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岛军云集中条山
就在黄志勇集中全力搞春耕大生产运动的时候,岛军龙国北部方面军就在龙国北部调兵遣将,在各地留下能为此基本治安的兵力,调集大军云集中条山,同时从龙国中部战场抽调第17师团和第33师团,配属龙国北部方面军。
再由关崬军调集飞行第32、第战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担任空中配合。
接着,日龙国北部派遣军将其所辖兵力作了适应性调整,编成了参加中条山会战的序列--第1军第33、第36、第37、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4、第16旅团,军预备队方面军直辖兵团第21、第35师团,原配属35师团之骑兵第4旅团一部及第3飞行集团。指挥官龙国北部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总兵力约10万余人。
岛军打算对中条山发起第14次大规模的进攻,目的是消灭和扫荡盘踞在晋豫的中央军主力,消灭其在潢河以北的势力。
而此时,民生军在中条山地区仅留曾万钟的第5集团军和刘茂恩的第14集团军等部继续担任留守,归第壹战区司令长官卫栗黄管辖。
由于卫栗黄余我党关系比较好,拒绝搞摩擦,受到胡纵楠等人排挤,不见谅于常运输,于1941年春到重庆述职后,被软禁在峨嵋山。
从1938年以来,岛军先后对中条山地区发起了13次大型的进攻,都被守军击退,无形之中守军中也产生了懈怠的情绪。
同时,岛军情报部门也对中条山守军的一些一直不坚定的军官发起了策反战术。
因为被围困,物资保障不怎么到位,一些军官心里产生了情绪。
相比于其他的民生军嫡系部队,给养从来就不曾短缺。
这就被岛国间谍人员抓住机会,策反了一些守军军官。
岛军情报工作非常到位,卡准这个时候是进攻中条山的最佳时机。
面对不断云集而来的岛军,中条山守军感觉情况不对,立即向军委会反应。
对于中条山的重要性,军委会的一众大佬都是心知肚明的。
岛军已经大体部署到位,同时在龙国中部地区,岛军为了策应他们的中原会战,也加紧了对当面民生军的压迫,使得民生政府也没有办法调兵支援。
如今在龙国北部能够有效支援中条山地区的也就只有龙国
至于第24集团军,仍然驻扎在林县和涉县,其目的不言而目前拥兵10万大军,但是几乎都是新兵,战斗力具体能达到什么水平,谁也不清楚。
庞炳勋和孙殿英对军委会大拍胸膛保证道,部队经过2个月的训练,已经是合格的士兵了,只要见一见血,就能成为精锐的中央军。
但是,一月份的时候,24集团军5万大军被黄志勇的部队轻而易举地给全歼了,就使得,军委会对24集团军不抱什么期望。
至于为什么有要给24集团军迅速补充兵员和装备,还给扩编了,纯粹就是为了做样子,让别人看一看和军委会混的好处。
于是,
军委会的居心,被总部的首长一眼就看出来了,典型的借刀杀人。
但是,就算是知道军委会没有安什么好心,竟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
中条山如今的守军情况此次民生军的中条山防线危险了。
岛军拿下中条山后,肯定会收兵回来收拾我龙国北部的各个抗岛根据地。
因此,就算是没有军委会的这封请求出战的电报,也就只有打一打辅助。
给龙国北部的各个抗岛根据地下达全力打击岛军不给线的命令时候,通讯参谋急忙送来了一封电报。
也分别看了看,都露出了笑容。
这是黄志勇发来的请战电报。
黄志勇在电报里分析战役,指出民生军一旦败走中条山,我龙国北部各抗岛根据地将要面临的困境。最后,黄志勇请求冀西南军区获得对中条山附近之敌自主作战的权力。
“黄志勇出手,还是给我们打了请示报告,肯定不会是小动作。”
对于这个总是给总部带来好消息的黄志勇
“那还有什么说的,同意呗,还希望他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捷报呢。”
也非常赞赏黄志勇。
不出黄志勇所料,在发出请战电报不到半个小时,刘艳把总部的回复送到了黄志勇的手上。
对于司令部的众位同事,黄志勇说道:“各位,总部同意了我们的作战申请,允许我们可以自由确定作战目标和时间。最后,还期望我们更大的捷报。”
付军则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说道:“司令员,我们距离中条山距离不短啊,而且中途驻扎满了岛伪军和民生军,别的不说,但是被我们给灭了一次的24集团军,如今可是十万大军,虽然几乎都是新兵,战斗力不行。我们如果大军尽出,牵制岛伪军,可是不能保证他24军会不会趁火打劫。那24集团军打鬼子战力不行,在根据地里如果搞破坏,那还是很有破坏力的。”
“所以,我们的大部队就是暂时不能动的。”黄志勇胸有成竹地说道。
左一卫居然都抢答了。
“司令员的意思是派遣我们的特战大队出战。”
付军还是很疑惑,说道:“司令员早就给我们说过,特种作战主要级是奇袭,几十万大军的战场里作用是乎不大啊?”
“那我们就打他们的关键节点。”张龙在一边也没有闲着。
黄志勇也就没有再和几位同事打马虎眼了,直接告诉大家他的决定。
“关崬军的飞行第32、第战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就布置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共计有400余架各型飞机,我的目的就是这400多架鬼子的飞机,能抢回来就抢回来,没有机会就直接给炸了,我倒要看一看,鬼子没有了空军的支援,是否还是那样的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