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四百八十寺 > 第40章 寒山之战

第40章 寒山之战

    王伟很是烦闷,邺城传来蔡遵道被高澄诛杀的消息,蔡遵道是他布下的一步棋,在侯景谋反之前,他就布下的棋。

    当他听说侯景在邺城的亲眷被朝廷给监视起来了,就知道事情不妙,他和蔡遵道密谋多日,蔡遵道久在邺城,知道皇帝与高澄的关系不好,王伟认为侯景反对高氏,如果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则可以明正言顺,如果能像宇文泰迎孝武王一样,则河南道大行台将成为帝业正朔所在,但他也知道侯景比起宇文泰来,先天不足,关中将士是尔朱天光与贺拔岳留下的将士,加之有崤函之固,所以割据起来,高氏并不能如之奈何,而侯景所率军士,都是高氏旧部,河南之地,虽有黄河之险,但黄河一到冬季即结冰,大军可踏冰而过。河南身处三国之地,并不是最佳割据之地,但可以合纵立身,如果能有邺城元氏皇族的支持,将来成败也未可知。

    有鉴于此,王伟让蔡遵道多备金银,用以结交朝中勋贵,当然要避开高氏的近臣,蔡遵道说他可以通过元瑾的关系结纳皇帝身旁的近臣,王伟叮嘱他千万不要小看了高澄,此子虽年轻,但精明能干,手下又有能臣辅佐,最好是高澄不在邺城时起事,王伟又叮嘱说让蔡遵道以反正的形式回归邺城,蔡遵道领命而去。

    当高澄写信给侯景时,王伟特意在回信中写蔡遵道被高澄关押,不得不说侯景有北归之意,以打消高澄的顾虑,但没想到还是没有瞒住陈元康的眼睛。

    荀济、蔡遵道等人相继被杀,王伟就知道联络皇帝这条路已彻底堵死了,皇帝本来就是高氏的掌中物,现在更加不得自由,当然他不关心这个皇帝的生死,元氏或者说拓拔氏已经衰败不堪,就算没有高氏、宇文氏,也得有李氏、王氏或什么氏代之。

    接着杜弼的一纸檄梁文传来,王伟看后更是五味杂陈,东魏还是有人才啊,而侯景大军之中,除了自己与索超世、于子悦、丁和等数人外,都是大老粗,而自己也并不擅长文学,当然乱世之中文学也没什么用,但在识文通字的人眼里,文学之才还是上上之才。

    他心里更对梁军的覆没深感狐悲,自从颍川被王思政占领后,他们这支大军成了无根之木,无魂之身,萧衍下诏大举北伐,侯景大军听说后都精神振奋,他马上向侯景建议,萧氏攻东,王思政据西,侯景大军若由中部向北进伐,一定能打乱高澄的阵脚。

    侯景立刻下令大军向谯城进发,当初高澄派韩轨来的时候,侯景嘲笑韩轨是吞猪肠子的,后来听说高澄派高岳领兵去救彭城,侯景又说高岳兵精人凡,并不以然,但后来又听说高澄以慕容绍宗为副帅,侯景当时正在马上,王伟发现侯景突然紧扣住马鞍子,嘴角不自主地抽搐几下,侯景说谁教鲜卑小儿把慕容绍宗给派了来?哎呀,难道高王还没死吗?

    王伟心中一寒,他从没在侯景脸上发现过这种情景,侯景一向擅长谋算,手下将士也无从猜测侯景心中所想,只有他与侯景接触颇深,知道侯景心中乱了,这个慕容绍宗为何能有如此之能?连天不怕、地不怕的侯景都差点从马上掉下来,从那天起,他就留起了神。

    侯景派他到寒山去,贞阳侯萧渊明的北伐大军驻在寒山,寒山据彭城十八里。王伟叫上徐思玉、徐思南,三人出发去寒山。

    “南军一定会围堰泗水的。”徐思玉说道。

    “何以见得?”徐思南问。

    “这是南军的老伎俩了。”王伟笑着说。

    “泗水由西南流经彭城入淮水,是淮水下游第一大支流,大军驻寒山,就是要围堰设坝,到时水灌彭城可一鼓而下。”徐思玉说。

    徐思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听说萧衍先遣皇孙萧会理,又改将萧渊明,萧渊明比萧会理年长,现两军成掎角之势,应该会让高澄手忙脚乱。”王伟说。

    “我对萧氏这些皇族没看在眼里,南军有实力的将军只有一人,冠军将军羊侃。”徐思玉说。

    “萧衍为什么喜欢重用宗亲为将?”徐思南问。

    “宗亲不会反叛。”王伟答。

    “宗亲如果重用良将,也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徐思玉说。

    三人来到寒山大营,有人领他们来见萧渊明,南朝军士盔明甲亮,刀枪如林,徐思南很高兴,说道:“南朝军士,身体丰腴,而我北朝将士,多受饥馁之苦,多数骨瘦如柴。”

    “思南所说,我一路也注意到了,这支劲旅,如果能有良将指挥,必能攻破彭城。” 徐思玉也说。

    他们三人得知寒山堰已成,是羊侃监修的,两旬而成,大水已直灌彭城,水及于城堞,城不没者只有三板了,三人大喜,看来上天保佑他们成功了。

    三人来到中军大帐,萧渊明正在摆宴饮酒,王伟不禁一怔,大水已灌彭城,正是攻城的要紧时候,怎么还有心思喝酒?

    王伟把高岳与慕容绍宗领军来救彭城之事告诉萧渊明,萧渊明已经知道了,他让人赐坐,与三人对饮。

    “你们回去告诉河南王,大水漫城,彭城指日而下。”萧渊明说道。

    “大水漫城,现在不是乘水猛攻彭城的时机吗?”徐思南发问。

    萧渊明白了徐思南一眼:“临机制变,你懂什么。”

    “河南王让我转告将军一句话,对于魏军援军,逐北不过二里。”王伟忙说。

    “知道了,你们可以回去了。”

    “我等三人想多留几日。”徐思玉说。

    萧渊明不以为意,冲三人摆摆手,继续喝酒,看来敌军不能让他感兴趣,只有樽中美酒才是他的至爱。

    王伟三人出来,王伟想去拜会羊侃,结果军士告诉他羊侃结营在堰上,王伟又愣住,他一直以为萧渊明也好,萧会理也好,只是名义统帅,真正领兵打仗的是羊侃,怎么羊侃反而驻在后方?

    三人到羊侃大营见羊侃,羊侃没在大营,在堰上巡视,王伟暗暗点头,羊侃听说高岳与慕容绍宗领军前来救彭城,立马与三人来求见萧渊明,萧渊明已喝得醉熏熏,羊侃建议趁东魏援军远来疲惫而击之,萧渊明摇头不许,羊侃再三劝说,把萧渊明说恼了,把羊侃赶出了军帐。

    王伟三人随羊侃出来,羊侃长叹一声,默默上马而去。

    “这南军啊,非无菜,但无酱(将)。”徐思玉突然冒出一句。

    “思玉兄所言不假,梁军只怕要误在这位贞阳侯手里。” 王伟叹了一口气。

    徐思玉认为羊侃都靠边站了,他们三人这里更也没什么用了,侯景所传的话已经传达给萧渊明了,听不听在他了。

    三人向回走,一路但见南军抄掠百姓,也无人制止。

    “他们连西魏的贺兰愿德都不如。”王伟感慨道。

    他们回到谯城外大营没几天,彭城传来了消息,萧渊明全军覆没。

    慕容绍宗引军先攻潼州刺史郭凤营,矢下如雨,寒山大营的萧渊明酩酊大醉,诸将谁也不敢去救,南兖州刺史胡贵孙独率麾下军士出寨与东魏接战,谯州刺史赵伯超拥众数千而不敢救,引军远遁,胡贵孙斩首二百,终不敌慕容绍宗,被虏。慕容绍宗又定下诱军之计,佯退而走,南军乘胜深入,结果中了埋伏,被东魏围伏的的军队杀得大败。

    “告诉过他们逐北不过二里的,唉。”王伟听探作说南军失败之由,不由拍腿长叹。

    “萧渊明及赵伯超等人皆被东魏俘虏,士卒失亡数万人。”探报又说。

    “羊侃呢?”

    “羊侃将军命将士结成方阵徐徐退兵,全军而还。”

    王伟听探报如此说,心下稍定,南军还是保留了一支生力军。

    “那位皇孙萧会理呢?”

    “萧会理军在后方,见前方失利,早早就溜走了。慕容绍宗正围潼州。”

    潼州保不住,这是侯景的原话,果然,几日后又传来消息,郭凤弃城逃走,潼州被慕容绍宗占领。

    侯景慌忙聚将商议,慕容绍宗既克梁军,马上就会挥师西进,而谯城久攻不下,是否继续攻下去?王伟知道谯城久攻不下,是因为城中的一个守将,斛律光。

    年轻一辈的将军如斛律明月、段韶等人都到了河南,看来高澄要举倾国之力灭剿侯景,众将意见纷纭,侯景拿不定主意。

    “如今之计,只能再向南朝求援了。”王伟献计。

    “梁军新近丧师,白头老翁哪还敢派兵,又哪里能派得出兵?”索超世揶揄道。

    侯景虽然投降了南朝,他们名义上也是梁军,可是全军从上到下,并没有认为自己是梁军,对萧衍也没有君臣的尊崇。

    侯景最终决定从谯城撤军,转攻城父城,众将走后,王伟了留下来,他想单独跟侯景说话。他对侯景讲起邺城的消息,最近连连打仗,侯景并没有留意邺城的消息,王伟没有说自己与蔡遵道的计策,但是把荀济等人反高澄的消息告诉了侯景,侯景一拍几案:“早知如此,我就直接北上邺城,拿下邺城,挟天子去拔晋阳,天下一统。”

    王伟陪笑几声,这些话只能是事后诸葛亮,事先谁能料到邺城的形势?他所能想的也只是鼓动皇帝南逃,再说就算北上邺城,黄河之北都是高氏势力所在,哪能一击成功?

    “我们可以利用魏皇帝元善见被囚事件,请求萧衍选在江南的魏宗室元姓子弟为主,这样大王就能以辅魏能臣的名义与高澄小儿决战,定能收得人望。”王伟说道。

    侯景想了想,点点头:“那让丁和跑一趟建康。”

    “丁和未必能说动萧衍,我想亲自去一趟。”

    侯景盯了王伟半天,最终还是同意了,但让他等一等,等攻下城父再走。

    城父城比起谯城来要小得多,但城主不知是受慕容绍宗大捷的鼓舞,还是看不起侯景,居然开城门要与侯景野战,结果侯子鉴嗷一嗓子,率铁甲军冲进了敌阵,如同切瓜割菜一样,把魏军冲得七零八落,城主也被砍杀在地,侯景领诸将进驻城父,加强城防,整修城墙,以备慕容绍宗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