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老祖宗们,请看视频! > 第49 章 曹魏46年历史

第49 章 曹魏46年历史

    几日后,新视频出现:

    【曹魏46年历史。】

    东汉末年

    已经病重的荀彧内心苦涩:当初我尽心尽力辅佐曹操,虽然有为家族利益考虑的私心,但是,我也有匡正汉廷的理想。唉!不曾想,我阴差阳错中却为曹魏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我到底是汉臣,还是助贼篡汉的叛臣呢?

    【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正式禅让帝位,曹丕象征性地三次辞让后,正式登基称帝,是为魏文帝,定国号为“魏”,史称曹魏。

    同年,曹丕采纳了尚书令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为选官制度,此制度虽然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但也导致了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同年,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传播儒家经典。后又对经学典籍进行收集和整理,鼓励士人学经注经发展文化事业。

    同年,曹丕命夏侯尚、徐晃招降蜀汉宜都太守孟达,大破刘备义子刘封,收复了上庸郡、宜郡和房陵郡。】

    东汉末年

    刘备心想:未来的关将军北伐时,光幕好像没有提到刘封和孟达去救援,他们就算本人不去亲自救援关将军,也应该派将领率军救援,但光幕只说关将军孤军北伐,说明他们二人根本没有出兵救援关将军,他们这是对关将军及蜀军见死不救啊!

    这一刻,刘备对刘封和孟达产生了芥蒂之心,刘备决定此后就算不杀刘封和孟达,也不会对他们二人委以重用。

    【公元221年,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组成联军在河西作乱,魏将镇西将军曹真率领众将进讨诸胡联军,大获全胜,平定河西。

    据《魏书》记载,此战“斩首五万馀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此战也重新打通了西域和中原王朝往来的道路。】

    东汉末年

    曹魏阵营中

    曹操欣慰地对曹真赞叹道:“吾儿真乃虎将也!”

    曹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谢父亲夸奖。”

    蜀汉阵营中

    刘备心梗:刘封虽然刚烈勇猛,但不如曹真那般令人省心,同样是养子,这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此刻,刘备突然发现,无论是比亲儿子,还是比养子,他刘备都要落后于曹操。

    刘备叹气:唉!悲哀啊!

    【同年,江东孙权因前不久袭杀关羽收荆襄之地,害怕刘备报复首尾难顾,乃假意与曹丕遣使修好奉章,并遣魏将于禁等还。

    曹丕拜孙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孙权由此向魏称臣,为大魏吴王。

    公元222年,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曹魏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统治,曹丕设置西域长史府。

    同年,曹丕封皇长子曹叡为平原王,弟弟曹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封曹植为鄄城王。

    曹丕虽封同姓宗族为王,但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

    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三国

    魏文帝时期

    曹丕内心开始琢磨:宗亲势力单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但晋朝分封同姓诸侯王后,不也有消耗国力的“八王之乱”吗?朕到底该怎么办?

    曹丕沉思良久,也没有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剥夺曹氏宗亲的兵权吧,外臣篡魏时,曹氏子弟无力阻止,让曹氏子弟执掌兵权吧,要么会有汉朝的“七国之乱”,要么会发生晋朝的“八王之乱”。

    而此刻,最让曹丕头疼的是,他不明白,为什么从自己开始,他这一脉都短命?

    曹丕无奈:还是多调养身子吧,争取多活几年。

    【同年,孙权因解除了蜀汉对江东的威胁,既拒绝遣子孙登入曹魏为质,又反叛曹魏。

    同年,曹丕兵分三路,南征孙权,命曹真与夏侯尚、张郃、徐晃率领中路大军从西线攻打南郡江陵县;命曹休督张辽、臧霸、贾逵、王凌等诸州郡二十余军从东线出击洞浦;命曹仁、蒋济率几万步骑从中线进攻吴之濡须。

    魏将曹真先是击破了吴将孙盛,又与夏侯尚击退了前来增援的诸葛瑾,包围了江陵。

    魏将曹休督领张辽、臧霸等人,在洞口一带征讨吴将吕范时,吕范军遭遇大风,溺死数千,其余军退回江南。

    曹休令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队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堑,杀略数千人。

    随后又渡江杀到长江南岸,被吴将全琮、徐盛等人击退,臧霸部将尹卢也敌军斩首,臧霸只好撤回。

    魏将蒋济袭击羡溪,成功引诱敌军吴将朱桓向羡溪派遣援兵。

    公元223年,濡须口之战仍在继续,此时,魏将曹仁拥有步骑数万人,而吴方主帅朱桓仅有5000兵马。因此,朱桓决定以逸待劳。

    随后,朱桓偃旗息鼓,伪装示弱,引诱曹仁来攻。曹仁不听蒋济的劝阻,自恃兵多,执意分兵出击,亲自率领一万人留在橐皋,作为曹泰等人的后援执意,令其子曹泰突袭濡须城,派常雕督领诸葛虔、王双等人乘坐油船另外袭击朱桓部众妻儿所在的中洲。

    吴军主帅朱桓亲自率军大破魏将曹泰军,曹泰退兵之后,已经乘油船深入吴军身后的魏将常雕等人进退两难。

    朱桓回身反扑,与严圭、骆统共破常雕等人,魏军此路的主将常雕、副将诸葛虔均被枭首,副将王双被生擒。

    此战,曹泰损失惨重,魏军进攻中洲的常雕5千人全军覆没,临阵战死的将士一千余人,剩下三千余人被俘。

    同年,由于曹真一路久攻江陵不下,曹休一路遇到吴将全琮、徐盛的拼死抵抗而不能进,曹仁一路在濡须口惨败,曹营又突发疫疾,曹丕不得不答应孙权的请和,并撤军。】

    东汉末年

    曹魏阵营中

    曹操感叹:“江东人才辈出啊,竟能以少胜多抵挡我曹军的大规模攻势。”

    曹仁羞愧难当,未来的他可是拥有几万步骑的主帅,竟被江东吴将朱桓以区区五千兵马耍得团团转,未来的他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怎么会败得如此惨烈?

    曹仁心想:未来的我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不听劝而惨败吗?

    曹丕心想:未来曹魏是一定要和江东开战的,本以为提前知道未来惨败的原因后便可以增加获胜的机率,现在看来是不行了,毕竟疫疾很难防范。

    曹操心中不解:我败于赤壁时,曹军也曾突发疫疾,丕儿未来伐吴时,曹军也突发了疫疾,我曹魏这两次大规模的南下,惨败的原因固然有战术的不足之处,但这疫疾也来得太过凑巧了吧。

    蜀汉阵营中

    诸葛亮赞叹:“周瑜、陆逊、朱桓等人皆是江东人杰啊!”

    刘备:“曹操、孙权处英才越多,我匡扶汉室的路越艰难。但是,即便是逆天而行,我也不会放弃心中的那份执着。”

    东吴阵营中

    孙权心中默念:陆逊、朱桓、骆统、徐盛等人皆可担重任,我一定要把握好这些人才,

    【公元225年,曹丕派遣使者从许昌到沛郡询问民间疾苦,救济贫困者。

    同年,并州刺史梁习率军征讨鲜卑轲比能,大破之。

    公元224—公元225年,曹丕两次亲征伐吴,均止步于广陵,未与吴军交锋,却平息了利城兵变,彻底解决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

    东汉末年

    曹魏阵营中

    曹操十分欣赏曹丕的政治手段:不愧是吾儿,名为伐吴,实为收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的兵权。

    蜀汉阵营中

    刘备心累:越对比,我越发觉得阿斗过于平庸。

    【公元226年,曹丕病重,遂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

    同年,40岁的魏文帝曹丕驾崩,其子曹叡即位,是为魏明帝。

    同年,孙权得知曹丕去世后,趁机出兵攻魏,他命吴将诸葛瑾、张霸等人兵分两路进攻襄阳,而他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

    孙权军包围魏将文聘后,在敌众我寡的危急时刻,文聘坚守不动,孙权屡攻不下,驻扎了二十余日也没有成果,只得撤去军马,文聘闻信,开城领兵追击,大破吴军而还。

    同年,魏将司马懿指挥魏军大破进犯襄阳的吴军,斩吴将张霸,魏将曹休也在寻阳击败了其他东吴军队。】

    东汉末年

    孙坚:看来仲谋真的不擅长亲自领兵作战,比起外事,他或许更擅长内政,今后还是少让他上战场吧。

    蜀汉阵营中

    刘备:“孙权本人真的不擅长单独带兵打仗啊,历史上的孙策临终叮嘱孙权不要擅自出兵,真的是为孙权好啊。”

    东吴阵营中

    孙权颓然:我今后还是坐镇后方吧,不然也太丢脸了,我以十万大军主动攻击张辽时,被张辽以八百人打得溃不成军,我以数万军主动攻打文聘时,没能攻城略地也就算了,撤军时还被兵少的文聘追着打。

    孙权惆怅:我的脸面啊!

    曹魏阵营中

    曹操心甚悦:收文聘为己用是我当初进占荆州时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此等人才属曹魏,甚好!

    【公元227年,西平郡麴英反叛,连杀临羌令、西都长等地方官员,曹叡派遣郝邵、鹿磐率兵平叛乱,不久,魏军平定叛乱,斩杀麴英。

    同年,曹叡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曹叡此举便是让司马懿远离权力的中央。

    同年,降曹魏的蜀汉将领新城郡太守孟达叛乱,曹叡诏令司马懿率军讨伐。

    公元228年,司马懿攻破新城,斩杀了孟达,首级送往京都洛阳。朝廷划出原属新城的上庸、武陵、巫县,新设上庸郡,锡县改设为锡郡。

    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吏和百姓皆叛魏归蜀。

    曹叡派曹真、张郃等人率领五万兵马拒敌,并亲往长安压阵。

    蜀将马谡于街亭依傍险要的南山扎寨,没有下山占据城池。魏将张郃先断绝了蜀军取水的道路,然后发起进攻,大破马谡。

    同时,魏将曹真在箕谷击败了蜀将赵云、邓芝的偏师。增援部队开进陇右。

    诸葛亮为避免遭受夹击,率领蜀军撤回汉中,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也得以平定。

    战后,曹真认为诸葛亮必攻陈仓,于是命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修筑城池。】

    东汉末年

    刘备:不以占据城池拒敌,而是依险要的南山扎寨,被敌军断水,这应该不是孔明先生的安排,应该是马谡自作主张,马谡此人不堪大用啊!

    诸葛亮困惑:马谡谈论军事谋略时游刃有余,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看来今后不能让马谡有单独做一军统帅的机会,至少不能让他守重要战略要地。

    【同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按照吴王孙权的主意,佯称得罪了吴王,要弃吴投魏。

    魏将曹休率领骑兵、步兵共计十万往皖县去接应周鲂,曹叡另派贾逵督满宠等四支军队由西阳直攻东关,令司马懿领兵进攻江陵。

    尚书蒋济向曹叡表示驻守于上游的吴将朱然可能会从曹休后方袭击,而吴军亦可能随时会东进切断曹休退路,建议派兵救援曹休。

    曹叡诏司马懿停止进军,让贾逵东进与曹休合兵一处。琅邪太守孙礼劝谏曹休不可孤军深入,但此刻曹休立功心切,没有听从。

    曹休率军进至石亭时,遭遇了吴将陆逊、朱桓、全琮共约九万人的突然袭击。

    曹休初战不利,急忙退军,却因之前的行军路线背靠湖泊、旁依大江,在退却时行军受阻而十分缓慢。

    吴军在其后紧追不舍,魏军无心应战,被斩杀万余,丢弃军械车马无数。曹休突围至夹石,但此处退路已被孙权阻断。

    曹军前无无退路、后又追兵,惶恐之下陆续叛逃,曹休的人马几乎已经溃不成军。

    这时,魏将贾逵所部的援军经过备道兼程的挺进后及时出现在夹石,吴军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经来到,于是迅速撤离战场。

    贾逵其后又拿出粮食和军资供应曹休的军队,才使曹休免于全军覆没。】

    东汉末年

    曹魏阵营中

    蒋济无语:曹仁、曹休怎么就不懂听人劝吃饱饭的道理呢?非得等吃了大亏才老实。

    【同年,诸葛亮趁曹魏关中空虚率军攻打陈仓,魏将郝昭早已有备而战,诸葛亮不能攻克,同时蜀汉军队兵粮不足,致使诸葛亮无功而还。

    公元230年,曹叡转守为攻,派曹真、司马懿率军伐蜀,但因蜀地险峻又天降大雨,曹叡最终下诏撤军。

    公元231年,诸葛亮率蜀军进犯天水一带,曹叡派司马懿统兵抗击。

    同年,蜀军粮草接济不上,加上刘禅又下令撤军,诸葛亮便主动率领蜀军回撤。

    同年,北方鲜卑附义王轲比能率族人及丁零大人儿禅到幽州贡献名马,曹叡设护匈奴中郎将。

    公元232年,公孙渊在辽东反叛,正值吴国派使臣周贺等与公孙渊相勾结,魏将田豫在成山大破吴军,并将吴将周贺斩首。

    公元233年,鲜卑步度根与轲比能联合反魏,曹叡命秦朗率中军征讨,步度根及轲比能败走漠北。

    同年,屯驻安定地区保卫边塞的匈奴首领胡薄居姿职等人率部反叛,司马懿派部将胡遵指挥平叛,很快击溃叛军并迫使叛军首领投降。

    随后,步度根部落的另一首领戴胡阿狼泥等人到并州,表示愿意归降魏军,魏将秦朗乃班师回朝。

    同年,车骑将军公孙渊将前来劝降的东吴特使张弥、许晏二人斩首并上报曹叡。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叡派司马懿前去防守。不久,诸葛亮病逝,蜀军退兵。

    同时,孙权响应蜀汉北伐而亲率大军北上攻魏,被魏军打败。

    公元235年,曹叡开始大兴土木,即修宫殿。】

    东汉末年

    曹魏阵营中

    曹操:看来在叡儿心中,除了蜀汉诸葛亮值得他认真对待外,其他人在他眼里都不值一提,不然怎么诸葛亮刚死,他就开始放纵自己。

    【公元236年,辽东高句丽国王宫将东吴孙权派去联络的特使胡卫等人斩首,并将首级送到曹魏的幽州。

    公元237年,辽东公孙渊叛魏,自立为燕王。

    同年,东吴孙权遣部将朱然率兵二万围攻江夏郡,曹叡派幽州刺史毋丘俭率本部兵马以及归顺的鲜卑、乌丸部族军队开到辽东南地区。

    同年,冀、兖、徐、豫四州发生水灾,曹叡令特使开仓放粮加以赈济。

    公元238年,曹叡派司马懿出征辽东平叛,使得辽东诸郡重新归属于曹魏。

    公元239年,太尉司马懿率师从辽东回到黄河以北的河内郡驻扎,已经病危的曹叡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

    不久,35岁的魏明帝曹叡驾崩,因曹叡的亲生儿子全部夭折,只能让自己的养子曹芳继承大魏江山,此时的曹芳年仅八岁,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

    三国

    魏文帝时期

    曹丕心痛:叡儿英年早逝已经是不好的征兆了,他的亲生儿子怎么还全部早夭?难道是有人想方设法地暗害朕的孙儿们吗?

    曹丕对大魏江山感到深深的担忧:如果我大魏皇帝依旧短命的话,即便朕已经杀了司马懿,我大魏难道就不会被其他权臣篡权吗?

    【公元244年,曹芳在曹爽的建议下,下诏令曹爽率兵伐蜀,结果无功而返。

    公元247年,曹爽听从何晏、邓飏、丁谧之计,将郭太后软禁于永宁宫,同年,司马懿称病而不问政事,自此以后曹爽独揽大权。

    公元249年,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从,司马懿趁机上奏永宁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城。

    曹爽听信司马懿的洛水之誓,自请免去职务,不久,却被司马懿定罪,夷灭三族,史称“高平陵之变”,此后,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懿之手。

    公元251年,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

    公元254年,中书令李丰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结果事情败露,被司马师灭族。

    曹芳也因参与了李丰等人的图谋而不安,司马师则担心后患,秘密图谋废黜曹芳。

    同年,司马师联合公卿中朝大臣胁迫郭太后效仿霍光废黜“荒淫无道”的曹芳,曹芳遂被废。

    随后,司马师等人迎立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汉宣帝时期

    霍光无语:怎么一提废立皇帝一事就拿我举例啊,我可是始终忠于大汉江山的,和你们这些篡权的乱臣贼子不一样,别拿我掩盖尔等的谋逆之心。

    【公元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人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司马师亲自督师征讨淮南,经过几番激战,毌丘俭战死,文钦、文鸯父子投降东吴。

    战乱虽平息,但司马师带伤的眼珠被文钦之子文鸯惊得从肉瘤疮口内掉出。

    司马师病逝后,其弟司马昭把持朝政。

    曹髦得知司马师病逝后,他想趁机夺权,他一边让下诏命司马昭留守许昌,让尚书傅嘏“率六军还京师”,一边着手筹划宫廷政变。

    可惜,司马昭识破了曹髦的计划,随即率军回到洛阳,曹髦的夺权计划落空。

    同年,东吴大将孙峻率军号称十万开至寿春,魏将诸葛诞率部迎击,斩杀吴左将军留赞,并将捷报送到京都。】

    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这诸葛家族还真有意思,诸葛亮侍蜀汉,诸葛瑾侍东吴,诸葛诞侍曹魏。”

    【同年,西蜀大将姜维率师进犯狄道,雍州刺史王经领兵在洮西迎战,大败,只好退守狄道城,朝廷让邓艾、陈泰联兵抗蜀,不久,太尉司马孚率精锐部队增援。

    公元257年,魏将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司马昭,东吴令文钦父子及全端、唐咨等人率步骑三万,进入寿春支援。

    公元258年,寿春战况十分不理想,在这紧急关头,诸葛诞直接杀了与自己有嫌隙的文钦,文鸯直接带着其弟文虎投靠司马昭。

    最后,诸葛诞计穷力竭,战败被杀。

    公元260年,曹髦不满自己的权势被司马昭日渐削弱,准备夺权,随即令李昭、焦伯等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并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

    王沈、王业知道曹髦想要除掉司马昭的计划后,直接跑出去告诉司马昭,想叫王经与他们一起去,但王经不去。

    曹髦拔剑登辇,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呼喊着出了宫,随后,曹髦一行人遇到了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众,司马伷的部众纷纷逃窜。

    司马昭部下贾充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曹髦亲自用剑拼,司马昭的心腹成济直接将不满20岁的曹髦弑杀于车下。

    曹髦虽然没有夺权成功,但是他却以天子之血让司马家族遗臭万年。不久,成济被司马昭灭了三族。】

    汉高祖时期

    刘邦:“司马昭想用灭成济三族来洗清司马家当街弑君的嫌疑,但他此举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明眼人都知道司马昭的不臣之心,是不是司马昭亲自当街弑君不重要,世人只知道司马家破坏了大多数恪守的忠诚礼法。”

    【同年,司马昭立魏武帝曹操之孙曹奂为帝,即魏元帝,曹奂即位后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公,并加九锡。

    公元263年,司马昭制定灭蜀计划,派遣钟会和邓艾攻打蜀汉,蜀汉后主刘禅选择投降,蜀汉灭亡。司马昭因功进封为晋王。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继任相国、晋王之位,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立国46年的曹魏宣告灭亡。】

    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朕怎么感觉司马家篡魏建晋的过程是那么的似曾相识?”

    刘庄:“父皇,曹家篡魏建汉的过程是曹操做魏公、魏王、曹操之子曹丕继承魏王,然后胁迫汉献帝禅让,司马家篡魏建晋的过程,大致是司马昭做晋公、晋王,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

    刘秀乐了:“这司马家不愧是曹魏的’忠臣’,深得曹家真传啊。“

    不同时空,同一时刻,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人脸色铁青,司马家篡魏建晋的做法仿佛在告诉他们:前主子们,我们效仿的是不是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