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不对啊…吴大人为什么这样搞啊?太危险了吧!”
朱威死死抱住大树树梢,树被风刮的有些摇晃,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王异在另外一棵树上挂着,虽然打过无数次仗,但是大都是上前冲杀的,整个战场在他看来,只觉得明军这边占了一些劣势而已,其余的倒是看不明白。
于是问道:“怎么说?”
朱威往下溜了一点,这才回道:“吴大人中军大营,离主战场太近了,女真骑兵还没有参战呢,女真骑兵的战力应该不低…”
还没说完就看到女真大队骑兵直直朝着吴官的中军大营冲去。
“卧槽,真的过去了,王叔,咱们要出去帮忙。”
……
骑兵陷落在步兵阵型中是很危险的事,不过女真步兵大部分用的都是刀剑,长矛长枪很少,斩马刀也并不多,困住这么多明军全甲骑兵,也只是能困住一时,时间一长,肯定会被冲散的。
这一点努尔哈赤与吴官都知道,所以两方现在就是在赌,努尔哈赤在赌阿敏能够将岳阳和袁清拖的久一些,而吴官想要拖住努尔哈赤这队骑兵,等待岳阳和袁清腾出手来,而后全部吃掉。
努尔哈赤贪心,吴官知道的,努尔哈赤想要在这里重创辽东精锐,而吴官也贪,吴官想要在自己还能带兵的时候,解决大明东北方向的威胁,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私心,古人呀,总有一些青史留名的想法,而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万历了。
万历是个好皇帝吗?可能在全天下人心中,万历都不算一个好皇帝。
但是对于吴官来说,万历是个好皇帝,或者说吴官不在乎万历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皇帝,换作其他人当皇帝,吴官和现在也应该没什么不同。
吴官的偶像是岳飞,别的方面不说,愚忠一套学了个精髓,再加上万历对他确实和对其他人不一样,所以吴官心中考虑的东西,都是以大明的利益为先的,或者说是单纯的以万历的利益为先的。
山海关骑兵精锐,所用大明财政四十之一,按照万历四十三年的财政税收,相当于辽东整个省的税收全都投入里面了,是真正用银钱砸出来的精锐,换成其他人,不会因为万历的一句话,就让精锐尽出,也不会在战场上将这些精锐这么用,更不会用自己的命去引敌人过来。
马蹄声越来越近,女真骑兵多,成扇形行进,想要将吴官等人包围,而后分割,而吴官中军成锥形,很明显的凿阵阵型。
很多人所理解的骑兵战,就是影视剧里呈现出来的那样:骑兵高速对冲,接触后站桩对砍。然后某个猛将兄开无双击败敌人。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骑兵战可远没有这么让人血脉喷张,很多时候往往极其枯燥无趣。
当然了,高速奔驰中的骑兵冲击力是极其巨大的,更别说对面还有另一个同样高速飞奔而来的骑兵。
这样对冲迎击,就好比在高速上两车对撞,双方必死无疑,打仗是要死人的不假,但不是去白白送死的。
培养一名骑兵所花费的银钱与时间成本加起来,是很昂贵的,不说士兵们怕不怕,就说这一换一的生意,未免也太不值当了。更别提人马的本能都是躲避迎面而来的高速移动物体………
大家都怂。当两支骑兵部队都没有退却,离对方越来越近时,双方会默契地降速,要么就互相避开对方,从对方一侧冲过。实际上有时双方骑兵会在最后一刻勒住马,停下来观望。
1807年初,俄军后卫部队在霍夫阻击追击的法军,其中发生了这么一幕滑稽剧:法俄两军各一个骠骑兵团排成数列齐整的横队,朝对方发起墙式冲锋。等进入对方的手枪射程后,双方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两边的军官不停喊着“前进”的口令,但士兵们都无动于衷。这一尴尬僵局持续了数分钟,期间双方士兵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想再进一步。直到俄军一位中队长按捺不住,纵马冲向正对自己的法军中队长,并将其打落马下,这才打破了僵局。见此情景,俄军剩余骑兵发起冲锋,将法军击溃。
这种看似滑稽尴尬的场面不是孤例。1812年10月,法军在追击撤退的英军时,与对方的后卫部队在维拉德里戈附近遭遇。双方骑兵排成数行横队朝对方冲击,在离对方还有几米的距离时停了下来,互相对视。这次打破僵局的是法军,一名下士一刀把他面前的英军骑兵砍落马下,随后就是一场全面混战。
这种“骑兵战时双方陷入对峙僵局,直到某一猛将兄带头冲击,从而带动全军士气,击溃对方”的作战模式,会不会就是传统中两军交战,武将单挑定胜负的根源?
可能事件原型是与上述拿战骑兵战例子相似,不过是两支骑兵部队在互相对峙时,谁也不敢先动手。直到一方的猛将兄(比如关羽、薛安都、傅友德等)看不下去,抢先攻击对方将领并获胜,然后士气大增的己方骑兵一波流击溃对方骑兵。
这本是符合骑兵作战基本规律的一般事件,但到了说书艺人那里就被夸大成一人单挑全军定胜负了。
拿破仑时期各国的骑兵条令都明确要求在骑兵冲击的最后阶段,必须要以最高速度前进。但在实战中,因为心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很少有骑兵能够做到。
不过很明显,这种情况也不适用这里,沈练吴越已经率部与女真骑兵互冲,最后全部战死,这次努尔哈赤与吴官带领的都是精锐,精锐区别于其他普通部队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死,或者说有主心骨。
骑兵的战斗力中有四分之三是精神力量。在骑兵战中,士气更高的一方总会击败士气较低的一方。
两方越来越近,都由主将冲锋在前,这就是一支部队的灵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