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 > 第175章 大炮

第175章 大炮

    后金八旗大军依令行事。

    当即开始给大凌河城外砌墙,挖壕沟。

    佟养性与阿济格则率部在锦州大道上精心设伏,隐蔽于山林草丛之间,严阵以待。

    多铎的骑兵如幽灵般穿梭于大凌河城周边,不时突袭运粮队伍,让明军防不胜防。

    大凌河城内,明军守将望着城外后金大军的忙碌身影,心中焦急万分。

    城中粮草虽暂时充足,但援军不至,前景堪忧。

    他们一方面加强城防,组织士兵日夜巡逻,另一方面也在苦苦思索破敌之策。

    而此时,朝廷接到杨嗣昌的军情奏报后,陷入了激烈的争论。

    崇祯皇帝面色凝重,踱步于朝堂之上,询问众臣应对之策。

    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增兵救援,有的则建议与后金议和。

    朝堂之上,气氛热烈而混乱。

    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辽东大地,大凌河城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皇太极的围点打援之策能否成功?明军能否突破重围,解大凌河之困?

    一切都在未知之中,唯有那紧张的气氛和弥漫的硝烟,愈发浓烈。

    后金鞑子悍然入侵辽东,其势汹汹,如乌云蔽日,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夜幕笼罩着紫禁城,华灯初上,烛火摇曳,崇祯皇帝在这静谧的夜色里,来到了丽嫔陈圆圆的居所。

    陈圆圆身着一袭粉色的薄纱寝衣,青丝如瀑般散落在枕边。

    她的面容在烛光的映照下愈发显得娇艳动人。

    崇祯皇帝轻轻躺在她的身侧,将她揽入怀中,陈圆圆的身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那香气萦绕在崇祯的鼻尖,令他沉醉不已。

    夜色渐深,崇祯在这温柔乡中渐入梦乡,他的眉头舒展,脸上洋溢着难得的宁静与满足。

    然而,黎明前的黑暗尚未散去,王承恩便匆匆赶来。

    他站在门外,神色焦急,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犹豫再三,还是伸出手,轻轻叩响了房门。

    “皇上,该起了。”王承恩的声音低沉而恭敬,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急切。

    崇祯正沉浸在甜美的梦境之中,被这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惊扰,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悦。

    他眉头紧皱,不耐烦地对着门外说道:“让朕再睡一会。”

    说着,手臂下意识地将陈圆圆搂抱得更紧了一些,仿佛想要将这片刻的温存紧紧抓住,不愿被外界的纷扰打破。

    王承恩在门外听得真切,心中愈发焦急,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耽搁不得。

    于是,他提高了声音,语气中满是焦急:“皇上,辽东有军情……”

    这几个字如同炸雷一般在崇祯的耳边响起,瞬间驱散了他的睡意。

    崇祯的身体猛地一震,立刻坐起身来,眼神中还带着一丝迷茫与惊恐,大声问道:“出了什么事?”

    王承恩在门外赶忙回道:“后金鞑子大军压境,大凌河城告急。”

    陈圆圆也被这阵动静惊醒,她那一双美目瞬间睁开,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但她很快镇定下来,迅速起身,顾不得自己的妆容与凌乱的发丝。

    赶忙拿起崇祯的龙袍,走到他的身边,手脚麻利地为他穿衣。

    她的眼神专注而又带着一丝担忧,纤细的手指熟练地为崇祯系着衣带,整理着衣领。

    崇祯坐在床边,任由陈圆圆为他穿戴,他的目光有些空洞,脑海中飞速思索着辽东的局势。

    片刻后,他回过神来,看着眼前乖巧伶俐的陈圆圆,伸出手轻轻捏了捏她俊俏的脸蛋,那动作中带着一丝宠溺与不舍。

    随后,他站起身来,大步向门口走去,边走边对王承恩说道:“先回乾清宫。”

    王承恩连忙应道:“是。”他微微弯着腰,亦步亦趋地跟在崇祯皇帝的后面。

    崇祯的脚步匆匆,衣袂在身后飘动,他的脸上神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不安。

    王承恩紧紧跟随其后,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崇祯的身上,时刻留意着皇帝的一举一动,以便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状况。

    此时的紫禁城,被这突如其来的军情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崇祯皇帝在王承恩的陪同下,向着乾清宫快步走去,那渐行渐远的背影。

    仿佛承载着整个大明王朝的命运与希望,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显得格外沉重与孤寂。

    紫禁城乾清宫中,崇祯皇帝朱由检坐于龙椅之上,面色凝重。

    手中紧握着杨嗣昌从辽东发来的军情奏报,那奏报上的文字仿佛带着辽东的烽火硝烟,令他心急如焚。

    崇祯算了下日子,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

    “王承恩,摆驾内阁大堂,朕要与内阁诸卿共商抵御后金之策。”

    崇祯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又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遵旨,陛下。”王承恩躬身领命,赶忙安排銮驾。

    一众锦衣卫和太监守卫在皇帝銮驾左右,威严的驶向内阁。

    崇祯踏入内阁大堂,便听到三位阁臣成基命、毕自严、范景文正低声商议着辽东战事,声音中满是忧虑与凝重。

    “皇上驾到!”王承恩高呼一声,三位阁臣闻言,立即停止议论,纷纷下跪恭迎。

    “众卿平身。”

    崇祯边走边摆了摆手,随后坐在内阁大堂中央的椅子上,目光扫视着三位大臣,“辽东战事吃紧,卿等可有应对之策?”

    范景文身为兵部代表,率先出列,抱拳行礼后,神色严肃地说道。

    “陛下,如今形势危急,皇太极亲率八旗精锐,协同蒙古兵共计十万之众进犯大明。

    而大凌河城守军尚不足三万,幸得朝廷提前有所布局,城内囤积了大量粮草,足以支撑守军六个月。

    且城中有红衣大炮、佛郎机等火器,后金鞑子不敢贸然强攻。

    据杨嗣昌军报,他们现下围而不攻,恐是又要玩那围点打援的把戏。

    依臣之见,当立刻派遣明军前去救援。”范景文说到此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

    成基命微微点头,接话道:“范大人所言甚是,粮草充足,倒是为我军争取了些许时间,可从容调遣军队。

    只是这过程切不可慌乱,需小心谨慎,万不可中了后金鞑子的埋伏。”

    成基命眉头微皱,表情凝重,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崇祯听后,轻轻点了点头:“成阁老所言有理,援军调遣不可急躁,务必井井有条,以防自乱阵脚。

    毕大人,你有何看法?”崇祯转头看向毕自严。

    毕自严沉思片刻,上前一步,缓缓说道:“陛下,皇太极此次来犯,不仅带了十万兵马,还带来了炮营。

    虽说其火炮威力不及我大明,但亦不可小觑。

    臣担忧他已有周密部署,意图断我粮道,在我大明军队支援途中设下埋伏。”

    毕自严抬头看向崇祯,眼神中带着忧虑。

    崇祯站起身来,踱步至沙盘前,凝视着沙盘上的辽东地形。

    问道:“若卿等是皇太极,围点打援的话,会如何部署兵力?又会将炮营置于何处?”

    崇祯目光专注,眼神中透着一丝探究。

    毕自严与范景文曾参与前线军事,闻得崇祯此问,皆微微闭目,将自己代入皇太极的角色。

    思索片刻后,毕自严率先开口,他伸出手指,指向沙盘上锦州与大凌河中间的主道粮道。

    “陛下,若臣亲率大军,定会先将大凌河城团团围住,而后抽调兵力埋伏于此。

    以步兵甲车列于阵前,阻挡援兵推进,再遣精锐骑兵埋伏侧翼,待援兵至时,出其不意予以冲击。

    至于炮营,臣会架设于步骑兵不远处,只要在大炮射击范围,就不断开炮。”

    毕自严一边说着,一边在沙盘上比划着,动作沉稳而自信。

    成基命与范景文听后,不禁深吸一口气,成基命叹道:“此招数果然狠毒,若后金鞑子当真如此部署。

    我军援军恐将陷入绝境,来再多亦是枉然,且他们以逸待劳,占尽先机。”

    成基命眉头紧锁,摇头叹息。

    崇祯面色冷峻,追问道:“若后金鞑子正是这般布局,我军该如何破解?”

    毕自严抬头,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要破八旗兵,首当其冲便是端掉皇太极的炮营。

    若不除此威胁,我军骑兵步兵难以与之正面交锋。”

    毕自严语气铿锵有力,眼神中透着一丝果敢。

    成基命忧虑地说道:“后金鞑子狡黠多端,此番围城不攻,使出这般阴损招数,实难对付。”

    成基命双手背于身后,来回踱步,神色焦虑。

    崇祯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既已预测到后金鞑子的部署,毕大人所言极是,端掉炮营乃破敌关键。

    只是,若要行动,需先搞清楚他们炮营的位置。”崇祯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与思索。

    范景文闻言,拱手进言:“陛下,臣知那炮营的射击距离约在两千米。

    只需找到八旗兵的步兵甲车,便可推断出炮营的大致方位。

    臣以为,当速派哨兵探子前去探寻。”范景文神色严肃,眼神专注。

    崇祯当即下令:“传朕旨意,派驻守在宁远卫所的吴襄前去打探,务必查明后金鞑子这支伏击军队的具体位置以及炮营所在。”

    崇祯眼神中透着一丝冷峻与威严。

    “臣领旨。”范景文抱拳接令。

    崇祯又道:“另抽调宣府、大同七边镇明军统一集结,一齐听候调遣。

    后勤保障之事,亦不可有丝毫懈怠。

    大凌河城虽为我军争取了时间,但此乃生死之战,不容有失,诸卿务必全力以赴。”

    崇祯目光扫视众人,眼神中充满期望与凝重。

    毕自严、成基命、范景文齐声应道:“臣等定当竭尽心力,不负陛下所托。”

    三人皆抱拳行礼,神色庄重而坚定。

    崇祯皇帝负手而立,身姿挺拔却难掩眉宇间的忧虑之色,他目光坚定地扫视过内阁大臣们。

    决然开口道:“命登莱袁可立与孙元化,即刻集结水师与炮船,全速往辽东海域进发并靠拢。

    着东江黄龙部听从袁可立调遣,全军务必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听候朕之号令,狠狠攻打后金鞑子的后方。”

    崇祯的声音沉稳有力,字句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双手不自觉地微微握拳。

    内阁大臣们赶忙齐声应道:“臣等遵命。”

    皆垂首而立,神色凝重。

    毕自严微微抬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与思索,拱手问道:“陛下,此举莫非是欲用水师之大炮威慑后金鞑子?”

    毕自严眉头轻皱,目光专注地看向崇祯。

    崇祯闻得此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朗声道:“非也,并非威慑,而是剿灭!待吴襄探得后金鞑子伏兵确切所在。

    朕便令袁可立的水师协同陆上援兵同时登陆,双面夹击。

    那后金鞑子妄图以围点打援之阴招算计朕,朕又岂会坐以待毙?

    朕定要让他们成为瓮中之鳖,插翅难逃!”

    崇祯说罢,眼神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昂首挺胸,龙袍随风轻轻飘动。

    成基命、毕自严与范景文三人听闻皇上这一计谋,不禁相视一眼,皆从彼此眼中看到了钦佩之色。

    成基命率先出列,微微躬身,赞叹道:“陛下圣明,此计甚妙。如此布局,可打后金鞑子一个措手不及,扭转辽东战局亦未可知。”

    成基命面带微笑,眼神中满是敬仰。

    毕自严亦抱拳行礼,说道:“陛下深谋远虑,臣等远不及也。此等奇谋,定能让后金鞑子闻风丧胆,望风而逃!”

    毕自严神色庄重,语气诚恳。

    范景文跟着点头附和:“陛下之智,仿若诸葛再世,臣等唯马首是瞻,定当全力协助陛下推行此策。”

    范景文目光炯炯地望着崇祯。

    崇祯微微颔首,神色稍缓,语气凝重地嘱咐道:“三位爱卿,此乃军国大事,关乎大明之生死存亡。

    命令必须严格保密,切不可有丝毫泄露军情之举。

    下发给七边镇和登莱的奏疏,皆以密诏形式发出,若有谁敢走漏风声,朕定不轻饶!”

    崇祯眼神犀利地扫视众人,眼神中透着凛凛杀意。

    三阁臣赶忙跪地,齐声高呼:“臣等遵旨,定当严守机密,万死不辞!”

    三人皆磕头触地,态度坚决。

    崇祯看着跪地的大臣们,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众卿平身,如今辽东局势危急,朕与诸卿肩负着大明的江山社稷。

    唯有齐心协力,方可共度难关,望诸卿各司其职,莫要辜负朕之信任。”

    崇祯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期望。

    “臣等定当鞠躬尽瘁,以报陛下隆恩。”大臣们站起身来,齐声回应。

    此刻,内阁大堂内的气氛庄重而肃穆,崇祯皇帝与三位内阁大臣皆深知。

    一场关乎大明命运的决战即将拉开帷幕,而他们所谋划的每一步战略。

    都将在辽东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接受残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