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 > 第180章 驻扎在城外

第180章 驻扎在城外

    深秋的锦州城,夜幕如墨。

    寒意渐浓。

    孙承宗于城中大堂内,烛光摇曳,正对着满桌的军事图册蹙眉沉思。

    忽然,堂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沉稳的脚步声。

    孙承宗抬眼望去,只见吴三桂身着一袭便装,身影利落,迈入大堂后,当即单膝跪地。

    抱拳行礼,朗声道:“末将吴三桂,拜见孙督师!”

    孙承宗微微抬手,目光温和且带着一丝期许:“三桂啊,快快起身,此深夜前来,可是有重要军情要禀报?”

    说罢,他轻轻捋了捋胡须,眼神里透着关切与疑惑。

    因为祖大寿和吴襄的缘故,孙承宗知道吴三桂。

    吴三桂直起身来,身姿挺拔,眼神坚定:“督师,此次前来,确有重大军情。

    末将已成功打探到后金伏兵的位置,其就埋伏在锦州与大凌河之间。”

    言罢,他双手恭敬地呈上一份绘制详尽的图纸。

    孙承宗听闻,神色骤变,原本沉静的面容上闪过一丝惊讶。

    他急忙接过图纸,一边仔细端详,一边难以置信地追问:“当真?这消息确凿无误?”

    眼睛紧紧盯着图纸,眉头紧皱,似乎想要从那线条与标注间找出一丝破绽。

    吴三桂微微昂首,神色笃定,抱拳回道:“大人,末将以项上人头担保,消息千真万确!

    这几日,末将与麾下弟兄们乔装潜行,日夜监视,才确定了这伏兵之处。”

    孙承宗的目光在图纸上快速游走,时而点头,时而凝思,片刻后,他难抑激动之情。

    猛地一拍桌案:“此图若真,堪称宝贝!”

    随即转身,对身旁的属下高声吩咐:“速速派人,将此图纸快马加鞭送往朝廷。再去准备笔墨,我要誊写一份留存备用。”

    言罢,他长舒一口气,转身看向吴三桂,眼神里满是赞赏。

    “三桂啊,你此番可立了大功!我等苦寻多日无果,没想到竟被你寻得踪迹。”

    吴三桂连忙抱拳,谦逊地低下头:“大人谬赞,此皆仰仗朝廷英明,能预先算到后金有此伏兵部署,末将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

    孙承宗看着吴三桂,见其面容略带疲惫,眼中不禁流露出一丝关切:“三桂,你与弟兄们辛苦了。你和你的属下今晚便在锦州好好休息,莫要急着回去。”

    吴三桂心中一暖,再次抱拳行礼:“多谢大人关怀,末将遵命。”

    此时,他的身体微微放松,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

    孙承宗又转身对下人说道:“去厨房瞧瞧,有什么可口饭菜,速速安排人做出来。吴将军手底下几十号兄弟,想必都饿坏了。”下人领命,匆匆退下。

    孙承宗拿起一块令牌,递给吴三桂:“你拿着此牌,去城外将你的弟兄们都接进城来,吃顿热饭,好好歇息。”

    吴三桂双手接过令牌,眼中满是感激:“末将多谢大人,定不辱使命!”

    说罢,转身大步流星而去,脚步匆匆,片刻间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孙承宗望着吴三桂离去的方向,手中紧握着图纸,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喃喃自语道:“看来,明军此次出征,有望旗开得胜了。”

    次日晌午,阳光洒在锦州城的街巷。

    吴三桂等人在城中休整一夜,此时精神焕发,前来向孙承宗辞行。

    吴襄在宁远卫所,早已焦急等待。

    见吴三桂归来,急忙迎上前去,目光上下打量,关切问道:“儿啊,这一路上可还顺利?”

    吴三桂面带微笑,轻松回道:“父亲放心,非但无事,还真让我打探到后金鞑子的踪迹。”

    吴襄闻言,面露惊愕之色,瞪大了眼睛:“真有伏兵?在何处?”

    吴三桂点头,神色凝重,将打探经过一一道来:“父亲,那后金伏兵就隐匿于锦州与大凌河之间的山谷密林中,人数众多,且布防严密。

    但我等趁夜色潜行,多方探查,才确定其具体方位。”

    吴襄听后,不禁喃喃自语:“朝廷果真神机妙算,竟能料到后金此番部署。

    不知是哪位高人,有此等远见卓识,当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啊。”

    他眼神中满是钦佩与疑惑,浑然不知这一切皆出自崇祯皇帝的筹谋。

    吴三桂抬头问道:“父亲,如今既已探明敌情,咱们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是否要有所动作?”

    吴襄立刻抬手制止,表情严肃:“不可莽撞,大军尚未抵达,此时若轻举妄动,打草惊蛇。

    坏了朝廷的全盘计划,那你我可就成了罪人,当下只需按兵不动,静候朝廷指令便是。”

    吴三桂心中虽有几分不甘,但还是抱拳领命:“是,父亲,儿遵命。”

    吴襄沉思片刻,又吩咐道:“你即刻去召集我部将士,挑选精锐,老弱病残先不管,整军备战,随时准备配合大军出征。”

    吴三桂得令,转身离去,身姿矫健,步伐坚定,显然已将父亲的命令铭记于心,准备全力投入到备战之中。

    吴襄任山海关总兵以来,和他儿子吴三桂吃空饷吃出了境界。

    吴襄的蓟州兵力六万,实际三万,剔除老弱病残,能打的只剩一万。

    精锐只有三千,可以说另外七千都是战斗力平平。

    怪不得被崇祯赶出蓟州,让吴襄让出蓟州总兵的位置。

    吴襄去了宁前道。

    宁远总兵都没混上。

    要是吴襄不这么离谱,也不至于如此地步,还天天抱怨朝廷亏待自己。

    他不是来领兵打仗的,是到这块地发财来了。

    崇祯收到锦州的图纸,心中大喜,后金鞑子的埋伏位置已被探明,他立刻将情报发往各军。

    宣大边军、勇卫营、登莱水师纷纷接到廷文,一场大战即将在锦州展开。

    几日后,锦州城外明盔明甲,大军云集。

    率先抵达的是宣大七镇明军,刘一正、袁枢、何可纲三位将领威风凛凛地走在队伍前列。

    刘一正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多年的军旅生涯让他身上透着一股沉稳与威严。

    袁枢则气宇轩昂,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武将的豪迈,不愧是登莱督师袁可立之子。

    何可纲一脸坚毅,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勇卫营随后也赶到了锦州。一时间,锦州城外旌旗蔽日,士气高昂。

    孙承宗因行程受阻,被朝廷委任负责大军的后勤调配。

    毕自严责令户部官员全力保障锦州的粮草辎重供应,所幸国库充盈,物资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往锦州。

    方正化身为明军主帅,在营帐中与黄得功、周遇吉、孙应元三位将军商议作战行动。

    营帐内气氛严肃,方正化表情凝重却又透着自信,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详细地部署着各项任务,三位将军不时点头,眼神专注。

    此时,帐外传来通报声:“宣大有人拜见。”方正化微微抬起头,说道:“请他们进来。”

    刘一正带着袁枢和何可纲走进帐内。

    刘一正快走几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行礼:“卑职拜见方总监。”

    袁枢和何可纲紧随其后,也一同下拜。

    方正化立刻站起身,脸上露出笑容,快步上前扶起刘一正。

    “是一正啊,快起来快起来,咱们可是好久不见了。”

    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亲切与欣慰。

    刘一正心中涌起一股暖意,恭敬地说道:“长年在外,也没时间给您老人家请安。”

    方正化笑着摆摆手:“不要说这种话,都是为皇上办事。你这些年外放地方,办事得力,皇上是知道的。”

    刘一正连连点头:“谢皇上谢方公公。”

    方正化目光转向袁枢和何可纲,问道:“这二位是?”

    刘一正起身后,侧身介绍道:“这一位将军是大同总兵袁枢,这一位是宣府总兵何可纲,都是咱铁杆朋友。”

    方正化听后,俯身扶起跪在地上的袁枢和何可纲二人。

    他看着袁枢,眼中带着赞赏:“袁枢是登莱督师袁可立的公子吧?弃笔从戎,有勇有谋,好好好!”

    袁枢微微低头,谦逊地说道:“不敢不敢,方公过誉了。”他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心中却颇为受用。

    方正化笑着点点头,又看向何可纲:“这位就是宣府总兵何可纲了?”

    何可纲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回方总监的话,正是卑职。”

    方正化上前一步,拍拍何可纲的肩膀:“是条汉子,皇上对你可是非常器重,经常说起你。”

    何可纲面露感动之色,眼眶微微泛红:“卑职何德何能,受圣上挂念,只有粉身碎骨以报圣恩。”

    方正化很满意他们的态度,便高兴的让他们都坐下。

    何可纲从锦州副总兵,被皇上一道密旨急调宣府整顿军中贪腐,可见皇上对他的信任。

    方正化并不是无端夸赞,给他们画大饼,而是实事求是的鼓励。

    尤其是袁枢和何可纲二人,本以为方正化会盛气凌人,没想到如此宽仁,心中更加佩服。

    方正化满意地点点头,抬手示意:“都坐下吧。”

    众人入座后,方正化继续说道:“此次大战,关乎我大明国运。

    我等需齐心协力,共破后金。如今在这锦州战场上,更要发挥你们的才能。”

    袁枢、何可纲坐得笔直,眼神坚定:“方总监放心,卑职定当全力以赴,与将士们同生死,共进退。”

    刘一正也开口道:“方公,我宣大七镇明军此次前来,士气高昂,将士们都憋着一股劲,要与后金决一死战。

    我等愿听从方总监调遣,冲锋在前。”他的脸上带着自信与决然。

    方正化看着三位将领,心中感慨:“有诸位将军相助,此战胜券在握。我等当为皇上、为大明,打出一场漂亮的胜仗。”

    帐内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决心。

    随后,他们又开始详细商讨作战的具体细节,从兵力部署到后勤保障,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

    方正化表情严肃,认真倾听着每个人的意见,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袁枢则专注地看着地图,不时标记着重要地点,口中念念有词,分析着各种可能的情况。

    何可纲坐姿端正,目光坚定,偶尔插上几句简洁有力的话语,彰显着他的果断与干练。

    刘一正则在一旁协调着各方意见,确保讨论顺利进行。

    营帐内,众人正谈得热火朝天,气氛浓烈得如同煮沸的开水。

    就在这时,一声通报自门外传来:“宁前道吴襄拜见。”

    方正化原本平和的表情瞬间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那变化如水面掠过的一丝微风,稍纵即逝。

    他轻轻抬了抬下巴,声音平稳地说道:“请他进来。”

    片刻之后,吴襄大步迈入营帐。

    他的目光快速扫过周围众人,眼神中带着一丝谨慎与恭敬。

    随即径直走向营帐中央,朝着方正化“扑通”一声跪下,身姿笔挺,额头触地。

    朗声道:“吴襄拜见方公公。”他的声音在营帐内回荡,带着几分军人特有的洪亮与干脆。

    方正化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眼神里却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威严:“是吴将军啊,起来吧。”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吴襄迅速谢过,利落地站起身来,身姿如松,昂首挺胸,双手自然垂于两侧,恭敬地等待着方正化的问询。

    方正化直视着吴襄,目光里带着审视:“吴将军所来何事?”

    他的眼神紧紧锁住吴襄,似乎要从对方的表情中探寻到真实的意图。

    吴襄向前一步,抱拳行礼,动作干脆利落,眼神坚定地回答道:“方总监统帅全军,我所属的卫所前来听命调遣。”

    他的语速适中,每一个字都说得清晰有力,掷地有声,展现出军人的果敢与忠诚。

    方正化嘴角上扬,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笑声在营帐内轻轻响起:“来人,给吴将军看座。”

    随后,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吴襄身上,眼神里多了几分亲近。

    “我没那么多规矩,辽东军事紧急,后金鞑子逼近,咱们就一道议事吧。”

    吴襄闻言,再次抱拳,将拳举至胸前,微微躬身,神色严肃而庄重:“遵命。”而后,他稳步走到座位前,缓缓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