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北魏:从边镇流民到大帝 > 第115章 建康,萧铎请降

第115章 建康,萧铎请降

    十万大军攻城因为有轰天雷相助,损失不大,才损失几千人,韦放等一干南朝的将领被俘虏。

    陈寅对于韦老虎韦睿的儿子韦放很有兴趣,这家伙经历过多次大战还不死,也是难得。

    韦放被捆着进了军帐,侍卫喊道,“跪下!”

    韦放不情愿的跪了下去,陈寅对韦孝宽道,“韦放是不是和你们关中韦氏是一支的?”

    韦孝宽道,“确实祖上是一支,但是后面已经分家了!”

    “你们韦氏人才真多啊!”

    风水轮流转,关中的韦氏现在还没发家,只能说是中等名门家族,等到唐朝,出现十几个宰相将军之后,才彻底成为顶级名门望族。

    陈寅见韦放是个人才,便道,“如今天下一统在即,你可愿意归降 我大元!”

    “陛下看得上臣,韦放愿意效犬马之劳!”天下马上统一,韦放倒是不用担心气节问题,从陈寅所做的事就知道,陈寅比萧衍更像是汉人皇帝,投降没什么负担。

    打下合肥之后,陈寅命人留下一千人驻守合肥,大军继续朝着建康而去。

    在陈寅攻破合肥之时,高欢也破了荆州,陈寅的大军前进中,沿途的百姓房屋都是空的,百姓早就跑到山上或者草丛躲起来了,看来大军比土匪还要可怕。

    “陛下,这是高欢大将军的军报!”

    陈寅看完后,陈寅满意道,“诏命高欢,拿下荆州后,大军继续南下,收复南郡,长沙郡,江夏郡等,不必等待!”

    传令兵领了诏书,快马离去。

    建康城巍峨的宫殿内,刚刚登上皇位不过短短数月的萧铎正阴沉着脸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蹙,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此时,大殿之中气氛凝重异常,一众大臣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轻易开口说话。终于,萧铎打破了沉默,声音急切:“诸位爱卿,如今陈霸先兵败合肥,已然身死。,陈寅正率领着他那二十万的大军,气势汹汹地朝着我们建康杀来!这可如何是好?你们快点给朕出谋划策!”

    萧铎年轻急躁的表情都表露出来,吏部尚书站了出来,“陛下,如今建康无兵,荆州也被高欢占据,大梁完全没了抵抗的希望,依老臣之见,不如投了,听说尔朱荣投了,陈寅还给了封王之位,北魏末帝也被封了安乐公,为了宗庙社稷,陛下投了吧!”

    “你们,满朝公卿就没有点办法?都是酒囊饭袋?”

    萧铎急了,自己这皇帝位置,屁股还没坐热,就要下台,太憋屈了。

    满朝大臣唉声叹气,有的因为快亡国了,抱头痛哭。

    满朝大臣都哭!萧铎也没了办法。

    萧铎最后还是怕死,无奈之下,只能投降,三日后,陈寅大军到了建康,萧铎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请降。

    萧铎穿着丧服,亲自端着玉玺和名册,“大梁全国一百九十郡,加两千万人口,并加传国玉玺在此,请陛下善待我大梁百姓!”

    说完,萧铎泪水流了下来,是真的伤心。

    陈寅淡然地接过那本厚重的图册,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个玩具。

    目光缓缓移向一旁放置着的传国玉玺,只见那块巴掌大小的玉玺散发着一种历经数百年岁月沉淀所独有的气息。

    陈寅轻轻伸出手,将传国玉玺握于掌心之中。感受着传国玉玺沉甸甸的分量和温润的质感,:“这便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梦想得到它,却始终未能如愿。没想到今日,却是落入我的手中……”

    陈寅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内心微微激动的情绪后,转身走到萧铎面前,伸手将其扶了起来。陈寅开口道:“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萧铎你能主动献出传国玉玺以及南梁的地图,此乃大功一件。朕特此赐予你封号为‘欢乐侯’,享食邑千户!并且允许你的爵位降等世袭。”

    听到这番话,原本心灰意冷的萧铎心头微微一震,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之色。

    尽管失去了皇位,但想到后半辈子能够像蜀汉后主刘禅那样当个无忧无虑的安乐公,每日只需纵情享乐、吃喝游玩也足矣,他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于是连忙跪地叩头谢恩道:“臣多谢陛下隆恩!”

    陈寅的禁军控制了建康皇宫,并且接管了城防,陈寅留下十万兵马驻守建康,随后传令尔朱荣宇文泰分别率领大军朝着岭南,和闽南而去。

    自己把建康暂时作为行宫。

    随着陈霸先兵败,南梁投降,地盘又一次扩大,陈寅传令宰相司马子如和贾思勰,尽快派官员士子前来,主持均田等工作。

    随着局势的发展,朝廷的地盘不断扩大,这一消息如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而国子监内更是一片欢腾,举人们兴奋异常,仿佛过年一般热闹非凡。

    “你们听说了吗?陛下在合肥一带与陈霸先展开激战,最终大获全胜!如今那南梁也已投降,咱们朝廷的版图一下子扩张了一倍多!眼下正值用人之时,以我们国子监士子的才学和能力,怎么着也能捞个县令当当吧!”一名举人满脸喜色地对身边的同窗说道。

    此语一出,立刻引起周围众人的纷纷附和。“活该我等好命,遇到陛下一统天下,不然平时我等寒门哪里有机会登上高位!”

    “说的对,这都是陛下的恩情,我等定要为国为民以报君恩!”

    果不其然,就在几天后,一辆辆马车从国子监驶出,为首之人正是贾思勰。贾思勰来国子监传诏,要求所有学子跟自己南下均田。

    众人骑马出洛阳,骑兵护卫四周,在贾思勰身后,则跟着数十名曾经有着丰富均田经验的心腹官员,以及数百名意气风发的国子监士子们。这个时代的士子能文能武,上马打仗,下马治国,个个骑马也没问题。

    队伍浩浩荡荡地向着建康城骑马而去,一路上尘土飞扬,引得路人侧目观望。

    短短三日,快马加鞭的贾思勰便带着一众下属来到了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