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民国:从两广总督开始 > 第 274章 德国的求援

第 274章 德国的求援

    随着的不断推进,乔治五世原本就不太好看的脸色变得越发阴沉起来。

    他那宽阔的额头之上,青筋如蚯蚓般暴突而起,清晰可见;一双大手也因为极度的愤怒而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着。

    “这……这简直就是一份赤裸裸的强盗协议啊!”

    终于,乔治二世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熊熊燃烧的怒火了,只见他怒目圆睁,腮帮子气得鼓鼓的,像一只被激怒的狮子。

    紧接着,他猛地一下站起身来,手臂一挥,那份协议书便如同一个垃圾似的,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后,重重地摔倒在了坚硬的地面上。

    与此同时,从他口中吐出的一连串愤愤不平的咒骂声,也在房间里回荡开来:“尼古拉二世这个可恶的家伙,怎么能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真是欺人太甚!”

    这份协议书的上方清楚地写明了一系列苛刻至极的条款。

    首先便是英国需要向俄国提供整整五亿英镑,这笔巨额资金的用途竟然只是为了支持俄国此次的“支援行动”。

    不仅如此,英国还必须在自己的殖民地里给予俄国最为优惠的贸易待遇,让其能够畅通无阻地获取各种资源和利益。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按照协议规定,英国每月都要向俄国提供多达 50 万吨的粮食、20 万吨的煤炭以及 10 万吨的钢材。

    此外,还有最新式的坦克 100 辆,并且要配备与之相应的充足备用配件。

    这样的条件罗列下来,真可谓是触目惊心,任谁看了都会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憋屈。

    他怎么也无法想象,自己和强大无比的日不落帝国竟然要遭受如此奇耻大辱!

    乔治五世心中不禁涌起一种强烈的错觉,仿佛沙皇俄国才是他那不共戴天的仇敌。

    如此苛刻的条件,与那些蛮横无理的强盗又有何区别呢?他满心渴望能与尼古拉二世展开一场激烈的讨价还价,试图挽回一些局面。

    然而,令他倍感绝望的是,尼古拉二世竟在那封决定命运的电报末尾,无情地斩断了这条可能的退路。

    电文中明确表示:“以上所提出的各项条件皆是经我方全体成员共同商讨而定,其中饱含着我们沙俄帝国所有人的满满诚意,绝无任何商量的余地!”

    此时此刻,摆在乔治五世面前的道路仅有两条:其一,默默承受战败带来的惨痛后果;

    其二,则是强忍着满腔怒火和屈辱,被迫咽下这口气,任由尼古拉二世肆意掠夺。

    无论是哪一个选项,对于乔治五世来说都无异于锥心之痛,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此刻的他犹如一只被困在牢笼中的猛兽,焦躁不安地在白金汉宫那宏伟壮丽的宫殿内来回踱步。

    每一步都带着深深的愤懑与无奈,而他口中更是毫不留情地将尼古拉二世的祖先十八代问候了个遍!

    最终,乔治五世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咬着牙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接受尼古拉二世提出的那份如同强盗一般的协定。

    但他可不是个轻易屈服的人,这个协定必须得分期支付才行。

    只要等到这场世界大战画上句号,他便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赖账。

    哪怕因此损害了日不落帝国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信用,他也绝不允许尼古拉二世这般强横无理的条件得以实现。

    就这样,在漫长而煎熬的三日等待之后,乔治五世终于还是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尼古拉二世发出了一封措辞谨慎的电报。

    在这份电报中,他明确表达了自己对于上述条约的接受态度,但同时也着重强调了当下日不落帝国财政状况的紧张,实在难以一次性拿出如此巨额的款项,所以只能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来逐步履行协议。

    不仅如此,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乔治五世还迅速安排人手给尼古拉二世汇去了整整两亿英镑的巨款,并派出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满载着数不胜数的各类物资向着对方疾驰而去。

    当尼古拉二世得知这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消息后,他整个人都激动到难以自持甚至差点要高兴得蹦起来。

    紧接着,尼古拉二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迅速拿起纸笔,毫不犹豫地写下了一道十万火急的命令,并即刻派人将它传送给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布鲁西洛夫将军。

    这道命令的大致的意思便是要求布鲁西洛夫将军必须抓住眼前这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立即发动夏季攻势,一鼓作气彻底击溃那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奥匈帝国!

    就在尼古拉二世下达命令后的不久,一场规模空前浩大、气势磅礴的夏季攻势犹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以排山倒海之势正式拉开帷幕。

    在这次夏季攻势之中,布鲁西洛夫改变了传统的“侧翼迂回,一个主攻方向进攻”的打法。

    推出了“多点进攻,一点主打”的新战术,即在宽广战线上用一个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再让其他几批部队在各自选好的地段同时进攻,以迷惑敌军,分散其兵力。

    而奥匈帝国则不幸成为了这场风暴最先冲击的对象,面对布鲁西洛夫将军别出心裁的全新战术进攻,他们毫无招架之力,几乎在顷刻间就陷入了兵败如山倒的绝境。

    只见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隆隆,喊杀声震耳欲聋。

    大批大批的奥匈帝国军队在布鲁西洛夫将军巧妙布局与凌厉指挥下,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最终不是沦为战俘就是惨遭歼灭。

    然而,面对如此危局,德意志帝国却不得不硬着头皮介入这场惨烈的战斗。为了挽救盟友于水火之中,德意志帝国被迫源源不断地向东线战场投入多达四十余个精锐的主力师。

    可即便如此,东线的战局依旧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此时此刻,德意志帝国正深陷两线作战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既要应对西线英法联军的猛烈攻击,又要竭尽全力抵挡来自东线俄国大军的步步紧逼。

    威廉二世望着战报上节节败退的战线以及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慌感。

    如果局势再继续恶化下去,恐怕不用过太久,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德意志帝国便会面临灭顶之灾,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想到这里,威廉二世只觉得心头仿佛被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灼烧着一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再也无法安安稳稳地坐在那里。

    他不停地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眉头紧紧皱起,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就在这焦躁难安之际,威廉二世突然灵光一闪,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个位于遥远东方、才刚刚崭露头角的第三共和。

    据可靠消息称,这个新兴的国家竟然拥有一支规模庞大、人数超过百万之众的强大军队!

    倘若能成功说服他们加入到这场激烈的战争中来,说不定就能从根本上减轻东线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从而确保他们同盟国一方不至于在这场残酷的世界大战中一败涂地。

    不仅如此,第三共和的领袖正是那位与德意志有着深厚渊源的张人骏。

    想当年,德意志曾不止一次出手相助,替张人骏抵挡住了来自英法等列强施加的外部威胁。

    有这样一份沉甸甸的恩情摆在那里,威廉二世坚信第三共和绝对没有理由拒绝他们提出的参战请求。

    于是,威廉二世不再犹豫当即亲自起草并拟定了一封言辞恳切的电报。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份承载着希望与期待的电报交到了专人手中,嘱咐其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发往此时正身处广州、日理万机且忙碌不停的张人骏那里。

    此刻的张人骏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协助财政部重新构建一套完善的金融体系这项重要工作之中。

    遥想在实现全国统一大业之前,各地的金融状况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当时,北洋政府自行发行了一套货币,而其他各路地方军阀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各自专属的货币。

    更为糟糕的是,这些军阀们规定在其自身所管辖的区域范围内,仅准许自家发行的货币流通使用。

    然而,由于各个辖区之间存在交叉重叠部分,使得市面上流通的货币种类繁多且杂乱无章,给经济交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混乱。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张人骏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要彻底废除除法定货币之外的所有货币形式,并重新设定一个统一的货币单位,以此来规范和整顿金融市场。

    起初,财政部的那帮官员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新的货币名称——民币,本以为这个名字既简洁明了又富有新意。

    可是当张人骏反复诵读之后,却突然意识到这个名称竟然与“冥币”谐音,也就是传说中天地银行所发行的那种用于祭祀先人的纸钱!这怎么能行呢?

    难不成他辛辛苦苦为之奋斗的第三共和竟变成了地府不成?

    于是乎,在他的极力坚持和强烈要求下,最终将这个全新货币的名称改为了“华币”。

    紧接着便迎来了关于采用金本位还是银本位的关键抉择时刻。

    起初,张人骏一心想着仿效后世那位赫赫有名的美国总统——布雷顿所推行的货币政策。

    计划直接以金本位作为基石,来稳固华币的地位。毕竟,众所周知,黄金的总体数量相对而言极为稳定,实乃锚定货币价值的首选之物。

    甚至连具体的兑换比率,张人骏也已想好了,准备照搬后世布雷顿森林体系里的相关规定:即一盎司的黄金能够固定兑换 35 美元。

    在此基础之上,他还依照相应的比例做出调整,将黄金与华币之间的兑换设定变更为 50 华币方可兑换一两黄金即可。

    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经过一番深入调研后,张人骏悲催地察觉到,单论当前他们自身的工业实力,根本无法与大洋彼岸的美国相提并论。

    要知道,人家老美早在数十年之前便已然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征程,其强大的工业产能远远超越了他们这个刚刚起步、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第三共和工业体系。

    在这样悬殊的差距面前,想妄图通过兑换比率让华币摇身一变,成为能与美元平起平坐般值钱的货币,无疑是痴人说梦,几乎毫无实现的可能!

    看起来,如果想要抄袭他人的作业,那可得先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那个本事啊!

    不仅如此,此时此刻,有一个更为棘手、巨大的难题正横亘在张人骏的眼前。

    当前,第三共和所拥有的黄金储备量简直少得可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银的存储量却是多得惊人。

    尽管张人骏当下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不遗余力地对国内各个旧势力展开围剿行动,并将他们的家产统统收缴上来,以此为构建崭新的金融体系铺平道路。

    但无奈的是,白银所占的比例依然远远超出了黄金,这让一本心思想要推行金本位的张人骏感到有些坐立难安。

    于是乎,在张人骏的召集下,财政部的各位官员齐聚一堂,共同商议着这个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决策。

    其中一位官员分析道:“若想让华币这一整套金融体系能够顺利且高效地运行下去,那么就势必要保证市面有极其庞大数量的华币,源源不断地在整个第三共和的范围内流通周转起来。”

    “然而,根据我们财政部的调研可发现,要想支撑起如此巨额的华币,似乎只有白银这一选项才具备足够的实力与底蕴。”

    最终,在经过数小时激烈而深入的讨论之后,张人骏不得不承认,采用银本位这样的方式,或许是目前给华币确立有效价值锚定的最佳途径了。

    随即,张人骏环视四周,见无人再有异议,便果断拍板道:“既然如此,那咱们就依照银本位来给华币进行价值锚定吧。“

    ”不过嘛,这具体的兑换比例,还得再仔细商讨一番才行。”