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独治大明,脚踹士大夫 > 第174章 来了

第174章 来了

    皇太极在精心筹备一个月后,倾女真八旗之精锐。

    并征调蒙古兵力,合共十万大军,如汹涌潮水般向大凌河进发。

    为确保此次军事行动的绝对掌控,皇太极在出征前巧妙布局。

    将四小贝勒——阿济格、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安置于关键军事岗位。

    以此制衡代善和莽古尔泰的异议。

    代善与莽古尔泰因不支持皇太极的作战计划,被调往后方负责后勤保障事务。

    十万后金大军的压境,让大凌河城陷入绝境。

    城楼上,明军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严阵以待,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杨嗣昌当机立断,急令轮值城外的秦良玉所率一万白杆军迅速进城防御,同时派遣传令兵快马加鞭,将军情火速上报朝廷。

    大凌河城内,紧张的气氛如绷紧的弓弦,一触即发。

    将士们个个枕戈待旦,红衣大炮和大型佛郎机炮在城墙上威严耸立。

    炮口直指城外,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明军的坚守决心。

    杨嗣昌面色凝重,眼神中透着一丝忧虑。

    他深知此次后金来势汹汹,十万大军压境,局势严峻。

    他站在城中临时搭建的营帐内,身姿挺拔却难掩内心的沉重。

    缓缓开口道:“诸位将军,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为共商退敌之策。

    后金此番来犯,兵力众多,且据哨兵来报,他们竟带来了一个炮营,这着实令人诧异。”

    说罢,他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流露出疑惑与不安。

    祖大寿面容冷峻,双手抱胸,听闻杨嗣昌之言。

    冷哼一声道:“大人,那年辽东失守,后金便抢走了一批火器,其中就有红衣大炮和火铳。

    只是当时数量远不及如今。

    看来这些年,他们没少在火器上下功夫。”

    他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与不甘,牙关紧咬,似在痛恨当年的失利。

    杨嗣昌无奈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唉,我等万不可再将后金视作野蛮人,他们学习能力极强,又有不少汉奸为其效力。

    仿造几门大炮并非难事,此消彼长之下,我军面临的压力愈发巨大。”

    他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在营帐内来回踱步,脚步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秦良玉英姿飒爽,一身戎装更显巾帼不让须眉之气概。

    此时,她秀眉微蹙,眼中透露出担忧之色:“大人,后金有了大炮,我军骑兵恐遭重创。

    其威力巨大,一旦发威,我军将士将面临巨大伤亡。”

    她紧握腰间佩剑,手背上青筋微微凸起,显示出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杨嗣昌微微点头,神色凝重:“秦将军所言极是,此事必须即刻禀报朝廷,以待圣裁。”

    他转身走向桌案,拿起毛笔,却又在半空停顿,似在思索如何措辞,良久才缓缓落下笔端,写下奏报。

    放下笔,杨嗣昌抬起头,望向祖大寿和秦良玉:“现今后金动向不明,虽陈兵城外,却迟迟未发动进攻,诸位可有高见?”

    祖大寿向前一步,眼神坚定:“大人,这是皇太极的惯用伎俩,他善于围城打援,妄图耗光我军粮草与士气,令我军不战自溃。”

    他昂首挺胸,双手握拳,话语中充满了对皇太极的了解与警惕。

    秦良玉柳眉倒竖,凤目圆睁,怒喝道:“这群后金鞑子实在猖狂!大人,末将请命,率白杆军与之一决雌雄,定要让他们知道我明军的厉害!”

    说罢,她单膝跪地,双手抱拳,眼神中燃烧着愤怒与斗志。

    身姿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刃,散发着凛冽的气势。

    杨嗣昌见状,急忙上前搀扶起秦良玉,温言安抚道:“秦将军莫急,此时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我军当以静制动,一切需等朝廷旨意。

    若要出击,也需与援兵协同作战,方可保万全。”

    他轻轻拍了拍秦良玉的肩膀,眼神中带着劝慰与信任。

    祖大寿亦点头称是:“大人所言甚是,如今城中粮草充足,尚可维持六个月。

    只要我军坚守不出,后金若敢攻城,自有红衣大炮伺候,量他们也占不到便宜。

    当下首要之事,便是等待朝廷指示,再定破敌之策。”

    他双手背于身后,昂首而立,表情沉稳,给人一种镇定自若之感。

    秦良玉微微思索,又问道:“大人,既如此,是否可派小股部队出城试探一番?也好摸清后金虚实。”

    她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希望能为破敌贡献一份力量。

    杨嗣昌轻轻摇头,否定了这个提议:“秦将军,此举不妥。当下我军应坚守城内,不可贸然出击,以免中了皇太极的圈套。

    但防御之事绝不可有丝毫懈怠,需令士兵们打起十二分精神,随时准备接应援军,里应外合,发起反攻。”

    他眼神严肃,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祖大寿眉头紧皱,眼神中满是忧虑,他上前一步。

    双手微微摊开说道:“大人,单靠大凌河城各处的墩台联络旗语,实在难以精准掌握皇太极八旗兵的动向。

    若我军一直坚守不出城,就如同被蒙住双眼、堵住双耳,援军何时到来全然不知,这岂不是坐以待毙?”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额头也因焦虑而微微沁出汗水。

    说完后眼神紧紧盯着杨嗣昌,似在等待一个满意的答复。

    杨嗣昌微微颔首,他双手背于身后,身姿挺拔,面容沉静。

    不慌不忙地开口解释:“祖将军,本抚不让诸位出城,实是不忍见将士们做无谓牺牲。

    诸位且想,城外后金十万大军,我军出城迎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即便拼死火拼,也不过是徒增伤亡,于战局毫无益处。”

    他一边说着,一边缓缓踱步,脚步沉稳而缓慢,眼神中透着对局势的清晰认知与权衡。

    秦良玉在一旁轻轻咬着下唇,她双手抱臂,目光中仍有疑虑:“大人,可若不出城探察,情报又从何而来?

    大凌河距锦州四十里地,仅靠肉眼,根本无法洞悉后金的行动啊。”

    她的眉头轻皱,眼神里满是不甘与困惑,明亮的双眸紧紧盯着杨嗣昌,期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杨嗣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他转身走向营帐内的一个木盒,轻轻打开。

    从中取出一样物件。他双手捧着,眼神中带着一丝得意。

    向祖大寿和秦良玉展示:“二位将军不必忧心,且看此乃西洋望远镜,有了它,千米之外的景象皆能收入眼底。

    这是本抚从孙元化那儿得来的宝贝。”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将望远镜递向二人。

    祖大寿和秦良玉好奇地凑上前,祖大寿率先接过望远镜,他的眼神中满是新奇与疑惑。

    双手略显笨拙地摆弄着,将望远镜放在眼前,四处观望。

    他的嘴巴微微张开,惊叹道:“乖乖,这玩意儿竟如此神奇!”

    他的表情从疑惑转为惊喜,眼睛透过望远镜不断扫视着远方,身体也不自觉地转动,试图看到更多的景象。

    秦良玉在一旁看着祖大寿的模样,心中愈发好奇,她迫不及待地从祖大寿手中拿过望远镜,仔细端详一番后放在眼前。

    她的眼睛瞬间睁大,脸上满是惊叹之色:“此镜真乃神器!敌军与援军的动向,有了它,定能提前知晓。”

    她兴奋地说道,眼神中原本的疑虑已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对这新物件的喜爱与对未来战局的一丝期待。

    杨嗣昌看着二人的反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双手轻轻抬起,说道:“二位将军,如今有了这望远镜置于城墙之上,我军便如同多了一双千里眼,总好过盲目地派兵出城探查吧?”

    他目光温和地看着祖大寿和秦良玉,眼神中带着一丝安抚与自信。

    祖大寿和秦良玉相视一笑。

    连连点头,祖大寿爽朗地大笑道:“大人英明!有此神器相助,我大凌河城守军便多了几分胜算,末将这就去安排,将望远镜安置在最佳观测点。”

    说罢,他抱拳行礼,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营帐,脚步轻快有力,显然心中的顾虑已全然打消。

    秦良玉也微微欠身行礼:“大人,那末将也回营中,叮嘱将士们密切留意望远镜观测到的动向,随时准备迎战。”

    她眼神坚定,英姿飒爽地转身离去,身姿矫健,透着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之气。

    商议已定,杨嗣昌挥了挥手:“诸位将军,各司其职去吧。务必坚守岗位,不得有误。”

    众将领齐声领命,纷纷抱拳行礼,转身离去。

    杨嗣昌望着将领们离去的背影,独自站在营帐中,久久未动。

    随后,他再次拿起那份写好的军报,仔细检查一遍后,唤来信使:“此报事关重大,务必以最快速度送达朝廷,不得有误。”

    信使接过军报,郑重行礼后,转身飞奔而去。

    杨嗣昌望着信使远去的方向,喃喃自语:“愿朝廷能速做决断,解大凌河之围……”

    皇太极深知大凌河城防御坚固,明军援军将至,故而并不急于攻城。

    他骑着高头大马,在大军阵前巡视一番后,下令将营帐驻扎在明军大炮射程之外。

    以避开其锋芒,随即开始精心部署围城之策。

    后金营帐内,气氛凝重而压抑。

    皇太极站在大凌河城的沙盘地图前,身姿挺拔,目光坚定而深邃,犹如一只凝视猎物的苍鹰。

    他身披华丽战甲,在烛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周围众将领皆屏息凝神,静待统帅发号施令。

    皇太极微微抬起手臂,指向沙盘上的大凌河城,声音沉稳有力。

    掷地有声:“此战之关键,在于围点打援。我军需稳扎稳打,耗其粮草,破其援军,方可制胜。”

    众将领闻言,纷纷点头,目光专注地聆听着每一个字。

    皇太极继而转向诸将,详细部署作战任务:“着令众将士,于大凌河城四周修筑围墙、挖掘壕沟。

    围墙需坚固厚实,壕沟要深且宽,此二者不仅可阻大凌河城守军突围,亦能断绝城外明军之支援,使其首尾难顾。”

    说罢,他稍作停顿,眼神威严地扫视全场,观察将领们的反应。

    见众将并无异议,皇太极继续下令:“佟养性,率炮营驻扎于锦州大道,设伏以待明军援军。

    阿济格,领一万人马协同佟养性,务必将援军歼灭于途中!”

    佟养性闻令,单膝跪地,抱拳领命:“末将领命!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其声音洪亮,充满自信与决心。

    阿济格亦向前一步,昂首挺胸,大声道:“大汗放心,末将必与佟将军并肩作战,让明军有来无回!”

    言罢,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羁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对战斗的渴望与兴奋。

    济尔哈朗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问道:“大汗,若明军援军众多,我军伏兵恐难以抵挡,是否需再调遣些兵力?”

    他目光诚恳,语气谦逊,展现出对战争局势的谨慎考量。

    皇太极微微点头,对济尔哈朗的提问表示赞赏:“济尔哈朗此虑甚是。然我军兵力亦需合理分配,先按此计划部署,若遇变故,再做调整。”

    多尔衮则一直默默凝视着沙盘,此时开口道:“大汗,大凌河城内粮草储备虽多,但我军围城日久,亦需谨防其突袭运粮。

    可遣小股部队,不时骚扰其粮道,使其疲于应对。”

    他眼神冷静,面容冷峻,话语简洁而犀利。

    皇太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多尔衮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多铎,你率三千骑兵,负责截断大凌河城与外界的粮道,打乱其补给。”

    多铎年纪虽轻,但身姿矫健,英气逼人。

    他毫不犹豫地抱拳应道:“大汗英明,末将遵命!” 言罢,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部署完毕,众将领纷纷领命而去,各自准备作战事宜。

    营帐内,皇太极独自站在沙盘前,凝视着大凌河城的沙盘模型,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仿佛已看到胜利在握。

    他深知,此役不仅关乎后金的军事扩张,更是他巩固统治地位的关键一步。

    在这场智谋与力量的较量中,他必须全力以赴,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