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吕布之:要江山也要美人 > 第134 章 法正之谋

第134 章 法正之谋

    城墙之上,曹操大将徐晃神色凝重如水,他目光如电,紧紧盯着蜀军那汹涌如潮的阵列和关羽那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身影,双手如铁钳般紧握着大斧,目光冷峻如冰。

    他身材魁梧壮硕,虎背熊腰,一张国字脸写满了坚毅与果敢,浓眉下的双眼炯炯有神,透露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他深知关羽的赫赫威名,这位曾在温酒之间斩杀华雄、于百万军中轻取上将颜良首级的绝世猛将,绝非泛泛之辈。

    徐晃的心中虽然怀着必胜的信念,但面对如此强大且威名远扬的敌手,他丝毫不敢有半分的疏忽大意。

    他深知出城交战风险巨大,稍有不慎,便会辜负曹操的重托。故而,他决定坚守城池,拒不出城迎战,只盼着关羽久攻不下,最终弹尽粮绝之后无奈撤兵。

    为此,他早早地组织士兵全力加强城防,精心设置鹿角,周密布置弓弩手,滚石檑木等各类守城器械也是准备得一应俱全,以万全之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这场恶战,严阵以待。

    如此连续几日,关羽每日都亲至阵前讨敌骂阵。他骑着那匹神勇的烈焰驹,在阵前往返驰骋,英姿飒爽,声如洪钟地大声辱骂徐晃。

    身后的士兵们也跟着齐声叫骂:“徐晃鼠辈,胆小如鼠,不敢出城迎战!”

    他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犹如汹涌的波涛,在战场上滚滚回荡不休,仿佛要将这片天地都撕裂开来。

    然而,城墙上的徐晃却仿若未闻,不为所动。

    徐晃神色肃穆,紧握着大斧的双手不曾有半分松懈,目光如炬,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雕塑般屹立不倒,仿佛在耐心等待着最佳的反击时机,又仿佛在以沉默和忍耐积蓄着足以扭转乾坤的强大力量。

    关羽见屡次叫阵,徐晃却始终坚守不出,心中焦急似火焚。

    他旋即将随军军师法正、冷苞、李严以及义子关平急急唤至帐内,共同商议破敌的万全之策。

    关平此时尚未及弱冠之年,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之时。

    他立身于关羽身旁,目光炽热,其中不仅饱含着对父亲的无限敬仰,更燃烧着对战场的极度渴望。

    他紧紧握着手中的兵器,身躯微微前倾,仿佛下一刻就会如脱缰的野马般狂飙而出,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杀。

    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勇无畏之气,毫无保留地展露无遗,令人不禁为之侧目。

    而法正则站在关羽的另一侧,此刻正紧蹙眉头,双眸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绞尽脑汁地思考着破城之良策。

    法正此人,聪慧绝伦,智谋百出。他出生于公元 176 年,卒于 220 年,字孝直,乃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乃是刘备帐下声名远扬的谋士。

    法正原是刘璋部下,曾与张松密谋,一心奉刘备为主。在刘备围困成都时,他成功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一同进取汉中,巧献奇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为人耿直刚正,深受刘备的信任与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离世,终年四十五岁,被追谥为翼侯。

    法正善于奇谋,陈寿著《三国志》时,将法正称赞为可与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相媲美的顶级大才。

    然而,如今因吕布的穿越改变了历史轨迹,法正随刘璋一起归降吕布后,被吕布留在关羽身边辅佐其治理益州,颇得关羽的看重。

    法正深知,就当下的局势而言,强攻绝非明智之举。颍川城城墙高耸,坚固异常,守军士气亦是高昂,若贸然进攻,必然会损兵折将,损失惨重。

    于是,他向关羽进言,建议先以佯攻之计试探敌军的虚实。

    关羽深以为然,轻轻一挥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一支小部队便如离弦之箭般朝着城门疾驰而去。

    士兵们声嘶力竭地呐喊着,奋力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个个奋勇当先,似乎要凭借这股一往无前的气势一举夺下这座城池。

    然而,这仅仅是关羽的虚招,他派出这支小部队的目的只是为了观察敌军的防御部署和兵力分布。

    城楼上的徐晃见状,当即神色凝重,指挥士兵加强防守。一时间,箭矢如密集的雨点般纷纷落下。

    关羽军营的小部队在这箭雨之中苦苦挣扎,左冲右突,却始终难以突破敌军的防线,最终无奈撤退。

    徐晃望着关羽大军败退的背影,心中暗自提高警惕。他深知关羽绝非等闲之辈,绝不会如此轻易放弃。

    于是,他更加坚定了固守城池的决心,并严令士兵们加强戒备,以防敌军趁夜偷袭。

    初次试探之后,关羽发现颍川城的防守确实严密到无懈可击的程度,强攻难以取得成效。

    他眉头紧锁,忧心忡忡,与身旁的军师法正一同苦苦商讨对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关羽决定使用离间之计来瓦解曹军的军心。

    他派遣兵士来到城下,将写有书信的箭雨射入城内。这些书信内容繁杂不一,有的言明只要城内守军杀死徐晃开城投降,必然会赐予高官厚禄,让其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

    有的则声称徐晃身在曹营心在汉,如今拥兵自重已有反叛曹操之意,劝说城中守军与徐晃一同归顺,切勿与曹操一同走向灭亡之路。

    谣言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很快就在曹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士兵们开始私下里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徐晃的忠诚问题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一些将领也在营帐中私下窃窃私语地议论起来,使得曹军的军心出现了动摇。

    徐晃虽然明知这是关羽的离间之计,但无奈射入城中的箭羽数量众多,一时间难以制止城内军民的捡拾和议论。

    他心中焦急万分,却又束手无策。

    见曹军军心有所动摇,法正又让关羽施出了连环计:

    一方面,他派使者到城前劝降,故意透露出吕布大军近百万,已压境豫州,且兵精粮足,固守只会坐以待毙的消息;

    另一方面,命人挖掘地道,佯装准备从地下突袭颍川城,给曹操大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徐晃见此情景,急忙命军士射杀使者,然而对于关羽挖掘地道一事,他一时间确实无可奈何。

    他只能下令军士在城内昼夜不停地巡视,以防止关羽大军突然来袭。

    然而,这样的防守策略却让曹军士兵更加疲惫不堪,军心愈发不稳。

    整个颍川城内外,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