匆匆地走来,低声说道:“王爷,宫里…宫里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