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一块玉壁开始 > 第 39 章 大梁灭亡

第 39 章 大梁灭亡

    仙人竟然就这样被杀了!就在其生命消逝的瞬间,那原本敞开着的传送通道仿佛感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一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急剧缩小,最终彻底消失不见。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通道即将完全闭合的一刹那,一道微弱如细丝般的能量从木君身上激射而出,准确无误地钻进了通道之中。

    天权子毫不犹豫地立下誓言,表示将永远效忠于木君。对于木君来说,这无疑是他此次京都之行所获得的最为珍贵的成果。在道门之中,一旦许下誓言,便必须不折不扣地去践行,因为违背誓言的后果极其严重,轻者修为停滞不前、再难有所突破,重者甚至会落得个形神俱灭、身死道消的凄惨下场。

    大梁皇室仅剩的三位族老在向木君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之后,没有丝毫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回了皇宫。紧接着,一辆辆装饰华丽的马车整齐地排列在了木君眼前,与此同时,还有一封金灿灿的圣旨递到了他的手中。

    木君曾经进入过大梁皇室的藏宝阁,当他看到这些马车上装载的物品时,立刻就意识到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于藏宝阁。经过粗略估算,这些宝物大概占据了藏宝阁藏品总量的一半左右。而圣旨中的内容更是让人为之震惊——皇帝册封木君为西北王,并将胶、云、庸这三州之地划归给他管辖。不仅如此,还允许他开设官府衙门,无需向朝廷缴纳赋税,可以自由招募兵马、组建军队。简而言之,这意味着将整整三州的土地全部交给了木君,大梁朝廷不再对这片区域加以管束。

    这一次,木君心中不禁暗自感叹,皇室此番表现还真是颇为厚道!他简单地整理了一番后,毫不犹豫地将那些珍贵之物收入了系统空间之中。紧接着,他迈着轻快的步伐,朝着自己的宅邸走去。而天权子则如同忠诚的影子一般,紧紧跟随在其后。

    当他们终于抵达宅邸之时,木君没有丝毫耽搁,立刻着手开始收拾起各种物品来。只见他动作迅速而利落,先是将一些无关紧要的纸张投入火盆中,看着它们在熊熊烈焰中化为灰烬。随后,他便马不停蹄地前往驿站,带领着那三百名亲信护卫踏上了返回胶州的征程。

    由于木君此前诛仙的事迹早已传遍四方,使得四路叛军听闻其威名后皆心生畏惧,根本不敢贸然加以阻拦。

    于是乎,他们在木君的人马经过时纷纷选择放行,任由木君率领人马一路畅行无阻。也正因如此,原本需要耗费一两个月才能走完的路程,此次回程仅仅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木君等人便顺利地回到了胶州。

    刚一回城,木君顾不上休息片刻,便取出了那张裂土封王的圣旨。胶州内阁官员看到圣旨后,开始准备对云,庸两州的处置方案。

    在胶州内阁忙碌之时,木君果断地调遣军队,分别前往云州和庸州,准备接管这两个地方,有大军在,木君才有安全感。

    值得庆幸的是,云州和庸州不仅地理位置紧邻胶州,而且兵力稀少、民众贫困。当木君的大军兵临城下之际,当地官员和百姓见此情形,深知无力抵抗,便二话不说地选择了归顺,并心甘情愿地接受木君的一切安排。

    就这样,木君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成功扩展至三个州域。更为幸运的是,由于内阁制度本就是一种中央集中管理的体制模式,因此在经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之后,云州和庸州已然完全融入并适应了胶州的治理体系当中,成为了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凭借着胶州强大的综合实力,木君雷厉风行地对三州的社会治安展开了全面整顿。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如果没有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便无法守护住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于是,在整顿完治安之后,木君立即着手开始大规模的征兵工作。

    紧接着,木君又果断地下令内阁启动兴修水利和规划道路的重大工程。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改善民生,促进农业生产,还能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进一步巩固他对三州的统治。

    同时,那些跟随他的人都需要封赏筹功。要让马儿跑,就要马儿吃饱,这是他自己上辈子的体会。于是他任命李锋为征西将军,负责征讨西方的敌对势力;李超则被任命为左将军兼任锦衣卫统领,肩负起维护内部安全和情报收集的重任。此外,陌颜、林翰、田丰、邢武、包玉等一干得力干将也都因其功绩而获得了相应的封赏。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又过去了一个月。经过这段时间紧锣密鼓的筹备和努力,木君终于成功地完成了开府建衙的重要步骤,初步实现了对胶、云、庸三州的有效掌控。然而,就在木君全身心投入到治理三州事务之时,大梁京都周边却陷入了一场激烈的动荡局势之中。

    原来,四路叛军已经将大梁京都团团围住,与朝廷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对峙状态。但是由于姬家攻势猛烈,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朝廷不得不派出精锐的拱卫营前去增援西路守军。由于忌惮木君可能会趁机从后方发动偷袭,姬家最终选择了撤退。随着姬家的撤离,通往胶州与朝廷之间的道路得以顺利打通。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平静并没有持续太久。姬家在撤退之后,迅速与陆家合兵一处,并集中兵力直扑京城的南大门。一时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大梁朝廷虽然竭尽全力抵抗,但仍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经过一番浴血奋战,总算勉强守住了京城。可经此一役,朝廷已然元气大伤,未来的局势变得愈发扑朔迷离起来。

    由于木君一心扑在了整顿三州势力这件事情上面,他已然分身乏术,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对外发动征伐战争。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四路叛军却是越战越勇,气势愈发凶猛起来。如此一来,整个大梁境内各个州县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原本就存在的诸侯之间相互征伐的现象变得越来越频繁。

    终于,在这乱世之中,李、陆、陈、姬四大家族瞅准时机,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出兵。他们集结兵力于一处,对南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此时此刻,大梁朝廷实在是难以招架这样强大的攻势。尽管他们拼死抵抗,但最终还是没能守住京城。

    经过长达三个月艰苦卓绝的战斗之后,京城终究还是沦陷了。皇族中的那些德高望重的族老们纷纷战死沙场,而一部分拱卫营和稽查司的将士们,则带着皇室中尚且年幼的子弟们匆忙逃离京城,一路奔向胶州。

    四路叛军成功攻破京城之后,经过一番商议,最终一致推举李家家主李民登基称帝,并定国号为“唐”。

    新成立的唐国政权迅速行动起来,派遣大军向京城四周的关隘以及周边的州府进发。仅仅过了一个月,战火渐渐平息下来。此时的唐国已经拥有了包括京都、齐州、凉州、霸州、辽东三州以及青州等在内的众多州府。他们顺利地接管了原来由大梁朝廷所控制的这些地方,从而一举占据了广袤的中原大地,掌控住了半壁江山。

    在经历了艰难的逃亡之旅后,一群皇室子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胶州。他们满心疲惫与惶恐,因为身后是已经崩塌的王朝大厦,而前方则充满着未知的命运。

    当他们见到木君和公主时,心中忐忑不安。然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这些曾经养尊处优的皇室子弟们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主动放弃尊贵无比的皇家身份。

    他们深深地明白,当下已然不是往昔那种单凭血脉便能肆意享受特权的岁月了。过往的荣光如同过眼云烟般飘散,若想谋得一丝生存的希望,唯有决然地抛下昔日的辉煌与骄傲。怀着这般决绝之心,他们不约而同地双膝跪地,以无比恳切的姿态恳求着木君能够施予庇护之恩,表示甘愿在这胶州之地度过余生。对于荣华富贵,他们早已不敢再有奢望,唯一所求便是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罢了。

    木君凝视着眼前这群曾经高高在上、如今却狼狈不堪的皇族子弟,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向来都并非那等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之辈,况且身旁还有一位温婉善良的公主夫人相伴。略作思忖之后,木君最终做出了决断,应下了他们的请求。

    只见木君面色凝重,缓声道:“既是尔等所求,本王也成人之美,胶州你们可自己买地以做扎根立足之地。但是,你们需谨记一点,自此以后,你们再也无法享有任何贵族所特有的优厚待遇。一切皆需靠自身努力方可谋求生计。望诸位好自为之!”言罢,木君挥了挥手,示意众人起身。

    听到这话,那些皇族子弟非但没有露出失望之色,反而面露喜色。对于他们来说,能够保住性命并过上安稳的日子,已是莫大的幸运。至于所谓的贵族优待,早已如同过往云烟般消散无踪。

    随后,木君让他们用随身携带出来的财货自行购置土地,开始新的生活。这些皇族子弟感恩戴德,连连道谢之后,便迅速对财货进行了合理的分配。接着,他们带着分配好的财物以及少数亲信,满怀希望地离开了。

    或许未来,他们中的有些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一方世家;又或者仅仅只是当个逍遥自在的富家翁。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们成功逃离了权力斗争的旋涡,获得了安全,并且成为了历代王朝皇室之中结局最为美好的一群人。

    至此,那个曾经在历史长河中闪耀过璀璨光芒、创造出无数辉煌成就的大梁朝,终究还是走向了覆灭的结局。它所遗留下来的痕迹,或许只有在厚重的史书中才能寻得那寥寥数笔的记载。然而,时代的车轮从未停止转动,新的故事正在悄然上演。

    就在此时,木君正全身心地投入到繁忙的事务之中。一方面,他要妥善处理那些皇室子弟们的后续安排,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合理的处置;另一方面,对于三州地区的全面整顿也迫在眉睫,这不仅涉及到地方治理的诸多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秩序的重建与稳定。这两项艰巨的任务如同两座大山一般压在木君的肩头,但其凭借自身过人的智慧、果敢决绝的判断力以及非凡卓越的领导能力,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稳稳地驾驭着局势,有条不紊地推动着各项工作向前迈进。

    而在遥远的千里之外,唐国的朝堂之上则是另一番景象。面对迅速崛起并日益强大的木君势力,朝中群臣纷纷各抒己见,围绕着应当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主张主动出击,以强硬手段遏制木君的发展势头;也有人认为应谨慎行事,避免因轻举妄动而引火烧身。一时间,朝堂之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唐国上下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鉴于木君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诛仙”之能,其实力深不可测,绝非轻易可以与之正面抗衡的对手。若是贸然发动战争,极有可能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甚至会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相比之下,采取较为温和的策略,寻求与木君和平共处之道,似乎才是更为明智之举。基于这样的考量,唐国决定派遣一名德高望重的使臣出使木君所在之地,希望通过招安的方式来化解这场潜在的巨大危机。

    这位肩负重任的唐国使臣名为李安,乃是出身于唐氏一族的杰出人物。他饱读诗书、才智过人,更具备出色的外交手腕和谈判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