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 > 第702章 有政策就好办事

第702章 有政策就好办事

    天津府。

    李贤双手背在身后,没和其他知府一样,高坐垂堂,而是对天津各个厂区和各种工地进行视察。

    作为大明最早的试验地区,治安司、治安所的设立,让知府的工作量少了许多。

    这也让李贤可以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之上。

    石砖街道被街边的商户洒了水渍,避免道路有飞尘。

    站在工地前,身旁一个戴着竹编安全帽,看似工人,其实是工部下放的监工,指着前方,向李贤讲解着:“这边是宿舍,按京城景泰学校的规格建造,但规模比京城还要大上许多。”

    “大概多久能完工?”

    李贤看到的,是被人工挖出来的地基,丝毫看不出学校的样子。

    当前学校建设和厂房建设不一样,厂房多是单层,只需要给砖墙挖好沟壑就可以开始垒砌墙砖,而学校这类高层建筑,就需要挖出足够深度的地基。

    “年底可以完工,明年便能招生。”

    监工的皮肤黝黑,丝毫没有官员的形象,面对李贤的问话,笑呵呵回答着。

    “这些工人都核实过了吗?”

    李贤看向基坑中正在不断挖土的工人,按照现在大明政策,这类工人主要是面向流民,以法不既往的原则,吸收流民留在京畿,也是对地方土地兼并的一种打击。

    豪强能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农户变成佃户,就算逃成流民,被找到之后也只能遣返回本地。

    这样根深蒂固的土地束缚,无论他们怎么做,都不怕没人帮他们种地。

    朝廷清理了一波田册,也只能做到还给一部分人,至于流民,对于地方的失望,如果当地豪强没有被处置,那么他们也不敢回乡。

    再者,京畿发展正是需要人力的时候,折中的做法,便是忽略掉一些法规,给流民一个正式的新身份。

    说到底还是天高皇帝远,在军队那些新退役的人准备好之前,就只能这么做。

    “皆是核查清楚,且工人之间都有互保。”

    监工点头回答着:“现在天津到处都在施工,最缺的就是施力气的人,商会那边还有组织从乡下进城务工的,都有在府衙登记档案。”

    连带着政策的支持,李贤感觉做起事情,比以前顺畅多了。

    “要注意施工安全,建材也要严抓,若是偷工减料,你知道后果,这可都是未来的苗子,要是出了大事,谁都担不起。”

    这话李贤最近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

    “知府大人,这谁都知道,学校承建方是圣上,出资方是户部,还有自己的审计,商会那边,或许会收些人头费,但其他的,没人敢动心思。”

    监工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来视察学校的,可不仅仅是知府,连带着,工部、户部还有圣人的人,都会不定时过来看一下。

    当然,李贤会如此说,也是因为天津存在着私人施工队,那些便是部分商会拉过来的人头,开展施工可没有像这里要求高。

    又转了食堂和其他地区,李贤才从工地离开。

    “知府大人,接下去是去天津码头。”

    身边的商辂开口提醒。

    天津拥有河运、海运和陆运,朝廷不断往天津输送资源,开发基础建设,也是因为北京城的发展需要依靠天津这一中转站。

    渤海的海运,自洪武开始,永乐规模最大,也是在永乐之后结束。

    然后便是河陆兼用的运粮路线,其中河运最快,天津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节点。

    从唐朝开始,直沽寨便是南粮北运的水陆码头,元朝在这里设立海津镇,到了永乐才改名天津。

    以前的镇已经变成了府,这座由漕运发展起来的城市,原本就有着大量的脚夫。

    在扫黑除恶之后,这些脚夫就经过府衙管理,开展正规化流程,不再像以前那样,成为鱼龙混杂之地。

    当然,其中难免会有抱团现象,但是帮派,那是万万不敢的。

    要说天津最热闹的地方,就属于河运码头了。

    因为以前的水路并用,所以大路也是连接着码头,一年四季,来往不绝,渐渐也形成了一种码头文化。

    人群的聚集,自然吸引了路边摊、杂耍以及各种商铺都在这里汇集,再加上一些海运的船也是从运河入海,途经码头,在这里驻留也是常事。

    官府马车很有标示性,到了码头便停下。

    李贤坐在马车里,远远就能闻到空气中的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

    与海边主要的鱼腥臭味不同,水路码头的腥臭味比较淡,其中混杂着各种摊点小吃的香味。

    码头的脚夫虽然在知府衙门登记,但是现场管理依旧是交由运河总督管理。

    说是总督,本来是由刑部或者御史来监管整个运河系统,和后来运河最高管理机构还是有着一些不同。

    而现在,官职细化,该职位交由工部派遣,除了负责运河的疏通和运输,还有码头船舶乃至人力的管理。

    这时的总督才算是真正的负责人。

    至于税收和各种费用,当然由户部或者下辖的税务局来负责。

    一改以往那种只要是个部门,就拥有收取费用的权力。

    码头上,各种船舶有序排着队,由码头上竖立起来的脚手架吊台,一次性从船上吊下大量货物到搬运点,而脚夫们就在搬运点那边接货,用人力以最快的方式将货清空。

    这样可以减少船舶停靠的时间,大大增加了码头卸货的数量。

    同时也增加了人力需求。

    以前脚夫还会由徭役来充任,由于财政预算太低,官府层层课征,时常有让原本只需要做搬运工的徭役去修理闸坝或者搬运其他物料。

    而应役获得微薄的报酬,也会被克扣贪墨等,最后出了力气,却连饭都吃不上。

    这也是因为以往部门收费杂乱的原因,现在有着京城输血,天津财政宽裕,足够去支付这些廉价的劳动力报酬。

    当然,这仅属于负责搬运官府粮草的这些脚夫,而商会的运输船,要搬运,那得加钱。

    有了这一套新流程,直接将官和商分开,明码标价,才不至于让码头经济产生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