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降灵实录 > 第78章 求学

第78章 求学

    第七十八章求学

    张逸龙在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与猫脸老太太的恶战之后,在家中足足休息了两天。这两天里,他时而从噩梦中惊醒,梦中那猫脸老太太的狰狞面容和恐怖嘶吼仿佛仍在眼前。但身体的恢复让他渐渐有了精神,他决定出门走走,见见许久未见的朋友。

    他和赵海洋、胖东子约在了村外的树林里见面。这片树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本该是惬意非常,但张逸龙却还残留着一丝紧张。

    胖东子率先到达,他穿着饭店服务员的制服,衣服上还残留着些许油渍,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一见到张逸龙,他就快步走上前来,给了张逸龙一个大大的拥抱:“逸龙,你可算出来了,这几天没见,你不知道我多想你。”说着,他拍了拍张逸龙的后背,力度大得差点让张逸龙一个踉跄。

    张逸龙笑着打趣道:“你这家伙,在饭店干活是不是力气变大了?再这么拍下去,我得被你拍成重伤。”

    胖东子挠挠头,嘿嘿一笑:“这不是见到你高兴嘛。你不知道,在饭店干活可太累了,每天都要端盘子、擦桌子,伺候那些客人,稍微有点差错就得挨骂。不过,我也认识了不少有趣的人呢。”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饭店里的趣事,那些形形色色的客人,有大方打赏的,有挑三拣四的,还有喝醉了闹事的,每一个故事都讲得绘声绘色,仿佛那些场景就在眼前。

    这时,赵海洋也来了。他身上带着淡淡的木屑味,手上还有一些没擦干净的木屑残渣。他穿着一身粗布衣裳,衣服有些破旧,但却很整洁。他走到两人面前,笑着打招呼:“你们来得挺早啊。”

    张逸龙看着他,调侃道:“海洋,你这木匠学徒当得怎么样?有没有把手指头锯掉啊?”

    赵海洋白了他一眼:“你就不能盼我点好?我跟着老师傅可学到不少本事呢。你看这树林里的这些桌椅,有些就是我做的。”他指着树林里那些简易的木桌椅,眼中满是自豪。“做木匠可不容易,从选材、切割到打磨,每一步都有讲究。老师傅可严格了,稍微有点瑕疵就得重做。不过,我觉得这活儿挺有意思的,看着一块木头在自己手里变成有用的东西,那种感觉太棒了。”

    三个人找了个树荫下的地方坐下,继续聊了起来。胖东子从兜里掏出一包花生米,分给大家:“这是饭店里剩下的,我偷偷拿了点,咱们边吃边聊。”

    张逸龙接过花生米,往嘴里扔了一颗,嚼了嚼:“你们说,咱们以后都要一直干这个吗?胖东子你难道要一辈子在饭店当服务员?海洋你就打算一直当个木匠?”

    胖东子咽下嘴里的花生米,想了想:“我也不知道,现在先干着呗,攒点钱,以后说不定能开个自己的小饭馆呢。”

    赵海洋点头表示赞同:“我觉得当木匠也挺好的,不过我也想有一天能做出一些真正的艺术品,而不只是这些普通的桌椅。”

    月底的这一天,阳光有些刺眼,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紧张又期待的氛围,因为马上就要开工资了。队长火急火燎地找到张逸龙,塞给他一把摩托车钥匙,大声说道:“小张,走,带我回家取工资表,别磨蹭。”张逸龙看着那辆有些破旧的摩托车,心里直犯嘀咕,他之前虽然接触过几次摩托车,但每次都骑得磕磕绊绊,技术实在不熟练。

    他硬着头皮跨上摩托车,队长则一屁股坐在了后座上。张逸龙刚启动摩托车,还没适应过来,队长就在身后一个劲儿地催促:“快点,小张,别跟个蜗牛似的,大家都等着发工资呢!”张逸龙心里越发紧张,手上的油门也不自觉地加大了些。

    摩托车在路上疾驰起来,风声在耳边呼啸而过。很快,他们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张逸龙看着路口,心里有些发慌,转弯的时候角度打得太大了。只听“轰”的一声,摩托车像是失控的野兽一般,直直地朝着路边的一棵树撞了过去。

    瞬间,巨大的冲击力让两人都飞了出去。体重 200 多斤的队长像是一颗炮弹,从张逸龙的头顶飞过,重重地摔在了不远处的草地上。而张逸龙则被甩到了一旁的灌木丛里,身上被树枝划得满是伤口。再看那辆摩托车,已经完全报废了,车头扭曲得不成样子,零件散落了一地,油箱也在往外渗着汽油,在阳光下闪着诡异的光。

    过了好一会儿,张逸龙才从灌木丛里挣扎着爬起来,他感觉全身都像是散了架一样,每动一下都钻心地疼。他一瘸一拐地走到队长身边,发现队长躺在地上,满脸痛苦,嘴里还不停地哼哼着。张逸龙急忙问:“队长,你怎么样了?”队长有气无力地骂道:“你小子,会不会骑车啊!哎哟……”

    两人相互搀扶着,好不容易来到了附近的一家修理店。张逸龙把摩托车的惨状跟修理师傅说了一遍,师傅围着摩托车残骸转了一圈,摇了摇头说:“这可不好修啊,都撞成这样了。”张逸龙心里一凉,想着这下可完了。没想到师傅又看了看,摸了摸下巴:“不过,看在你们这么惨的份上,50 块钱我给你们试试吧。”

    张逸龙和队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惊喜。他们坐在修理店门口,看着师傅在一堆零件里忙活。师傅先是用工具把扭曲的车架尽量扳正,然后从一堆废旧零件里找出几个能用的,替换了那些已经完全损坏的部件。他仔细地调整着发动机,清理着油管里的杂物,还把破裂的轮胎补好,重新打气。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那辆原本报废的摩托车,竟然奇迹般地被修好了,虽然看起来还有些破旧,但好歹能骑了。

    在做保安的这几个月里,张逸龙过得无比开心。每天和队友们一起巡逻、站岗,那些平凡又温暖的日子如同璀璨的星光,镶嵌在他的记忆长河中。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保安室的窗前,他们互相调侃着开启新的一天;夜晚,大家一起守望着寂静的园区,偶尔分享着各自带来的零食,欢声笑语在夜空中回荡。

    然而,时光匆匆,转眼间快到学校报名的时间了。张逸龙知道,是时候告别这段保安生活,去追寻自己的学业梦想了。他向队长递上了辞职信,队长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满是不舍:“小张啊,你这一走,咱们还真舍不得呢。”张逸龙笑了笑,眼中也闪着泪花:“队长,我也舍不得大家,这段时间多亏了你们照顾。”

    为了感谢队友们这段时间的陪伴,张逸龙决定请大家吃顿饭。他选了一家大家常念叨但一直没机会去的饭馆。傍晚,队友们陆续来到饭馆,大家一见面就热情地拥抱、打趣。饭桌前,菜肴琳琅满目,香气扑鼻。张逸龙站起来,端起酒杯:“兄弟们,这几个月谢谢你们,我敬大家!”大家纷纷举杯,一饮而尽,笑声、碰杯声交织在一起。他们回忆着一起经历的趣事,那些抓小偷的惊险时刻,那些帮助业主的温暖瞬间,每一个故事都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又感动不已。

    和队友们告别后,张逸龙又约了赵海洋、胖东子和陈磊。他们来到了村边的小河旁,这里承载着他们太多童年的回忆。微风拂过,河面波光粼粼。张逸龙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中满是不舍:“我要去青岛上学了,真舍不得你们。”

    赵海洋走上前,给了他一个结实的拥抱:“逸龙,在青岛好好照顾自己,要是有人欺负你,回来告诉我,我用我的木匠手艺给他做个特制的小板凳。”大家都笑了起来。

    胖东子则塞给张逸龙一包他在饭店偷偷攒下的零食:“这是我给你准备的,路上吃,别饿着。”

    陈磊拍了拍张逸龙的肩膀:“在学校好好学习,等你学成归来,咱们再好好聚聚。”

    张逸龙眼中闪着泪花,用力地点点头。他知道,这次分别,大家都有各自的路要走,但他们的友谊永远不会褪色。

    踏上前往青岛的旅程,张逸龙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心中五味杂陈。他既对新的学校生活充满期待,又对离开的家乡和朋友们无比眷恋。火车一路疾驰,载着他的梦想和思念,

    同行的一共有八个人,在这晃晃悠悠的车厢里,大家一开始还有些拘谨,但很快,聊天的氛围就热烈了起来。

    张逸龙身旁坐着的是李向前,他个子不高,整个人却透着一股精气神。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藏着无数有趣的故事。他为人含蓄,说话的时候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轻言细语的,但那股热情却能从他的眼神中清晰地感受到。他会认真地倾听别人说话,微微点头,然后给出真诚又贴心的回应。当聊到有趣的话题时,他也会兴奋起来,手在空中比划着,试图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面坐着的是陈悦和郭洋洋,两人就像一对活宝。陈悦性格开朗,笑声爽朗得能穿透整个车厢,她的眼睛弯成月牙,每一个表情都写满了快乐。郭洋洋则稍显内敛一些,但在陈悦的带动下,也变得活泼起来。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路上的见闻,还时不时地互相调侃,逗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还有一个女生白云月,她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绽放在这个小小的聊天圈子里。她的笑容极具感染力,白皙的脸上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她很容易就和大家融入到了一起,无论是听李向前讲述那些细腻的情感故事,还是参与陈悦和郭洋洋的搞笑话题,她都能恰到好处地接上话。她会温柔地看着说话的人,眼中满是好奇和友善,让每一个和她交谈的人都如沐春风。大家一起谈天说地,从家乡的美食聊到沿途的风景,从过去的趣事说到未来的憧憬,这一路,因为有彼此的陪伴,变得格外温暖和有趣。火车缓缓驶入北京西站,他们一行八人拖着行李走下车厢,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满心期待。这次他们有整整 10 个小时的倒车时间,这是一段可以自由探索这座古老又现代城市的宝贵时光。

    他们走出车站,阳光洒在身上,带着一丝暖意。张逸龙深深地吸了一口北京的空气,混合着汽车尾气、街头小吃的香气和城市特有的气息。李向前在一旁兴奋地指着周围的建筑,他的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尽管个子不高,但那股热情让他仿佛变得高大起来。

    陈悦和郭洋洋像两只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先去哪里。陈悦提议去附近的胡同看看,感受老北京的韵味。郭洋洋则对不远处的小吃街垂涎欲滴,她一边说着一边咽口水,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白云月微笑着站在旁边,她的目光被街边的传统手工艺品店吸引,那些精美的剪纸、栩栩如生的面人让她挪不开眼。

    他们朝着胡同走去,脚下的石板路坑洼不平,却有着独特的质感。胡同两边的四合院大门紧闭,偶尔有一扇门半掩着,可以窥见里面郁郁葱葱的绿植和古朴的建筑结构。张逸龙好奇地凑近一个门口的石墩,上面精美的雕刻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李向前则与一位坐在门口晒太阳的老大爷聊了起来,老大爷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腔,讲述着胡同里的变迁,从几十年前的热闹非凡到如今的宁静祥和,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他的眼神中仍透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逛完胡同,他们被郭洋洋拉着来到了小吃街。这里人头攒动,各种香气扑鼻而来。有冒着热气的炸酱面,面条劲道,炸酱浓郁;有一串串红彤彤的糖葫芦,山楂在糖衣的包裹下晶莹剔透;还有那香气四溢的烤鸭卷饼,薄饼卷着酥脆的鸭肉、葱丝和黄瓜,再蘸上甜面酱,一口下去满是满足。陈悦迫不及待地买了一份豆汁儿,皱着眉头喝了一口后露出了奇怪的表情,但还是坚持喝了下去,其他人看着她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

    白云月拉着几个女生走进了手工艺品店。她拿起一张剪纸,那是一幅喜鹊登枝图,细腻的线条、精巧的构图让她爱不释手。陈悦则对那些色彩斑斓的脸谱产生了兴趣,不同的颜色和图案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她拿着一个红脸的关公脸谱,模仿着戏台上的动作,逗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郭洋洋在一旁挑选着小饰品,她看中了一个带有老北京特色图案的手链,戴在手上不停地展示给大家看。

    几个男生在街边看到了一位民间艺人在表演抖空竹。那空竹在艺人的手中上下翻飞,发出嗡嗡的响声,像是一首独特的乐曲。张逸龙和李向前看得入神,他们试着拿起空竹,在艺人的指导下,歪歪扭扭地摆弄起来,虽然动作笨拙,但却玩得不亦乐乎。

    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他们在这 10 个小时里,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北京的点点滴滴。从胡同的静谧到小吃街的热闹,从传统手工艺品的精美到民间艺术的奇妙,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着这座城市的魅力,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北京记忆,然后带着这份满足与不舍,前往车站准备继续他们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