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节听不懂什么是收藏癖和强迫症。
正如他不懂千字文和三字经到底讲的是什么。
但这并不妨碍他每天听话的把姐姐检查完毕的铜钱送回家。
更不耽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识字练字。
花了七天时间,诸葛皎皎把115972枚铜钱都给检查完了。
数量上一共多出72枚。
但有十二枚是清朝通宝。
估计是工人在搬运时无意中造成的混杂。
这些钱合计12646贯,加上之前的十贯和陈家自己存的几百枚铜钱,高达137贯。
在这个一贯钱就够一个小家庭用许久的年代,137贯钱无疑是一笔大钱。
陈家已经好几代不曾如此富裕过。
起初时,陈家人还会因为陈节不时的‘打野’而兴奋到睡不着。
后面几天,他们都有些麻木。
麻木过后,他们又接着兴奋。
每次爷爷或爹亲去暗室藏钱,陈节都会跟着一起。
不为别的,单纯想过过瘾。
时间一晃,到了六月初一。
农村的活儿越发多了。
方大花、陈升和李淑芬总是早出晚归,睡着后鼾声震天响。
诸葛皎皎那边的时间则是七月六号。
六月的天气已经相当炎热。
方大花根据诸葛皎皎送给陈节的衣服款式,用陈礼的旧衣服给改制了两套短袖短裤。
陈节和陈丽穿上后凉爽多了。
陈礼本就没几件衣服,这下越发没衣服穿了。
六月初一是赶集的日子。
方大花一如既往跟在后面叮嘱。
“你爹没衣服穿了,记得给他扯点布,回家我帮他做几身,扯好点的,到时候他好穿着赶考。”
“买肉的事儿也别忘了,两个孩子盼了好些天。”
“其它的就不要了,早去早回,家里活儿还等着你干。”
“你爹做的咸鸭蛋好了,我给你妹妹装了十个,你送去给她就赶紧走,别留在她家吃饭。”
方大花一路说,陈升一路沉默点头。
这次赶集,陈家只派了陈升一个人。
因为今天要买要送的东西不多,需要早去早回。
可就算回的再早,回的时候太阳也升高了,不定多热,还没有牛车坐。
两个娃要是跟着,得受老罪了。
陈丽昨晚得知后,有些闷闷不乐。
陈节则觉得无所谓。
一开始他是想去的。
他还问过姐姐想要什么样的花钱。
但姐姐说他每个大集都去买花钱会惹人怀疑,自己老去卖花钱也有些不妥,这次就不要了,反正钱足够用。
虽然不是太懂姐姐说的意思,但陈节有一个优点就是听话。
爷爷新给的一百文钱,就留着下次再用吧。
陈节也在奶奶屁股后头跟着。
陈升上了牛车后,方大花终于不说话了。
陈节连忙插嘴:“爹,上次萧高表哥帮我多买了一枚花钱,你记得买几根油炸桧犒劳一下他。”
那枚董老抠儿搭的异形花钱可是足足卖了十万元。
听皎皎姐姐说,十万元可以买好多好多袋儿大米。
陈节觉得这都得感谢萧高表哥。
陈升虽然话不多,但继承到了陈丽的聪明和方大花的细心。
他感受到儿子的郑重,自不会不当回事儿。
来到萧家铺子门口时,陈升直接掏钱买了十根油炸桧,五根给了妹妹家,另外五根则给了萧高他们家。
傍晚萧高散学回来,听说陈升送油炸桧的原委后,乐得不行,抓起油炸桧就往嘴里塞。
一边吃,他还一边说:“下次表弟要是还想买东西,我帮他讲价。”
此时陈升早回村儿了,正在地里忙。
也不只是他,全村人基本都是如此。
农忙季节可懒不得,得跟老天爷抢时间。
陈家还算好的,就三亩田,三个大人就能侍弄好,陈丽和陈节都不用下地。
其他人家一些半大的孩子都被分配了拔草、割猪草、浇水之类的活儿,一个个晒的黑汗水流。
想到儿子儿媳辛苦,回家不定多饿,刚把一块肥肉切好下锅的方大花对陈丽道:“丽儿,装一升黄豆,去你五爷爷家换三斤三两豆腐。”
在农村人看来,豆腐已经是很好的营养品,叫声素肉不过分。
农忙时节,各家各户大的小的都很辛苦,不补一补可不行。
买肉吧,太奢侈,那就买点豆腐。
黄豆难得,比米面还贵。
豆腐价格自然也不便宜。
除了买,还能换。
用黄豆换,做豆腐的人是最欢迎的。
因为黄豆换过来了,又能做成豆腐。
一斤黄豆能做两斤豆腐。
所以一斤黄豆只能换一斤豆腐。
做豆腐的人也得赚点不是。
换豆腐这种活儿,陈丽没少干,早就轻车熟路。
但夏忙之后,这还是头一回。
之前几天,方大花做饭时都是拿猪油和诸葛皎皎送的腐竹顶着。
去麻袋里装了一升黄豆,陈丽麻溜跑到五爷爷家,对正在豆腐坊里忙碌的六伯母喊道:“六伯母,我来换豆腐。”
从陈大田老太爷算,到陈节陈丽这一辈,已经是第七代。
陈家子孙数量自然不少。
光是陈礼那一辈儿的陈家男人就有三十多个。
除开夭折和因为其他原因死掉的,目前健在的仍有二十人。
陈礼在这三十多人里不大不小,排行十二。
可惜打从陈礼这辈儿开始,他们这个小家一直人丁不旺,每一代都只有一个儿子。
庆幸的是陈礼的爷爷和爹都是长房长孙,这才能继承到大部分家产。
陈家其他人陆续分家出去时,则只得了几亩薄田和一些钱,房子全都是后来建的。
虽然如此,陈家其他人也没有意见。
毕竟他们自己的小家分家时都是这样的。
就连皇帝家也是嫡长子继承皇位。
五爷爷比陈礼大八岁,如今都是当太爷爷的人了。
六伯母是他的二儿媳。
之所以叫六伯母,也是从整个家族排辈儿。
六伯母的丈夫走得早,留下她跟两个孩子。
好在五爷爷一碗水端的平,对她和两个孩子都不错。
六伯母也是个能吃苦的人,成亲后靠着在娘家时跟着爹亲学的做豆腐手艺,每年都能挣到不少嚼谷。
六伯母的孩子已经不小,要不了两年就该谈婚论嫁,对陈丽这样的小孩儿自然格外喜欢。
接过升子,把里面的黄豆倒出来,她又麻溜给切了三斤三两白豆腐,依旧放在升子里。
陈丽端着升子就要走。
六伯母喊住了她,递给她半碗豆浆:“喝吧,加过糖了。”
“谢谢六伯母。”
陈丽接过碗,‘吨吨吨’喝了个精光。
端着升子回到家,陈丽继续帮奶奶烧火。
天彻底黑了。
陈升和李淑芬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
从井里打水冲洗了一下,两口子直奔厨房。
“娘,饭好了没?。”李淑芬大咧咧喊道。
方大花递给她一碗白米饭:“吃吧吃吧,知道你们饿了。”
“吃这么好?”一看今天主食是白米饭,桌上还有肥肉、白豆腐、大白菜一锅烩,陈升都忍不住开口了。
“都是托节儿的福。”方大花笑道。
李淑芬顺嘴问道:“上回的大米和黄豆还有不少吧?”
方大花点头:“就算平时多吃点,也能管到新粮下来。”
“那就好。”
方大花皱眉:“就是我总感觉黄豆好像少了一些。”
李淑芬和陈升没接话。
黄豆……确实少了。
李淑芬昨天夜里偷偷起来装了十斤,让陈升趁着赶集带去县城给了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