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451章让老朱封禅

第451章让老朱封禅

    郁新眼疾手快,从上林苑监记账的小吏手里一把夺过记录册,撒腿就往这边奔。

    随着缪良哲跟郁新的一系列动作,众官员整齐划一地转身跟随,生怕落了后。

    嘭地一声响。

    郁新抱着产量记录册,双腿猛地跪下。

    因之前的狂奔,整个人还往前溜了一大截,直溜到缪良哲身旁。

    又是一声扑通。

    郁新双手高举记录册,整个人趴伏在地,面向朱元璋。

    “微臣郁新呈上红薯亩产30石之记录,恭请圣裁。”

    “大明上林苑监勤耕红薯,亩产30石,福泽深厚,利国惠民。此乃圣上英明,福祉万民,大明昌盛,千秋万代。”

    “恳请圣上下旨,书写天意,同祭天地,焚表告天。”

    郁新这一番高呼,响彻柳怀湖畔。

    群臣紧随其后,纷纷跪倒。

    “臣等附议,恳请圣上,共祭天地,焚表上天。”

    闪了腰的任亨泰在茹瑺的搀扶下,艰难赶到,好位置已被占满,只好咬牙硬挺着跪在了后面。

    郁新请圣人祭天焚表,让任亨泰心头一震。

    茹瑺跪着,借前边人的衣摆遮挡,扭头看向任亨泰:“你怎么抢了礼部的活。”

    “让他去吧,这局势不对,有人心知肚明,有人装作不知,有人随大流。别急,静观其变。”

    一道沉稳声音突现。

    茹瑺眼眸一压,瞥了眼任亨泰,见非他所言,眉头拧得更紧了。

    任亨泰转头望向茹瑺,眼神渐渐变得深邃,随后移开了视线。

    茹瑺猛然回头,发现翟善跪在自己另一侧,正平静地望着前方进言的郁新几人。

    似是感受到旁人的目光,翟善转头,对上茹瑺和任亨泰的视线,嘴角浅笑。

    任亨泰悄悄碰了碰茹瑺。

    茹瑺稳住身形,也淡然回望翟善。

    “吏部公房那茶,咱们可有些日子没喝过了,不知翟尚书是否介意我们上门讨杯茶?”

    翟善摆了摆手,“吏部的茶虽不多,但也够用。”

    茹瑺默默一笑,身子一挺,对着翟善拱手致意。

    此时,翟善已转向前方。

    田埂之上。

    朱元璋跟朱标并排坐着,朱允熥守在一旁。

    郁新捏着那份沉甸甸的产量报告,一眨眼功夫,就跑到了朱元璋跟前,交了上去。

    这时候,郁新猛地一巴掌拍在地面上,响声清脆。

    “瞧瞧这红薯,一亩地能产30石,比咱大明现在最好的地收成还强上10倍。只要用上全国一半的地种这玩意儿,保证能让亿万百姓填饱肚子。”

    “这种福泽,咱们翻遍历史书,都没见过。这是大明的福气,更是皇上您的德行感动了老天。您坐镇江山,心怀苍生,天降祥瑞,保佑咱大明繁荣昌盛。”

    “臣请求皇上举办祭祀天地的大典,向天宣告这份恩赐。”

    “臣等一致赞同,恳请皇上下旨。”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跟着喊起来,声浪一阵接一阵。

    朱允熥扫了一圈激动的官员们,又悄悄瞅了瞅朱元璋跟朱标。

    朱标眉毛拧成了疙瘩,心里像是装满了事。

    朱元璋脸上泛着不自然的红光,嘴张了张,本想说啥,最后还是抿上了,俯首盯着手里的记录研究。

    渐渐的,朱允熥的眉宇也拧成了结。

    郁新提议的祭祀天地,那可是要在天坛地坛搞大动作,展示皇上的丰功伟绩。

    至于焚表诰天,那就是要举行封禅大典啊。

    祭天祀地,封禅泰山。

    这就是他们的目的。

    可问题来了……

    文官们啥时候这么积极,主动撺掇皇上搞这封禅大典?

    这等社稷级别的大庆典,历来都是加强皇权、证明帝王英明神武的时候,大臣们只能乖乖当牛做马。

    没哪个臣子愿意,自己头上除了顶头上司,还有个既圣明又权倾四海的皇上压着。

    一个都没有。

    郁新这不仅抢了礼部的活,还想拉着所有官员把皇上捧上神坛,让皇权更上一层楼。

    朱允熥心里不禁起了些波澜,有些犹豫。

    看着眼前大臣正要第三次请愿。

    朱允熥清了清嗓子。

    声音响亮,气势十足。

    正要开口的郁新,张襄几人,莫名其妙地闭了嘴,一脸困惑地抬头望过来。

    朱允熥嘴角一扬,先看看身旁的缪良哲,然后转头看向皇上。

    他微弯腰身:“爷爷,大明这次能种出亩产30石的红薯,孙儿觉得,确实是大喜事,功德无量,利国利民,惠及千秋。”

    这话,听着像客套。

    可客套完了,朱允熥话锋一转,目光锁定喜不自胜的缪良哲。

    “这次红薯丰收,缪大人和上林苑的官吏们功不可没。”

    “没有上林苑的同僚们夜以继日,辛勤耕耘,把这片沙土地伺候得精细周到,哪能有今天这等好收成?”

    “如今大喜临门,孙儿以为,该先奖励上林苑的功臣们,不让有功之人寒心,显示出朝廷赏罚分明,公正无私。”

    跪在最前排的郁新,张襄那些进言的官员,一开始听朱允熥这么说,还没啥反应。

    可越听眉头锁得越紧。

    到最后,这些心思各异的劝谏官员,心里不由得大叫不好。

    太孙这是要搅局啊。

    朱允熥话音落下,又冲着朱元璋深深鞠了一躬。

    没错,就是要搅局。

    他这番话,是给众人泼了一盆冷水。

    红薯若能亩产30石,全是上林苑监的缪良哲他们。

    把红薯当菩萨供着,那份精心伺候的劲,比孝敬父母还足,再加上柳怀湖畔那片沙地的帮忙,这才有了这般惊人收成。

    换到别处,收成就不好说了。

    夸人好话,谁不会呢?

    人人爱听,可眼下这些都是大明官,这等美言不该出自他们之口,连想都不该想。

    夸得越高,跌得越疼。

    古今多少王侯将相,本有望做出一番事业,最后却落得个好大喜功的臭名。

    帝王自身有责任,那些溜须拍马的大臣们,罪责难道就小了吗?

    魏徵之所以被尊为魏徵,正是因为他敢在李世民志得意满时,当头棒喝,浇上一瓢冷水。

    而今大明朝的官员,却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做应声虫,谄媚逢迎。

    这是一条危险的道路。

    朱允熥不能不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