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842章 安南朝乱

第842章 安南朝乱

    奉天殿,外面雪花纷飞,殿内暖若晗阳。

    朱祁钰站在上首,下方是李言闻等一众医生和部分京营军医。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面对天花而无所畏惧,敢于他人先,授予李言闻、公孙泰、孙然…诸医生国家奉献勋章,赏银五十两;授予军医陆子齐、刘大郎…诸军医国家卓越勋章,授悬壶济世称号,赐银二百两。”

    兴安摊开圣旨,对着文武百官宣布。

    医生和军医所付出的程度不一样,赏赐自然不同。

    等兴安大声念完,朱祁钰才缓步走下台阶,内官立刻捧上托盘。

    感染过天花的军医进入大殿,那满脸的麻子,让人看了就头皮发麻。

    朱祁钰并没有在意,将勋章别在他们胸前,伸手直接握住了对方的手,丝毫没有被那痘痂的手感所影响,一脸笑意,道:“无畏严峻挑战,英雄风雨兼程,若是没有你们维持,让天花局限于西山,后果不堪设想,英雄不该被辜负,也不该被遗忘。”

    听着圣人的话语,陆子齐等人红了眼眶,感受着手掌的温度,又害怕自己身上的征兆污了龙体,不自觉缩了缩手,但却被圣人紧紧握着。

    胸前的勋章,沉甸甸的。

    军医们当初也是听令行事,脑中并没有多想,而面对天花,他们一步没退,为此也付出了牺牲。

    “若不是陛下种痘之法,我等也无能为力,担不起此等荣誉。”

    被握着手的军医开口说道。

    闻言,朱祁钰摇了摇头,又抬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笑道:“担得起,朕说担得起,尔等进入疫区时,可没有什么种痘之法,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朕在你们身上看到了。”

    圣人极高的评价,让军医们的脊背都挺直了不少。

    “所以,朕希望尔等再接再厉,这悬壶济世的称号,是荣誉,也是责任。”

    说着,朱祁钰看向其他医生,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

    “是,陛下。”

    “学生谨记陛下教诲。”

    军医和医生们纷纷立正回应。

    朱祁钰这才转身走向龙椅,而李言闻等人也直接退到了队伍的后方。

    这时,兴安才开口高唱:“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在大殿环绕,尾音刚刚隐去,一个御史立刻站出来,道:“臣奏请削减安南朝贡赏赐,国贼蒲兴南遁入安南,至今未有踪迹,陛下多次斥责,而安南王毫无作为,此藐视国威之态,视我大明于无物,臣请制裁。”

    朱祁钰的目光看向人群中的陈镒,还没等他回复,又有御史站出来,道:“臣劾安南使臣,于西市强买强卖,欺压百姓,如此无礼之徒,岂可为一国之使。”

    随后,一个又一个官员站出来炮轰安南。

    站在后面的李言闻等人都懵了,在大明的朝堂弹劾一个邻邦,若是其他使臣弹劾还好,可开口的多是都察院的御史,这看上去就有些奇怪了。

    石亨站在武将之中,抬眉斜眼,偷偷看了那群文官。

    第一个人是站出来说明事情原由的,而后面的人就是将一个个帽子往安南的头上戴。

    除了都察院总宪,那能让御史如此配合的人,呼之欲出。

    不过,石亨依旧保持着沉默,现在还不是他站出来的时候。

    而就在大臣们以为事情就这样的时候,内官上前,大声唱道:“安南百姓,郑义求见。”

    朱祁钰扯了下嘴角,淡淡道:“宣。”

    众人对于内官口中所谓的安南百姓有些疑惑,但这个疑惑很快就被揭开。

    那郑义刚踏入奉天殿的门槛,就直接双膝跪地,大喊道:“草民郑义,求请大明皇帝陛下为草民作主。”

    一瞬间,所有人都一个激灵,顿时纷纷竖起了耳朵。

    “草民乃安南太监参知政事郑可子侄,奏告安南王太后阮氏英,挟幼王把持朝政,滥杀忠臣,处死草民叔父,还欲灭郑氏满门,草民得明人相助,逃出生天,请大明皇帝陛下为草民作主啊。”

    一声声控告,让满朝文武皆瞪大了双眼。

    太后临朝,把持朝政,挟持幼王,滥杀开国元勋。

    这,是个好学生。

    朱祁钰早就从锦衣卫那边得到消息,这郑义能来到大明,能到这奉天殿,还是因为锦衣卫的帮助。

    也就是所谓的明人。

    现在可没有什么不干预他国内政的保证,相反,周边的邦国,要是遇到什么政变动乱,都会来寻求大明的帮助,就好比朝鲜被倭国欺负,就天天想着让大明出兵。

    “诸卿以为该当如何?”

    朱祁钰没有回应郑义,而是看向满朝文武。

    方才刚骂了一顿安南,现在刀子就递到了手里,文官们什么时候上过如此顺遂的朝堂。

    “陛下,参知政事如同宰相,一国之母祸乱朝纲,倒反天罡,不得不查。”

    王直站出来,先是向众人解释了一下那所谓郑可的职位,随后话锋一转,骂了那阮氏英,但终究没有选择动武。

    “陛下,他国之内政,稍加斥责便可,若是不从,再从长计议。”

    石亨当即也站了出来,圣人都要裁军了,现在动刀兵可不是合适的时机。

    其他官员都忙在脑海中搜刮关于那郑可和安南的信息。

    “臣以为,可册封安南幼王,再命一辅政大臣,辅佐朝纲,敢问郑义,那幼王年岁几何?”

    于谦皱了皱眉,又眯眼看向郑义,问道。

    闻言,郑义连忙回应,道:“回大人话,幼王如今年十二。”

    为什么朝臣对于安南的态度是如此,很简单,彼之英雄,吾之贼寇。

    安南是因反抗大明而建立在交趾上的邦国,放在后世,那就是闹独立的地方,其中一个领袖因为政见不合而被杀害,现在其亲戚却来到朝廷哭诉,那就显得太过可笑了些。

    “陛下,安南幼王十二之龄,已经可亲理朝政,外加这郑义能有如此胆魄,因为辅政之首选。”

    得到了个大概的情况,于谦经过分析之后,一本正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