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而神秘的西安城,那厚重的城墙和古朴的建筑依然散发着浓郁的古风韵味。然而,此时的氛围却显得有些异样,因为略带颓废之色的李莲英正率领着他那五千人的卫队,气势汹汹地踏入这座古城。他们马蹄声如雷,溅起一路尘土飞扬。
李莲英坐在一匹高大的骏马上,他那原本沧桑的面容此刻显得有些憔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与焦虑。但他手中紧紧握着马鞭,仿佛要将所有的不安都发泄出来。身后的卫队士兵们身着整齐的飞鱼服,手持锋利的兵器,个个英姿飒爽,但脸上也难掩紧张之色。
这支队伍沿着宽阔的街道疾驰而过,引得两旁的百姓纷纷侧目观望。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不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大队人马究竟所为何事。而李莲英一行人对此毫不在意,他们径直朝着城北的方向奔去,目标正是那座宏伟壮丽的北院行宫。
在那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行宫之中,慈禧太后正端坐在一张精美的檀木桌案之前。她面色沉静如水,仿佛没有一丝波澜,就那样安然地坐着。
然而,从她微微眯起的眼眸以及轻抿的嘴唇间,可以察觉到她内心深处似乎正在默默等待着某件事情的发生。周围的宫女和太监们都屏气凝神,不敢发出丝毫声响,生怕惊扰了这位权倾朝野的老佛爷。整个宫殿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只见她微微皱起眉头,轻抬嘴唇,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浊气,那声叹息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忧愁与烦闷。随后,她稍稍提高了音量,对着紧闭的房门大声喊道:“来人啊!速速前去将皇帝请到哀家这里来!不得有误!”声音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着,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和急切。
只听得那慈禧太后一声令下,传出了一道威严无比的懿旨。宫女们闻听此令,哪敢有丝毫的怠慢之意!只见其中一名伶俐的宫女连忙提起裙摆,脚下生风一般地快步朝着光绪皇帝的寝宫疾行而去。
时光匆匆流逝,大约过了一刻钟左右,那位宫女终于顺利抵达了光绪皇帝的住处,并将太后的旨意传达给了皇上。光绪皇帝一听是太后召见,心中虽有些许疑惑,但也不敢耽搁,赶忙整理好衣冠,随着宫女一同前往慈禧太后所在之处。
待得光绪皇帝来到慈禧太后的案前,他恭恭敬敬地按照宫廷礼节完成了一系列繁琐的流程。然后,微微躬身,脸上带着一丝不解和疑惑,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不知太后此时急召朕前来,究竟所为何事呀?”
只见那慈禧太后坐在金碧辉煌的凤椅之上,一双精明锐利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站在下方不远处的光绪皇帝。她就这样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许久之后,才见她微微动了动嘴唇,缓缓地开口说道:“皇帝呀,哀家听闻你近日颇为勤政,不知这其中感受究竟如何啊?” 说这话时,慈禧太后的脸上看不出丝毫表情,但她那低沉而威严的声音却在这偌大的宫殿之中回荡着,令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光绪皇帝那双原本应该炯炯有神的眼眸此刻却不停地闪躲着,仿佛生怕被什么东西给盯上一般。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似乎就连站在这里都需要用尽全身的力气去支撑自己不倒下。而面对着眼前这位权势滔天、威严无比的慈禧太后时,光绪更是连抬起头来与之对视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了。只见他始终低垂着头颅,声音也略微带着一丝颤抖地回应道:“朕……朕为这万里河山、千秋社稷日夜操劳,虽然身心俱疲,但能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就算再辛苦劳累也是值得的,心中亦是倍感荣幸啊!”
“好啊!瞧着倒的确是有那么几分先祖的气势,只可惜啊,到底还是太过青涩稚嫩了些,所欠缺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啦!倘若今日之事,你能够做到不慌不乱、沉着冷静地去应对,并且将所有事情都处置得恰到好处的话,那哀家倒是可以慎重考虑一下,是否要让你来真正坐上这大清之主的位置呢!”此刻,慈禧太后目光如炬,紧紧盯着眼前略显生涩的光绪皇帝,她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仿佛重锤一般敲在了光绪的心间。
“今日之事……”光绪皇帝眉头微皱,满心疑惑地思索着。就在这时,忽然从殿外传来了一阵异常刺耳的声音,那声音犹如一只公鸭在放肆狂笑一般,令人不禁心生厌恶和警觉。这阵诡异的笑声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着,仿佛带着一种莫名的嘲讽与挑衅,使得原本庄严肃穆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光绪皇帝不由得停下思考,脸色一沉,目光犀利地朝着殿门望去,想要弄清楚究竟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在这皇宫禁地发出这般不敬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