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四百八十寺 > 第25章 四圣谛

第25章 四圣谛

    玄布听崔保问佛陀所悟佛法的内容,略一沉吟:“早期世尊的教法,或者说世尊于菩提树下所悟之法,有人说是华严经,但我认为应该为四圣谛之法。”

    “什么叫四圣谛?”

    “就是苦、集、灭、道。”

    “什么意思?”

    “世尊一次在憍赏弥城申恕波林,拿着几支申恕波树叶问身旁的比丘们,是他手上拿着的树叶多,还是比丘头顶上的树叶多?比丘们当然说是头顶上的树叶多。世尊于是说道:‘正像这样,众位比丘,我知道而没有宣示的很多,我宣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为什么我没有全部宣示呢?因为那些无用,不是根本的梵行,无助于厌弃,无助于离欲,无助于灭寂,无助于平静,无助于通慧,无助于正觉,无助于涅槃。所以我不宣示那些,我宣示的是什么呢?是苦,是苦的生起,是苦的灭寂,是灭苦之道。’

    保儿,这就是四谛之法,世尊开始传道时只是教信徒实用的方法,并不故作高深。所谓苦谛,是说人生有生、老、病、死之苦和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五阴(蕴)炽盛苦,一共有八苦。什么是生?各类众生诞生,出生,产生,生成,显现诸阴,获得诸处。什么是老?众生衰老,齿落,发白,皮皱,寿命萎缩,诸根老熟。什么是死?众生倒下,毁坏,瓦解,消失,死亡,灭亡,合终,诸阴毁坏,尸体遗弃。我们人生可能遭遇种种不幸,经受种种苦事,忧虑,忧愁,伤心,担心,忧心,身体痛苦,不愉快,由身触产生痛苦,由意触产生痛苦,从而忧郁,沮丧,心烦,意乱,我们当然不想要这些,但总是不能如愿,我们人生虽然也有欢乐,但快乐总是短暂的,由于我人对生存的执着,引起五取蕴苦。当然作为自然现象的生老病死,不论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之物,本身并不是苦,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却是苦,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是我们存在的根底,所以称之为苦谛,谛,就是真理的意思。但人生是苦的真理,众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圣者才能了知其真正的含义,所以称为苦圣谛。”

    崔保脸上现出痛苦状,不知想起了什么,玄布看他一眼,继续说道:“说明苦的原因,就是苦集圣谛,集,就是原因。什么原因?我们之所以有苦,是因为内心深处有渴爱,这是成为所有欲望根底的欲望,是永不满足的欲望,是造成人生不满的欲望,称之为渴爱,就像口渴的人在对求水源时那种强烈的欲求一样。

    渴爱分三种:欲爱、有爱与无有爱。所谓欲爱是感觉上的欲望,或为情欲;所谓有爱,是希望永远生存的欲望,我们中土自秦始皇以来,每个皇帝可说是强烈的有爱之人;所谓无有爱,是期望生存断绝的欲望。”

    “谁不想追求幸福?谁不想追求快乐?我觉得是人之常情,未必要批判的。”

    “所谓的渴爱,与你所说的欲望不同,渴爱指的是欲望根源的不满足性,又称为无明,以渴爱、无明为根源,于其上产生种种烦恼,就污染了心,这以渴爱为根源的种种烦恼,就是苦的原因。

    完全舍弃渴爱,灭除渴爱,摒弃它,放弃它,摆脱它,脱离它,爱舍于此处,灭于此处,就是苦灭圣谛,也称之为涅槃。因为是心从渴爱的束缚中脱离,所以也叫解脱,在心中首先是智慧解脱,称为慧解脱,然后灭却全部烦恼,使心的整体得到解脱,称为心解脱。这是感情、欲望、努力不被渴爱所污染而活动的心的自由状态,因为是真的乐,所以说寂灭为乐。但我人要知道,灭并不是虚无,灭是渴爱之灭,并不是心本身之灭,由于渴爱灭,正确的智慧才得以显现,以此智慧所知的不动的真理就是涅槃,所以涅槃是论理的存在,理性的存在。”

    崔保:“寂灭好是好,可怎么才能达到呢?”

    玄布:“这就是实现苦之灭的方法,称为苦灭道圣谛。有八支,称为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产、正定。

    所谓正见,就是正确的看法或见解,即是如实知见。知道这是苦,知道这是苦集,知道这是苦灭,知道这是通向灭苦之道,就是正见。这个世界通常立足于两端:存在或不存在,如正见如实看见世界的生成,便不认为世界不存在,依正见如实看到世界毁灭,便不认为世界存在。这个世界通常贪图方便,执著偏见,如果不贪图方便,不执著偏见,不立足于这种想法,这是我的我(灵魂),不怀疑生起的是苦,灭寂的是苦,那么他的知识就不是依傍他人,他就具有正见,不偏于一边,就是中道,就是正见。

    所谓正思惟,是指正确的意向或意图,即所谓无欲思,无恚思,无害思。无欲思是摒弃欲念,我人的欲有五种,即以眼、耳、鼻、舌、身认知色、声、香、味、触,可亲可爱,惹欲牵情,这些欲味少苦多,烦恼多,祸患也多,能离欲,离不善法,获得喜乐,获得其他殊胜法,就不会陷于这些欲。无恚思就是不生气,不发怒。无害思是不起害人之心。世尊说即使有人打你骂你,甚至强盗用锯锯你,你也要学会这样想:‘我心不变,不说恶话,保持怜悯,心怀慈悲,不抱恶意,依然对于这个人充满慈悲心,进而对一切世界充满广大无限的慈悲心,无恚和无害心。’”

    崔保本来坐着,听到玄布这番话,腾一下站起来:“如果有人打我骂我,我还要对他充满慈悲之心?师父,你不要骗我了。那天侯景威胁你,打骂你,你也对他有慈悲之心吗?”

    “为什么没有呢?”

    “我做不到,你说的这些都是些迂腐之言。”

    “所以世人才迷于苦海,不能有正思惟,保儿,你先坐下,世尊所说的法,是真理,你不理解也有情可原,我知道你心里有事情,你不愿意吐露,我也不会逼你,但你得听我说完八支正道,你心里就会平和。”

    崔保喘几口粗气,不情愿地坐下。

    “所谓正语,就是正确的说话方式,即禁止妄语,禁止两舌,禁止恶口,禁止绮语。正业是正确的行为,即禁止杀生,禁止偷盗,禁止邪淫。正语与正业其实就是我之前给你说过的五戒的内容。世尊说我人要摒妄语,如果知道,就说知道,如果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如是没看见,就说没看见,如果看见,就说我看见,不能为了自我,或为了别人,或为了贪图某种利益,故意说谎。不要把这儿听到的话往那儿说,把那儿听到的话往这儿说,造成不和,不和者,加以调和,友好者,加强友谊,喜欢团结,热爱团结,说话有利团结。说话不粗鲁,温和、耳顺、可爱、称心,文雅,众人爱听。说话还要切合事宜,符合事实,符合义利,答合法,符合律,有心要,有教益,有选择,有用处。

    正命,是指正确的谋生方式,生活方式,摒弃邪命。正精进是勤奋努力和精进不懈,决意使未生之邪恶不善法不生起,使已生之邪恶不善法摒,使未生之善法生起,使已生之善法保持,不迷乱,增长扩大,成就圆满。

    正念,是指正确的忆念或观想。正念也可以说是正确的禅观,坐禅于身观身,于受观受,于心观心,于法观法,称为四念处。四念处是净化众生,克服愁悲,消除苦恼,通向正理和亲证涅槃之道。”

    玄布见崔保脸上又现困顿之色,他知道崔保不耐烦听解,只愿意听与自己切身有关或者有趣的故事,他恨自己没有佛祖那样的口舌,能教化无数众生,但不管如何,他要解释下去,期望崔保将来能够理解施行。

    “我人坐禅时,要置念面前,念入息,念出息,入息就是吸气,出息就是呼气。入息长时知道我入息长,出息长时知道我出息长,入息短时,知道我入息短,出息短时,知道我出息短。或者修习我将知全身入息,或修习我将知全身出息,或修习我入息令身行安定,或修习我出息令身行安定。这样内于身观身,外于身观自,内外于身观身,于身观生法,于身观灭法,于身观生灭法,身有之念展现达到纯知,达到纯念,无所依傍,对世界无所执著,这就是安般念,或称入出息念。

    同样,于行时,知道我行,立时,知道我立,坐时,知道我坐,卧时,知道我卧。按照身体的姿态,知道身体的姿态,这就是姿态观或称威仪道。

    或去或来,正确知道,观前瞻后,正确知道。或屈或伸,正确知道,执持衣钵,正确知道。吃喝嚼尝,正确知道,大便小便,正确知道,行立坐卧睡醒说话沉默,正确知道。”

    玄布说大便小便正确知道,崔保嗤得一声笑了:“师父,我难道连这个也不能正确知道吗?”

    “你当然能知道,但有很多人不知道。这就是于身观身中的念正知。同样观察此身,从头到脚,皮囊之内,充满种种不净之物,想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骨髓、肾、心、肝、肋、脾、肺、肠、肠膜、胃、粪、胆汗、痰、脓、血、汗、脂、泪、膏、唾、涕、滑液和尿。”

    崔保干呕几声,玄布暗暗点头,这是于身观身中的身行念产和不净观,当初师父给他讲不净观时,他和崔保一样的反应。

    “观察此身,想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这是界差别观。观察此身,犹如看到遗弃在墓地的尸体,经过一天,两天或三天,肿胀,变色,腐烂,或被乌鸦,秃鹫、野狗、豺狼或各种虫子吞噬,或者骸骨中尚有血,肉和筋,或骸骨已无肉而有血和筋,或骸骨已无血肉而有筋,或骸骨支离,手骨,足骨,胫骨,腿骨,坐骨,脊骨和头盖骨散见各处,或者骸骨色白似海螺,年长日久,化为碎末,想此身也是如此性质,如此构成,躲不过如此结局,就是墓地观。”

    崔保还未听完玄布所讲,再也忍不住,哇得一声吐了出来,他捂着嘴,跑出屋去,玄布想到前些日子战场上所见情形,何尝不是现实的墓地观,他想至些,也不禁有出离之意,他于盘腿而坐,进入禅定之中。

    以后几天,崔保吃饭也没有胃口,直躲着玄布,玄布想这个孩子是有慧根的,只是还没有挖掘出来。他拉着崔保要继续说下去,崔保坚持如果还有那些恶心的话语,他就不想听,玄布说已经讲完的身念处,以下三念没有那些内容了,崔保才坐下来。

    “于受观受,我人的受分三种,苦受、乐受,舍受,于三受都能如实知道。于心观心,我人有贪心、嗔心、痴心、惰心、广大心,上心,定心,解脱心,都要如实知道。于法观法,我人有五盖法,所谓五盖,是覆盖心智的五种精神障碍,贪欲、嗔恚、昏眠、掉悔与疑惑。世尊将五盖经作掺入各种颜料的水、煮沸的水、长满浮萍的水、风吹起波的水和污泥混浊的水。正如人在这样的水中,不能照见自己的脸,这五盖阻碍人看清自己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舍弃五盖,好比无债、无病,从狱中获释、自由人和乐园。

    于法观法中还有于五取蕴观法、内外六处观法和七觉支观法、四圣谛观法。保儿,重点你要知道七觉支,所谓七觉支,是指达到觉醒或觉悟的七个阶段:有念觉知,即是四念,观身、受、心、法;择法觉知,凭智慧考察、辨别和探究法;精进觉知,精进努力,坚持不懈,成就圆满;喜觉知,凭精进努力,生起清净之喜,成就圆满;轻安觉知,心喜,则身和心就轻松安适;定觉支;身体轻松安适,心就入定;舍觉知,心入定,舍离执著,万物一视同仁,成就圆满。

    八正道最后一正,即正定,即是正确的入定,分四禅:远离诸欲,远离不善法,有寻有伺,因远离而生喜乐,进入和住于初禅,就像有人将皂粉撒入铜缸,加水调和,使所有皂粉浸透,里外湿透一样。停止寻伺,内心平静,心定于一,无寻无伺,因入定而生喜乐,进入和住于第二禅,就像湖中的水,东南西北四面都没有入水口,天也没有下雨,湖中自己涌出清凉之水,布满和充溢全湖一样。离喜信舍,正念正知,以身受乐,有舍有念,住于快乐,进入和住于第三禅,好比青莲池、红莲池和白莲池中,有青、红、白莲生于水中,长于水中,不出水面,浸入水中,从根至顶,布满和充溢清凉之水。摒弃乐和苦,灭除从前的喜和忧,无苦无偿,因舍和念而清净,进入和住于第四禅,犹如有人从头至脚,身披白衣而坐下,全身无处不布满白衣。四禅与之前我讲的四无色定,合称八等至。

    如实知,如实见,心摆脱爱欲漏,摆脱有漏,摆脱无明漏,得解脱而知解脱,知道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不再如此。

    八支正道可分为戒定慧三学,正语、正业、正命属于戒,正精进、正念、正定属于定,正见和正思惟属于慧。”

    “师父,你一直说的正见究竟要见得是什么?”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如果我们修行能常想到无常,就不会追逐,而是回避利养名声;如果想到无常之苦,就会惧怕昏沉、懒惰、迟钝和懈怠,如果想到苦中无我,就不会将这有识之身及其表相称作我或我所,从而超越成见,达到平静,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