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小土著,靠着双穿门封侯拜相 > 第16章 赶集,油炸桧和招财进宝花钱

第16章 赶集,油炸桧和招财进宝花钱

    这一晃,陈节和皎皎姐姐已经认识九天了。

    陈家人期待已久的十五终于到了。

    虽说原本预计要去买的粮食已经不用买,但陈家人还是打算去趟大集。

    一则用棉花和陈霞换些布匹,回家好缝制棉被棉袄棉裤。

    二则把家里积攒的鸡蛋拿去换成铜钱,顺便再买些东西。

    天还没亮,方大花已经起来准备带去县城的东西。

    三十斤弹好的棉花自不敢忘。

    她另外又给准备了五斤米、五斤面以及黄豆绿豆各三斤。

    虽说舍不得平白送三十斤棉花给女儿,可到底是亲生的。

    在自家储备了一些粮食的前提下,方大花倒也能咬牙贴补女儿一些。

    对此,陈升和李淑芬都没有意见。

    对于这个嫁到县城的妹妹,他俩也相当宠爱。

    李淑芬甚至觉得婆婆给少了,把两个孩子弄起来后,偷偷往大米里塞了十个鸡蛋。

    一切准备就绪,陈礼也起来了,叮嘱道:“记得多付些车费,咱家带了这么多东西,还有两个孩子,别叫老牛心里有意见。”

    陈节和陈丽虽然派不上用场,但几乎每次赶集,大人都会带上他俩。

    用陈礼的话说,这是为了让孩子增长见识。

    李淑芬应道:“知道了爹。”

    陈礼递给睡眼惺忪的陈节一个荷包:“节儿,拿好这个,想买什么就买,别弄丢就行。”

    陈节好奇的打开一瞧。

    里面是满满当当的铜钱。

    “爹,他还小,这……。”李淑芬下意识想阻止。

    陈礼道:“没有节儿,也没有这些铜钱。”

    “好吧。”

    简单吃了顿早餐,陈升、李淑芬带着陈节、陈丽出了门。

    方大花兀自不太放心,跟出来叮嘱道:“你妹妹的公公走得早,就剩个婆婆,家里日子不好过,你们早去早回,别在他家留宿。”

    “知道了娘。”

    “布匹看着来就行,别让他们贴钱,他们做点小买卖不容易。”

    “好。”

    “米面粮油这些就别买了,买把锄头就行,家里那把长杆锄头都快磨没了。”

    “是。”

    “再就是碗和盘子,一样买五个,别买好的,凑活用就行。”

    “记住了。”

    一路送一路说,方大花硬是把他们送到了村口。

    赶车的老牛已经在这儿等着了。

    车上另外坐着三个赶集的村民。

    都是一个村儿的,见面后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陈节和陈丽被放上车后,陈丽打了个哈欠,靠着娘亲就睡了过去。

    她还从来没起这么早过。

    陈节倒是没有困意,反而兴奋的很,喊了声‘牛爷爷’后,一个劲儿打量他手里的牛鞭。

    皎皎姐姐最近就是在学这个啊,看起来好好玩儿。

    我长大也要考驾照。

    陈家村离大城县城有近二十里路,车费自然不便宜。

    一个大人三文钱,往返就是六文。

    陈升一共给了老牛二十四文。

    老牛不解:“咋给这么多?”

    “还有回来的车钱。”陈升道。

    “那也用不了这么多。”

    “我家孩子多,货也多。”

    “讲究,不愧是秀才公的儿子。”

    “您过誉了。”

    凑齐一车人,老牛一扬鞭子,拉车的牛立刻走动起来。

    一路上,车上的人碰到不少村里其他赶集的人。

    这些人舍不得花钱坐车,便早早起来走路去。

    有那去县城卖柴的,‘吭哧吭哧’挑着一担柴,偶尔才舍得停下来擦汗歇息。

    陈节看到了,莫名感觉心脏像被人抓紧了一样。

    ……

    县城到了。

    “老规矩,傍晚前我再来一趟,坐车的都在城门口等我。”

    说完,老牛赶着牛车回去了。

    比起来时,牛车可轻便多了。

    赶车的牛跑起来十分轻快。

    “走吧,先去小妹家。”陈升道。

    李淑芬嗯了一声,牵着两个孩子一路跟着。

    进入县城,小土包子陈节看啥都觉得新鲜。

    好热闹啊!

    要是我家也住在城里就好了。

    不多时,没有招牌的萧家铺子到了。

    突然见到哥嫂带着侄子侄女登门,陈霞高兴坏了:“大哥大嫂,你们来了,吃早饭了没?我去给你们做点?”

    一边说,她一边把陈节、陈丽抱了过去。

    “姑姑。”俩萌娃奶声奶声的喊道。

    “诶,真乖啊你俩。”

    陈升笑道:“在家里吃过,你不用忙了。”

    李淑芬帮着陈升把背上的背篓卸下来,把三十斤棉花递给陈霞:“爹娘让我们跟你换点布。”

    陈霞不乐意了:“换啥呀,直接来店里拿就是。”

    听到动静从后面出来查看的萧云也说道:“大哥大嫂,拿我们当外人呢?”

    陈节、陈丽乖巧的喊了声‘姑父’。

    “好孩子,姑父给你们买油炸桧去。”萧云摸了摸两个小孩儿的头。

    陈升道:“不用,我们在家吃过了。”

    萧云是萧家老二。

    他上面还有个哥哥。

    隔壁那家卖文房四宝和书籍的铺子就是他哥哥萧风开的。

    两家铺子以及后面的院子和宅子,都是已故的萧秀才置办的。

    兄弟俩分家时一人一边。

    原本萧家的日子挺好过。

    萧秀才在世时交游广阔,不少同年、好友、同窗等都喜欢来他家铺子买文房四宝等,每月他都能净赚二两银子。

    他走了之后,萧家的日子便急转直下。

    只有陈家雷打不动的每个季度在他这儿买五百张纸。

    萧云兄弟俩虽说一人有家铺子,可仅够糊口。

    萧风那边尤其艰难。

    他家孩子在县城上学,每年的学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萧云怕大哥压力大,这才把老娘接到自家来住。

    萧云继承了他爹会来事儿的性格,说什么也不肯拿布匹换棉花,非要直接把布匹送给丈人家。

    李淑芬好说歹说,加上陈升不时在一帮劝导,他这才同意交换。

    事情谈成,李淑芬这才将带来的米面、黄豆、绿豆、鸡蛋递给小两口:“这些是爹娘让我们送来给你们的,县城粮食贵,省得你们买。”

    萧云感动坏了,连连道谢。

    陈霞背过身抹起了眼泪。

    娘家日子不好过,却总想着补贴自己,反倒是自己嫁人多年,一直没能回报父母恩情,端午回娘家都没能买块肉,真不是个好女儿。

    萧云拍了拍媳妇儿的背:“霞儿,去买点肉和酒,中午好好做顿饭,我陪大哥喝一杯。”

    陈霞擦擦泪,应了一声:“我待会儿就去。”

    陈升和李淑芬自然不肯,被妹妹妹夫好一顿劝,这才无奈应下。

    “舅舅舅母来了,还有表姐表弟,太好了。”陈霞的儿子萧则刚睡醒,跑到前头来找爹娘,看见陈升他们,高兴的直蹦。

    陈升和李淑芬也很待见这个憨厚的外甥,挨个抱了抱他。

    “则儿醒了,去跟你表姐表弟一起玩儿吧。”萧云笑道。

    “嗯嗯。”

    萧则上前牵住陈丽和陈节的手,将他们带到门外。

    三小只坐在台阶上,‘叽叽喳喳’说着大人听不懂的话题,时不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听到声音,萧风的儿子萧高从隔壁铺子探出头:“丽儿节儿来了。”

    陈节和陈丽偶尔会来姑姑家,自然认识姑姑的夫家侄子。

    “表哥。”姐弟俩异口同声的喊道。

    陈高今年十岁,个子有陈节两个高。

    萧风那个读书的儿子就是他。

    “诶。”一边应声,陈高的目光一边不由自主瞥向门口卖油炸桧的。

    油炸桧又叫油炸秦桧、油条,口感味道全都上佳。

    陈节他们仨本来没注意到门口的摊子。

    顺着陈高的目光看过去,一个个也都馋的直流口水。

    陈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别看了,走,去我家院里玩儿。”

    陈丽、萧则点点头,牵着陈节就往隔壁跑。

    快进门儿时,陈节忽然站住。

    “怎么了?”萧则不解的问。

    陈节从怀里掏出爷爷给的荷包:“我想起来了,我有钱,咱们买油炸桧吃吧。”

    其他仨孩子口水流的更多了。

    “表弟,你居然有这么多钱,哪儿来的?”萧高问道。

    “爷爷给的。”

    领着仨孩子来到油炸桧摊位前,陈节排出四个铜钱:“老板,四根油炸桧。”

    以前来姑姑家时,姑父带着他买过油炸桧,所以他知道价格。

    小摊老板‘诶’了一声,麻溜给了四人各一根枣红色油炸桧。

    四个娃站在小摊前就迫不及待咬了一口。

    “真香啊。”

    “好吃。”

    “我喜欢。”

    快吃完时,陈节注意到小摊木架上竖了根旗子,上面写着‘王’字。

    而旗杆的其中一头,赫然挂着枚花钱。

    仔细瞧了瞧,陈节读道:“招财进宝。”

    “不错啊,居然认识这四个字,小孩儿你挺聪明。”小摊儿老板认识萧则和萧高,不免多说几句。

    陈节摸了摸挂在自己脖子上的状元及第花钱。

    皎皎姐姐很喜欢这枚花钱,可惜这是爷爷给的,不能给她。

    不如我把这枚招财进宝买下来给她?

    “老板,这个花钱多少钱?”陈节问道。

    小摊儿老板笑了:“你想买这个?”

    “嗯啦。”

    “可这是我买来讨喜头的,你要真想买,去街口老董家买吧,我这个就是他那儿买的。”

    “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