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奇幻人生之大明第二帝国 > 第139章 第一次早朝

第139章 第一次早朝

    八月初八,大行皇帝朱由校出殡的日子。由于朱由校的陵寝还在选址,所以朱由校还无法下葬。出完大殡以后,朱由校的梓宫又运回了北京城,放置在皇宫的殡宫里,等待皇陵建成后再下葬。

    朱由校出完殡后,他的丧礼算是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只要守够那二十七天的斩缞(ui)期便基本上没什么大事了。

    朱由校出殡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初九,刘学召开了他当上皇帝以后的第一次早朝。

    明朝的朝会分为大朝和常朝,而常朝又分为朔望朝和日朝。大朝一般就是正旦、冬至和万寿圣节时举行,是礼节性的朝会。常朝中的朔望朝是在农历的初一和十五举行,也是礼节性的朝会;日朝则是皇帝真正处理政务的朝会。

    把日朝再细分一下的话,又可以分为早朝和午朝(也有称晚朝的)。大明刚建立的时候,朱元璋勤于政务,每日都会上朝。但到了明朝的中后期,随着皇帝们的懒政,午朝先是被取消,接着早朝也开始受到各种限制,比如限制每天早朝所奏之事的数量,又比如隆庆时期,早朝改为每月的三、六、九日举行。再到后面,嘉靖皇帝数十年不上朝,天启皇帝宁愿做木工也不上朝等等。

    要说明朝的皇帝谁最勤奋,那当然要数皇帝中的劳模崇祯皇帝朱由检了。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每日必上朝,而且晚上批阅奏章能批到凌晨一两点钟。就他这个劳动强度,难怪他三十多岁就满头白发了。

    早朝说起来也是有着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过程的。据说大臣们午夜就要起床准备,准备好后,前往午门集合。大约三点左右,大臣们到达午门等候。午门上有楼,名曰“五凤”,五凤楼上设有朝钟朝鼓,由钟鼓司宦官掌管。午门左右两掖有门,名曰左掖门、右掖门,百官便是通过这里进入皇宫。

    当朝鼓响起,大臣们便要在午门外排好队伍,到凌晨五点,朝钟敲响,宫门打开,百官便开始按顺序文官走左掖门,武将走右掖门入宫。

    进入午门后,百官要在金水桥南重新按照品级排好队。鸣鞭之后,大臣们依次过桥,到达皇极门丹墀,接着大臣们便按照文官在左,武将在右的规矩隔着御道相对而立,等待皇帝的到来。在此期间,以及在来皇极门的路上,会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在旁监督,凡有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皇帝的座位设在皇极门廊内正中,称之为金台。台阶左右是钟鼓司的乐队,殿陛门楯间列“大汉将军”,穿着全身铠甲,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员身后则各有校尉握刀站立。与往日早朝不同,今天皇极门内的大汉将军和校尉都换成了张文山手下的死士。

    钟鼓司奏乐,皇帝到达御门,锦衣卫力士撑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宦官两人,一人执伞盖,立于座上,另一人执武备,杂二扇,立于座后正中。皇帝坐上御座后,再次鸣鞭,鸿胪寺“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

    行礼完毕后,便是正式的奏事环节。奏事完毕,会再响一次鸣鞭,等到皇帝本人退出后,百官方可依次退出,各回各的衙门,至此,一次早朝才算结束。

    早朝五点就开宫门,到文武百官步行到皇极门也不过五点刚过,刘学不可能让大家都等他一个人,所以他也要在五点左右抵达皇极门。要想五点就赶到皇极门,他至少也要四点,或者四点多一点就要起床。然而,凌晨四五点钟正是一个人睡的最香的时候,在睡觉睡的最香的时候起床去上班,那滋味还真不是一般的酸爽。

    五点半,在八月份也不过刚刚出现鱼肚白,天还是黑的,看着灯光下的文武百官,刘学起身说道:“在正式奏事之前,朕先宣布一件事情,就是以后的早朝定于每月的初五、十五和二十五这三天。如果有特殊事情需要临时召开早朝,内阁首辅需提前一天知会朕和需要参加早朝的官员,不过临时早朝一个月不可超过三次。

    另外,以后的早朝时间也要更改一下,就以每年的春分和秋分为界。过了春分,早朝时间更改为辰时中(上午8点),过了秋分后,早朝时间更改为辰时末(上午9点)。”

    说完对早朝的改变后,刘学坐回了御座,御座很大,但硬邦邦的,虽然垫了厚厚的垫子,但坐起来还是不咋舒服。

    奏事就是按照官职的大小,官员们把写好的奏章呈到刘学跟前御览。由于前一任皇帝朱由校很少上早朝,而刘学仅仅是提前一天通知内阁,说今天要上早朝,所以许多官员并没有做好准备,因此也就没有几个人呈递奏章。

    等王承恩把薄薄的一摞奏章送到刘学跟前后,刘学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份奏章。他打开奏章一看,我滴个乖乖,密密麻麻的小字写了七八页,这尼玛有五千字没有?这特么是想累死我啊。

    放下手里的奏章,刘学又拿起下一份奏章,同样的密密麻麻的小字。一连换了好几份奏章,都是如此,一样的工整的小毛笔字,长的七八页,短的也有个三四页,这尼玛是把老子当傻小子吗?

    刘学扔下手里的奏章说道:“朕大概的看了一下爱卿们呈上来的奏章,这些奏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过于冗长,以后爱卿们再上奏章,一定要精简,只写重要的事情,次要的就不要写了,给朕拍马屁的话也不要写了。朕知道朕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用你们去吹捧。”

    “陛下……”见刘学说的话有些失德,黄立极立刻要说点什么,刘学伸手朝黄立极一摆手制止了对方。他说道:“黄阁老,朕知道朕在说什么。刚刚朕对早朝的召开时间和次数做了一些改变,不过,朕不大可能每次都能上早朝。以前朝廷的政事是怎么处理的,朕大概也有所了解,以后就继续劳烦几位阁老和魏公公多费心了。”

    一听刘学说这话,文武百官就明白了,这位新登基的乾圣皇帝和他死去的哥哥一样,都是个不爱朝政的主,这不刚登基就把政事委托给内阁和司礼监了。哎,有个别有理想有抱负的官员叹了一口气,本来他们还想着新帝登基,能治一治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呢,可如今从新帝的所作所为来看,怕是魏忠贤永远也不会倒台了。

    “陛下,奴婢谢陛下的信任。”听了刘学的话,魏忠贤心里十分高兴,王承恩果然没有骗自己,新皇帝对自己的确是信任有加,这才第一次上朝就把政事委托给自己和内阁了。内阁?哼哼,内阁有谁敢不听自己的话的?

    宣布了一些事情,看了一会儿让人头疼的奏章后,天渐渐的亮了起来。等天亮之后,刘学这才看清今天到底来了多少官员。按照明朝的朝会制度,只要是在京的官员都可以参加早朝,甚至一些即将离京的官员也可以参加,如此一来,参加早朝的人数便非常的庞大了起来。

    看着台阶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刘学的密集恐惧症都要出来了,这尼玛得有多少人?七百,八百,还是一千?

    刘学随手指着一个人问道:“你,对,就是你,你是什么官职?”

    被刘学指到的官员满脸欣喜的回答道:“启禀陛下,臣是工部主事陈贵,陛下……”

    “几品官?”刘学又问道。

    “啊。”陈贵只是一个小官,站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上朝跟他这样的小官是没什么关系的,没想到新帝第一次早朝就点了自己,因此陈贵非常高兴。他刚要问皇帝点他有什么事情时,没想到刘学问的竟然是他是几品官,这让陈贵一时有些语塞,没反应过来。等他反应过来要回答时,刘学身边不远的王承恩小声说道:“陛下,工部主事是正六品官职。”

    “什么?六品官?”一听王承恩说台下那个官才六品后,刘学腾的一下就从御座上蹦了起来,他大声说道:“六品官上朝做什么?是闲的没事干了么?要是闲的没事了,那就回家抱孩子吧。”

    “来人,把他的乌纱摘了,官服扒了,轰出宫去。”刘学喊了一声。侍立在御道两旁的张家死士立刻上前如虎狼般把陈贵的帽子和衣服扒了,然后一路推推搡搡的远去了。

    看到一副狼狈样子的陈贵渐行渐远,在场的六品及六品以下的官员冷汗都流下来了。这尼玛咱官小得罪谁了吗?这还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从下次早朝开始,三品以下的官员就不要参加了,就你们干的那点事儿,用得着让朕去给你们定夺吗?好好的工作不做,偏偏跑来参加什么早朝,朕看你们就是闲的慌,得多找点事情让你们做才行。”刘学伸手朝百官队伍后面的那些小官们指指点点。

    “陛下……”看到刘学如此的,怎么说呢,不把官员放在眼里,终于有人忍不了要出言反驳刘学。只是他太不了解刘学了,刘学根本就没打算和文武百官商量什么事情,他今天上早朝,是有事情要宣布,宣布完他就撤了。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跟这些官员理论纯粹就是浪费时间。

    刘学一指要说话的那人说道:“你给朕闭嘴,你要想说也行,等朕把话说完了,随便你说多久都行。”

    那名官员还想反抗一下,可是他周围的官员立刻捂住了他的嘴。你丫可千万别再说了,再说下去,真把皇帝给激怒了,连我们一起收拾了可咋整啊。

    “八月初二,皇兄病重,召还是信王的朕入宫见驾。与皇兄说了几句话后,朕被一个宦官带到懋徳殿旁边的宫殿休息。傍晚的时候,两名宦官给朕送来了饭菜。当时朕因为担忧皇兄,所以就没有吃东西,只是待的久了有些口渴,所以朕就拿起两名宦官送来的汤,想喝口汤解解渴。

    可是,就在朕端起汤碗要喝的时候,一名送饭菜的宦官突然打翻了汤碗,接着他二人便跪倒在地,一边给朕磕头,一边说着让朕饶命的话。朕当时有些不解,就问他们,你们为何要打翻朕的汤碗?两名宦官对视了一眼,然后其中一人指着桌上的饭菜说道:殿下,饭菜里有毒。”

    “那宦官说完之后,朕当时就跳了起来,朕就问他们,朕与你二人无冤无仇,你们为何要害我?一个宦官说道:殿下,不是奴婢等要害殿下,我们也是受人指使,指使我们的那人说了,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就会杀了我们的。迫于生命威胁,我们便答应了下来。”

    “朕又问,既然指使你们的那人以你们的性命相威胁,那你们为何又打翻汤碗,不让我中毒?另一个宦官说:陛下已经钦定殿下继承大宝,如果我们真的将殿下给毒死了,那就成了千古罪人了,为了大明,我们不能这么做,即便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能做。”

    “朕觉得这二人虽然给朕下毒了,可是他们是受人指使,本心并不坏,再者他们能主动承认这件事,也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于是朕就打算问出指使他们给朕下毒之人是谁,然后便不对他们进行惩治。然而,他们刚将幕后主使告诉朕,皇兄就驾崩了,朕听到外面四处传递消息的宦官说皇兄驾崩了,朕便将下毒之事抛之脑后,一心去操办皇兄的后事。”

    “如今,这许多天过去了,朕觉得该是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了,不然朕在宫里住的太不踏实了。”

    刘学刚一说完自己被人下毒的事情,就有许多官员站出来义愤填膺的让刘学把要毒杀他的人说出来,他们一定要将其凌迟处死,否则难解心头之恨。要说魏忠贤是个彻头彻尾的坏蛋不假,但他有一件事做的不错,就是朝中大臣大多加入了阉党,而刘学现在站在阉党一边,这就使得大臣们没几个会反对刘学,他说了话,大臣们都是附和,而不是出言反对,这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