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森和李山石两人一路寻找,在成都百姓的指引下,很快来到了成都知府衙门,新学馆就在衙门旁边。
刚到新学馆外,就见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来报名的书生。大家都按先后顺序排队报名,争取一个新学馆教授先生的差事,好养家糊口。看着眼大家的穿着,应该都是过的穷苦的读过书人。
郑森对着李山石一行礼:“李兄年长,该走在前头。”
李山石轻叹一口气:“为了碎银几两,你我终究还是要做这破落户才干的孩子王。也罢!为兄给你打个头阵。”说完两人自嘲的相视一笑,加入了报名的队伍。
没等待了多久,就轮到了他们二人。坐在新学馆院中面试他们的是一个学馆考官,考官看上去有四十多岁,一副老夫子的做派。考官问了两人的名字,记在名册里。
“中过何等功名?”考官问话。
“崇祯朝时在山东中过举人!”考官听罢,起身仔细看了看李山石,面无表情的说道:“为防有人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请阁下在半个时辰内写下一首诗,题目、长短不限。”
“写完后交给他们,”说完指了一下旁边的手下。
李山石知道考官是不相信他中过举人,他环顾四周,见前面报名的人都在一边琢磨着诗句。李山石微微一笑,直接走到的书桌前,伸手拿过毛笔轻蘸几下墨汁。
一边润笔一边想要写什么内容!瞬间想到自己身在成都,那位生前谈笑间搅动天下,死后还吓退司马懿的诸葛孔明就埋葬在这里,立刻有了题材,挥动笔墨开始写作。
《忆南朝北伐过往》
季汉孔明出祁山,马谩失街亭,七星借寿五丈原,姜维承志无所获。吴帝十万战合肥,张辽袭帅营,八百士守逍遥津,一战成名孙十万。
宋武毕生复二京,垂暮终驾崩,六朝自此居江淮,后帝安乐终亡国。洪武灭元延汉廷,数伐北元庭,漠北三分永乐征,自此朱明统中原。
李山石中间没有停顿,一气呵成。考官很少见有人这么快就能出手就成章的,他站在李山石身边,读了一遍后拱手行礼:“先生举人之才果然不虚。”
“就先在学馆屈就几日”,说完就叫人带着李山石去领取新学馆教授先生的一月工钱。
排在后面的郑森走上前来,看到李山石刚才出了风头,心中生起了比较之心。也想要学着李山石的样子,来个一鸣惊人。郑森想着自己可是在南京国子监读过书的,不能落在人后。就对考官说道:“在下和前一位同来,大丈夫怎能落于人后,我也要现场成诗。”
豪言一出,惹的众人注视。只见郑森大步来到书桌前。他凝神定气,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往日景象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在考官和众人注视下,挥笔写下了一首大作《遥祭弘光皇帝》
旧都金陵迎新皇,大修宫阙歌舞坊。
昔时六朝恨犹在,秦淮河畔脂粉香。
晋王陈兵李煜降,丞相背主崖山亡。
旧主末死新王至,满朝东林水太凉。
考官也是一个优秀的读书人,看完郑森的诗,拱手说道:“阁下倒是真性情。一首诗说尽的几百年的往事。”接着吩咐手下人也带着郑森去领银两。
学馆小吏详细的登下了他们二人的姓名,籍贯及现居住的地址,便直接发放了十两文银,一块证明身份的腰牌。最后取出两本新学字典放到他们手中,对着二人说道:”两位先生请于明日这个时候来新学馆,到时便可知各自教授的地点。
两人的银两加起来,就有二十两了,暂时的生活问题是解决了。
在新学馆外,两人出的风头很快在这群书生们中间传开。一时间他们的风骚事迹传遍成都。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很快他们就有新的麻烦找来了。
新学馆的这位考官原本是大明天启年间的举人,见二人写的诗词不错,就有了爱才之心,想着推荐他们到更好的地方去。命人收起两人的诗作,送到了总理四川政务的范文程那里。
只顾高兴郑森和李山石两人各拿着十两银子和分发的笔墨纸砚,回到客栈之中。
店里的掌柜见两人手中拿着的物品,就知道两人有了差事,便上前道喜:“老夫没有看错,二位果然有才学,有两位在小店里住着,小店也有了几分书香,少了几分俗气了。”
“今日,就为几位送上些酒菜,算是道喜了。”
二人和掌柜的客气了一番,便回到屋中,拿起新学馆发的这个字典,开始仔细了解起来。所谓的新学字典,指的就是新旧字的对应表,总计有一千多个字,都是最常用的汉字。
郑森越看越觉的不妥,对着紫云和李山石说道:“这新学,如此简化字形,会让很多字失去了本意。用了这样的字,如何能更好的理解古人文章。”
李山石听了也表示赞同,他有点失望的说道:“如此看来,这位满人的亲王也不过是鹦鹉学舌之辈,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听到二人如此评价新学简化字,紫云从表哥手里拿起书,细细的看了一会儿说道:“我与你们看法不同,自仓颉造字以来,从金石古文到如今的楷、隶、行、草。字意字形早就变了许多,如今再变一些有何不可。”
“紫云你这话就不对了,如此下去,这简化字虽然可以让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识得一二,但诗词歌赋怕也会变了浅薄异常。”
“宋朝时,皇帝与读书人共治天下,山野村夫就算识的几个字,又有何其用?”
紫去听着他两人的论调,出言反驳:大唐一朝名家数千,诗词有万。就被后人称为千古的盛世,若将来平民百姓都能做得一两句诗词,那岂止是盛世,而是亘古末有的奇世。”
听着紫云姑娘的话,郑森和李山石也不好再争论了。新学中的简化字虽然不完美,但他的好处却是巨大,试想一个国家所有人都能识字,都会写字的时代是个什么样子,那绝对是中国五千年头一回。
在成都府衙里,范文程正在处理着各地送上来的公文。就见一个护卫手捧着两卷白纸走了进来,放在范文程桌前。
“大人,新学馆的卢大人说今天收了两名才子,这是他们的诗作,想请大人指教一二。”
“才子、诗作”,这几个字勾起了范文程的兴趣,他心里想着;如今的蜀地还有什么人才。就让护卫打纸张打开。
“字写的还不错,这文章一般,没什么新意,算不得佳作。”范文程边看边评价。
接着打开下一个,当他看到郑森写的那句“满朝东林水太凉”的时候“,目光停顿了半刻。
南京城里发生的事,他只是在密报里才知道的,一般的百姓哪里知道,更何况在相隔千里的四川。
”这个人身份不简单啊!”范文程对郑森的身份起了疑心。
就在范文程想对郑森近一步调查的时候,成都巡城将军的韩竹清走来进来。韩竹清是跟着叶布舒的第一批人,和范文程也早就认识,他直接大步来到范文程面前,神秘的说道:“今日我在城中见到一故人”
“谁?”
“原李自成手下第一谋士,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