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夏帝王纪 > 第 161 章 秋日长安看枫红

第 161 章 秋日长安看枫红

    “方知同的两个下贱女儿真是让朕刮目相看啊!”龙轩辕的逆鳞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这个方知同也是个没脑子的东西,竟敢说自己的女儿是太后看重的人!”

    付诚在一旁劝诫道:“陛下息怒,方知同一家已经诛了九族。”

    龙轩辕平息着怒气,对付诚说:“把上官爱卿叫来。”

    付诚唯了一声,便叫人去了。

    这时,上官婉儿走了过来,亲切地唤道:“轩辕。”

    龙轩辕看见上官婉儿来了,便赶忙迎了上去:“母后,您怎么来了?”

    上官婉儿握着龙轩辕的手说:“之前有奸人说母后结党营私,这就是谣言,轩辕可不要信啊。”

    龙轩辕微微一笑:“母后,儿臣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人,孰是孰非,儿臣都明白。”

    上官婉儿摸了摸胸口说:“那就好,可千万不能让他们挑拨了我们之间的关系。皇家关系本就脆弱,母后不希望这样的谣言给前朝带来什么麻烦。”

    龙轩辕说:“没事儿的,母后,放心吧,儿臣能够处理。”

    上官婉儿边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牌子边笑着说:“好,母后相信轩辕。还有一件事儿,就是这个东西。”

    龙轩辕接过来,看是个小木牌子,上面套着个胶套,里面则是上官婉儿的画像、名字、称号和出生年月日,还有个序号:“母后,这是……”

    上官婉儿笑着说:“这个,我称之为身份证,可以快速验证一个人的身份。之前不是有宫女只用身份牌却给刺客钻了空子的案子吗?母后就制作出了这个东西来辨明身份。这胶套的制作方式只有宫中可知,而且不得拆封,画画用的笔墨也是宫中专供,可供防伪。”

    龙轩辕知道这样的身份证确实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保身份可以被确认,于是说道:“母后真厉害。而且,这也可以推广开来,凡大夏子民都有个身份证,以后出入城门还有购买商品也会很方便。”

    “能帮得上忙就好,”上官婉儿很高兴,看见上官司渡来了,她也不好久留,便说,“那母后就先回去了。”

    龙轩辕行礼送客。

    “参见皇后娘娘。”上官司渡行礼说道。

    上官婉儿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就回了大安宫。

    上官司渡走到龙轩辕面前说道:“陛下,您找臣来是有什么事儿吗?”

    龙轩辕说:“三件事儿,一件事是让《大夏京报》通报方家的案件,并且说明,不会让朝廷分党派危害百姓,造谣生事者已被诛九族,为表决心,将他们拉出来鞭尸;第二件事是母后给了我一个身份证,你让工部的人照着这个制作,把王工贵族的身份证先安排上;第三件事是让礼部在九月一日曲江池畔再次举办诗会,《大夏京报》宣传。”

    上官司渡谏言道:“陛下,不能太暴戾,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鞭尸臣觉得就不用了;还有就是……下次可以将各部尚书叫来。”

    龙轩辕笑了一声说:“对,舅舅说的是,就按您说的来吧。”

    “那臣就告辞了。”上官司渡鞠躬行礼。

    夏季匆匆过去,仿佛一位行色匆匆的旅人,尚未让人细细品味它的热烈,便已悄然离去。秋天已然来临,宛如一位温婉的佳人,轻拂衣袖,为世间带来了别样的风情。

    比起前年,秋日的大夏长安更加靓丽了。大街小巷弥漫着丰收的喜悦,空气中都仿佛流淌着甜蜜的味道。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那街头巷尾的吆喝声、孩童们的欢笑声,交织成一曲和谐的乐章。

    城中的树叶仿佛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精心描绘,颜色多姿多彩。尤其是枫叶,宛如一片片燃烧的火焰,枫红满长安。微风拂过,枫叶沙沙作响,似在低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那火红的枫叶,有的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轻盈地飘落;有的则紧紧依偎在枝头,恋恋不舍。

    漫步在长安的街道上,脚下是一层厚厚的枫叶,如同柔软的红毯。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光影交错,如梦如幻。远处的宫殿在枫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庄严肃穆。而那寻常百姓家的庭院,也因这枫叶的点缀,多了几分诗意和浪漫。

    文人墨客们纷纷来到这枫叶林中,吟诗作画,抒发着对秋日长安的赞美之情。情侣们手牵着手,在枫叶下许下永恒的誓言。这枫红不仅装点了长安的秋日,更温暖了人们的心灵,成为了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

    就在这样如诗如画的美景下,曲江池畔诗会开始了。

    龙轩辕和洛晚晴坐在高台上,俯瞰着下方热闹的场景,脸上满是欣慰与期待。他们的目光温柔地落在那些莘莘学子们身上,心里非常满意。这些年轻的学子们个个精神抖擞,眼中闪烁着智慧和热情的光芒,浑身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龙轩辕微微颔首,感慨地说道:“晚晴,你看这些孩子,充满活力与激情,着实是大夏王朝的未来栋梁啊。”洛晚晴轻轻握住龙轩辕的手,微笑着回应:“陛下,有如此优秀的后辈,我大夏必将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此时,于知宁被暂时从徐家屯请回来当此次诗会的裁判和主持人。他身着一袭青衫,气质儒雅,风度翩翩地走上台来。“秋高气爽,天朗气清,今日聚集在这曲江池畔。就以秋为题作诗一首,时间为半个时辰。”他的声音清晰而响亮,传遍了整个曲江池畔。

    学子们听闻题目,纷纷陷入沉思,有的轻皱眉头,有的仰头望天,有的则低头在纸上快速地书写着灵感。一时间,整个场地安静下来,唯有偶尔传来的秋风声和鸟儿的啼叫声。

    于知宁在台上静静地看着学子们,眼神中充满了鼓励和期待。他深知,这些年轻人中或许就有未来能名震文坛的大家,而这场诗会,正是他们崭露头角的舞台。

    阳光洒在曲江池的水面上,泛起金色的涟漪,仿佛也在为这场充满诗意的盛会喝彩。

    三刻钟之后,便开始逐渐有人开始交卷了。于知宁坐在案前,神情专注而严肃,他深知自己肩负着评判这些诗作的重任。

    他接过第一首诗,目光迅速扫过纸面,眉头微皱,轻轻摇了摇头,显然对这首诗并不是很满意。那诗作虽也围绕着秋的主题,却显得平淡无奇,词句缺乏新意和深度。

    于知宁没有停歇,接着看下一首。一首接一首,他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失望。连续看了好几首诗,都未能找到让他眼前一亮的作品。

    就在他略感疲惫和失落之时,又一篇诗作递到了他的手中。他定了定神,仔细看去,只见上面写着:

    《长安秋枫》

    长安秋意满,枫叶似火燃。

    红映古城墙,霜风醉客颜。

    于知宁反复诵读了几遍,眼睛逐渐亮了起来,捋着胡子心想:这首诗好啊!他仿佛能透过这简短的诗句,看到长安城里那浓浓的秋意,那如火焰般燃烧的枫叶,将古老的城墙映照得更加壮美。而那秋霜和秋风,仿佛也能让来客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他忍不住又多读了几遍,心中对这位作者充满了赞赏和好奇。于知宁深知,在众多诗作中,这首《长安秋枫》以其简洁而生动的语言,独特的意境,脱颖而出,想必会成为此次诗会的佳作之一。

    于知宁继续翻阅着交上来的诗词,他全神贯注,仔细斟酌每一首诗的词句和意境,期望能发现更多的佳作。然而,一首又一首看过去,他始终没有觉得有比之前那首《长安秋枫》更好的。

    就在他几乎要感到失望的时候,忽然,一首题为《长安秋枫情》的诗映入他的眼帘。

    长安秋日枫如火,红透千秋韵似歌。

    泾渭分明依旧在,枫影摇曳古传说。

    东市西坊繁华处,往昔商贸影婆娑。

    烽火戏侯成旧事,枫下独思岁月蹉。

    梨园弟子音容渺,唯见丹枫舞绛波。

    枫红似染长安梦,千载风流意韵多。

    于知宁反复诵读,越读越觉得精妙绝伦,心中大喜。他的目光久久停留在这首诗上,脸上满是兴奋和赞赏的神情。

    他在心中暗自赞叹:这首诗也很妙!开篇“长安秋日枫如火,红透千秋韵似歌”,便以生动而热烈的笔触描绘出长安秋日里枫叶的绚烂,仿佛那火红的枫叶有着穿透千年的韵味,如歌如诉。“泾渭分明依旧在,枫影摇曳古传说”,巧妙地将长安的地理特色与枫叶的摇曳之姿相结合,引入古老的传说,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东市西坊繁华处,往昔商贸影婆娑”,通过对长安繁华街市的回忆,展现出昔日的热闹与辉煌。“烽火戏侯成旧事,枫下独思岁月蹉”,则以典故引发对岁月变迁的感慨,在枫树下独自沉思,让人感受到时光的匆匆与历史的沧桑。

    “梨园弟子音容渺,唯见丹枫舞绛波”,借梨园弟子的音容已渺,突出唯有枫叶依旧舞动着绚丽的色彩。最后的“枫红似染长安梦,千载风流意韵多”,将枫叶与长安的梦想相连,展现出千年以来长安的风流与韵味。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半个时辰已到,可再也没有出现能超越之前那两首佳作的诗词了。于知宁见此情形,轻咳一声,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宣布了第一轮比试的获胜诗名——正是那首《长安秋枫情》。

    众人听闻结果,有的点头称是,对这首诗的胜出表示心悦诚服;有的则面露遗憾,为自己未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而懊恼。但无论如何,大家都对接下来的比试充满了期待。

    接着两个时辰里,莘莘学子们又投入到新的创作中。他们绞尽脑汁,奋笔疾书,以菊花、天空和长安为题,各自展现着自己的才华和情思。

    写菊花的诗,有的描绘其高洁的姿态,有的赞颂其傲霜的品质;写天空的诗,有的抒发对辽阔苍穹的向往,有的寄托对自由的渴望。而以长安为题的诗,则更是精彩纷呈,有的展现长安的雄伟壮丽,有的诉说长安的历史变迁。

    而公认全场最好的,就是一首《秋望长安感怀》:

    秋临古邑韵悠长,独望长安意未央。

    霜叶飘丹燃赤火,金风拂翠映斜阳。

    城楼肃穆思千载,巷陌清幽念万章。

    盛景繁华今尚在,祈君久乐永安康。

    于知宁看着这首诗,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诗稿上,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那些字句,仿佛在触摸着作者的灵魂。

    他的心中感慨万千,思绪也随着诗句飘远。那“秋临古邑韵悠长,独望长安意未央”,让他仿佛看到了一位孤独的诗人,在秋日里深情地凝望着长安,心中的情感如江水般滔滔不绝。而“霜叶飘丹燃赤火,金风拂翠映斜阳”,这生动而绚丽的画面在他眼前徐徐展开,那如火般燃烧的霜叶和被金风拂过的翠影,是如此的壮美,让他感受到了长安秋日独特的魅力。

    “城楼肃穆思千载,巷陌清幽念万章”,这两句更是让他陷入了对长安悠久历史的深深沉思之中。那肃穆的城楼仿佛承载着千年的记忆,清幽的巷陌里似乎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最后“盛景繁华今尚在,祈君久乐永安康”,这诚挚的祝福和对长安美好未来的期许,触动了于知宁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他深知,这座古老的城市历经风雨,却依然保持着它的繁华与魅力,而这正是无数人对它的热爱与守护的结果。

    于知宁感动于诗人对长安深刻的理解和真挚的情感,也为能在这次诗会中见证这样一首佳作的诞生而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这首诗,该拔得头筹!”

    其他学子也都没有异议。他们心悦诚服地看着这首诗,都在猜这首诗是谁写的,谁又会是魁首。

    最终揭晓魁首时,龙轩辕也是大吃一惊。他原本以为会是一番激烈的竞争,各个学子各有所长,或许难以分出绝对的胜负。然而,每一个题目下写得最好的,包括全场最佳的《秋望长安感怀》,竟然都是谢景澜所写。这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龙轩辕笑着说:“谢公子的诗才又进了一步啊,他果然适合庙堂之外。”他的话语中满是赞赏,脸上的笑容真诚而欣慰。在他看来,谢景澜的诗作不仅展现了卓越的才华,更流露出对生活、对长安城的热爱与深刻感悟。

    就这样,第二届且不带有任何杂质的曲江池畔诗会就此落幕,谢景澜也打响了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