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奇幻人生之大明第二帝国 > 第 231 章 奖励

第 231 章 奖励

    皇城西北角,内操场。操场上军旗猎猎,两万御林军排着整齐的队列肃立当场。

    刘学在郭亮、邹明和杨鹏等御林军高级将领的陪同下登上点将台。

    看着台下两万名衣甲鲜明的士兵,刘学的心中再次充满豪气。那种感觉怎么说呢,那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刘学就感觉有种,真的是无法用文字来描写的。

    “明军威武。”刘学突然用右手捶了胸口的护心镜一下大声喊道。今天,刘学穿上了他独有的明黄色的铠甲。

    “明军威武。”所有人学着刘学的动作捶了一下胸口,跟着大喊了一声。

    “明军威武。”刘学再次重复了之前的动作。一连喊了三次,士兵们也跟着喊了三次。

    “这次出海作战,大大扬了我大明的国威,你们都是好样的。”刘学扫视着台下士兵一眼,继续说道:“在几次战斗中,朕没有看到一个人临阵脱逃,你们都在奋力作战,朕以拥有你们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你们是御林军,是专门保护朕,保护朕的家人的军队,你们更是保卫大明,保卫大明万千黎民的军队,朕,向你们致敬。”啪的一下,刘学朝台下的士兵敬了一个军礼。郭亮等人跟着也朝台下的士兵敬了军礼。

    “朕废话也不多说了,你们都是大明最优秀的士兵,无需朕再为你们鼓舞士气了。下面,由郭亮郭军团长开始为此次作战中立功的将士颁奖。”说完,刘学鼓起了掌,台下的士兵也跟着鼓起了掌。

    郭亮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迈着正步走到麦克风前。他大声说道:“首先我们要颁发的是帝国勋章,帝国勋章是颁发给对大明帝国有杰出贡献的人。下面请我念到名字的上台领奖。”

    说罢,郭亮打开文件夹,大声念道:“林滨,林秉谦出列。”

    林滨,那个在进入圣萨尔瓦多城,在看到一个被炸掉半边脸的哭泣的小女孩而崩溃的士兵,被他的排长崔来子训斥了一番的孬兵。按照崔来子的意思他是要被调离御林军的,但是在后面攻打升龙城的战斗中,孬兵林滨突然就开窍了。在那场战斗中,他一个人就击毙俘虏了近百名安南士兵。

    接着便是攻打费福港会安城的战斗,林滨所在的班端掉了安南阮氏在费福港驻军的指挥部,而那个最高指挥官就是被林滨抓到的。

    最后,在攻打鹿儿岛城的战斗中,林滨猛打猛冲,他一个人冲进一群萨摩士兵中,先是用刺刀挑死了四名敌人,接着又用一颗手雷迫降了十余人。战后,在甄别俘虏身份的时候,发现被林滨迫降的十几名萨摩士兵中竟然有桦山久高。

    如此种种,林滨这个差点离开御林军的士兵竟然获得了最高的荣誉--帝国勋章。至于林秉谦为什么能获得帝国勋章,这便是他在鹿儿岛海战中独挑大梁,一个人指挥九艘导弹艇消灭了萨摩藩两百多艘战船。

    由于林秉谦本人还在倭国,所以上台领奖的是林秉谦的大儿子,林志忠。

    颁发帝国勋章的是刘学本人,他先是走到林滨身前,接着从托着托盘的近卫军手里拿起一枚做工精美的勋章。把勋章挂在林滨崭新的军装上,刘学朝对方敬了个礼,说道:“士兵,感谢你对大明做出的贡献,恭喜你。”

    林滨激动的大声喊道:“明军威武。”

    给林滨颁完勋章,刘学又走到林志忠身前。林志忠是个读书人,一身书生的打扮。刘学拿起勋章挂在林志忠的胸前,敬着礼说道:“感谢你父亲对大明做出的贡献,恭喜你有个好父亲。”

    此刻的林志忠心情很是激动,本来他就有从军的志愿,只不过林秉谦不想让他继续从军,而是走关系让他读书,成为了一名读书人。就在前不久,十八岁的林志忠顺利的通过院试成为了一名秀才。

    “陛下,学生想弃文从武,想做一名和我父亲一样的军人。”林志忠眼含热泪的大声说道。

    刘学拍拍林志忠的肩膀,说道:“你想从军朕欢迎,但是,这件事情你最好跟你父亲说一下,百善孝为先,不可违逆了你父亲的意愿,不然你通不过参军的审查的。”

    “谢陛下,学生会跟父亲说的。”林志忠大声的回答着。

    帝国勋章颁发完毕后,接下来就是颁发军功章。由于立功人员太多,所以这次颁奖便由刘学和郭亮一起颁发。

    当郭亮念出一个个名字,并说明他们获得的是几等军功章后,一名名士兵出列,满怀激动的心情跑步上台。接着,刘学和郭亮给所有人的胸前都挂上了军功章。末了,刘学和郭亮一起给所有人敬礼,并大声喊道:“感谢你们为大明做出的贡献,恭喜你们。”

    “明军威武。”领奖的人齐声呐喊。

    最后便是颁发纪念奖章,每一场战斗都会有纪念奖章,奖章会颁发给每一名参与了这场战斗的士兵。比如参加了圣萨尔瓦多城之战的,就会得到一枚圣萨尔瓦多城攻坚战的奖章。又比如参加了攻打萨摩藩的,就会得到一枚萨摩藩攻坚战的奖章。

    由于参加战斗的士兵有数千人,且这次出海发生了多场战斗,所以需要发的纪念奖章太多,因此纪念奖章便由部队逐级下发。如果让刘学发的话,估计得发上几天的时间才行。

    发完奖章,刘学又宣布了一件事情,“这次出海,大家表现的都很优异,现在朕宣布,御林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团全部转为大明皇家海军,其中第一团转为海军陆战队。另外御林军第一师三团和御林军第二师进行混编。”

    “除了以上事情外,朕还要宣布一件事情,那就是朕将从参战的士兵中挑选二百人加入近卫军。”

    近卫军作为皇帝的贴身侍卫待遇是全军中最高的,所有的士兵都梦想着能进入近卫军。但是第一批的近卫军是由峨眉派弟子和张家死士组成的,外人根本就进不去。如今,皇帝终于要增加近卫军的人数了,而且是从御林军中挑选人选,这怎么能让大家不激动呢?

    “最后,朕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们。”看着台下一个个士兵脸上激动的表情,刘学继续说道:“这次作战中军功最高的一千人,每个人将被分配一个老婆。”

    一句话,士兵们又欢呼了起来。刘学伸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他接着说道:“朕说过,只要你们对朕忠心耿耿,只要你们努力战斗,朕就给会你们想要的一切。今天,朕就先给你们中最勇敢的一千人配个老婆,还是那句话,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老婆更会有的。”

    最后一句话刘学是喊出来的。

    一件接一件事情的宣布,让台下的两万御林军士兵心中充满了火热,当然也有一些人心中如鲠在喉,这些人就是第一师第三团和第二团留在天津的那个营的士兵。由于战舰承载人数的原因,这些人留在了天津卫,所以以上的福利都没他们什么事情了,这他们能开心的起来吗?

    许是看到了一些人的落寞,刘学大声说道:“大家不要丧气,以后的战斗还有很多,朕向你们保证,你们每个人都能上战场的。所以在此之前,你们一定要努力训练,争取在战场上能够活下来,能够立功,到时候朕会亲自给你们颁发勋章的。”

    “明军威武。”末了,刘学以手捶胸,大喊了一声。

    “明军威武。”所有人跟着喊了起来。

    是啊,战斗又不是结束了,以后有的是机会立功,丧气的士兵一扫心中的阴霾,跟着其他人一起大声了呼喊了起来,“明军威武。”

    从内操场回到乾清宫,刘学准备去看看儿子。刚进入乾清门,一个宦官就跑过来跟王承恩耳语了几句。

    稍后,王承恩跟刘学说道:“陛下,孙阁老、徐阁老、施阁老、李阁老和张阁老求见。”

    “嗯?”刘学愣了一下,好家伙内阁五个大臣一起求见,这是有什么大事情吗?

    “让他们进来吧。”内阁五大臣同时求见,刘学对此还是挺好奇的,不知道他们有什么事情要见自己。

    刘学是在懋德殿的正殿见的几人,等几人行礼完毕后,刘学朝王承恩说道:“承恩,给几位阁老搬凳子过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几名小宦官便给孙承宗几人一人搬来了一个锦墩。

    “谢陛下。”五人拱手施礼,然后坐了下来。

    “不知五位爱卿今天来见朕是有什么事情吗?”刘学问道。

    “回陛下,臣等确实有事。”孙承宗是首辅,有什么事情一般都是他先说。只见孙承宗拿出一个折子,说道:“陛下,这是臣等为小皇子起的几个名字,陛下看喜欢哪一个?”

    王承恩上前接过折子,然后又呈给刘学。打开折子,只见折子上写着三个名字,分别是朱慈烺,朱慈焯和朱慈灿。

    朱慈烺原本是朱由检的长子,但是刘学已经改变了朱由检的皇帝称号,这第一个儿子吗?也改了吧,如果叫朱慈烺会给刘学一种这不是自己儿子的感觉。

    “谢谢几位阁老操心了,不过朕也给小皇子起了个名字,叫做朱慈烨,几位阁老以为如何?”看了两眼后,刘学把折子合上了,在周玉凤怀孕后不久,刘学就想好了自己第一个儿子的名字。

    “朱慈烨?”孙承宗几人小声的念叨了几遍。

    “好名字啊,好名字,陛下博学多才,臣自叹弗如。”前次辅施凤来一拍大腿说道:“烨有明亮之意,引申为光辉灿烂,好寓意,好寓意啊。”

    施凤来这一拍马屁,张瑞图和李国木普(bang)也跟着附和了起来。“烨字好,烨字好。”

    孙承宗鄙视的看了施凤来三人一眼,然后说道:“陛下的这个烨字的确不错,那就这样定下了,小皇子的名字就叫朱慈烨。”

    刘学微笑着点了点头。

    孙承宗又说道:“陛下,臣等请陛下立小皇子朱慈烨为皇太子。陛下,早立太子能减少朝廷的动荡,还请陛下应允。”

    难得的刘学没有提出异议,他说道:“好,此事就请几位阁老和礼部多操心一下了。”

    “陛下圣明。”见刘学轻易的就答应了立太子一事,几人心中松了一口气,他们可不想看到“国本之争”再一次上演了。

    “几位爱卿还有事吗?”说实话,即便经历了南柯一梦世界的几十年,但刘学依然是那个十几岁的少年。南柯一梦的经历的确对他有不小的影响,但还无法改变他的性格,这就像你做了个梦一样,无论梦境有多长,有多真实,那只是一个梦,梦醒后,你还是你,不会有太多的改变的。

    南柯一梦对于刘学来说就只是一个记忆比较深刻的梦而已。

    性格略显内向的刘学不擅与人交流,除非是他的朋友和亲人,否则他都是听的多而说的少。

    “陛下,还有一事。”这次该轮到徐光启说了,他说道:“陛下离京这段时间,春闱已经结束了,再有几天就是陛下亲自主持的殿试了。今次春闱与以往不同,因为陛下增加了算学和格物两科,所以,这殿试的策论题目陛下有什么想法吗?”

    “朕没有想法,和往年一样,该怎么出就怎么出,此事由你们内阁去办吧。”刘学可不懂政治,对于出什么策论题目他可不敢决定。

    “如此,这是臣等商议后的几个策论题目,还请陛下定夺。”徐光启也拿出来个折子,王承恩过去接过来然后交给了刘学。

    刘学打开折子,看也没看的就说道:“就第一题吧。”说完,他把折子放到了桌子上。

    “陛下,如今内阁有我等五人,然施大人、张大人和李大人要主持《永乐大典》的抄写一事,剩下的事情臣与许大人着实有些累,还请陛下再钦定几名内阁大臣。”刘学登基后基本上没处理过朝廷的政务,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孙承宗和徐光启在处理,而徐光启不光是内阁次辅,他还是研究院的院长,经常在研究院工作,所以整个国家的政务都压到了孙承宗一个人的身上,这让孙承宗着实有些吃不消。而且,入阁是所有文官的终极目标,这么长时间不增加内阁成员,文官们都有些坐不住了。

    “行,就劳烦几位爱卿拟定名单了。”内阁新增成员一般都是由内阁拟名单,然后再由皇帝来决定选谁入阁。

    “不麻烦,臣等会尽快拟出名单的。”孙承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