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农家子的崛起之路 > 第172章 玉米大丰收

第172章 玉米大丰收

    掰玉米这天,赵老爷子起了个大早,换了一身过年才穿的绸缎锦衣,先是去赵家祠堂上了三炷香,又在玉米地前摆了个供桌,上面供奉着土地公的牌位,赵老爷子带头领着全家人拜了三拜后,才一声令下:开镰!

    这一天,半个古仙村的村民都围在赵家老宅的后园处,等着看传说中的高产作物丰收的场景。

    这个叫玉米的东西据说是赵小山从海外弄来的,稀罕的不得了,神秘的很。

    听说产量非常高,还不挑地方,好养活,只要家里种上一亩地的玉米,就能保证全家人一年的嚼用。

    大家翘首以待挤挤攘攘,羡慕的看着园里劳作的几人。

    这玉米是赵老爷子一手操持的,从下种到丰收,他倾注了全部的心血,等了近一年的时间,就等这一天了。

    因此这一穗玉米必须交由老爷子亲自来。

    赵老爷子站在儿孙前,看着小园一圈密密麻麻的人,他感觉自己像是个即将上战场的大将军,心中激动万分。

    “he~tui”

    他朝自己手心吐了两口唾沫,甩了甩胳膊,大踏步迈进,摆足了驾驶。

    “第一棵,两穗!”

    “第二棵,两穗!”

    “第三棵,两穗!”

    赵老爷子在前面掰一棵玉米喊一嗓子,程理拿着个小本子在后面记一笔。

    掰下来一穗,后头的几个小子便将叶子扒开,将里面金黄色的玉米粒一点点扣下来,一边抠还一边数数。

    等赵老爷子第一垄掰完后,铁牛第一穗玉米也抠完了。

    “第一穗玉米,三百零八粒。”

    他这边刚喊完,那边一个小子也随之喊道:“第二穗,二百八十粒。”

    “第三穗,二百九十九粒。”

    “第四穗……”

    孩子们每说一句,周围看热闹的乡民们便“斯哈”一声。

    “神了神了,一颗两穗,一穗就有三百来粒,两穗六百多粒,产量可太高了。”

    “可不得了了,听赵九叔说他这一园子的玉米就用了一穗当种子。一穗种子就能种这么大一园子,这产量也太高了。”

    “你看这玉米粒,这么大个,还实心的,抓一把还挺沉,指定顶包。”

    “不过这东西看着黄黄的,好不好吃啊?产量高是好,要是难吃也卖不出去啊。”

    这新东西朝廷还不收,自己吃又难吃,那种了也没啥意思。

    “急啥,山子说了,等今天玉米收完中午就用玉米给咱们做点东西尝尝。”

    “就是,我听山子说侯爷之所以能升官,就是给陛下敬献了这玉米,连皇帝都知道玉米,朝廷能不收?”

    “那可太好了,赵九叔人最好了,说今年玉米下来了种子先给咱们种呢。”

    赵小山站在一旁看着他爷掰个玉米像演猴戏似的搞出这么大个阵势,实在太夸张了,本来十分想笑。

    但看到周围乡民们你一句我一句说的热闹,对以后种玉米充满了期待,又觉得姜还是老的辣,他爷这么做也挺有道理的。

    在这个时代,土地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每家每户就那么点地,每一垄怎么种都要精打细算着来。

    就算种菜也是不能使劲种,别说这种未知的粮食了。

    甭管他传说的多好听,不亲眼看一看亲口尝一尝,就算老赵家发善心愿意免费将玉米种子发下去,老百姓也是不会买账的。

    等一园子玉米都被摘下来后,看着堆在地上像小山一样的玉米堆,赵老爷子老泪纵横,激动地大叫着:

    “来福,大壮,快,赶紧把家里那挂鞭炮拿出来放了,咱玉米丰收了,玉米丰收啦。”

    老爷子已经很久没这么开心了,赵来福哪有不从的道理,乖乖将作坊开张剩下的那挂鞭炮拿出来,放在空地上叮叮当当的放了。

    赵小山看到这也忍不住激动,为了增加玉米丰收的仪式感,他让几个孩子将一些玉米粒放在老宅前院的磨盘那,将新鲜出炉的玉米直接碾成了玉米面。

    “叔伯们,这就是玉米面,这玉米面可以直接熬粥煮着喝,也可以和其他杂面兑在一起做成饼子,亦或者压成面条。如果不碾成面也可以像米饭一样蒸煮,未完全成熟的玉米煮着吃更加香甜,烤着吃也十分美味。”

    “乡亲们,这虽然是我家第二茬种玉米,但也是我家第一次吃,今天大家伙都在,我直接给大家做点,咱们尝尝鲜。”

    说罢,赵小山直接将压好的玉米面放进烧开的锅中,熬了一锅玉米糊糊,之后又让他娘将家里的案板拿出来,当着众人的面做了几个杂粮玉米饼。

    等一大锅玉米糊好了后,赵老爷子亲自拿着勺子给看热闹的人一人盛了小半碗。

    大家端着碗,“滋溜滋溜”的喝着稀溜溜的玉米糊,觉得味道也就那么地,还是没有大米粥好喝。

    但当大家伙吃上几口玉米饼后才发现这玉米的神奇之处:特顶饱。

    “别说,这玉米确实不错,加上玉米面,这饼子像是都甜了不少。”

    “嗯,可惜山子做的太少了,我就吃了一小口,也没尝出来个好坏。”

    “嘿嘿,刚才我排在前面,山子直接给我一张饼子,味道好不说还顶饱,这玉米真真是个好东西,我打算明年也要点种子,先种个半亩地。”

    “嗯,家里的园子都能种的话我也把园子都种上,没粮的时候还能当粮食,比菜强。”

    吃“饱”了喝足了的乡民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都觉得这玉米确实是个好东西。

    当下就有几个胆子大的问起赵小山这玉米种子卖不卖。

    对于这个问题,赵小山自动将表现的机会让给了赵老爷子。

    赵老爷子兴奋啊,他是真高兴啊。

    这一年他没白忙活,竟真的将这高产作物给种出来了,看着地上一堆的玉米棒,再看看大家伙对玉米的讨论,他一点都不累,感觉胸腔都热起来了,像是年轻了十岁似的。

    对于卖不卖这个问题,他和孙子早就商量好了,当下清了清嗓子,对着周边说道:

    “这玉米是我家山子弄来的海外的种子,整个大景朝最开始就那么一株小苗,一共结了两穗玉米,一穗让县里的侯爷给了陛下,另一穗就在咱们这呢。

    这东西是好东西啊,产量高味道好,还好伺候,就连玉米杆子都能当牲口的口粮,就连陛下都说让什么农司的好好伺候呢。

    咱村也就这一年家家户户才有点余钱,之前咱们都吃不上饭,饿的要死的时候卖儿鬻女的都有,俺赵九明啥都记得呢。

    现在山子弄了这玉米,我也不藏私,不卖,直接借你们,今年从俺家拿多少,收了以后还回来多少!一文利息都不要!”

    赵老爷子的话音刚落,周围马上响起了一阵道谢声。

    “九叔大善啊,谢谢九叔。”

    “九爷,给我留一亩地的,俺家地少,明年也种点。”

    “要是咱以后都不用再饿肚子,九叔就是咱们的再造父母啊!”

    听着周围一声声的恭维声,赵老爷子心脏咚咚跳的欢快,像是要跳出胸膛,觉得就算人生到此戛然而止,也圆满了。

    玉米种子虽然是赵小山淘回来的,但确实是赵老爷子一点点伺候的,最终如何分配赵来福赵小山这些子女没有一句质疑。

    赵家这一年买了不少地,目前为止也有二十多亩了,他们家在村里也算得上是个小地主了。

    这么多地也幸亏刘大舅他们一家帮衬着一起种,不然光指望赵老娘几人根本种不过来。

    今天玉米丰收,晚饭的时候赵老爷子将前院赵大舅一家也叫了过来,将一张薄薄的地契送到了赵大舅的面前。

    “亲家公,你这是啥意思?”赵大舅不解的问道。

    他的腿依然瘸,但精神状态比以前强了太多了。

    赵小山给他在作坊安排了一个看大门和打更的活,他现在也是每个月有收入的人了。

    现在他和儿子在作坊帮工,媳妇儿和儿媳妇儿帮着赵家伺候田地,孩子们在村里的学堂念书,大家各司其职,日子蒸蒸日上,让他像是重获了新生,心中充满了感激。

    因此看到赵老爷子递过来的像是一张地契似的纸时才充满了不解。

    赵老爷子的心情很好,一整天他都很开心,晚饭的时候他还给儿子下令多做几个菜,看着人多还开了一坛子酒,喝了两碗后连脸都红了。

    听到赵大舅的问题,赵老爷子笑呵呵的道:

    “亲家大哥,玉米丰收啦,再过几天冬粮一下地,咱这一年就算忙完啦,这一年幸亏了你家帮衬着,俺家这地才没撂荒。

    人都说地是人的根,没有地到啥时候都不行,这是山子今年新买的三亩地的地契,亲家大哥你收好了。”

    “地契?给我们?”刘大舅迷糊了。

    “对,给你们的。亲家大哥你也不用推辞,老头子我啊得谢谢你,谢谢你将你这好妹子嫁给了我儿子,这些年多亏了大壮娘里里外外的操持,这个家才慢慢添丁进口越来越像样了。后来你又把你闺女给了大壮,又给了我生了两个重孙。

    前些年家里穷啊,连走动都不敢走动,是真不敢啊。

    今年看到你们能过来,老头子我高兴啊。现在山子出息了,家里条件好了,俺老头子终于能有个机会和亲家大哥表示一下感谢了,就当俺们赵家补给你们刘家的聘礼了,这地契你千万收下,你不收就是不领我老头子的情。”

    赵老爷子双颊通红,说话时舌头都是大的,可说出来的话却让赵大舅眼睛红了。

    舅妈夏氏双眼紧紧盯着桌子上那张薄薄的契纸,嘴唇哆嗦浑身颤抖。

    这是土地啊,是她这么多年一直梦寐以求的土地。

    现在竟然就这样送到了她的面前。

    她强忍着自己的泪意,“噗通”一声直接朝赵老爷子跪了下来。

    “亲家公……”

    赵老娘没有想到公爹竟然这样做,同样捂着嘴站了起来,“爹……”

    赵老爹见老婆神情激动,非常男人的一把将其搂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

    赵老爷子将烟袋放在桌上,招呼赵大勇将他娘扶起来,“收了吧,都是一家人,不在乎那些个虚的。这地都是熟的,你们好好伺候着,以后留着给小石头娶媳妇儿用。”

    这一晚,赵家充斥着压抑的哭声,后又被开心的笑声所取代。

    赵家屋里的烛火亮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赵铁牛休学一天,和他爹一起待在家中帮着赵老爷子记账。

    “陈喜,借五穗玉米;牛婶子借六穗;曹满仓六穗……”

    赵家门口站满了人,纷纷上赵老爷子这来领明年的玉米种子。

    昨天收下来的玉米已经被一袋一袋的收好,整整齐齐的码在地上,来一个拿几穗,一会功夫半袋子就没了。

    有赖于昨天赵老爷子大张旗鼓的宣传,效果十分显著,古仙村几乎所有人家都来了,少的借了三穗,多的借了七八穗的。

    赵老爷子亲自发放玉米,每发一个都要说一下保存玉米的注意事项,还要叮嘱一下千万别吃了云云。

    等一上午都发完后,赵老爷子当着全村所有老少爷们的面又强调一遍:明年等玉米正式下地之前,他会提前培训,将玉米种植的注意事项一一告知,保证玉米的出苗率。

    赵老爷子如此善举,自然又得了一阵阵赞美。

    第二天,赵小山拿着彻底成型的玉米种植手册和一袋子玉米粒去了密水侯府。

    玉米种植成功了,他必须要去告诉一声。

    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侯爷没在,原来乡君从京城回来了,侯爷去荣河接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