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奇幻人生之大明第二帝国 > 第 166 章 冬天的第一顿火锅

第 166 章 冬天的第一顿火锅

    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最看重的就是礼,在徐光启的眼里,刘学这个君就是天,而他则是地。在皇帝面前,做臣子的坐的这么舒服,这是不对的,是不礼貌,是轻视君主的行为,所以他要求把沙发换成锦墩。

    “爱卿加入天主教,信奉上帝了吧?”刘学没有让人给徐光启把沙发换掉,而是慢慢的在屋子里走了起来。

    “是的,陛下,臣是万历三十一年接受主的洗礼入教的。臣虽然信奉了天主,但臣对陛下,对大明百姓的心却没有变,臣依然是大明人,依然是陛下的臣子。”听了刘学说的话,徐光启稍稍解释了一下。

    刘学摆摆手说道:“爱卿不必紧张,朕没有丝毫怀疑爱卿对朕,对大明的忠。爱卿应该认识许多西洋来的传教士吧?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爱卿可还认识?”

    “回陛下,臣是在万历二十九年和利玛窦相识的,他是泰西人,知识非常的渊博,精通数学和地理,以及人文知识,臣之所以加入天主教,也是受他的影响,可以说他就是臣的老师。”说起利玛窦这个名字,徐光启开始回忆起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

    利玛窦死于1610年,是天主教在大明传教最早的传教士之一,他一生翻译了很多宗教著作,同时还向大明传播了西方的几何学、地理学知识和人文主义观点。徐光启曾和利玛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还有《测量法义》等著作,改变了大明数学发展的方向。

    “汤若望臣也是认识的,汤教友也有着十分渊博的知识。臣认为这些知识对我大明的发展极有帮助,希望陛下能重视这些新知识的传播。”徐光启不遗余力的向刘学推荐着西学。

    “徐爱卿,朕打算成立大明研究院,专门研究各种科学技术。我华夏文明传承数千年,拥有着十分璀璨的成果,然而朕发现近些年西学渐渐有超越我华夏的迹象,尤其是在天文、数学和地理等方面。成祖时,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那个时候西洋还远远不及我大明,这才过去多久?西学便隐隐有超越我大明的迹象。一百多年前,孝宗时期,西方开始大航海,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完成了环绕世界的伟大壮举,而我大明呢?火药是我华夏研究出来并传播到西方的,可是近些年从西方传过来的火铳和火炮,无一不比我大明的更好用,为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明安逸的时间太久了,人们已经忘记了进步,在这滚滚的历史大河中,我们已经渐渐的落后了。”

    “落后就要挨打。”刘学突然拔高声音说道:“想当初三宝太监下西洋时,所经国家不下数百,又有谁敢直面我大明的无敌舰队?如今才过去区区两百年,红毛人就敢侵占我大明的疆土,在澳门,佛郎机人借口晾晒货物占据了那里。如今,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澳门建了火炮工厂,每天都在生产火炮。还有那里……”

    刘学先是指着南方澳门的方向,接着猛的转过身指向东偏北的方向,大声说道:“小小的建奴,野人无异,可是他们却侵占了我大明多少土地,杀戮了我大明多少子民?朕恨啊,朕恨自己无能,不能收回祖宗用性命换来的土地,不能给那些死去的子民报仇,朕就是个废物啊。”

    说着说着,刘学突然流下了两行眼泪,情绪到了,眼泪自然也就流下来了。

    “陛下,臣无能。这天下没有无为的皇帝,只有无能的臣子,臣惶恐。”看到刘学说着说着竟然激动的流下眼泪,徐光启和孙元化立刻跪倒在地,整个身体都匍匐在了地上。不光是他们,殿里的所有宦官和宫女也都趴卧到地上,有些胆小的甚至颤抖了起来。

    用袖子擦掉眼泪,刘学觉得自己有些过于激动了,于是平稳了一下心绪后,他走过去把徐光启搀扶了起来,然后他看着徐光启的眼睛说道:“徐爱卿可否帮朕重振大明的雄风?”

    “臣万死不辞。”徐光启从刘学的手里挣脱开,然后后退两步,恭恭敬敬的给刘学磕了三个头,“大明有陛下,百姓何其幸哉?”

    “传旨,即日起成立大明研究院,封徐光启为第一任院长,入阁,与孙阁老一起处理朝政。封孙元化为顺天府府尹,钦此。”

    忽略掉徐光启师徒二人的谢恩,刘学跟徐光启说道:“徐爱卿,你认识诸多的西洋传教士,而他们又多有渊博的知识,是研究院的不二人选,所以,等研究院建成,不,现在爱卿就想办法把他们都招入研究院吧。招揽他们的时候,爱卿就告诉他们,朕支持他们在大明传教,只要他们肯加入研究院,为大明效力,朕可以在京师建一座大教堂,让他们能有一个虔诚祷告的地方。”

    北京城有教堂吗?答案是有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生前建了一座教堂,叫做宣武门教堂,也叫南堂。南堂是个小教堂,仅能容纳两三百人,但即便如此,这里也是北京城里唯一的一座天主教教堂。

    “陛下,宣武门内已经有一座教堂了。”徐光启提醒道。

    “有教堂了?很大吗?”刘学愣了一下后问道。

    “呃,这个倒是不大,教堂是利玛窦修建的,能容纳差不多两三百人吧。”徐光启回答道。

    “那你告诉那些传教士,就说朕允许他们在京师的内城建一座全亚洲最大的教堂,而且教堂的地皮朕免费送给他们。另外,朕还会亲自去参加教堂的奠基和落成仪式。”为了吸引西方传教士加入大明研究院,刘学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陛下说的是真的吗?臣替所有教友谢过陛下,愿主的光辉永远照耀在大明的土地上。”徐光启虔诚的说道。

    送走徐光启和孙元化后,洪承畴走进了懋德殿的大殿。

    和袁崇焕一样,洪承畴这个人可谓是毁誉参半。他在剿灭农民起义军的时候几乎是连战连胜,立下了不世的大功,还因功升为兵部尚书,陕西三边总督,还加了太子太保衔,可谓是风光一时。然而,松锦之战后,洪承畴被俘并投降了满清,后来还帮助满清攻略大明南方,最终帮助满清占领了整个大明,算的上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汉奸。清朝建立后,一部《贰臣传》把洪承畴列为了贰臣的首位。

    对于这样一个毁誉参半的人,刘学一直没有想好要不要用。毋庸置疑的说,洪承畴是有大本事的,不管是带兵,还是治政,他都是一把好手,但就是他投降满清这样一个经历,让刘学一直没有下定用他的决心。

    后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刘学决定还是要用一用洪承畴,只是他不会再给洪承畴投降满清的机会。

    在大殿里和洪承畴简单聊了几句后,刘学给了洪承畴一个兵部侍郎的职位,专门负责军队的后勤工作,算是大明军队的后勤大总管。

    火锅并不是现代才有的一种食物,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战国时期便有火锅了,那个时候人们用陶罐做锅。另一种说火锅起源于汉代,在西汉海昏侯的墓里还出土过火锅实物。明清时期,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还成为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

    十一月十五日,大雪,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天气里,刘学没有让张黛玉去上班,他把所有老婆都叫到一起,一起准备起了火锅食材。

    作为火锅的必备食材,羊肉是肖荣荣亲自到市场上买来的小羊羔。羊羔买回来后,肖荣荣和几个师弟一起将羊剥皮处理干净。刘学站在几人旁边看着邢希希一刀捅进小羊的脖子里,鲜血立刻就滋了出来。

    看到羊血飞溅,刘学连忙说道:“快拿个盆接羊血,别浪费了,羊血也是一道美味啊。”

    羊羔并不大,出肉也就十几斤的样子,今天人多,所以刘学让肖荣荣买了两只羊。

    在大棚菜普及之前,北方的冬季很少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不过,宫廷就是有这样一个好处,那就是最好的东西都会给皇室供应。因此,当刘学说要吃火锅时,尚膳监的人就送来了从暖棚里采摘来的新鲜蔬菜。

    羊肉、鸭血、粉丝、宽粉、茼蒿、油麦菜、大白菜、毛肚、金针菇、土豆片,各种鱼丸,当然还有刘学最爱的海带。两张大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品,还有两个大大的鸳鸯锅,锅里一边是白色的清汤,另一边是红红的麻辣锅。

    今天吃饭的不光有刘学的几个老婆,还有懿安皇后张嫣,峨眉派的红袖,以及林苗苗,新进入刘学老婆行列的翠柳也在其中。这些女人和刘学凑了一桌,另一桌则是峨眉派的其他几个师兄和原张家死士中的张文山和褚禄山几人。

    “你们喝什么酒?啤的,白的,红的,还有洋酒,这里都有,想喝什么自己拿。”刘学在餐桌旁边的一张桌子上放满了各种酒,然后开始招呼众人自己拿酒。

    跟在刘学身边几个月了,啤酒和白酒众人都已经喝过了,但是红酒和洋酒则没几个人有幸喝到。

    “陛下,这洋酒是什么酒?”胖胖的肖荣荣满脸堆笑的拿着一瓶洋酒问刘学。

    “洋酒就是西洋人喝的酒,你可以尝尝。”刘学说道。

    “那行,托陛下的福,咱们今天也开开这洋荤,说好了,今天不醉不归啊。”肖荣荣拿着洋酒走到他们那一桌,然后重重的把洋酒放在了桌子上。

    在众人的回应声中,刘学看到林苗苗阴沉着一张脸,狠狠的瞪着肖荣荣。看到这一幕,刘学乐了。许是感应到了什么,正和几个师兄弟胡侃的肖荣荣感觉后背有杀气,他扭头一看,便看到了不远处瞪着他的林苗苗。

    “没出息的家伙,你们都喝醉了,出了事情怎么办?不要忘了你们的任务是保护陛下。”林苗苗走到肖荣荣身边,狠狠的踢了他一脚。

    林苗苗一句话点醒了众人,他们是皇帝的护卫,身上的责任重大,任何时候都是不能放松警惕的。

    “陛下,师妹说的对,今天我们就不喝酒了,您喝,您喝。”肖荣荣赔着笑脸说道,说话的时候还瞅了林苗苗两眼。

    看样子今天是没办法喝尽兴了,刘学颇有些遗憾,他沮丧的嘟囔了一句,“没意思。”说完,刘学离开肖荣荣等人的桌子,朝自己的位置走去。

    “陛下,今时不同往日,您已经是皇帝了,您的安危关系着整个大明,大家谨慎一些是应该的。他们身上有责任不能陪陛下喝酒,臣妾陪陛下喝。”看到刘学有些不高兴,张黛玉用筷子搅拌着料碗里的芝麻酱走到刘学身边说道。

    “好吧,咱们喝红酒吧,女士适合喝红酒。”刘学不是小孩子了,他知道自打自己成为大明皇帝的那一天开始,有些事情就不能以自己的意愿去做了。想通之后,刘学扭回头朝肖荣荣众人说道:“既然不能喝酒,那你们就多吃点,朕弄的这个麻辣锅超级棒的。”

    “好的,陛下,今天臣一定要好好尝尝这个麻辣火锅。”肖荣荣乐呵呵的说道。

    调好调料,众人围桌而立,刘学挥了下手,大声说道:“开吃。”

    刘学话音未落,几女便开始往锅里放菜。

    “放肉,放肉,第一锅一定要放肉的。”见几个女人都是拿起蔬菜往锅里放,刘学连忙大声说道。

    田秀英眼疾手快,伸手端起放着羊肉卷的银盘,然后朝刘学问道:“陛下,您是吃清汤的还是麻辣的?”

    “必须麻辣啊。”刘学说道。在现代,刘学非常喜欢辣,但他又吃不了辣,所以搞的他很难受,每次吃火锅都点麻辣锅,但最后却只能涮清汤。

    此时,麻辣锅已经开锅,锅里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红油和辣椒翻滚着很是好看。

    “嘶哈。”当第一口麻辣锅涮出来的菜品进入嘴里后,刘学被辣的直吸气。

    “好辣。”旁边桌上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刘学转过头去问道:“爽不爽?”

    “爽,真是太爽了,又麻又辣,但是更香。”人们一边被辣的直哈气,一边大口大口的继续吃。

    “辣椒能祛湿驱寒,最适合冬天吃了,而南方多湿冷,一年四季都该吃辣椒的。”刘学很少有这种跟大家一起吃饭的机会,所以他的情绪有些高。“对了,四师兄,峨眉山上种的辣椒怎么样了?”

    当初刘学刚刚把辣椒带到大明种植的时候,肖荣荣跟刘学要了一些辣椒种子让人带回峨眉山交给师父种植,如今过去这么久了,刘学还不知道峨眉山的辣椒种植成功了没有。

    “回陛下,师父来信了,说辣椒种植很成功,师父说明年会多种植一些。另外,经过研究,师父说辣椒的祛湿驱寒效果非常好,明年他准备给周围的百姓也分一些种子种植。”肖荣荣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